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2009年10月在西安召开第八届国际冻土工程会议, 就冻土地区工程设计与建设、季节冻土区工程冻害防治、冻土物理力学特性、 模型发展及其应用、寒区气候、环境及冷生变化、多年冻土水文学、寒区水资源和土地应用等主要议题进行了广泛交流, 报告了近年来冻土工程与环境研究方面的一些新进展. 从冻土工程设计、施工和评价、普通冻土研究、冻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冻土模型发展及应用、 气候变化及冰冻圈环境等方面对该次会议交流的成果进行了总结. 与会研究者认为今后的研究一方面要加强理论研究、工程措施机理研究;另一方面要加强寒区环境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及反馈、以及环境变化与冻土工程措施之间的相互作用研究.  相似文献   

2.
《冰川冻土》2018,40(3)
正1.本刊是我国冰、雪、冻土和冰冻圈研究领域唯一的学报级学术期刊,积极支持在冰、雪、冻土和冰冻圈及全球变化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中具创造性、高水平和面向国民经济建设的新思想、新观点、新方法和新学说;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传播与冰冻圈和全球变化相关的科学知识,为寒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2.本刊刊登的论文、报道和综述内容主要包括:冰、雪、冻土(含人工冻土)的性质、过程及其控制;冰冻圈的资源与环境;冰冻圈各组分的动态变化及相互作用;冰冻圈与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和人类活动之间的相互作用;寒区水文水资源;寒区生态与建设;全球变化;寒区工程与减灾、防灾;先进技术在寒区开发与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正>1.本刊是我国冰、雪、冻土和冰冻圈研究领域唯一的学报级学术期刊,积极支持在冰、雪、冻土和冰冻圈及全球变化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中具创造性、高水平和面向国民经济建设的新思想、新观点、新方法和新学说;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传播与冰冻圈和全球变化相关的科学知识,为寒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2.本刊刊登的论文、报道和综述内容主要包括:冰、雪、冻土(含人工冻土)的性质、过程及其控制;冰冻圈的资源与环境;冰冻圈各组分的动态变化及相互作用;冰冻圈与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和人类活动之间的相互作用;寒区水文水资源;寒区生态与建设;全球变化;寒区工程与减灾、防灾;先进技术在寒区开发与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冰川冻土》2017,39(6)
<正>1.本刊是我国冰、雪、冻土和冰冻圈研究领域唯一的学报级学术期刊,积极支持在冰、雪、冻土和冰冻圈及全球变化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中具创造性、高水平和面向国民经济建设的新思想、新观点、新方法和新学说;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传播与冰冻圈和全球变化相关的科学知识,为寒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2.本刊刊登的论文、报道和综述内容主要包括:冰、雪、冻土(含人工冻土)的性质、过程及其控制;冰冻圈的资源与环境;冰冻圈各组分的动态变化及相互作用;冰冻圈与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和人类活动之间的相互作用;寒区水文水资源;寒区生态与建设;全球变化;寒区工程与减灾、防灾;先进技术在寒区开发与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正l.本刊是我国冰、雪、冻土和冰冻圈研究领域唯一的学报级学术期刊,积极支持在冰、雪、冻土和冰冻圈及全球变化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中具创造性、高水平和面向国民经济建设的新思想、新观点、新方法和新学说;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传播与冰冻圈和全球变化相关的科学知识,为寒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2.本刊刊登的论文、报道和综述内容主要包括:冰、雪、冻土(含人工冻土)的性质、过程及其控制;冰冻圈的资源与环境;冰冻圈各组分的动态变化及相互作用;冰冻圈与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和人类活动之间的相互作用;寒区水文水资源;寒区生态与建设;全球变化;寒区工程与减灾、防灾;先进技术在寒区开发与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首届亚洲冻土大会于2006年8月5~16日在兰州、青藏线和拉萨顺利召开.大会讨论主要包括以下5个议题:1)冻土工程;2)山区和高原冻融灾害及冰缘环境;3)冰冻圈的气候与环境条件;4)冻土水文、寒区水资源及土地利用,和;5)冻土监测、制图及模拟.国内论文大多集中于青藏铁路各种科技创新和工程(示范)建设方面.中亚冻土分类、制图和监测研讨会明确了制定统一的中亚地区冻土图的计划和实施方案.会议期间,国内主要新闻媒体对全球15位著名冻土学家进行了联合采访.大约80位中外代表参加了青藏(公)铁路沿线考察,并于8月15日在拉萨举行青藏铁路工程和环境问题讨论会.专家一致认为,青藏铁路所采取的冻土工程措施基本上是恰当、有效的,能够保证青藏铁路路基的长期稳定性.但是,沿线寒区环境保护问题还任重道远,需要尽快进行综合管(治)理,以达到青藏地区社会经济和谐、持续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朱元林 《冰川冻土》1996,18(4):373-373
我国冰川冻土学研究取得重大进展——“第五届全国冰川冻土学大会”在兰州召开朱元林(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730000)由中国地理学会冰川冻土分会主办,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及其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冰芯与寒区环境实...  相似文献   

