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4 毫秒
1.
中国天文学会1962年年会于8月20—26日在北京举行.代表一百多人,会上印发论文报告四十多篇,内容丰富,讨论热烈,盛况空前.在全体会议上,紫金山天文台张钰哲台长宣读的一篇论文“七颗变光小行星的观测研究”受到普遍的重视.该文采用小行星光电测光资料研究确定出七颗小行星的自转周期和自转物理根数,其中特别是确定了它们自转轴的方向.许多同志认为这是一项很有意  相似文献   

2.
一、引言紫金山天文台于1954年开始从事小行星摄动的研究,八年多来进行了近10颗小行星的特别摄动计算和轨道改进.鉴于国内计算技术的迅速进展和小行星研究的迫切需要,1962年秋季,在经过较多的准备以后,我们利用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的快速电子计算机,初步成功地建立了小行星特别摄动计算的工作程序.我们考虑了在太阳-内行星的质心综合引力下,小行星所受木星、土星的摄动,按照科  相似文献   

3.
这颗超短周期脉动变星,我们于1962年12月至1963年10月间,用本台60厘米返光望远镜,在卡塞格林焦点,对它又进行了9个晚上的光电观测,一共得到332次星等差的测定.其各晚时刻起迄及观测次数示于表1:  相似文献   

4.
在现代天文学中,无处不闪耀着空间天文的"身影",就连"身体瘦小"的太阳系小行星也不例外。第一艘观测小行星的空间飞行器是"伽利略"飞船,它发射于1989年10月18日,是用来观测木星的。它在飞往木星途中顺便观测了两颗近地小行星,一颗是951号"加斯帕",另一颗是243号"艾达"。1996年2月17日第一艘专门测量近地小行星的飞船--"近地小行星会合飞行"升空,其任务主要是测量433号"爱神星"。"近地小行星会合飞行"的初始轨道位于黄道面内,周期为两年,这允许它在飞行途中可观测其他小行星。1997年6月27日当它与253号"马泽尔德"相遇时,"举起"其"…  相似文献   

5.
点彗台     
最新发现: 2009年3月下旬到4月上句共发现命名了9颗彗星,其中两颗是重新发现的周期彗星,还有一颗2008年发现的小行星3月里被观测确认为彗星。  相似文献   

6.
1974年冬,我们在使用400/3000双筒镜进行的观测工作当中,发现了一些小行星.其中有两颗小行星,轨道近日距较小,轨道倾角较大.发现的时候,正当它们大冲之后,比较靠近地球,显现出颇为快速的视运动.对这两颗星,我们分别追踪得到14次与7次观测,均各有五十多天的弧长.现将观测数据和据此计算出的轨道根数列表于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和计划1958年我们以1P21光电倍增管构成的光电光度计附着于紫金山天文台的60厘米反光远镜上观测小行星(4)Vesta 和(15)Eunomia 的光变曲线,得到比较满意的桔果.我们认为凡冲日时亮于10 5的小行星而光变幅不小于0 1者,它们的光变曲线,都可能借我们现有的设备加以观测.估计能满足这条件的小行星约有三十颗.眼前的情况是曾经有一度冲日的光电光变曲线的小行星,不到二十颗.有数度冲日的光变曲线,从而可以算  相似文献   

8.
1.(低年组、高年组)测量视差从地球上观测,天狼星的周年三角视差为π1=0.379″。如果从一颗以椭圆轨道绕转太阳的小行星上观测,天狼星的三角视差为π2=1.379″,椭圆轨道的偏心率e=0.59。计算这颗小行星的轨道周期T。讨论所有可能的情况。  相似文献   

9.
利用小行星的精确定位照相观测,来决定星表的赤纬系统差是苏联微星星表编制工作中很重要的一项工作.佘山观象台自1955年开始,即参加了这项工作.从事于十颗(第1,2,3,4,6,7,11,18,39,40号小行星)明亮的小行星的精确定位照相观测.这里所发表的是1955—1956年内.所得的结果,下面简单地介绍一下我们是怎样取得这些结果的.  相似文献   

10.
本文根据紫金山天文台发现的一百余颗小行星的初始轨道根数,收集近二十年来未编号小行星的7000余次观测资料,利用电子计算机进行比较系统的证认工作.初步证认出以后,考虑精确摄动,结合全部资料改进轨道.经确定证认,最后计算出准确轨道的有8颗新小行星.文中最后对紫金山天文台发现的另四颗已正式编号的小行星提出了命名.  相似文献   

11.
小行星是太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已经发现的小行星已超过七十万颗,估计总数超过一百万.小行星密近交会事件是一种重要天象,可用于确定小行星的质量.为此需要做好准确的搜索和评估工作.现有的方法仅能评估密近交会事件中小行星对测试粒子的二体引力效应,在力学模型精确性和所提供信息的充分性两方面都不能完全满足指导观测的需要,为此发展了一种新的搜索和评估方法,引入信噪比指标刻画质量待定的小行星对作为测试粒子的小质量小行星的引力效应在观测上的体现,继而得出预估质量精度以量化某次密近交会事件对确定小行星质量的作用,并给出最佳的观测时间段以指导实际观测.利用该方法,系统地搜索评估了2000年至2030年间小行星交会事件,涉及773颗等效直径在50 km以上的小行星.  相似文献   

