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江西德兴斑岩铜矿成矿物质来源的实验研究”(以下简称“论文”)发表于1995年,同年被国际第8届水—岩相互作用学术大会选入论文集(英文版),后又由笔者汇入《水—岩相互作用和成矿物质来源》一书,该书收到国内外50多封来信,得到了较高的评价(笔者借此机会向本论文和本专著的读者表示感谢)。  相似文献   

2.
2004年7月1日,国际地球化学与天体化学学会(IAGC)水—岩相互作用工作组在美国纽约州Saratoga Springs召开的“第11届水—岩相互作用国际学术会议”上一致决定:“第12届水—岩相互作用国际学术会议”将由中国地质大学等单位承办,于2007年在中国昆明市举行,王焰新教授将以秘书长的身份负责会议的组织工作。  相似文献   

3.
简要回顾水—岩相互作用研究的历史, 它基本经历了一个从水—岩相互作用, 到水—岩—有机物相互作用, 最后到水—岩—气—有机物—微生物相互作用研究的发展历程.近年来, 除基础地质及与矿产资源有关的课题继续深入外, 地下水环境演化与全球变化、含水系统中微量变价元素的迁移、转化与富集、地下水环境污染治理与修复、废物地质处置与CO2封存等, 已经成为水—岩相互作用领域的研究热点.随着物理、化学、生物等领域中各种新理论和新方法的不断应用, 水—岩相互作用研究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主要包括: 地下水系统中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研究、水—岩相互作用中微观机理与宏观地球化学过程的耦合, 以及水—岩相互作用中的同位素分馏及应用等.   相似文献   

4.
集成 《探矿工程》1981,(1):封3-封3
我国第一次石油及泥浆学术论文报告会于八○年十月廿五日至三十一日在昆明召开,这是我国石油钻井及泥浆学术界的一次盛会。大会共收到论文62篇,评选出七篇在全体大会上宣读,十六篇在钻井及泥浆  相似文献   

5.
二十七届国际地质大会于今年八月四日至十四日在苏联莫斯科举行.这是一次有112个国家,5574名学者、专家参加对盛会.会议期间进行了两次大会学术交流,并在八月六日至十三日按学科及科学分枝划分22个分组,进行论文宣读与讨论.同时还穿插组织了按“国际岩石圈”计划安排的专门讨论会及其他科学专题的座谈会.在各类会上宣读的论文共3551篇.在会前、会间和会后还组织了80多条地质路线旅游.会议期间安排了苏联某些研究所和高等学校的参观以及文化参观,同时还举办了有许多国家参加的地质展览馆.八月五日大会以“地质学的最近成就”为题进行了大会论义宣读.内容包括1.苏联国民经济中的地质学(Kozlovsky,E.A.);2.科学海洋钻探的过去和未来(Hay,W);  相似文献   

6.
不同起源的地下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6年8月8日至17日在冰岛首都雷克雅未克举行了水—岩相互作用第五次国际学术会议。本文是美国著名地下热水地球化学者D.E.怀特在会上的报告。要区别深部地下水的成因类型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是水文地质学基础理论问题之一,亦是从事成岩、成矿及构造作用研究的地质学者关注的基本地质问题之一。本文反映了当前对地下水成因类型研究的成就,文中列举了作者总结的鉴别地下水成因类型的16条特证标志,给人启迪,值得参考。  相似文献   

7.
烟花季节下扬州,专家聚议“煤成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开宇 《地质论评》1981,27(6):549-549
1981年5月26日至30日在江苏省扬州市瓜州镇,由中国地质学会石油地质专业委员会、江苏省地质学会和江苏省石油学会联合召开了“全国煤成气学术讨论会”。出席会议的有地质部、石油部、煤炭部系统及中国科学院、有关高等院校等40几个单位的80多名代表。这是我国专门探讨煤成气的第一次学术盛会。五天内有20几篇论文在会上进行交流与讨论。代表们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为及时沟通不同的学术观点与见解、为知遇众多的煤成气战友而高兴。会议着重对煤成气的概念、成因及其在能源资源  相似文献   

8.
全国微量单矿物会析会议于1984年6月1日—6日在厦门鼓浪屿召开。代表来自全国生产、科研、高等院校及省局64个单位114人,收到论文10多篇,在会上交流了80篇。微量单矿物分析会议在我国还是第一次,整个会议贯串着学术交流的气氛。为取得会议的成功和达到每个代表的论文都能在会上进行交流,会上分了三个小组进行座谈,大家为着  相似文献   

9.
中国地质学会组织的全国“七五”地质科技重要成果学术讨论会于1991年4月15日至20日在北京举行,来自地矿、有色、冶金、石油、煤炭、化工、核工业、高校和中科院的地质生产部门或行业的代表253人出席了会议。会议收到论文摘要650篇,其中215篇论文分别在五个小组会上进行了交流。  相似文献   

10.
四川“八五”主要地质科技成果交流暨第30届国际地质大会论文试讲会在广汉召开3月12—15日,在广汉召开了四川“八五”主要地质科技成果交流暨第30届国际地质大会论文试讲会。计有42个单位的140多名代表出席会议,这是四川地质界空前的一次盛会。会议以理事...  相似文献   