8.
寒区工程与冻融力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环境与生态、减灾防灾与中国 2 1世纪寒区建设实际和全球气候变化等方面进行论述 ,指出 :寒区工程学研究对象广泛 ,涉及低温环境 (0℃以下 )和冻融变化对工程建设影响的问题都属于它的研究范围 ;多年冻土向季节性冻土转化 ,冻融变化的交替作用将引发泥石流、滑塌、滑坡、冰锥等一系列灾害 ,给寒区工程和生态系统造成破坏 ;另外 ,由于人类工程活动对环境的反作用 ,也不同程度地加剧了滑塌、滑坡、地震、泥石流等灾害的发生 ;中国西部和寒冷地区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 ,如何加快西部大开发和寒区经济建设 ,并在开发和建设中减灾防灾、改善和保护环境 ,是一个重要问题。同时 ,进一步提出作为地学、物理学与力学的交叉学科———冻融力学的概念、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研究任务 ,指出 :冻融力学研究正温—负温环境交替变化对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质的影响 ,研究冻融灾害的规律及其预防措施 ,是一门具有很强寒区工程背景的应用学科 ;冻融力学以包括冻土 (负温或零温度状态含有冰的各种土 ,而负温下的干土称为寒土 )在内的冰水介质 (含冰含水的介质 )为研究对象。从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来看 ,冻土力学只是冻融力学的一部分 ;从研究内容来看 ,冻融力学比冻土力学要丰富得多。文末给出若干有益建议和设想。  相似文献   

9.
寒区冻土环境与人类活动联系越来越紧密,人类工程活动已逐渐成为影响冻土及其生态环境的重要因素,是导致冻融灾害的主要因素。本文定性地讨论了人类工程活动对冻土及环境变化的影响,并提出了对冻土工程活动进行分类的思想,并给出一种分类方法。  相似文献   

10.
论青藏铁路修筑中的冻土环境保护问题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通过研究已建青藏公路修筑过程中寒区冻土环境和生态环境的破坏特征,分析总结了寒区环境破坏对公路工程的影响。青藏公路工程修建活动极大地改变了冻土环境,使得多年冻土退化,上限加深,诱发了一系列冻胀、融沉、热融滑塌等冻融灾害,使得生态环境原本就很脆弱的寒区环境更加恶化,如植被退化、荒漠化等,同时,冻土环境的破坏也使得工程环境恶化,直接影响青藏公路正常交通运输。因此,在即将进行的青藏铁路修筑工程中,必须深入研究其对冻土环境的影响,对冻土环境问题和环境保护应予以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1.
《冰川冻土》2007,29(6):F0003-F0003
1.本刊是我国冰、雪、冻土和冰冻圈研究领域唯一的学报级学术期刊,积极支持在冰、雪、冻土和冰冻圈及全球变化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中具创造性、高水平和面向国民经济建设的新思想、新观点、新方法和新学说;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传播与冰冻圈和全球变化相关的科学知识,为寒区国民经济建没服务.2.本刊刊登的论文、报道和综述内容主要包括:冰、雪、冻土(含人工冻土)的性质、过程及其控制;冰冻圈的资源与环境;冰冻圈各组分的动态变化及相互作用;冰冻圈与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和人类活动之间的相互作用;寒区水文水资源;寒区生…  相似文献   

12.
冻土蠕变及强度性能是冻土力学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它是寒区工程建设中地基和基础设计的基本依据。由于寒区军事与民用工程建设的需要,苏联早在本世纪30年代初(Tsytovich,1930)、北美在50年代初(ACFEL,1952)就开始进行冻土强度研究,并逐步建立了冻土强度与蠕变理论。随着寒区工程建设的发展及人工冻结技术在采矿工程中的应用,我国在60年代初也开始了冻土强度研究。但我国比较系统地进行冻土强度和蠕变研究是在70年代开始的,主要包括下述三方面工作:  相似文献   

13.
季节性冻土区水文特性及模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简要评述了寒区冻土水文的研究进展情况,在分析季节性冻土的冻融水文过程和特点的基础上,系统归纳与总结了季节性冻融土壤条件下的融雪径流的产流模型、入渗规律及预报模型、对非寒区水文模型改进后应用到寒区的探讨及定量研究冻土水分迁移运动的数值模拟方法,并提出未来研究方向:开发更加逼近真实情况的水文水利模型;野外大田实验数据的监测采集并确定水文模型的参数;将水文模型与冻土水分迁移模型的完善结合.  相似文献   

