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恒星起源于一团充斥着气体和尘埃的星云,随着时间的流逝,当星云本身的引力大于气体产生的压力时,引力收缩使星云不断地快速旋转、坍缩、加热升温,于是便形成了恒星最初的模样——原恒星。在恒星演化中,恒星的初始质量和化学丰度决定了它生命周期的长度.  相似文献   

2.
大部分环星系是由星系相互作用、引力响应的演化形成.但是,这并不是形成环星系的唯一方式.孤立星系的引力坍缩也可能形成环星系.本文进行引力坍缩的数值模拟试验,计算结果也显示出较好的环形结构.  相似文献   

3.
大部分环星系是由星系相互作用,引力响应的演化形成,但是,这并不是形成环星系的唯一方式,孤立星系的引力坍缩也可能形成环星系,本进行引力坍缩的数值模拟试验,计算结果也显示出较好的环形结构。  相似文献   

4.
本利用李立新和刘辽导出的黑洞视界附近的辐射态方程,计算了约束在一个球形盒子中的自引力辐射体系的熵(不含中心黑洞和含有中心黑洞两种情况)。与Sorkin等人的计算比较,本的结果不会出现发散困难,而且体系的总熵(包括中心黑洞的熵)的上限正好等于坍缩后形成的同质量的黑洞熵。作认为,自引力辐射体系坍缩的合理模式是先形成中心黑洞,然后中心黑洞逐渐长大直至整个体系全部坍缩为黑洞。在坍缩过程中,任一中间态  相似文献   

5.
利用暗星云L134的光学观测及分子谱线观测的结果,估算了它的某些基本物理参数,讨论了该星云的稳定性及能量问题。 发现在L134的演化过程中,热压力及转动在制约其自引力坍缩中起一定作用,但不是重要因素,而磁场的支撑作用可能是比较重要的,L134不是在自由下落时间尺度t_(ff)上引力坍缩,而可能是在一个比较长的双极扩散时间尺度t_D上收缩。 本文还计算了L134的冷却率及加热率,表明引力克服热压力作功不是暗星云L134的有效加热源;宇宙线是L134的一个加热源,它能提供所需能量的~20%;磁场通过双极扩散释放能量可能为L134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加热源。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李立新和刘辽导出的黑洞视界附近的辐射态方程,计算了约束在一个球形盒子中的目引力辐射体系的墙(不含中心黑洞和含有中心黑洞两种情况).与Sorkin等人的计算比较,本文的结果不会出现发散困难,而且体系的总摘(包括中心黑洞的墙)的上阳正好等于坍缩后形成的同质量的黑洞嫡.作者认为,自引力辐射体系坍绩的合理模式是先形成中心黑洞,然后中心黑洞逐渐长大直至整个体系全部坍缩为黑洞.在坍缩过程中,任一中间态的媳总是比末态的黑洞墙小,到坍缩过程结束总熵才等于对应的黑洞摘.这一结果为黑洞滴的起源提供了一个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7.
裸奇性与宇宙监督假设 物理学家把物质密度和引力强度均为无穷大的点叫做奇点。奇点是如何形成的呢?以恒星为例,一个质量大于3倍太阳的恒星在演化到晚期时,很难抗衡引力收缩而保持自身的稳定,终将坍缩为一点。但任何一个以这种方式坍缩的球状天体人们是探测不到的,这就是黑洞,因为在该天体周围形成的视界(Eventhorizon)将它包裹起来,而按照广义相对论,逸出视界的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共动度规讨论了非理想流体开放体系在自引力作用下的坍缩过程之熵变,结果表明,形成视界之前,体系的总熵不增,这说明黑洞的高熵产生于突变之中。  相似文献   

9.
超新星1987A──仍显辉煌的十年李宗伟,瞿渊(北京师范大学天文系)SN1987A:机遇和挑战大质量恒星的死亡是一件突然而剧烈的事件。这类恒星平稳地经历各个发展阶段的演化达数百万年之久,但当其核燃料耗尽之后,在其自身引力作用下不到1秒种就坍缩了。坍缩...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了一个三维引力碰撞质点系统的模型,即“椭球体模型”,其中所有质点是在一个旋转椭球中心体的引力作用下运动,且它们相互之间的碰撞是非弹性的。我们用BCY语言茬TQ-6机上对这个模型的碰撞演化进行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证实了潘加莱的结论(1911)。计算表明该系统在很快变平以后,趋于准平衡态且形成一个有限厚度的盘。盘缓慢地伸展,中心凝聚逐渐形成。这些结论与宇宙中实际的盘状结构相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