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应用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下石炭统马角坝组顶部的铁质鲕粒的研究发现:铁质鲕粒由核心和同心圈层组成,核心成分主要是赤铁矿碎屑和石英颗粒,圈层厚度较小,整体呈胶状形态,由赤铁矿围绕核心呈致密板状平行排列,整体上结构一致;铁质鲕粒是在适合的pH、Eh条件下,大量铁质围绕石英碎屑或矿物碎屑转动时胶体沉积形成的,沉积环境为潮间-潮下的浅水动荡环境,是大规模海退暴露后海平面初始上升期的产物。  相似文献   

2.
龙门山地区中泥盆统养马坝组铁质鲕粒是我国"宁乡式"鲕粒赤铁矿矿床重要铁质赋存形式。为查明龙门山地区泥盆系铁质鲕粒的沉积环境和成因机制,以甘溪石沟里剖面精细实测为基础,通过薄片鉴定和扫描电镜分析,对铁质鲕粒的沉积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龙门山地区甘溪石沟里泥盆系养马坝组铁质富集于生屑灰岩、鲕粒生屑灰岩和生屑鲕粒灰岩,呈层状或透镜状夹于粉砂质泥岩和泥岩中。铁质鲕粒是重要的铁质赋存载体,类型多样,根据鲕粒成分可将其划分为灰泥鲕粒、绿泥石鲕粒、铁化鲕粒和铁质鲕粒4种类型。龙门山地区石沟里剖面养马坝组铁质鲕粒沉积于有障壁海岸的潟湖环境中,根据鲕粒的纵横向分布特征,建立了有障壁海岸铁质鲕粒的成因分布模式,从障积滩外侧、障积滩内侧到潟湖,依次发育灰泥鲕粒、铁化鲕粒、绿泥石真鲕、绿泥石薄皮鲕和铁质鲕粒。  相似文献   

3.
4.
江苏徐州大北望寒武系鲕粒及鲕粒灰岩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洲大北望地区寒武系鲕粒灰岩层数众多,结构、类型复杂,形状多样,其中以放射鲕、同心鲕及放射一同心鲕为主。下寒武统多为生物鲕,中寒武统为同心一放射鲕且白云岩化,上寒武统中多为放射鲕,干裂鲕(或泥晶化),成因类型复杂。  相似文献   

5.
华南上扬子区中奥陶统十字铺组是跨越达瑞威尔阶中上部到桑比阶底部的一个岩石地层单位,自命名以来,许多学者对其进行过研究报道,但迄今缺乏系统综述。通过查阅大量相关资料并结合野外观察和研究,对十字铺组的岩相和生物相进行了总结:十字铺组以发育一套钙质泥岩夹有少量泥质灰岩并产有丰富的华美正形贝动物群为特色;在靠近古陆的上扬子台地西部,十字铺组的同期地层类型多样,主要为碎屑岩;而向东,在距古陆较远的地区,发育着岩相稳定的碳酸盐岩,以牯牛潭组为主。十字铺组及其同期地层中的腕足类化石,在黔北、黔东北及川西南等地的多样性较高,而向其他方向(更近岸或更远岸)多样性都呈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宣龙铁矿铁质鲕粒的显微结构及成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赵东旭 《地质科学》1994,29(1):71-77
宣龙铁矿的铁质鲕粒由各种不同的核心和微层状外壳组成。核心的组分主要是石英砂粒、赤铁矿内碎屑和凝块以及粒状菱铁矿等。外壳的纹层分别由显微结构不同的板状、片状、均匀和不均匀粒状泥晶赤铁矿以及少量菱铁矿组成。其中板伏、片状、均匀粒状赤铁矿和菱铁矿主要是以化学或生物化学方式在核心表层逐层沉积结果;不等粒状赤铁矿微层则是鲕粒滚动中对铁质颗粒粘附而成。菌藻类生长繁殖改变沉积环境的物化性质,对铁质沉积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我国沉积铝土矿中豆鲕粒的特征与成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8.
龙门山区中泥盆统养马坝组底部发育丰富的铁质鲕粒。为分析该铁质鲕粒成因,本文以甘溪石沟里剖面精细实测为基础,通过详细的薄片和扫描电镜等分析,对铁质鲕粒的特征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龙门山区北川甘溪泥盆系养马坝组鲕粒类型多样,鲕粒核心包括石英碎屑颗粒、海百合碎片、黑色赤铁矿和方解石等4种类型,鲕粒圈层可分为明暗相间圈层、颜色均匀圈层和绿泥石圈层等3种类型。根据鲕粒核心和外部圈层的组合,可将甘溪泥盆系养马坝组的铁质鲕粒划分为粉砂质鲕粒、铁化鲕粒和绿泥石薄皮鲕粒等3种类型。龙门山区北川甘溪泥盆系养马坝组铁质鲕粒对古环境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粉砂质鲕粒形成于开放近岸浅海氧化环境,而铁化鲕粒和绿泥石薄皮鲕粒则指示浅海滨岸中相对封闭的泻湖与残积鲕粒滩环境。  相似文献   

