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世界遗产地庐山"圈层飞地"型旅游客源市场空间结构研究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以世界遗产地庐山为例,通过对比1999年和2006年两组省域客源数据,发现庐山旅游客源市场已演变为"圈层飞地"型空间结构。证明"圈层飞地"型旅游客源市场空间结构是国内旅游持续高涨、游客出游就近分布等综合演绎,导致距离衰减规律支配性增强的结果。通过采用圈层指标与飞地指标予以量化,得出:1)"圈层飞地"型旅游客源市场空间结构集聚规模大致呈现"6∶3∶1"比例分割形态;2)800 km和1500 km是界定三级圈层的重要地理空间分割线,累计60%客源集中在距庐山800 km范围内;3)风景名胜区旅游客源市场空间结构区别于城市出游空间结构。  相似文献   

2.
闲暇时间约束对中山陵景区国内客源市场空间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闲暇时间是旅游需求得以实现的必要条件之一,居民闲暇时间的变化必然对旅游地客源市场空间结构产生影响。选择"五一"小长假、"十一"黄金周及暑假3类6个不同闲暇时长的时段,基于现场问卷调研,使用客源地地理集中指数、客源吸引半径、距离衰减曲线及引力模型研究闲暇时间约束对南京市中山陵景区客源市场空间结构的影响,发现随着假日时长的增加,居民出游距离受闲暇时间的约束降低,从而旅游地客源吸引半径增大,客源地集中指数降低、距离衰减曲线变缓、距离衰减指数降低。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时长的闲暇时间约束下,距离因素对景区客流量的影响最大,其次为收入(客源地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而客源地人口规模因素的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3.
旅游网站信息流距离衰减的集中度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张秋娈  路紫 《地理科学》2011,31(7):885-890
通过百度、Google、Alexa、Cnzz等多种网络搜索引擎和网站访问量统计工具获取了24个旅游网站分省访问量资料,运用Origin软件评估了旅游网站信息流距离衰减的曲线模型,在此基础上深入研究了旅游网站信息流距离衰减的集中度问题。研究经过3个阶段,逐级递进分别应用Zipf定律、地理集中度指数和指数模型3种方法,描述了空间分布的集中性,揭示了本地集中性与经济集中性特征,讨论了本地集中性与指数模型符合性的关系。研究发现:①旅游网站信息流的位序—规模分布符合Zipf定律,以单分形特征为主,其信息流的规模结构主体呈Pareto分布模式,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布集中性,该集中性表现为随分维值大小而相应变化。②各旅游网站信息流距离衰减的区位商值大于1的省份主要为网站所在省或经济发达省份,距离衰减具有明显的本地集中性和经济集中性特征;各旅游网站信息流距离衰减的空间洛伦茨曲线呈内凹型,且多数网站基尼系数大于0.5,距离衰减的集中度较高、空间分布不均衡。③旅游网站信息流距离衰减的本地集中性受旅游网站性质影响,且其本地集中性越强,指数模型拟合优度指数越高,指数模型与网站数据点的匹配效果越好,各省份访问量越接近标准曲线,与拟合曲线的吻合度越高。④旅游网站信息流距离衰减的集中性特征,为旅游目的地确定目标市场和旅游网站的建设与营销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4.
西安及其毗邻地区国内客源市场空间结构分析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旅游地客源市场空间结构对旅游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西安及其毗邻地区是我国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对该区域旅游市场空间结构的研究有助于进一步促进旅游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该文利用西安及其毗邻地区旅游市场的抽样调查资料和相关数据,运用定量分析方法,从运动模式、路径、结点、结点层次、域面和扩散6方面对其国内旅游市场空间结构及其演化进行剖析,得出西安及其毗邻地区国内客源市场空间结构的5个特点:1)国内省外游客运动遵循辐聚一基营模式,市场分布遵循距离衰减规律;2)自然旅游资源的客源比重随距离衰减的速度比人文旅游资源快,该区域的人文旅游资源具有较强的垄断性;3)西安市客源吸引半径大而稳定;4)近距离范围内结点数量少,层次低,客源市场区位不佳;5)游客集中度降低,客源市场发展呈现波状圈层式增长演变规律。以此为依据,提出该区域未来旅游业发展应通过有效整合区域内的旅游资源、创造新的发展机遇来改善不良的市场区位,在保证中等距离客源市场占有率的同时,克服距离阻力,促进远距离客源市场份额的增长。  相似文献   

