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燕山板内造山带中生代构造演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华  刘红旭  王润红 《铀矿地质》2003,19(2):65-72,80
燕山地区自晚三叠世以来进入了板内造山带形成演化阶段,并具有分期演化的幕式特征。在时间演化序列上,可分出造山前期(T3)、造山主期(J1-J3)和造山后期(K1)等3个阶段。构造变形方面,燕山板内造山带的基本构造格局为一大型逆冲推覆系统组成的构造楔形体,呈前展式扩展,造成的地壳缩短量可达44.1%。动力变质作用以高压动力变质为特征,发育高压动力变质岩(榴辉岩和高压麻粒岩),形成于构造应力集中的逆掩断层上盘,由中-上地壳长英质岩石转变而成。岩浆岩属钙碱性岩石系列、中酸性岩石组合,其中岩石类型、稀土元素配分型式及所反映的构造运动强度均具有一定的特征。在造山带形成过程中伴生3期同造山磨拉石:杏石口期磨拉石(T3x)、后城期磨拉石(J3h)和青石砬期磨拉石(K1q),它们反映了造山带的幕式演化特点和不同造山时期构造运动强度的不均一性。  相似文献   

2.
聂童春 《福建地质》2010,29(4):315-322
在闽西南地区隆起-伸展构造主要活动于印支期,经历了挤压隆起和伸展拆离过程,以拆离体系极为发育为特征,形成的构造形式较为多样,对该区域的矿产分布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为了确定石盒子组沉积期鄂尔多斯盆地的南部边界,在大量野外露头观测及实验测试基础上,通过岩石学对比及物 源综合分析,对鄂尔多斯盆地南缘和北秦岭地区石盒子组物源区的构造属性进行了研究,并对物源区进行了分析与对比。 研究结果表明:所研究两个地区的石盒子组的岩屑组成相似,均以浅变质岩、花岗岩为主,含少量构造岩;砂岩碎屑成分 相似,都与来源于再循环造山带源区中的碰撞造山带与前陆隆起物源区相关;并且在 SiO2/Al2O3-K2O/Na2O 和 K2O/Na2O-SiO2 及 Zr-Th,La-Th-Sc,Th-Sc-Zr/10 构造环境判别图解中两研究区物源区的构造环境基本一致,F1-F2 判别图显示物源区一致, 并且稀土元素配分模式相似。北秦岭元古界的变质岩、岩浆岩及其以南地区的再循环造山带中的低级变质的沉积岩可能为 鄂尔多斯盆地南缘和北秦岭地区石盒子组砂岩碎屑的主要风化母岩。结合构造环境分析认为,在石盒子组沉积期,鄂尔多 斯盆地的南部边界可能已经越过洛南断裂,达到北秦岭及其更南的区域。  相似文献   

4.
大别山陆内造山带形成于早侏罗世晚期至早白恶世(J^31-K1),并具有分期演化特征。在构造演化序列上,可分出造山前期(J^21-J2)和造山主期(J3-K1)2个阶段。构造变形方面,基本构造格局为一大型逆冲推覆系统组成的构造楔形体,呈后展式扩展,造成的地壳短缩量可达46.8%,动力变质作用以高压动力变质为特征,发育高压动力变质岩(榴辉岩、蓝片岩和高压麻粒岩),形成于构造应力集中的主干逆掩断层上盘。岩浆岩属钙碱性岩石系列,中酸性岩石组合,其中岩石类型,稀土元素配分型式等所反映的构造运动强度均具有一定的特点。在陆内造山带形成过程中伴生了3期同造山磨拉石,朱集期磨拉石(J2z),段集期磨拉石(J3d)和下符桥期磨拉石(K2x),它们反映了不同造山时期构造运动强度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印支-燕山期构造-岩浆热液活动,对秦岭-祁连造山带的区域成矿控制与影响作用十分显著,主要表现在该期北东向构造-岩浆活动不仅控制了金等矿产的形成,而且使先期形成的铜,铅锌等矿产发生了较强烈的改造和富集作用,该期北东向构造带与先期的北西、近东西向构造或含矿层交汇叠加部位,是形成大型-超大型矿床的重要条件。文章对秦岭-祁连造山带印支-燕山期构造-岩浆活动带的发育特征及其对大型-超大型矿床的控制与影响等进行了初步分析与探讨,提出了本区新一轮矿产勘查研究对策与思路。  相似文献   

