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简要介绍了测量不确定度和测量误差的概念,二者之间的区别,不确定度主要来源及正确报告、应用和符合性评价等,提出分析测试中心应尽快培训人员,完成对每个检测方法的不确定度评定工作,以适应国家法律法规、客户和认可委要求。  相似文献   

2.
MUA型微量铀分析仪测定水中微量铀的不确定度评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罗湘云  冯晶 《铀矿地质》2009,25(3):179-183
对MUA型微量铀分析仪测定水中微量铀的不确定度的来源进行分析,计算了相对标准不确定度分量、合成相对标准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详细介绍了水中微量铀不确定度的评定过程。同时,评定结果显示出仪器操作过程中易带来误差的步骤,为分析人员获得更为准确的结果提供很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对743型大孔阳离子交换树脂分离偶氮胂Ⅲ分光光度法测定样品中钍的不确定度进行了评定。根据其测定方法和测定程序,通过对各不确定度的来源分析,计算了相对不确定度分量、合成相对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详细介绍了不确定度的评定过程,分析结果显示出整个测定过程中易带来误差的步骤,为分析人员获得更为准确的结果提供很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地下水中苯并(a)芘的不确定度评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地下水中苯并(a)芘含量的全过程分析,确定了测定结果不确定度的来源。采用不确定度连续传递模型,对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进行评定,并采用最小二乘法对标准曲线进行拟合,确定了地下水中苯并(a)芘含量标准不确定度由样品取样量、样品定容体积及测定体积、样品重复性测定、标准溶液浓度和标准曲线拟合误差6部分不确定度合成。通过对2个不同含量样品测定结果不确定度评定,证明苯并(a)芘含量越低,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越大;且样品重复性测定和标准曲线拟合误差是测定结果不确定度的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5.
土样比重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大庆 《地质与勘探》2013,49(3):523-527
土样比重的测量不确定度既判定了自身的可靠性,同时又影响了通过比重及其他一些参数换算得到的孔隙率、饱和度等指标的准确性。选用物理性质较为均匀的原状粉土做样品,基于《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通过比重瓶法重复测量了样品的比重。根据《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JJF1059-1999)的要求,分析了试验过程中影响因素的主要来源,建立了测量比重不确定度的计算模式,较系统地对其不确定度进行了评定。结果表明:土的比重测量误差主要由称量及不均匀性两个因素引起。试验条件下的土样比重测量结果的扩展不确定度为0.005。  相似文献   

6.
采用不确定度连续传递模型,对异烟酸-吡唑啉酮分光光度法测定地下水中氰化物的不确定度进行评定。分析了不确定度的重要来源,包括样品制备、标准溶液配制、标准曲线拟合和仪器测量过程等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采用x、y双误差回归方式对标准曲线进行拟合,通过分析得知,样品中氰化物浓度越低,其相对不确定度越大。  相似文献   

7.
采用《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指南》,以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定土壤中的稀土元素铈为例,对测定结果进行不确定度评定。分析了不确定度的重要来源,包括溶液制备过程中引入的不确定度、样品称量引入的不确定度、标准物质外标法测量不确定度及仪器重复测定的不确定度。提供了引入不确定度各参数的采集和计算方法,对各不确定度分量进行分析计算,最后合成标准不确定度,通过乘以95%概率下的扩展因子2,获得测量结果的扩展不确定度。  相似文献   

8.
为了使测量结果更加科学,其不确定度的评定就越来越重要。在运用X射线荧光光谱法检测贵金属质量分数的过程中,测量系统以标准曲线法为基础,测量仪器直接给出测量结果,故可将该测量方法等同于直接测量。以样品Au750为例,探讨了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过程与步骤。结果显示,该方法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来源主要与测量系统有关,其主要的不确定度分量有标准样品的给定值与误差、仪器的分辨率、准确度以及校准不确定度等,忽略了环境及操作不当的人为影响因素。该评定过程简化,评定方法趋干合理。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岩石中铜的不确定度进行了评定,分析了该方法测定过程中的不确定度来源,建立了数学模型并对不确定度加以合成、扩展,以赋予不确定度的方式给出测定结果.  相似文献   

10.
标准值的不确定度及其表达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凌进中 《岩矿测试》1997,16(2):141-144
不确定度是与测量结果相联的参数,表征合理地赋于被测量值的分散性。标准值的不确定度是对真值存在范围的估计和推断。正确理解不确定度的涵义和清晰了解测量误差的来源与性质是准确表达不确定度的重要前提。对不确定度表达中的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采用不确定度连续传递模型,以x、y的相对误差为权重进行双误差曲线回归,对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的地下水中B元素的不确定度进行评定。其不确定度分量主要包括标准储备溶液、配制标准系列溶液、重复性测量和曲线拟合产生的不确定度。研究表明,对于B浓度较高的样品,采用双误差拟合方式得到的不确定度结果比常规拟合方法(最小二乘法直线拟合)更为准确。  相似文献   