11.
《地质论评》1980,26(6):553-553
第一届全国勘查地球化学(简称化探)学术讨论会暨勘查地球化学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于1980年5月21—30日在杭州莫干山召开。这是我国化探界的一次学术讨论盛会。会议收到论文180多篇。内容有区  相似文献   

12.
中国地质学会首届工程地质学术会议于1979年11月2日—10日在苏州召开。这次学术会议是我国工程地质界一次空前的盛会。中国地质学会副理事长许杰同志亲自到会指导并为大会致开幕词。参加会议的代表共二百人。大会收到论文317篇,反映了我国工程地质学的水平和欣欣向荣的景象。会议进行了大会论文宣读和小组中心议题发言及讨论。通过这些学术活动,与会代表广泛交流了学术  相似文献   

13.
由我会岩相古地理专业委员会主办、青海油田承办的第七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于 2 0 0 2年 8月 2 1日~2 4日在敦煌召开。这是我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领域的又一次盛会。来自中国石油、中石化、中海油、高校、中国科学院、中国地质科学院、中国地质调查局、煤炭局等单位的 12 2人参加了会议。94岁高龄的杨遵仪院士莅会指导。从与会代表的素质可以看出 ,我国古地理学和沉积学领域的实力雄厚 ,后继有人。会议收到并编入论文摘要集的论文 12 1篇 ,在大会宣讲的论文 5 6篇。议题集中于岩相古地理学及沉积相 ,生物古地理学及古生态 ,构造…  相似文献   

14.
第22届国际水文地质学家大会——山地水资源国际会议1990年8月27日至9月1日在瑞士洛桑召开。来自45个国家与地区的507位代表出席了会议。大会共收到343篇论文,在八个专题讨论会上宣读310篇。我国代表共提出论文22篇,其中有9篇在专题会上宣  相似文献   

15.
第七届国际水—岩作用研讨会(7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Water—Rock Interaction)1992年7月9~23日在美国犹他州花园城(Park City)召开。国际水—岩作用研讨会是国际地球化学、宇宙化学协会(IAGC)每三年举行一次的大型学术会议。本届研讨会是自1974年第一届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共有35个国家的410名代表参加,其中我国代表10人。 从学术活动来看,本届大会主要讨论与国民经济和科技发展有重大作用和深远意义的有关问题,诸如“地热系统”、“沉积盆地”、“地下水环境”、“全球变化地球化学响应”等,专题总数20个。另外,会议还设立了两个纪念性专题讨论会:一个是为纪念国际著名地热—地球化学家、美国科学院院士Donald E White而设立的“大陆地热系统”;另一个是为纪念国际知名矿物—地球化学家、美国地质调查所矿产资源部主任John Hem博士而设立的“铝地球化学”。 会议的主要学术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16.
中国石油学会物探专业委员会于1997年4月19日至24日在河南开封召开了“南方地区第八次石油物探技术研讨会”。近30个单位的代表在会上交流了各类论文共36篇。会议主要围绕南方复杂构造地区的地震勘探方法、资料采集、处理、解释和其它物探方法的应用等展开了讨论。其中,有关海相地层油气勘探技术方法研究和前景分析的部分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17.
季国容 《地质论评》1987,33(2):200-201
为了交流近年来,特别是“六五”期间我国区域地质和成矿规律研究中的新成果,中国地质学会区域地质及成矿专业委员会与安徽省地质学会,于1986年10月27日至11月4日在安徽铜陵市联合召开了“全国区域地质及成矿规律新成果、新理论、新方法研讨会”。出席会议的代表有98人,提交论文57篇,分别在大会和小会上进行了学术交流,另有6位代表虽未提交论文,但也为大会作了精彩的学术报告。  相似文献   

18.
国际运动中雪的科学讨论会,于1979年8月12日至19日在美国科罗拉多大学举行。会议由国际冰川学会和美国农林部森林局洛基山森林及山地试验站联合主办。参加会议的有美洲、欧洲、亚洲和澳洲的15个国家和一个地区,共l25名代表。这是交流雪和雪崩研究新成果的一次盛会。会议共采纳的论文有78篇,其中积雪的稳定性估计和雪崩予报15篇,积雪雪崩力学51篇,风吹雪研究12篇。会议进行方式是先由作者宣讲论文,然后由到会代提问题,面对面地回答和讨论。会议期间参观了瓦奥明州的公路风吹雪  相似文献   

19.
全国第四届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术年会于1992年5月6—9日在安徽合肥召开。到会代表164人。会议收到论文386篇,会上宣读论文114篇,其中有关金矿的论文约43篇,占论文总数的11%,有关金矿的报告17篇,占报告总数的15%。可见涉及金矿的论文和报告的比重是相当大的。会议主要议题是:矿物学向何处去?岩石学向何处去?地球化学向何处去?会上即回顾了各学科在80年代所取得的成就和进展,又着重讨论了今后的发展方向。因此可以  相似文献   

20.
全国冰川冻土测试技术会议于1980年3月16日至21日在兰州举行,来自全国39个单位83名代表参加了会议,宣读论文63篇。经全国科协批准,在会上正式成立了“中国地理学会冰川冻土学会”,并选出了以施雅风同志为理事长的学会理事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