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英、法科学家在对大西洋海底进行考察研究时,发现了深藏在大西洋底的海底热泉。这种海底热泉,能释放出大量的氢元素。从而,为解释地球早期的生命起源,提供了新的重要线索。由于生命在约35亿年前开始在地球上出现时,地球大气中并不含氧。因此,有的科学家推测认为,地球上最原始的生命,首先诞生在海底热泉周围。新发现的深藏在大西洋底的海底热泉,则使地球早期生命的演化图景,显得更为清晰。这一新发现的海底热泉,位于大西洋底3500米深处的一处海脊上。它从海底岩石中,间歇性喷出,形成富含大量矿物质的黑色烟柱,烟柱的温度高达36℃左右。据悉,科学家们在20多年前,就已发现海底存在着独特的热泉生态系统。但是,在发现大西洋底的海底热泉之前,已知的一些海底热泉,所产生的氢数量都很少,都不足这次新发现的海底热泉所释放出的氢的1%。科学家认为,海底热泉中释放出的氢,主要是由深海海水与岩石反应而生成的。海底热泉要支持生命系统,至少要满足两个重要的条件:一个是在海底地壳中,必须有能够与海水反应生成氢的岩石;另一个是氢与二氧化碳反应所产生的能量,可足够生命诞生。而在大西洋底新发现的海底热泉,已基本具备了支持生命系统的这两个重要条件。为此,英、法科学家...  相似文献   

2.
《海洋世界》2009,(8):5-5
美国科学家称,我们最遥远的祖先可能来自于湖泊而不是海洋。 目前,人们一般都认为,生命最初从海洋中开始进化,经过漫长的进化过程,才慢慢适应了陆地环境。大约5亿年前,复杂的动物生命开始出现,而之前的3亿年间,地球上只有细菌等简单的单细胞生物。  相似文献   

3.
原始细菌可以在比我们能想象到的更加恶劣的环境中生存。但高等一些的生命对环境都相当挑剔,有谁听说除某些细菌以外还有哪种生物能耐百度的高温?可近来科学家惊讶地发现,地球上还真有这样的生物存在!在东太平洋海底,那儿有一条长长的地壳活动带,发现有许多的海底热泉。有些热泉在冒出地面时会在出口处形成烟囱似的石柱。从“石头烟囱”里冒出来的热液,温度常能超过百度。就是在这样的沸水环境里,在这些冒着沸水的烟囱外壁上,生活着一种毛绒绒的软体动物,专家们叫它为“庞贝蠕虫”(Alvinella pompe-  相似文献   

4.
《海洋世界》2011,(4):10-10
科学家沿着米勒的思路继续前行,发现了生命在宇宙散播的“种子”。  相似文献   

5.
《海洋世界》2008,(4):6-6
一个国际科学家小组发现,由于缺氧和海洋中缺乏重金属元素钼,地球上生命的进化曾中断了约20亿年。  相似文献   

6.
新洲 《海洋世界》2004,(2):15-15
据美国《科学》杂志最新一期发表:由瑞典自然史博物馆和美国科学家组成的联合科研小组,来日本海洋科学技术中的“海岭”号深海调查船,首次在印度洋水深2500米的深海海底,喷涌热水的“海岭泉”发现一种“铁甲鳞”覆盖的珍稀软体动物。这种软体动物有  相似文献   

7.
屠强 《海洋世界》2008,(6):42-44
1977年的某一天,美国科学家毕肖夫博士等3人一起乘坐“爱尔文”号潜艇下潜到了东太平洋海隆,准备在那里开展海底热泉考察。潜艇下潜到了水深2500~2700米的海底附近,在通过水下观察镜进行环境观察时,毕肖夫意外地发现,在海底的热液溢口周围,“伫立”着许许多多长柱状、短柱状的“烟囱”,乍一看,就像一片“烟囱森林”。这些烟囱,就像我们在生活中常见的那样,  相似文献   

8.
《海洋世界》2009,(10):7-7
人类在太阳系外发现了布满岩石的行星,其质量大约是地球的5~10倍。这些“超级地球”上是否存在生命?德国空间研究中心的科学家弗拉达·斯塔门科维奇表示,有生命存在的行星的大小必须类似于地球,而板块构造和磁场是生命存在的必要条件。地球上之所以存在生命,一部分原因是地球有相对稳定的气候,而地球磁场可以将宇宙中对生物分子有害的射线反射回空间。地球气候的长期稳定性依赖于板块构造运动,  相似文献   

9.
《海洋世界》2008,(8):6-6
一项最新研究显示,0.93亿年前的海底火山活动引发了海洋生命大量灭绝,并在海底掩埋了一层厚厚的有机物质。美国艾伯特大学科学家们认为,海下火山喷发和物种灭绝期间,大量的海底营养物质被释放出来,供给和促进了植物和动物的生长。此外,当有机生物死亡后,它们分解并落在海底,导致氧气损耗,形成了全球海洋缺氧现象。缺氧事件在二氧化碳增多和气候非常温暖的时期是非常罕见的。  相似文献   

10.
真正的海洋奇观不是别的,而是深海中繁衍的“超级生命”。科学家探险小组拥簇在一艘小型的深潜器上,直潜海底。透过船窗,研究人员清晰地看到,从一个充满熔岩的谷底耸出层层山脉,在一个山顶上竟然从深深裂缝中冒出黑烟。这不就是火山口吗?!他们惊喜地叫喊起来。这艘名叫“阿尔文森”的潜水船经验老道,大胆地直驱火山  相似文献   

