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为揭示塔中地区东部的晚奥陶世镶边型碳酸盐台地边缘与台地内部的沉积差异,利用钻井岩芯及薄片资料,对良里塔格组开展了定性的和定量的碳酸盐岩微相分析研究。研究表明,台缘-台内沉积区发育9种微相类型(MF1~MF9),不同颗粒岩类微相所代表的几种颗粒滩具有典型差别的粒度累积频率曲线样式。台地边缘主要发育各种高能颗粒滩的微相组合(MF1~MF4),与台缘生物礁构成礁滩复合体;台地内部主要发育代表中-低能的潮坪-潟湖沉积的微相组合(MF5~MF9)。结合定量的粒度分析分析认为生屑砂屑颗粒灰岩微相(MF1)、生屑砾屑灰岩微相(MF2)和鲕粒颗粒灰岩微相(MF3)是冲流带(前滨)环境的产物,分别代表着台地边缘生屑滩、鲕粒滩和礁前砾屑滩沉积;球粒颗粒灰岩微相(MF5)为位于受障壁的台地内部、中等能量波浪控制的球粒滩;棘屑泥粒灰岩-漂浮岩微相(MF4)发育于台缘礁后的中-高能生屑滩。  相似文献   

2.
对四川省兴文县上奥陶统宝塔组底部含鲕绿泥石灰岩开展成因研究,有助于了解扬子台地西南部同时期的沉积环境演化过程.通过沉积学分析,并辅助以电子探针和扫描电镜等矿物学研究方法,发现富鲕绿泥石鲕粒及球粒为同生期沉积物,共生的生物碎屑组合指示海水为氧化性水体.丰富的微生物相关组构表明同期微生物席发育,且其代谢活动可致使水岩界面附近形成还原性水体,这是同生鲕绿泥石形成的必要条件,鲕绿泥石形成所需的Fe、Al元素来自早期风化壳在海侵阶段的大规模输入.宝塔组底部富鲕绿泥石灰岩是同期全球海平面演化在扬子台地的具体表现,佐证了早桑比期的海平面下降,是晚桑比期扬子台地快速海侵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3.
云南罗平上石坎剖面是产出罗平生物群的代表性剖面。参考Wilson的标准微相模式,从产化石层位识别出6种沉积微相:灰泥灰岩、生屑粒泥灰岩、粪球粒-生屑泥灰岩、纹层状泥晶灰岩、生屑泥粒灰岩和砾屑灰岩。通过在化石采掘现场对化石富集层位的统计,将产化石层位细分为生物群上层段UFH(Upper Fossil Horizon)和生物群下层段LFH(Lower Fossil Horizon),并进一步探讨了每个层段中沉积微相与化石富集规律的关系,发现化石富集程度高的层段主要发育灰泥灰岩、生屑粒泥灰岩、粪球粒-生屑泥灰岩、纹层状泥晶灰岩等4种沉积微相。这种沉积微相组合主要发育在深水、低能的台内盆地环境中,环境水体的滞留、缺氧给生物埋藏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4.
上扬子地台南缘早志留世埃隆期发育的碳酸盐岩,近期揭示具有较好的油气勘探前景,但有关该套岩层的岩石学特征及其沉积环境研究需要进一步深入。论文以野外地质剖面和室内薄片鉴定为基础,对上扬子地台南缘早志留世埃隆期碳酸盐岩开展系统的岩石颗粒组分、岩石类型和沉积环境分析。发现早志留世埃隆期碳酸盐岩颗粒类型主要为生物碎屑,含少量内碎屑与鲕粒;根据曾允孚先生等的碳酸盐岩结构成因分类方案,该地区碳酸盐岩主要有7种类型:包括亮晶鲕粒灰岩、亮晶生物屑灰岩、珊瑚礁灰岩、亮晶砂屑灰岩、砂屑-生物屑微晶灰岩、微晶砂屑灰岩和微晶灰岩。根据岩石学特征和野外露头分析,认为在早志留世埃隆期研究区从早期到晚期沉积环境经历了碳酸盐缓坡到碳酸盐台地的转变,并发育了外缓坡、内缓坡、台地边缘斜坡、台地边缘滩、台地边缘生物礁、开阔台地等亚相。以三级层序为编图单元,揭示了礁滩沉积区域展布特征,生物礁滩体主要发育于SQ2层序,具有环带状展布的特征。  相似文献   