6.
闽北政和地区晋宁期变质岩系的构造变形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德有  赵国春 《福建地质》1993,12(3):195-201
通过宏观和微观构造的详细研究表明,政和地区变质岩石共经历了四期构造变形作用。其中,前三期构造变形作用发生于晋宁期,第四期构造变形作用为后期加里东运动叠加的产物,四期构造变形作用所形成的构造形迹各不相同。变质岩石的区域性面理是第二期构造变形作用形成的轴面叶理,不代表原始沉积层理的产状。  相似文献   

7.
云南哀牢山地区构造岩石地层单元及其构造演化   总被引:28,自引:5,他引:28  
依据新获得的同位素年代学资料和构造岩石地层单元,重新认识了云南哀牢山造山带形成与演化历史。认为:在哀牢山地区元古界深变质岩系属基底构造层;前造山期岩石组合及构造演化为扬子地块西缘被动大陆边缘志留纪深水相碎屑岩→陆缘泥盆纪被动裂谷盆地中火山-沉积岩→石炭纪哀牢山有限洋盆及蛇绿岩石组合→晚二叠世-早三叠世哀牢山洋-陆碰撞成陆及弧火山岩-陆相碎屑岩组合。燕山期主造山期及岩石组合为晚三叠世-侏罗纪前陆盆地磨拉石建造-同造山期中酸性侵入岩-燕山期脆韧性剪切带及构造岩。喜马拉雅山期陆内造山成原的岩石组合为第三-第四纪陆内山间盆地中磨拉石建造-红河韧性剪切带及构造岩-富碱侵入岩和煌斑岩。  相似文献   

8.
镇安庙沟口一带梅子垭组为主要含矿地层,其主要岩性为绢云母千枚岩、碳质千枚岩、粉砂质千枚岩,少量硅质岩、变砂岩,极少量灰岩。梅子垭组经历了加里东期、华力西期、印支期以及燕山期等多期构造变形,明显可识别出四幕构造变形:第一幕为华力西期伸展构造体制形成的韧性折叠层变形,发育假塑性流变构造群;第二幕为南秦岭印支期挤压造山构造体制形成的叠加构造变形,形成了本区基本构造格架;第三、四幕为南秦岭微板块板内调整构造体制形成的浅层脆性构造变形,以脆性断裂和节理构造变形为特征,对本区金矿体具有破坏作用。其中第二幕构造变形晚期形成的韧—脆性剪切带同时形成了本区的金矿体。  相似文献   

9.
关绍曾 等 :新疆库车盆地吉迪克组的地层时代和沉积环境田升平 等 :滇池湖泊磷负荷及其对水环境的影响方 泽 等 :与裴翠相似的玉石“不倒翁”的矿物学研究李博昀 等 :腾格里沙漠地区盐湖卤水水化学特征刘振敏 等 :中国伊利石粘土矿概述张 泰 等 :内蒙古驼峰山含铜硫化物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初探徐少康 :碾子沟金红石矿床变质作用特征及其与成矿的关系任康绪 :大陆地壳演化的拆沉作用模式综述《化工矿产地质》2002年第1期要目  相似文献   

10.
河北省围场-隆化一带中生代侵入岩分布广泛,其形成与板内造山作用关系密切。在区域地质调查和综合研究的基础上,把该区侵入岩划分为9个岩石谱系超单元。依据不同时代侵入岩的演化规律、就位机制、区域构造格局与演化序列以及地质建造与改造等,可将本区中生代燕山板内造山过程划分为两个侵入岩-造山旋回。第Ⅰ期侵入岩-造山旋回(晚三叠世早期-中侏罗世晚期)由A型侵入岩-伸展构造组合、Ⅰ型侵入岩-收缩构造组合和S型侵入岩-收缩构造组合组成,其相应的造山构造阶段早期呈拉张环境,中期和晚期为挤压;第Ⅱ期侵入岩-造山旋回(晚侏罗世早期-早白垩世晚期)由A型侵入岩-伸展构造组合组成,为断块式造山,形成了盆-山体系。  相似文献   

11.
《沉积学报》2004,22(4):750-758
第1期·沉积与矿产、资源·锶同位素地层学在奥陶系海相地层定年中的应用——以塔里木盆地塔中12井为例黄思静 石 和 张 萌 武文慧 沈立成(1)……………………………………………………………………………………………………………………………………新疆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溶洞、裂隙中方解石胶结物元素分析与成因钱一雄 陈 跃 马宏强 陈强路(6)………………中国含油气盆地碎屑岩低渗透储层的特征及形成机理蒋凌志 顾家裕 郭彬程(13)………………………………………………宁夏中卫晚石炭世沉积相分析与古环境重建谢小平 …  相似文献   