9.
孙萍 《世界地质》1999,18(4):18-20
60m水深附近的灰色鲕粒(0.05-0.125mm粒级*),110m水深附近的白色鲕粒(0.125-0.0625mm粒级)和90m水深附近内的浅太粒(0.125-0.0625mm粒级)均产片卡奇湾外的大陆架上。在横切面上,观察到灰色鲕粒有有5个不同心生长环,白色鲕粒有3个同心生长环。  相似文献   

10.
豫西登封寒武系第三统灰岩中的鲕粒自下而上个体直径与鲕核逐渐变小、形态变得更加浑圆、鲕粒间胶结程度更高,反映了从深水不稳定鲕粒灰岩到浅水高速建造鲕粒滩的演变过程。研究区鲕粒灰岩发育可以分为3个阶段:(1)台地深斜坡鲕粒灰岩建造阶段(A段),主要发育放射鲕及同心—放射鲕,鲕粒形态多样、粒径大,粒间多为灰泥充填;(2)滩前缓斜坡鲕粒灰岩建造阶段(B段),主要发育同心—放射鲕、同心鲕,鲕粒含量极不稳定,粒径差异大,粒间由微亮晶及亮晶方解石胶结;(3)台内鲕粒滩高速建造阶段(C段),主要发育白云化的同心鲕和微晶鲕,鲕粒含量极高、粒径极小,鲕核也很小,粒间由亮晶方解石胶结。由A段到C段,相对水深逐渐变浅,成鲕环境变得成熟而稳定,鲕粒沉积规模逐渐扩大。  相似文献   

11.
浅论华南扬子区下、中奥陶统紫台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华南下、中奥陶统紫台组命名地点在贵州印江紫台。自命名以来,对紫台组作为岩石地层单位的有效性长期存有争议。资料总结和大范围野外调查发现,紫台组具有独特的岩相和生物相,它以紫红色泥灰岩、瘤状泥灰岩为特征(夹少量黄绿色泥页岩);以独特的三叶虫和头足类动物群为特色;并具有稳定的空间分布范围,出露在现今的黔东北、渝东南、湘西北、鄂西南以及皖南等地区,在古地理上大体沿扬子台地的东南缘呈带状分布。作为与湄潭组(上扬子地区)、大湾组(中下扬子地区)基本同期的沉积,紫台组是一个有效的岩石地层单元。  相似文献   

12.
黄思东 《铀矿地质》1990,6(4):220-225,231
本文就我国中南4省区金矿分布的一般规律及金成矿地质条件进行了初步探讨,提出中南地区金矿分布5大规律:空间上集中分布具一定的统一性;赋矿层位多为古老的变质岩系;在空间分布和成因上与岩浆岩密切相关;金成矿在赋矿围岩上虽无较大的选择性,但仍偏重基性火山岩和侵入岩以及有机质、炭质高的沉积岩和变质岩;金的成矿期主要是从前寒武纪到中生代。文章并以部分典型矿床为例,论述了中南4省区金矿控矿因素除矿源层(体)、岩浆岩、构造这3个要素外,还应将深部液态矿源层及区域变质作用视为同等重要的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13.
华南上扬子区早-中奥陶世疑源类古环境意义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李军  T.Servais  燕夔 《地层学杂志》2003,27(4):298-305
对上扬子区 7个剖面早—中奥陶世疑源类研究表明 ,这些疑源类组合在分异度及属种组成上呈现有规律的变化 ,这种变化是上扬子区古环境变化的反映。在上扬子区西部 ,近岸碎屑岩相沉积的滇东红石崖组所产疑源类组合分异度低 ,为个体较小、壳饰较简单的分子 ;上扬子区中部 ,以黔北湄潭组为代表的浅海相碎屑岩和灰岩沉积中 ,疑源类分异度较高 ,并出现许多个体较大、壳饰较复杂的分子 ;而在上扬子区东部鄂西宜昌大湾组陆棚相灰岩与泥岩中 ,疑源类分异度继续增高 ,其中个体大、具粗大、长而复杂突起的分子占优势。  相似文献   