5.
选择2014年"十一"黄金周及其前后为案例时段,运用移动通信运营商获取的旅游流大数据,使用客源地地理集中指数、客源吸引半径、距离衰减曲线和引力模型,对天津盘山景区国内客源市场空间结构短期动态变化进行研究。结果发现:随着工作日、周末、黄金周三类时段闲暇时间的增加,盘山景区远程客流比例明显增加,客源吸引半径增大,客源地集中指数降低,距离累计曲线变缓,但盘山景区黄金周前后时段的客源市场空间结构并没有显著的变化;距离因素在各时段对客流量的影响都是最大,而人口因素对天津以外的客源市场客流量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6.
旅游地与主要游客市场的空间结构(距离关系)在相当大程度上影响着游客年内分布、日变化等时间结构。旅游地旅游资源及旅游环境季节性特征也是游客年内分布的决定因子。  相似文献   

7.
旅游地客源市场空间结构研究是旅游地理的基础内容,现有研究多针对单一旅游地的客源市场空间分布进行实证研究,未对不同类型旅游地的客源市场空间结构差异进行规律总结。基于资源-区位角度,提出旅游地客源市场空间结构的新解释框架,利用旅游在线评论,验证了不同类型旅游地客源市场空间结构新解释框架的合理性与科学性。研究发现(:1)资源和区位条件是影响旅游地客源市场空间结构的重要因素(;2)随着资源独特性和区位优势的提升,客源市场的分布逐渐分散,各类旅游地客源市场空间的地理集中指数愈发相近。普通型旅游地(开封、焦作)的核心市场范围延伸到800 km左右,独特型旅游地的核心市场范围延伸到1 250 km以上;(3)区位条件决定旅游地客源距离衰减的速度,旅游资源吸引力影响距离衰减的形态。该研究贡献在于明晰了不同类型旅游地客源市场空间结构的差异,并修正了经典客源市场距离衰减理论。  相似文献   

8.
客源地分布的集聚特征是客源市场空间结构研究的重要内容。针对现有客源集中指数不能横向对比及难以解释驱动因素的问题,论文提出了支持引入不同影响因子参数的客源地集中指数“tourCI”计算方法,建立了基于tourCI指数的客源地空间结构解释概念框架,给出tourCI的多维度描述方式和意义解析,以测算不同影响因素下的客源地分布集聚特征。以大理古城位置微博签到提取的客源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基于政区维度的tourCI反映出云南省内本地客源对大理古城客源分布特征产生了重要影响,省外客源分布相对均衡;基于距离维度的tourCI刻画了大理古城客源分布随目的地距离的变化规律,由近及远呈现“弱—强—弱—均衡”的指数变化模式;经济维度tourCI显示来自一线城市的游客高度集中在经济水平较高地区,来自新一线城市的游客分布相对均衡,其余城市的客源分布受经济影响较大。理论与实证研究证明了tourCI指数对客源地空间结构集聚特征及驱动因素具有较好的解析能力,有助于丰富旅游地理研究的方法体系。  相似文献   

9.
观光旅游地客流时间分布特性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8,自引:5,他引:33  
张捷  都金康 《地理科学》1999,19(1):49-54
旅游地与主要游客市场的空间结构(距离关系)在相当大程度上影响着游客年内分布,日变化等时间结构,旅游地旅游资源环境季节性特征也是游客年内分布的决定因子。  相似文献   

10.
应用10个样本旅游网站日均访问量的空间分布数据及网站功能资料,对样本旅游网站日均访问量与实际距离进行空间关系逆曲线拟合,进行距离衰减形态分异及其与网站功能相关性的研究。结果发现:1)旅游网站信息流距离衰减形态具有显著的波动性分异特征和地方性分异特征,随着旅游网站信息流距离衰减波动性分异特征从显著性到不显著性的变化,其距离衰减程度依次增强,其逆曲线衰减的符合程度依次上升;而随着旅游网站信息流距离衰减地方性分异特征由显著性到不显著性的变化,其距离衰减程度依次减弱,其逆曲线衰减的符合程度依次下降。表明不同网站间信息流距离衰减存在多样性变化。2)旅游网站信息流距离衰减形态的分异特征与旅游网站的主要功能之间关系密切:信息发布为主兼有预订功能的旅游网站距离衰减形态较为复杂;预订为主兼有信息发布的旅游网站和论坛为主的旅游网站距离衰减形态基本一致,波动性较小、地方性显著;政务为主的旅游网站距离衰减形态表现为波动性较大、地方性不显著的特征。依据旅游网站信息流距离衰减形态的规律,可指导旅游网站服务功能的建设和组织不同距离上的旅游流。  相似文献   