12.
·构造地质·北极地区区域构造与矿产分布特征…………………………………………………………卢顺容四川彭县推覆构造的特征与形成……………………………………………………刘肇昌代真勇·地层一古生物·湘西南中、上泥盆统礁特征及其找矿意义…………………………………………………杨开济·岩石一矿物·玲珑花岗岩斜长石的费氏台研究及岩体形成时代问题的初步探讨………………………桑隆康华南叠加一重熔型花岗岩的成生机制…………………………·…”冯志文夏卫华章锦统陈紫荚·矿床·冀东滦县地区前寒武纪铁矿与火山喷发沉积旋回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燕山期造山事件广泛影响东亚地区的构造演化,其启动时间与构造变形样式还存在较多的争议。侏罗纪宁武-静乐盆地位于华北克拉通中北部吕梁山地区,处在华北平原盆地与鄂尔多斯盆地之间,是吕梁山-太行山内部NE-SW走向的向斜盆地,为燕山期陆内造山作用的研究提供了例证。本文通过构造变形分析、平衡剖面恢复与生长地层碎屑锆石年代学分析,厘定了侏罗纪宁武-静乐盆地构造变形样式、原型盆地性质与生长地层开始形成的时间,探讨了燕山期构造变形的盆山耦合效应。其中,盆地北段西侧发育断展褶皱与对冲构造;盆地中段西侧发育断展褶皱与背冲构造,中段东侧发育断展褶皱;盆地南段西侧发育断展褶皱与叠瓦状逆冲构造。中侏罗统云岗组(J_2y)与上侏罗统天池河组(J_3t)为生长地层,记录了侏罗纪宁武-静乐盆地的生长与变形过程,反映了该地区燕山期造山事件的作用过程。前生长地层构造变形反映的侏罗纪宁武-静乐盆地地壳缩短率在盆地中段为26.2%,南段为58.6%。碎屑锆石定年研究限定了该地区燕山造山作用的启动时间为~168 Ma。由此认为,华北克拉通中北部是中生代燕山期造山作用最显著的地区之一,燕山期造山事件是纵贯华北吕梁山-太行山造山带崛起的主因。  相似文献   

14.
政和地区变质岩石形成于晋宁期,遭受了四期复杂的构造变形作用。其中,D_1、D_2和D_3发生于晋宁期。D_2期形变造就了区域性宏观面理构造和松源复背斜,岩石面理产状不代表原始沉积层理,属轴面叶理。D_4期变形为后期加里东运动的产物。变质岩石由绿泥石—黑云母带、石榴石带、十字石带和矽线石带组成一个热背斜式递增变质带,热背斜形态接近于松源复背斜。本区晋宁期变质作用可分为早期、主期和晚期三个变质阶段,各变质带的PTD轨迹均为顺时针,类似于陆—陆碰撞造山带的PTt轨迹。  相似文献   

15.
第1期No.1基础地质FUNDAMENTALGEOLOGY辽西及其毗邻地区中生代盆地的构造类型和特征武广,王五力(1)StructuretypesandcharacteristicsofMesozoicbasininWesternLiaoninganditsadjacentareasWUGuang,WANGWu-li(8)辽西地区义县组植物群古生态研究丁秋红,张立东,郭胜哲,等(9)StudyonthepaleoecologyofYixianformationinBeipiaoarea,WesternLiaoningProvince,ChinaDINGQiu-hong,ZHANGLi-dong,GUOSheng-zhe,etal.(18)矿产地质·地球化学MINERALRESOURCES/GEOCHEMISTRY陕西镇安-旬阳地区汞锑、铅锌、金矿床成因…  相似文献   