12.
彗星情报站     
2006年4月里共发现并命名了3颗彗星。R.H.McNaught 报告他在4月5日进行 Siding Spring巡天项目观测时发现了一颗新彗星,编号为 C/2006 G1(McNaught),彗星发现时的亮度有18等,2006年8月20日过近日点,近日距2.6天文单位,运行周期10.6年。C/2006 GZ2(Spacewatch)是 Spacewatch 巡天项目在4月7日发现的,当时明显是一个小行星状的目标,由于没有其它观测确定它的彗星特征,按照小行星命名规则命名为2006 GZ2。正式命名后的第二天,J.Montani 报告重新检查Spacewatch 当时拍摄的图像以及随后的观测中,发现它有  相似文献   

13.
点彗台     
最新发现:2009年1月里地面观测发现并命名了5颗彗星,其中有三颗是重新发现的周期彗星。另外,还有去年11月发现的一颗小行星,本月被证实为彗星。2009年编号的第一颗彗星是C/2009 A1(STEREO),是由澳大利亚的A.Watson在STEREO(日地关系卫星天文台)拍摄的图片上发现的。  相似文献   

14.
点彗台     
最新发现 2012年7月里共发现命名了4颗彗星,都是周期彗星。2012年7月13日,La Sagra业余巡天项目发现一颗小行星状的目标,发现时亮度为14.5等,按照小行星命名规则得到的编号为2012NJ。随后的观测发现这个目标有一条尾巴,最终确定它是一颗彗星,编号修改为P/2012NJ(La Sagra)。这颗彗星已于2012年-6月13日过近日点,近日距1.3天文单位,  相似文献   

15.
这四颗小行星的历元很早,都是在二、三十年以前.由于多年未算摄动,轨道逐渐偏离,观测与计算间差值。O—C 已增大到一度以上.鉴于改进轨道、计算准确冲日星历表的迫切需要,1962年冬季在已利用电子计算机算得木星、土星精确摄动的基础上,我们搜集了近几年的观测资料,对此四颗星作了轨道改进.轨道改进的计算系根据爱克尔和勃劳威尔(Eckert and Brouwer)的直角座标的方法.为避免小偏心率和大倾角情况对精确度的影响,使能比较确定地求得方程式的解,我们采用下列方程系统:  相似文献   

16.
紫金三号(P.O.3)和紫金四号(P.O.4)是两颗小行星星历表上所未载有的小行星,各发现于1956年12月6日和12月25日的其他小行星的底片上.在以后的二三十天中,各得到五六次观测.所有的观测数据和用以计算出的两组初步椭圆轨道根数如下:  相似文献   

17.
慧星动态榜     
2008年3月里发现并命名了3颗彗星,都是在上半月发现的,其中一颗是重新发现的周期彗星。 2008年3月2日Catalina巡天项目发现了一颗18等的小行星状目标,随后被证实为是一颗彗星,编号为C/2008 E1(Catalina),初步观测得出的轨道是2008年10月29日过近日点,近日距4.8天文单位,这是Catalina巡天项目发现的第56颗彗星。  相似文献   

18.
田伟 《天文学报》2021,62(2):16-62
作为一颗与地球共轨道的小行星,(469219)Kamo'oalewa是一个具有很高研究价值的近地小天体,也是中国首次小行星探测计划的目标天体之一.针对其轨道特性,建立了兼顾太阳、地球和月球非球形引力作用的小行星动力学模型.并在该模型的基础上,利用国际小行星中心(Minor Planet Center,MPC)提供的2004|2018年间的光学观测数据对该小行星的轨道进行确定.拟合后观测残差的均方根误差约为0:2″(与美国喷气推进实验室的Horizons在线历表系统相当),其中2004年期间数据的观测残差有所改进.最后,对小行星(469219)Kamo'oalewa的轨道误差进行了详细分析,并预报了2020-2025年期间该小行星的轨道误差.  相似文献   

19.
YORP效应由不规则形状小行星在太阳辐射下的局部反冲力差异导致的净力矩所引起,长期作用可以改变小行星自转状态.从小行星YORP效应的科学意义和研究概况出发,阐述了YORP效应对小行星演化的重要性,并详细介绍了小行星YORP效应的理论基础和观测研究现状.目前仅有6颗小行星的YORP效应被观测证实,并计算得到由YORP驱动...  相似文献   

20.
小行星基本物理参量(周期、形状、自转)对于理解小行星起源、演化和碰撞具有重要意义.利用测光手段可以获得小行星的光变曲线,通过光变曲线可以确定小行星基本参数.利用云南天文台1 m望远镜在2000和2015年对小行星(58) Concordia进行观测,结合前人测光观测数据,通过凸面体光变曲线反演模型获得该小行星的周期、形状和轴指向.(58) Concordia的恒星周期为9.894541 h,在黄道坐标系下,极轴指向为λ_1=15.3?±0.7?,β_1=-4.2?±2.6?,另外一组解为λ_2=195.9?±1.0?,β_2=4.8?±1.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