11.
如果能在浩瀚的“咸海”中寻找到甘甜的淡水,这对正面临淡水资源危机的人类无疑是极其宝贵的。科学家发现,在海洋底床中蕴藏着大量的淡水资源。在美国佛罗里达州和古巴之间的海面上有一个直径30米的淡水区,其温度与周围海水不同,人称“淡水井”。在我国福建省古雷半岛东边500米的海面上,也有一个淡水区,叫“玉带泉”。科学家发现,这两片淡水区域都是“海底喷泉”所致。  相似文献   

12.
孙关龙 《海洋科学》1984,8(6):64-64
《古海洋与生命起源》一文(《海洋科学》1983年第6期)说:“经历了20亿年的太古代,沒有生命,只有岩石的分化瓦解。直到元古代,地球上才开始有了生命。”这是过时的观点。本世纪60年代以来,由于电子显微镜(TEM)、扫描电镜(SEM)和生物化学技术  相似文献   

13.
应地质矿产部的邀请,以美国地质调查所海洋地质办公室主任特伦斯·埃德加(N.Terence Ed-gar)为首的美国地质调查所海洋地质代表团一行三人,于1982年10月中旬来华访问.该代表团在访问北京之后于10月19日——23日到青岛参观访问地质矿产部海洋地质研究所.外宾访问期间,该所科研人员向美国朋友介绍了我国东海“冲绳海槽第四纪晚期浊流沉积特征及沉积物中有孔虫介形类的分布特征”和“长江口外及其邻近陆架的沉积作用与沉积环境分区的特征”等研究成果.美国专家们对这些新成果表示了极大的兴趣.21日美国专家在该所举行了学术报告会.特伦斯·埃德加博士作了题为“美国海洋地质研究现状与发展方向”;海洋地质/地球化学家詹姆斯·比肖夫(James L.Bisch-off)博士作了题为“太平洋深部锰结核沉积物”与“太平洋扩张中心地带海底热泉及均匀构造的硫化物沉积”;美国地质调查所大西洋和墨西哥湾海洋地质分所主任戴维·福尔杰(David W.Floger)博士作了题为“墨西哥湾密西西比三角洲的沉积运移”与“大西洋陆架区乔治滩(George Bank)的沉积力学”的学术报告,受到与会者的热烈欢迎.  相似文献   

14.
蓝色生命圈     
以“鲨”治鲨李惠萍鲨鱼是凶猛的海洋动物,多年来科学家一直在寻求制服鲨鱼的办法。不久前,日本一家公司制造了一种异乎寻常的标本鲨。这种标本鲨外形酷似大鲨鱼,体内装有微型电子计算机和能够独立运行的电子仪器。这种  相似文献   

15.
《海洋世界》2006,(6):4-4
2006年5月22日到30日,美国港口海洋学研究所和迈阿密大学的科学家将使用“约翰逊海洋链接二号深潜器”首次探测佛罗里达州和巴哈马群岛之间新近发现的深海珊瑚礁。这些珊瑚礁生长在水下610米至884米处,是去年12月被迈阿密大学科学小组使用尖端声呐技术发现的。这次探测的主要目的是寻找含有某些化学元素的海洋有机物,科学家期望这些化学成分能够治愈癌症和阿尔茨海默病等疾病。  相似文献   

16.
栖息在海水和淡水里的无脊椎动物是极其多样化的,无论是在浑浊的池塘、恬静的湖泊,还是汹涌澎湃的海洋,在它的每一滴水中,都生活着种类繁多的小生命——浮游生物。“浮游生物”这个名词,本来是从希腊语的“漂泊”一词转变来的,它在生物分类学上有特殊的意义,只是专指在水中无游动能力、随波逐流、漂荡  相似文献   

17.
火星的生命     
目前大家公认,火星表面确实一度存在水。但水是否长期存在,促进了生命的出现,却不得而知。现在,欧洲航天局的太空船“火星快车”携带的红外矿物学探测光谱仪(OMEGA)发来火星表面的矿物图象。借助于该图象,科学家认为火星确实曾经拥有维持生命的条件。  相似文献   

18.
深海来客     
吴溪 《海洋世界》2008,(4):31-34
海洋广袤、幽深、神秘。有很多“大海居民”静静地生活在海底,人类并不知晓它们的存在。 在国际海洋生物普查中,科学家们陆续发现了许多新物种。它们生活在特殊的海底环境之中,人类对它们知之甚少。  相似文献   

19.
李兆龙 《海洋科学》1985,9(2):59-60
地球上有许多热泉和溫泉,但过去只知道陆地上的热泉和溫泉,对海洋中是否也存在着同样的热泉和溫泉却所知甚少。七十年代中期,由于深海测试技术的改进,应用诸如海底电视、深海钻探、大洋拖曳遙感仪器,采用设  相似文献   

20.
天连着水,水连着天。茫茫海洋,汹涌澎湃。人们不禁想问,辽阔的海洋里,海水究竟从哪里来的呢?树有根,水有源。为解开这个谜,不少科学家费尽了大量的心思。其用意很明显,一切生命都离不开水,研究海水的起源,就是研究一切生命活动的“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