16.
大别-苏鲁超高压和高压变质带构造演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大别—苏鲁是世界上超高压 (UHP) ( >2 .7GPa)和高压 (HP)变质岩石出露最为广泛的地区。通过区域研究 ,尤其是在选择的 30多个关键位置上不同尺度构造记录的深入观察 ,结合已有的可利用的变质、热事件及同位素年代学资料分析 ,揭示出它们曾遭受过一个复杂的从深俯冲到折返构造演化历程 ,识别出 5个主要的构造变质事件 :( 1)由块状榴辉岩中发育的微弱面理和线理所代表的第 1期变形变质事件 (D1) ;( 2 )面状榴辉岩中发育的含拉伸线理的透入性主面理、中小型鞘状褶皱及网络状韧性剪切带 ,代表第 2期构造变质事件 (D2 ) ;( 3)第 3期变形事件主体发生于麻粒岩 /角闪岩相后成合晶形成之后 ,主要构造记录是区域性陡倾斜面理及不均一置换的成分层、榴辉岩透镜体及布丁群、面理内褶皱、网状韧性剪切带系统以及减压部分熔融作用形成的混合岩和含榴花岗质岩石组构 ;( 4)区域性的碰撞期后地壳韧性薄化及剪张作用 (D4)形成缓倾斜角闪岩相主面理及线理、穹状及弧形构造和多层韧性拆离带 ,它们主导了现今观察到的大别—苏鲁超高压和高压变质带的区域构造几何图像 ;( 5 )第 5期构造热事件 (D5)表现为不均一断块抬升、红色沉积盆地发育及大规模的岩体和岩脉就位 ,代表造山晚期的构造揭顶及坍陷作用 ,该期构造控制着造山带  相似文献   

17.
强过铝质花岗岩的岩石化学特征可以提供地壳发生部分熔融时的温压条件的信息。在冀晋辽地区和广东省吴川 -四会地区均有燕山期强过铝质花岗岩出露。它们的岩石化学成分表现出高钾质的特征。冀晋辽地区燕山期强过铝质花岗岩的Al2 O3/ Ti O2 比值变化于 5 0到 2 5 0之间 ,暗示其熔融温度在 80 0到 90 0℃之间 ;而燕山期强过铝质花岗岩 ,其大多数的 Al2 O3/ Ti O2 比值较低 ,暗示其源区熔融温度在 875℃以上。它们的稀土元素配分形式指示其熔融源区的残留矿物组合中含有斜长石、单斜辉石、石榴子石和角闪石 ,表明这些强过铝质岩浆形成于 0 .9~ 1.7GPa的压力条件下。这表明中国大陆东部地区燕山期深部热背景存在南北差异。在造山作用特征方面 ,华南在燕山期表现出“热”造山带的特点 ,华北则表现出过渡型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青海省同仁印支期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与构造环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海省同仁地区位于秦岭、祁连山结合部,构造演化历史悠久。该区广泛分布一套印支期火山岩,火山岩的岩石组合主要为安山岩、玄武岩、玄武安山岩等。作者对出露于青海同仁瓜什则乡拉则那合当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探索性研究,结果表明,该区火山岩Na2O明显偏高,而K2O偏低,为中钾钙碱性系列。火山岩稀土元素总量较高,轻重稀土分馏明显,其稀土配分曲线表现为轻稀土富集而重稀土较为平坦的右倾型;具有弱负铕异常,负铈异常,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Th)等强烈富集,Pb、Sr富集,而高场强元素Ta、Nb、Ce、Pr、Nd等亏损。综合地质、地球化学特征认为,该区火山岩形成环境为洋壳向下俯冲的岛弧环境。  相似文献   

19.
《岩石学报》2002,18(4)
第 1期华北克拉通中生代下地壳置换 :非造山过程的壳幔交换翟明国 樊祺诚 (1)…………………………………………………准噶尔盆地陆梁地区基底火山岩的岩石地球化学及其构造环境王方正 杨梅珍 郑建平 (9)………………………………青藏高原北羌塘新生代高钾钙碱岩系火山岩角闪石类型及痕量元素地球化学赖绍聪 伊海生 刘池阳  Suzanne Y O’REIL L Y (17)……………………………………………………………………武当地区新元古代岩浆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对南秦岭晋宁期区域构造性质的指示凌文黎 程建萍 王歆华 周汉文 (2 5)…………  相似文献   

20.
大巴山前陆弧型构造带形成机理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基于野外观察和构造测量,论述了大巴山前陆弧形构造带的基本构造特征,包括弧形带展布特征、分带特征、分段特征、分层特征、构造变形样式、叠加变形特征和古构造应力场特征等,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大巴弧形成的主要控制因素.指出大巴弧形成的机理不同于经典的碰撞造山模式,该弧形构造带经历了古生代大陆边缘伸展裂陷初始期、中晚三叠世碰撞造山雏形期和中晚侏罗世陆内造山定型期.造山作用前的古大陆边缘伸展作用及其产生的不规则边界形态对弧形带的形成起到了决定作用.其中先成的城口-房县弧形断裂带不仅控制了早古生代沉积-岩浆作用,同时成为大巴弧形成的主导边界条件,而弧形带两端的基底隆起也起到了重要的限制作用.根据实际地质资料设计的简单沙箱模型模拟了这个弧形带的形成条件和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