11.
坐标与属性一体化的空间聚类方法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通过空间坐标和属性特征的有机结合,定义了3种空间距离,给出了基于空间距离的K平均系统聚类算法,对山东省生态环境质量进行了聚类分析和类型分区。实践表明,空间聚类方法可以较好地反映出空间位置邻近和属性特征相似的空间聚类要求。  相似文献   

12.
距离是影响人类各种空间行为的重要因素,也是探索旅游者行为规律的重要变量。然而,现有的旅游者目的地决策模型多将其作为约束条件处理,充分讨论了距离的阻力机制,却忽视了对其引力机制的探索,也因此导致了理论与营销实践层面的不足。本文提出“距离欲”来表述距离的引力作用,基于其审美情感基本属性,将其细分为认知维度、情感维度和旅游动机维度3个维度;根据旅游者旅游审美需求特点,从现代性审美视角切入,将其细分为游戏的距离欲、时尚的距离欲、冒险的距离欲3个层次,并进行了理论阐述。研究进一步指出,距离欲是旅游者对距离意义的解读,距离欲概念的提出为旅游者外出旅游的动机提供了新的解释,旅游者对诗意“远方”的追求,是旅游者基本的审美需求,也是人类超越自我的本质追求,还是高速发展的流动性社会中个体抵御异化的审美救赎。距离欲同时为我们进一步认识旅游的本质提供了新的解读视角,旅游活动带来的距离的审美体验能够参与建构和重塑旅游者的心理结构,在帮助旅游者更好的重返现实世界的同时,还积极的促进旅游者以和谐、宽容、独立的美学境界来重塑现实世界。本文从距离视角切入,进一步证实了旅游活动在旅游者个体、群体乃至全人类生存品质提升过程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通过对距离欲与其他行为变量的关系的进一步梳理,最终形成了距离与旅游者目的地选择的基本解释框架。对距离欲的深入探索能够为全球化的流动时代下旅游者外出旅游动机分析提供新解释,为旅游本质的解读提供新线索,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同时为进一步提升旅游者目的地选择模型的解释力与预测力提供了可能性,为目的地营销机构针对感知距离的精准营销战略的制定提供新思路,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3.
赣州市1小时城市经济圈划分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将空间距离修正为通勤距离、再将通勤距离修正为经济距离的方法,界定了赣州市1小时城市经济圈.运用引力模型,从理论上计算了赣州市区与入圈各县(市)城区之间的空间联系强度,认为章贡区与赣县、南康市之间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可一起构成赣州市1小时城市经济圈的核心层,其它入圈各县(市)构成赣州市1小时城市经济圈的外层.  相似文献   

14.
中国出境旅游流的高速增长与入境旅游流趋于稳定的增长形成强烈反差,明晰中国出入境旅游流之间的差异关系和影响因素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引入包含经济距离、文化距离、地理距离、制度距离的四维度距离理论框架(CAGE),尝试从多重距离视角剖析近年来中国出入境旅游流发展过程中产生的结构性差异,并通过使用当下社会科学领域新的研究方法——定性比较分析(QCA)对中国出入境旅游流的作用路径进行组态分析。研究结果发现:① 在时间层面上,距离因素对近年来中国出入境旅游流的影响较为稳定;② 对比中国出入境旅游流,距离因素对于出境旅游流和入境旅游流的作用规律存在一定程度的相似性;③ 对比高、非高净值国际旅游流,距离因素对高出入境旅游流和非高出入境旅游流的作用方式不同。其中,经济距离是高净值国际旅游流产生的核心条件;地理距离、文化距离、制度距离分别是非高净值国际旅游流产生的核心条件。  相似文献   

15.
基于扩展的重力模型,运用中囯入境旅游19个主要客源国2001~2015年的面板数据,在不同来源、不同动机的入境旅游市场分布的背景下,探索文化距离对海外市场入境中国游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从总体上看,文化距离与海外市场入境中国游之间呈现出倒“U”形的非线性关系,既有促进效应,亦有阻碍效应。(2)在区分来源的检验中,文化距离与来自亚洲的入境旅游之间仍呈现出倒“U”形关系,但对于亚洲外的入境旅游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阻碍效应。(3)在区分动机的检验中,文化距离与观光休闲和务工型入境旅游之间均呈现出倒“U”形关系,但对商务会议型入境旅游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姚晓明  朱晟君 《地理科学》2019,39(2):294-304
在梳理中国银行业改革历程和银行网点分布时空特征的基础上,提出银行空间扩张和地方性银行兴起是中国银行业空间演化的主要动力,并将该过程分解为银行操作距离和银行功能距离。在分析银行业空间演化过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入地方银行业特征变量作为制约企业信贷获得的解释变量。实证结果表明,减小银行操作距离只能改善西部和东北地区企业信贷环境,而降低银行功能距离则能有效提高企业信贷获得,竞争型的地方银行市场能够提高非国有企业的信贷获得,银行本地化进程亦能提高非国有企业信贷获得。在转型经济的制度背景下,市场化力量能够有效扩大银行的安全信贷范围,而分权化过程有效地维护了地方信贷环境。  相似文献   