5.
针对中- 晚三叠世扬子台地的淹没事件,分析了黔西南贞丰挽澜中- 上三叠统竹杆坡组的微相,并讨论了其沉积环境 演变。采用Flügel 标准微相的判别方法共识别出九种微相,包括:纹层状粘结灰岩、微晶藻球粒灰岩、泥晶灰岩、含生物 碎屑泥晶灰岩、棘皮泥晶灰岩、亮晶砂屑鲕粒生物碎屑灰岩、藻团块生物碎屑泥晶灰岩、含生物碎屑泥晶灰岩-P 和泥晶灰 岩-P。九种微相的有序组合和分布位置显示它们形成于快速的潮坪-台地边缘转变过程和漫长的深水陆棚及盆地环境。海 平面变化分析显示,黔西南中- 晚三叠世竹杆坡组沉积期的海平面变化不同于扬子台地主体,无论是二级旋回还是三级旋 回都响应于全球海平面变化。  相似文献   

6.
内蒙古西乌珠穆沁旗晚石炭世-早二叠世阿木山组上段主要为发育在碳酸盐岩台地边缘内的一套深灰色-灰色的块状生物碎屑碳酸盐岩.根据微相组分、微相类型和沉积环境总结出8种碳酸盐岩微相类型,分别为叶状藻粒泥灰岩-泥粒灰岩、含鲕粒团块颗粒灰岩、含少量生物碎屑的泥状灰岩、球粒生屑泥粒灰岩、Antheria po-lygonalis珊...  相似文献   

7.
鄂西秭归、长阳、巴东等地奥陶系桐梓组一段中碳酸盐台洼重力流沉积主要有4种类型:塌积角砾岩、碎屑流砾屑灰岩、颗粒流含砾砂屑灰岩、近源浊积灰岩。沉积特征和时空分布情况表明它们发生在两河口期早期海侵背景下(TST)。最初的岩崩塌积沉积受控于被动大陆边缘板内应力作用产生的构造事件,后来的重力流沉积旋回明显受渐进式海侵海平面升降波动的影响。台洼重力流沉积提供了早奥陶世华南被动大陆边缘向前陆盆地演变之前奏幕式事件在碳酸盐台地内的地层记录。讨论鄂西乃至上扬子区奥陶纪两河口期碳酸盐台洼重力流沉积的背景、成因、受控因素及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8.
湖北兴山早奥陶世沉积环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兴山下奥陶统由西陵峡组、南津关组、分乡组、红花园组、大湾组和牯牛潭组组成。岩石类型包括泥晶灰岩、生物碎屑灰岩、鲕粒灰岩、内碎屑灰岩、白云岩等,为一套典型的台地或沉没台地型陆表海碳酸盐沉积。颗粒灰岩在剖面中占绝大多数,其中,鲕粒灰岩、内碎屑灰岩和多数生物碎屑灰岩均为亮晶方解石胶结。鲕粒和砂屑的粒度参数和曲线分布特征说明,砂屑和鲕粒在形成过程中均经历了较强的水动力搬运或搅动。早奥陶世从西陵峡组沉积开始到牯牛潭组沉积结束,沉积环境经历了从局限台地潮坪环境到开阔台地再到浅海陆棚的演化。其中,潮坪环境包括云坪、灰坪、灰云坪等,而开阔台地环境为各种颗粒滩和生物礁。环境的演化反映了从早到晚海水逐渐加深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对西藏羌塘盆地东部边缘贡日地区产出石油沥青脉的中侏罗统布曲组的沉积相和沉积环境进行了详细研究,共区分出9种碳酸盐岩微相类型,即灰泥灰岩、纹层状粉泥晶灰岩、砂屑灰岩、球粒泥亮晶泥粒灰岩、含核形石和团块泥粒灰岩、生物碎屑泥粒灰岩、生物碎屑粒泥灰岩、含鲕粒生屑颗粒灰岩、含生物碎屑灰泥灰岩。根据微相类型组合特征和野外沉积构造,认为布曲组灰岩主要形成于碳酸盐台地浅缓坡、中缓坡和深缓坡3种沉积环境,在布曲组内共识别出4个沉积旋回,组成一个相对海平面逐渐上升的海进序列,与上覆地层布曲组岩层构成一个完整的三级海平面变化旋回。  相似文献   

