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太湖白虾     
太湖是个聚宝盆,名闻遐迩的名特水产品数不尽,取不尽。尤其是夏天,正是活蹦乱跳的湖虾盛产的旺季。其时,雌虾更是脑肥、籽满、肉腴的时候,故格外受人们的青睐。湖虾,可分青、白两种。《太湖备考》称:青虾、白虾以色名也。李时珍在《本草纲目》日:“江湖出者而色白,溪地出者小而青,背有断节,尾有硬鳞,多足而好跃.其肠属脑.其卵在腹外.食以姜醋.馔品所珍。”湖虾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是水产品中的上品。据分析,每百克可食部分中含蛋白质16.4克、脂肪1.3克、灰分1.2克、糖类0.1克、尼克酸1.9毫克。其蛋白质含…  相似文献   

2.
太湖晨曦     
太湖晨曦马君斌秋高气爽的季节,找出差于毗邻太湖之滨的宜兴市丁蜀镇,为了观看太湖晨曦的美景,每天早晨,东方未白,我就起床,推开宾馆厅堂前的玻璃门,深深地吸一口清新的空气,信步往湖畔走去。一轮皎洁的明月缓缓地踯躅于西天的云海,稀疏的晨星在天边闪着淡淡的光...  相似文献   

3.
太湖水生植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由于生境变化和人类活动干扰,太湖水生植物种类逐渐减少,已有伊乐藻(Elodeanuttallii)、水盾草(Cabomba caroliniana)和篦齿眼子菜(Potamogeton pectinatus)3种外来迁入物种出现;1960~2014年期间,太湖水生植物总生物量呈现单峰型变化,挺水植物生物量占水生植物总生物量的比例也同样呈现单峰型变化,而其它水生植物生物量占水生植物总生物量的比例则在持续增大;太湖水生植物群落的优势种也发生了变化,沉水植物群落的优势种由马来眼子菜(Potamogeton malaianus)和苦草(Vallisneria natans)变为仅为马来眼子菜。目前,对于太湖水生植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水生植物的分布调查、光合特征、对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和重建水生植物群落、水生植物管理等方面,在太湖北部"藻型湖区"和太湖东北"草—藻过渡湖区"重建稳定且多样的水生植物群落,已经成为太湖水生植物研究的热点和难点。  相似文献   

4.
如果要说号称三万六千顷的锦绣太湖是镶嵌在江南大地上的一只晶莹剔透的玉盘,那到,被不誉为:太湖佳绝处”的鼋头渚,就是点在这只玉盘上的一颗明珠了。太湖,古称震泽、具区,文名笠泽、五湖,系长江和钱塘江泥沙堰塞古海湾形成的湖泊,其水源于茅山、天目山两脉,八湖后经望虞河、娄江、吴淞江、黄浦江汇流入海,湖面南北长68公里,东西宽56公里,横跨江、浙二省、育“包孕吴越”之称。湖中分布大小岛屿48个,连同沿湖峙立诸山,号为72峰.为我国著名的五大淡水湖之一,并以其景邑秀美,胜迹荟萃、物产丰饶和周围名城环立之繁多,居于五…  相似文献   

5.
太湖地区环境考古   总被引:38,自引:1,他引:38  
陈中原  洪雪晴 《地理学报》1997,52(2):131-137
通过对太湖地区134个新石器遗址考古资料的剖析,并结合钻孔数据,发现本区马家滨至马桥期以来的古文化发育与三角洲平原的演化关系密切:7000aBP三 角洲的建造导致先民在本区逐渐聚集,然而,海平面上升造成环境恶化,但贝壳沙堤的形成保护了先民们的生存环境,使得大量先民移居冈身的后缘栖身。  相似文献   

6.
东太湖生态修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太湖是长江中下游典型的浅水草型湖泊,是上海及苏州区域重要的水源地。目前湖内密布养蟹池,水体呈轻度富营养化,且底泥淤积严重,对行洪、供水安全及生物多样性均产生不利影响。东太湖生态修复主要是从生态学角度对规划的退网(垦)还湖、行洪通道疏浚等工程结束后水域进行分析,结合综合整治工程的不同分区,从物种、遗传及景观等层次,提出了东太湖生态修复的方法,进而分区、分类型,次序地推进生态修复工作。  相似文献   

7.
太湖成因的新认识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太湖的成因,一直是地学界人士关注的问题之一。目前,在各种教材中都以传统说法——太湖是泻湖。对此,本人进行了多年的调查研究,总结了许多事实,都不能说明太湖是泻湖。  相似文献   