17.
基于道路网络的商业网点市场域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社会经济活动中人们的空间行为往往是基于道路网络来实现的。但是,目前多数研究都假设地理空间是一个均质空间,采用基于平面欧氏距离的空间分析方法,这是有局限的。本文阐述了基于网络距离的网络Voronoi图基本概念和实现方法,以武汉市商业零售连锁企业为例,分别采用基于欧氏距离的普通Voronoi图方法和基于网络距离的网络Voronoi图方法来确定商业零售网点的市场域,结果表明武汉市主城区商业网点市场域较小、主城区外围市场域较大。市场域大小与城市路网密度呈现一定相关关系,路网密度高、市场域小,路网密度低、市场域大。两种方法的计算结果存在一定差异,差异大小与路网密度有关,路网密度大、差异小,路网密度小、差异大。这表明在路网密度大的情况下,可以采用普通Voronoi图粗略地模拟商业网点的市场域。  相似文献   

18.
SPLITTING OF CALIBRATION DATA BY CLUSTER ANALYSI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from eorresponding valuesof x.The most eommon aPProaeh to this Problem 15 linear regression(or ealibration),but1 inear methods are usually best suited for quite limited regions alld are not generallyaPPlieable.If a linear fit 15 not satisfactory,alternative aPProaehes are non一linear regression,non一Parametrie regression,transformations and sPlitting of the data into subgrouPs  相似文献   

19.
中国铁路客运网络可达性空间格局   总被引:13,自引:6,他引:7  
吴威  曹有挥  梁双波  曹卫东 《地理研究》2009,28(5):1389-1400
基于铁路客运的基本特点,文章采用空间距离、时间距离、连接性、可选择性等多项指标对我国铁路客运网络可达性空间格局进行了分析。各项指标侧重点不同导致其反映的空间格局的明显差异。空间、时间距离指标均呈现以郑州为核心的中心-外围格局,但前者由中心向外围呈环状各向同性衰减,后者表现为各向异性,沿若干铁路干线衰减速度较慢; 连接性指标中东部地区优于西部,中心地区优于边缘,而可选择性指标东西分异显著,京广线以东(含京广沿线)地区明显优于西部地区。从空间均衡角度,主要体现铁路客运基本服务的空间距离、时间距离、连接性三指标相对较好,但偏重于高级服务的可选择性空间分布相对不均衡。主要铁路枢纽中,北京、上海、郑州、武汉等全国性铁路枢纽可达性明显优于广州、成都、兰州和沈阳等区域性枢纽。  相似文献   

20.
中国陆地区域气象要素的空间插值   总被引:181,自引:8,他引:181  
在区域农田生态系统生产力模拟模型研究中,空间插值可以提供每个计算栅格的气象要素资料。然而,在众多的气象要素空间插值方法中,并没有一种适合每一个气象要素的普适的最佳插值方法。本文以全国725站1951~1990年整编资料中的旬平均温度和计算得来的675站的月乎均光合有效辐射日总量(PAR)为数据源,选用了距离平方反比法(IDS)、梯度距离平方反比法(GIDS)和普通克立格法(OK)等3种插值方法,进行了方法选取的探讨。交叉验证结果表明:3种方法中,温度插值的平均绝对误差(MAE)的排序为IDS>OK>GIDS,其值分别为2.15℃、1.90℃和 l.32℃;在作物生长季节(4-10月),MAE分别 20℃、1.9℃和 1.2℃ ,表明GIDS在温度插值方面更具实用价值;对于PAR,MAE的排序为OK>GIDS>IDS,其值分别为 0.83MJ/m2、071MJ/ m2和 0.46MJ/m2,说明复杂的方法并不必然具有更好的效果。对这2个气象要素的空间分布特征分析表明:温度和PAR的经、纬向梯度和高度梯度均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特征;温度的纬向梯度有近似正弦曲线的较强的季节变化,表现为夏季高,而冬、春季低;温度的高度梯度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