10.
上扬子北缘震旦纪-早古生代沉积演化与储层分布特征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上扬子北缘地层沉积演化既受北部南秦岭构造、西部龙门山构造、同时也受北部汉南古陆的长期继承性隆起影响。震旦纪-早古生代,其北部为秦岭洋、西部为巴颜喀拉洋,沉积充填演化序列有别于扬子地台东南边缘。在铁船山组-西乡组火山-沉积岩系和南华系冰碛岩之上,主要经历了震旦纪初始碳酸盐台地、早中寒武世陆棚、晚末寒武世-早奥陶世碳酸盐台地及克拉通边缘隆升、中晚奥陶世台地淹没、晚奥陶-早志留世滞留陆棚沉积等阶段。沉积演化过程中,上扬子北缘地区形成了多套区域性烃源岩,也形成了多套有利的储层,主要包括灯影组藻礁-白云岩储层、仙女洞组鲕粒灰岩储层、沧浪铺组砂体储层、石龙洞组白云岩储层。储层分布广泛,尽管总体以低孔低渗为主,但部分地区白云岩、灰岩储层溶蚀作用发育,储集性较好,灯影组与石龙洞组是主要的储层与潜在勘探目的层,具有较好的油气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11.
龙门山地区中泥盆统养马坝组铁质鲕粒是我国"宁乡式"鲕粒赤铁矿矿床重要铁质赋存形式。为查明龙门山地区泥盆系铁质鲕粒的沉积环境和成因机制,以甘溪石沟里剖面精细实测为基础,通过薄片鉴定和扫描电镜分析,对铁质鲕粒的沉积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龙门山地区甘溪石沟里泥盆系养马坝组铁质富集于生屑灰岩、鲕粒生屑灰岩和生屑鲕粒灰岩,呈层状或透镜状夹于粉砂质泥岩和泥岩中。铁质鲕粒是重要的铁质赋存载体,类型多样,根据鲕粒成分可将其划分为灰泥鲕粒、绿泥石鲕粒、铁化鲕粒和铁质鲕粒4种类型。龙门山地区石沟里剖面养马坝组铁质鲕粒沉积于有障壁海岸的潟湖环境中,根据鲕粒的纵横向分布特征,建立了有障壁海岸铁质鲕粒的成因分布模式,从障积滩外侧、障积滩内侧到潟湖,依次发育灰泥鲕粒、铁化鲕粒、绿泥石真鲕、绿泥石薄皮鲕和铁质鲕粒。  相似文献   

12.
良里塔格组作为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重要的含油气层引起广泛关注,沉积微相揭示了水动力特征及其沉积环境,高能相带是后期储层发育的重要物质基础,沉积微相的展布在油气勘探中具有重要意义,但顺西地区良里塔格组沉积微相的研究依然薄弱。基于大量的岩心、薄片以及钻井、三维地震资料,结合地震属性提取技术以及古地貌恢复技术,总结了研究区发育的主要岩相类型和主要沉积微相类型,建立了良里塔格组沉积相模式,对良里塔格组沉积相展布作出了全面的总结。研究结果表明:(1)顺西地区良里塔格组识别出10种岩相:亮晶砂屑灰岩、亮晶鲕粒灰岩、亮晶鲕粒球粒灰岩、亮晶生屑砂屑灰岩、生物格架灰岩、含生屑藻粘结灰岩、泥质藻粘结灰岩、生屑泥晶灰岩、砂屑泥晶灰岩和泥晶灰岩;(2)顺西地区良里塔格组划分出台内颗粒滩、台内生物丘、灰泥丘、滩间海和台内洼地5种沉积亚相;(3)基于古地貌的恢复和地层厚度的研究,证实顺西地区良里塔格组属于碳酸盐岩缓坡沉积类型,并将其缓坡类型划分为内缓坡-中缓坡-外缓坡的沉积相模式。  相似文献   