12.
张建梅  王洪波  李风 《岩矿测试》2008,27(3):215-218
对以P256强碱性阴离子树脂分离富集,5-Br-PADAP分光光度法测定铀矿石中微量铀含量的测定结果进行了不确定度评定。分析了不确定度的主要来源,提供了引入不确定度的各参数和计算方法,对各不确定度分量进行分析计算,最终合成标准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  相似文献   

13.
朱家平  刘建坤  王亚平  谢恩平 《地质通报》2010,29(10):1721-1725
不确定度连续传递模型的基本步骤为:①对标准曲线的各点进行不确定度评定,给出各点的标准不确定度;②对标准曲线各点的响应值进行多次测定,得出其平均值和标准不确定度;③以这2个标准不确定度为权重进行拟合,得出双误差拟合方程和标准不确定度的计算公式;④计算标准曲线各点与其校准点的差值,并将其转换成标准不确定度;⑤将以上4项按不确定度传播规律计算总不确定度。实际测量时, ①、②、④步用插值法算得。通过一个实例比较了不同拟合方法间结果的差别,说明了运用X、Y的相对误差作为权重的直线拟和,再加上“不确定度连续传递模型”算得的测量不确定度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14.
朱家平  刘建坤  王亚平  谢恩平 《地质通报》2010,29(11):1721-1725
不确定度连续传递模型的基本步骤为:①对标准曲线的各点进行不确定度评定,给出各点的标准不确定度;②对标准曲线各点的响应值进行多次测定,得出其平均值和标准不确定度;③以这2个标准不确定度为权重进行拟合,得出双误差拟合方程和标准不确定度的计算公式;④计算标准曲线各点与其校准点的差值,并将其转换成标准不确定度;⑤将以上4项按不确定度传播规律计算总不确定度。实际测量时, ①、②、④步用插值法算得。通过一个实例比较了不同拟合方法间结果的差别,说明了运用X、Y的相对误差作为权重的直线拟和,再加上“不确定度连续传递模型”算得的测量不确定度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15.
采用《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指南》,以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铜精矿中的银含量为例,对测量结果进行不确定度评定。分析了不确定度的重要来源,包括称样质量、标准工作溶液、工作曲线拟合、试液定容体积及测量重复性等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组成。对各不确定度分量进行分析计算,求得标准不确定度为1.56,扩展不确定度为3.12。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硫氰酸盐光度法测定岩石中三氧化钨不确定度的评定,建立数学模型,分析不确定度来源,对产生不确定度分量做了较为细致的阐述,求出合成标准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给出相应的表示方法。  相似文献   

17.
廖丽荣  杜白  刘玉 《云南地质》2014,33(3):413-416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对饮用天然矿泉水中的锂和锶进行测定,分析了测定过程中不确定度的主要来源,按JJF 1059-1999《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对各个不确定度来源进行分析评定,给出了此法测定过程中的扩展不确定度,使得测定结果的表达更加客观和真实.  相似文献   

18.
刘建坤  张飞 《华东地质》2011,(3):230-234
本文对积分安培离子色谱法测定地下水中碘化物含量的不确定度进行了评定,标准曲线采用双误差拟合法,建立了不确定度评定模型,得出几种影响测定结果的因素。  相似文献   

19.
黄聪  董传江  王力  肖峰  李莉  郑洪龙 《铀矿地质》2020,(1):52-58,72
介绍了激光荧光法测定土壤中总铀含量的不确定度评定方法。建立了不确定度的测量模型,对不确定度来源进行了分析,并对不确定度分量进行量化,计算出环境级土壤样品总铀含量测量的扩展不确定度。结果表明,某0.1 g环境土壤干样总铀含量测量的扩展不确定度为13.04%(k=2),占主导作用的不确定度来源为样品荧光计数测量不确定度。  相似文献   

20.
ICPES法测定地质样品中钒的不确定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建练  赵平  吴靖  杨刚 《贵州地质》2007,24(4):325-328
作者通过电感藕合等离子体全谱直读发射光谱仪测定地质样品中钒的不确定度评定的实践,分析了该方法测定过程中的不确定度来源,建立了相关数学模型,并计算各标准不确定度、合成标准不确定度、扩展不确定度及测定结果的置信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