14.
多年冻土区线性工程的生态环境影响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多年冻土区,线性工程(公路、铁路、输油管线、输电线路等)的修建和运营对沿途周边的冻土热状态、土壤理化性质、水文过程以及陆面过程产生显著影响,生态环境发生明显改变并对冻土的工程稳定性产生显著影响。冻土工程作用下的生态环境变化是冻土学近年来研究的热点之一,通过文献综述,对冻土区线性工程的主要特征,以及近几十年来工程影响下冻土环境和植被变化研究进展与现状进行了总结和归纳,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多年冻土区工程建设存在的主要生态问题。目前,生态环境各要素对工程的反馈研究十分丰富,但是生态环境要素与工程相互作用的机理、过程的研究还需完善。在以后的研究中应重点拓展有效的监测手段,为冻土区生态环境监测和研究服务;同时,在深入理解寒区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作用机理、过程基础上,积极开展冻土区工程环境容量阈值评估以及生态环境变化预测研究,为寒区大规模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提供理论支持与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冰川冻土》2007,29(5):F0003-F0003
1.本刊是我国冰、雪、冻土和冰冻圈研究领域唯一的学报级学术期刊,积极支持在冰、雪、冻土和冰冻圈及全球变化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中具创造性、高水平和面向国民经济建设的新思想、新观点、新方法和新学说;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传播与冰冻圈和全球变化相关的科学知识,为寒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2.本刊刊登的论文、报道和综述内容主要包括:冰、雪、冻土(含人工冻土)的性质、过程及其控制;冰冻圈的资源与环境;冰冻圈各组分的动态变化及相互作用;冰冻圈与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和人类活动之间的相互作用;寒区水文水资源;寒区生态与建设;全球…  相似文献   

16.
冻土退化影响下坡面水文过程研究进展及趋势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冻土将会发生显著变化,进而影响寒区生态和水文系统的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并诱发区域水资源恶化与生态功能退化,其中坡面冻土水文过程是物质和能量在寒区地表各圈层迁移转化的重要载体与基本单元。为此,基于"驱动-过程-机制"这一研究视角,从冻土退化及其水文过程响应、冻土水文过程及其局地因素影响、冻土水文过程机制及其影响模拟等三个方面,综述了国内外有关冻土退化影响下坡面水文过程研究方面的最新进展;同时,在总结了当前冻土水文过程研究不足的基础上,提出了如下建议:(1)更加注重坡面冻土水文过程要素观测与方法集成研究;(2)更加注重坡面冻土水文过程变化机理与耦合机制研究;(3)更加注重坡面冻土水文过程时空演化与效应评估研究。以期提升寒区流域径流形成演化的认知能力与径流变化的预测能力,并为寒区流域水资源稳定和适应性利用提供理论基础与科学对策。  相似文献   

17.
冻土动力学研究的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陈敦  马巍  赵淑萍  穆彦虎 《冰川冻土》2017,39(4):868-883
随着我国"一带一路"倡议发展主线的逐步开展,寒区交通运输工程必将得到广泛的建设。为确保寒区工程构筑物在动荷载作用下的长期稳定,对冻土动力学相关理论与实践问题的研究迫切地需要做出解答。冻土动力学主要研究的是动荷载作用下冻土的强度、变形和稳定性问题。通过归纳和总结,阐述了冻土动力学在动力学参数、动强度、动应力-应变关系、动蠕变特征及蠕变模型、冻土场地地震反应特性、冻土区桩基结构动力特性、列车荷载下冻土路基的动力响应等7个方面的研究进展及成果,并结合各方向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寒区冻土环境与工程环境间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18,自引:6,他引:18  
从冻土环境和工程环境相互作用着手 ,分析了青藏公路建设过程中的冻土环境破坏、环境保护状况及冻土环境保护对工程建设的重要性 ,同时对正在拟建的青藏铁路 ,阐述了人类经济活动对冻土环境和工程环境的影响 ,并初步提出寒区冻土、工程环境质量监测、管理和评价系统的设计框架.  相似文献   

19.
张明义 《冰川冻土》2019,41(3):749-750
正2019年6月28-30日,第一届全国冻土工程与寒区环境学术会议暨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课题研讨会在兰州成功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地理学会冰川冻土分会主办,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承办。会议开幕式由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吴青柏研究员主持。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赖远明院士和中国地理学会冰川冻土分会主任马巍研究员分别致辞,对参会代表致以热烈欢迎。在报告环节,中山大学刘建  相似文献   

20.
寒区线性工程沿线冻土区的植被恢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寒区油气管道、公路、铁路等线性工程占地、建设和开挖对沿线寒区生态环境是一个切割、破碎的过程, 对自然植被和下伏冻土造成了很大的扰动. 管道泄露引发的油污还可引起植被的退化和死亡. 植被覆盖层破坏后改变了原有的地气界面之间的水、热交换条件和力学性质, 反过来又可加速引发下伏冻土和线性工程地基的退化. 基于保护线性工程地基及下伏冻土的目的, 同时顺应环境保护的要求, 目前就寒区线性工程的植被恢复问题已经有许多探索和实践. 当前, 寒区植被恢复注重最低限度的人为介入干预下的自然恢复, 根据线性工程沿线土壤、湿度、营养条件、物种分布和丰度, 视具体情况选择物种, 确定建植方法. 阿拉斯加管道和青藏铁路植被恢复上的经验和方法, 可为拟建的冻土区中俄输油管道项目沿线的植被恢复问题提供科学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