13.
重庆石柱漆辽乡下奥陶统可划分为13种沉积微相和5种沉积亚相。结合露头沉积学研究得出该时段沉积环境的演化序列为:南津关组和分乡组下部以灰岩为主,夹陆源碎屑透镜体和鲕粒灰岩,属于局限台地亚相;分乡组的中上部以鲕粒滩和泥页岩为主,属于典型的开阔台地亚相;红花园组的底部以生物碎屑灰岩与泥岩互层为主,红花园的中上部为深灰色巨厚层含燧石结核灰岩、砾屑灰岩夹生物碎屑灰岩,分别属于台地边缘浅滩亚相和台地前缘斜坡亚相;大湾组的生物碎屑灰岩与页岩互层属于内陆棚亚相。综合分析表明研究区下奥陶统是一个水体向上变深的沉积旋回。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北京西山下苇甸剖面中典型风暴成因竹叶状灰岩的野外实测和镜下薄片分析,明确了59套风暴沉积特征,确定了风暴沉积序列并建立了陆表海风暴作用沉积模式,主要取得如下认识:(1)北京西山下苇甸寒武系共有泥晶灰岩相、含砾屑泥晶灰岩相、颗粒泥晶灰岩相和泥晶颗粒灰岩相4种岩相类型。(2)鲕粒灰岩-砾屑灰岩型序列发育原地型风暴岩,泥岩和粉砂岩-砾屑灰岩型序列发育近源型风暴岩,泥晶灰岩-砾屑灰岩型序列发育远源型风暴岩。(3)原地型风暴岩发育侵蚀面,砾屑含量高,长短轴比大;近源型风暴岩砾屑定向性好,可见递变层理;远源型风暴岩基质含量高。(4)竹叶状灰岩沉积在陆表海背景下的潮下带,原地型、近源型和远源型风暴岩沉积范围以正常浪基面和风暴浪基面为界,距风暴中心距离和搬运距离依次增加。本次研究不仅补充了下苇甸寒武系的风暴沉积记录,而且为该时期的古环境研究提供了证据。  相似文献   

15.
北京西山下苇甸中寒武统碳酸盐岩微相及沉积相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微相分析的方法,对北京西山下苇甸剖面中寒武统碳酸盐岩的生物组合、颗粒成分、基质类型及其结构等微相特征做了深入研究,区分出8种碳酸盐岩微相类型,即微角砾状生屑-岩屑泥粒灰岩,异地生屑泥粒—粒泥灰岩,含包壳鲕粒和磨圆生屑的泥粒—粒泥灰岩,含包壳鲕粒的颗粒灰岩,海百合茎泥粒灰岩,同心圆鲕粒颗粒灰岩,泥晶鲕粒颗粒—泥粒灰岩,放射鲕粒颗粒—泥粒灰岩。8种微相类型在中寒武统剖面上不等同出现构成了代表两次海平面下降—上升的演化过程,即由徐庄组下部的开阔台地相开始,向上至徐庄组上部变化为滩前斜坡相,张夏组下部又返回至开阔台地相,最后在张夏组上部又以滩前斜坡相告终。  相似文献   

16.
重庆万盛中二叠统碳酸盐岩微相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重庆市万盛区中二叠统碳酸盐岩分布广泛,露头发育良好,发育有10种微相类型,即灰泥石灰岩、筵粒泥灰岩、球粒生物碎屑粒泥灰岩、生物碎屑内碎屑泥粒灰岩、荷叶藻泥粒灰岩、鲕粒内碎屑泥粒岩/颗粒岩、小有孔虫泥粒灰岩、生物碎屑泥粒灰岩、绿藻颗粒灰岩和生物碎屑颗粒灰岩。综合分析表明,研究区中二叠统形成于滨岸、局限台地和开阔台地环境,据此建立了沉积相模式。  相似文献   