8.
9.
太湖富营养化遥感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讨论利用Landsat/TM数据进行太湖富营养化评价的可行性,提出一种与常规湖泊富营养化评价方法(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接轨的遥感评价新方法,建立了太湖富营养化遥感评价模型(中国湖泊营养状态指数模型TSIc),利用Landsat/TM数据定量反演出的太湖Chl - a浓度作为TSIc模型的输入变量,计算出太湖营养状态TSIc值,最后按照湖泊富营养化评价分级标准将太湖营养状态分为贫营养(TSIc<30)、中营养(30≤TSIc≤50)、轻度富营养(50<TSIc≤60)、中度富营养(60<TSIc≤70)和重度富营养(>70)5级.  相似文献   

10.
太湖的形式与演变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景存义 《地理科学》1989,9(4):378-385
  相似文献   

11.
12.
本文论述太湖地区内河航运发展的优越条件与状况,存在问题和建议有关综合整治与利用,发展廉价的水运对发展国民经济,实现“四化”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14.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由于生境变化和人类活动干扰,太湖水生植物种类逐渐减少,已有伊乐藻(Elodeanuttallii)、水盾草(Cabomba caroliniana)和篦齿眼子菜(Potamogeton pectinatus)3种外来迁入物种出现;1960~2014年期间,太湖水生植物总生物量呈现单峰型变化,挺水植物生物量占水生植物总生物量的比例也同样呈现单峰型变化,而其它水生植物生物量占水生植物总生物量的比例则在持续增大;太湖水生植物群落的优势种也发生了变化,沉水植物群落的优势种由马来眼子菜(Potamogeton malaianus)和苦草(Vallisneria natans)变为仅为马来眼子菜。目前,对于太湖水生植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水生植物的分布调查、光合特征、对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和重建水生植物群落、水生植物管理等方面,在太湖北部"藻型湖区"和太湖东北"草—藻过渡湖区"重建稳定且多样的水生植物群落,已经成为太湖水生植物研究的热点和难点。  相似文献   

15.
淀山湖太湖形成的古生物证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闵秋宝 《地理研究》1987,6(4):26-35
通过对湖泊周围钻孔样品的微体古生物分析,根据化石群的生态特征,结合岩性、孢粉、14C等资料探讨晚更新世中期以来淀山湖、太湖沉积环境的演变过程,并比较其异同。现代湖泊的形成于全新世晚期。  相似文献   

16.
17.
太湖水环境污染的社会经济因子分析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文章通过一系列的调研数据揭示了太湖目前的水环境问题,并使用了偏相关分析方法探讨了影响水环境的社会经济因子,如COD的排放量,工业产值,耦地面积和人口等,结果表明,COD的排放主要受农业与人口的影响,TP受人口与工业的影响,TN受人口与耕地的影响。最后,提出了实行环境规划和社会经济规划,健全一环保机构,推广污水治理技术等环境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8.
太湖平原是长江三角洲南面的一部分,分别属于江苏、浙江、上海,包括34个县市,约3万平方公里,2,700万人(其中农业人口占64%),2,160万亩耕地。水田占绝大部分。在这个平原上,分布着上海、苏州、无锡、常州、加兴、湖州等著名的大中城市和一系列的小城镇,太湖平原水陆交通便利,近代工业和商业发展很快,这是中国东部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也是中国东部农业生产条件最为优越、生产水平最高的地区。  相似文献   

19.
太湖风生流三维数值模拟试验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本文建立了一个适合太湖的三维水动力学模式,考虑太湖局地风场的影响,模拟了太湖的风生流,模拟结果和二维模式的计算结果相比,流速值较符合实际。另外,研究了太湖地形因子对太湖环流的影响,指出洞庭西山和洞庭东山间狭长的过道区是产生太湖大范围环流的重要原因。为了研究太湖中藻类的治理和富集问题,对不同风向作用下太湖的散度场进行了分析计算,对太湖的梅梁湾和贡湖地区进行分析,结果可归纳为三类:(1)辐合型(对应S、SW风);(2)辐散型(对应N、NE风);(3)并存型(对应W、NW、E、SE风)。  相似文献   

20.
东太湖生物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就我国具有代表性的草型湖泊-东太源的生物资源和环境状况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生物资源的开发,同时根据东太源生态特点提出了切实可行的生态环境保护对策,以期为草型湖泊的开发和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