17.
上扬子区早三叠世印度期的地层,从西向东由滨岸相砂泥岩(飞仙关组)到台地碳酸盐岩(大冶组),代表了一个二叠纪与三叠纪之交的大规模碳酸盐台地淹没事件之后、三叠纪早期缓坡型台地的生长发育过程。受制于三叠纪早期的两个海侵—海退旋回,早三叠世印度期大冶组中的鲕粒滩相灰岩经历了自西向东的进积作用。上述沉积作用过程的结果,在湖北利川的三叠系大冶组顶部发育厚层块状鲕粒滩相灰岩;该鲕粒灰岩,较大的粒径以及多样的宏观形态,成为一个窥视鲕粒成因的典型地点。这些主要由碳酸盐泥晶粘聚而成的粒径多超过2 mm的鲕粒,包括同心鲕粒、椭圆鲕粒、复合鲕粒、不规则鲕粒、核心不太清楚的鲕粒等多种类型。这些粒径超过2 mm的巨鲕,不但代表了显生宙较为罕见的沉积学现象,而且有可能代表了二叠纪末期生物大灭绝之后荒凉海底环境的沉积响应,为进一步了解成因还未完全明了的鲕粒所代表的碳酸盐世界提供了一个有意义的实例。  相似文献   

18.
1∶50000区域地质调查发现云南会泽地区中二叠世阳新组中发育叶状藻礁。本文以碳酸盐岩微相分析为主要手段,对落水洞剖面阳新组进行了微相特征和沉积相研究。识别出7个沉积微相类型:含核形石有孔虫藻屑颗粒灰岩、有孔虫藻屑颗粒灰岩、叶状藻礁灰岩、腕足棘皮泥粒灰岩、棘皮藻屑泥粒灰岩、介形类棘皮粒泥灰岩和藻屑粒泥灰岩,和4种沉积亚相类型:较深水的滩间亚相、台内低能生屑滩亚相、台内叶状藻礁亚相和台内高能生屑滩亚相。叶状藻礁形成于相对海平面上升过程中,位于台内高能生屑滩下部。落水洞剖面整体发育于暖水的开阔碳酸盐台地,指示滇东北地区中二叠世位于温暖的古气候环境。  相似文献   

19.
塔里木盆地塔中32井中上奥陶统内潮汐沉积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塔里木盆地塔中32井的中、上奥陶统钻遇厚度为1 462 m。它是一套巨厚的深灰色泥岩、页岩与灰色砂岩、粉砂岩互层夹少量灰岩的地层。其中深灰色泥岩、页岩最多;砂岩和粉砂岩主要分布于上部和下部,中部砂岩和粉砂岩较少;鲕粒灰岩数量少,主要夹于深灰色泥页岩中。这些砂岩和鲕粒灰岩既可单独成层,但更常见它们与深灰色泥页岩组合成薄互层。薄互层中发育脉状、波状和透镜状层理,并普遍发育交错层理和双向交错纹理。这些特征表明砂岩和鲕粒灰岩为深水斜坡上的内潮汐沉积的产物。这些内潮汐沉积进一步划分为4种类型:双向交错纹理细砂岩型、单向交错层和双向交错纹理中-细砂岩型、韵律性砂泥岩薄互层型和鲕粒灰岩型。它们具有5种垂向沉积层序,在剖面上常形成多旋回韵律性沉积组合。  相似文献   

20.
西藏改则县热那错东沟剖面上三叠统卡尼阶至瑞替阶日干配错组沉积了厚度较大的碳酸盐岩地层,其中化石丰富。在碳酸盐岩中识别出11种主要的岩石类型:灰泥灰岩﹑含生物碎屑灰泥灰岩、生物碎屑粒泥灰岩、生物碎屑泥粒灰岩、内碎屑泥粒灰岩、内碎屑颗粒灰岩、藻颗粒灰岩、多种类型鲕粒灰岩、单一类型鲕粒灰岩、球粒泥粒灰岩和生物礁灰岩。根据岩石特征及组合类型可划分为5种沉积相:陆源碎屑滨岸相、局限台地相、开阔台地相、台地边缘浅滩相和台地边缘礁相,它们共同构成了日干配错组4个有序的海侵—海退旋回,整体显现出海侵的相序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