14.
中国南方中及晚奥陶世岩相古地理   总被引:6,自引:13,他引:6  
中国南方是指西至金沙江一元江断裂、西北至龙门山断裂、北至城口-房县-襄樊-广济断裂、东北至郯城-庐江断裂、东至黄海和东海、南至南海的中国南方的广大地区,面积约200万km^2。在露头剖面和钻井剖面的地层学和岩石学研究所取得的各种定量及定性资料的基础上,采用单因素分析综合作图法,编制出了中国南方中奥陶统胡乐阶(庙坡阶)和}韩江阶(宝塔阶)以及上奥陶统石口阶(临湘阶)和五峰阶的各种单因素图以及相应的各世的岩相古地理图。在这些古地理图中,有7个主要的古地理单元,即滇西台地、康滇陆、扬子台地、斜坡、江南盆地、东南台地和华夏陆。前5个古地理单元属康滇古地理体系,后两个古地理单元属华夏古地理体系。这些古地理图的最大特征是定量,即每个古地理单元的划分和确定都有确切的定量的单因素图和数据为依据。这种定量的岩相古地理图在我国南方中及晚奥陶世还是首次出现。这种定量岩相古地理图在古地理学中是个重大的进展,对石油、天然气以及其他沉积矿产的预测和勘探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最后,对两个古地理体系和7个主要古地理单元在整个寒武纪和奥陶纪各期或世的历史演化进行了较详细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上扬子地台中奥陶统“龟裂纹”灰岩成因的新解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尧 《地质科学》1995,30(3):268-274
本区“龟裂纹”大量发育于碳酸盐台地内的薄-厚层灰岩中,不受沉积环境、岩相和层位的严格控制。其在层面、侧面和底面上均呈不规则多边形。“龟裂纹”是含水的碳酸盐沉积物在构造应力和威岩作用中发生的裂开、脱水收缩,以后又经压溶作用使之改造并复杂化而成,因此“龟裂纹”灰岩是构造-成岩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16.
俞建章  郭鸿俊 《地质学报》1951,(Z1):63-78,113,115
在中奧纪,中國北部舆南部各有標準的頭足類動物,在華北的叫做珠角石,性質與北美相近,在華南的叫做直角石,頗近歐洲種類,我國地質工作者在近三十年中多沿用此說。李四光教授首稱華北舆華南在同時各有特殊的頭足類動物而不相混合,是因為在懷遠運動後,有東西向的陸地穹起,横阻在中國中部,即今秦嶺及其東延之淮陽山脈。李氏並謂該山脈遺有缺口,所以華北珠角石得有流向華南的機會。近由珠角石之先後發現於華南,知其分佈地點漸多,且直角石亦復散見於華北各地,這些事實,都是證明李氏所謂南北兩式標準頭足動物交流之說,是最正確的。翻閱本國地形图,伏牛桐柏兩山間約當襄陽南陽一帶,地勢忽趨低窪,這大概就是李氏所稱横亘中國中部山脈的缺口,南北兩式頭足動物互相交流的孔道。珠角石的名稱,在現時已覺過於籠統。賽瑪爾和施樂克謂真正珠角石的壁襟較長,算珠式體管亦較扁平。至於壁襟最短而算珠式體管發育較差者,已另名之為阿摩角石。近得賈汪林子馬家溝灰岩上部所產珠角石標本,舆葛利普氏算盤形珠角石相比,並無不同的地方,細窥之,方知其壁襟特短,應歸入阿摩角石一屬中。由此想到葛氏華北奧陶纪化石—书所載珠角石各種,似須重新研究,以謀訂正。 華南標準頭足類化石是直角石,普通又稱為寶塔石,商人喜琢磨之,推銷国外,作陳列品。清水三郎与小幡忠宏二氏更創立新屬名震旦角石,選俞建章著中国中部頭足類化石书中第六版第二图(原名中国直角石)為該新屬的基形標 本。據稱這新屬的特點,在壁襟甚長,和殻外飾有横紋。現因二氐所述有舆事实不盡相符的地方,特改訂之。本文附有腹足類化石環螺等類的描寫,詳英文稿中。  相似文献   

17.
塔里木盆地塔中32井中上奥陶统内潮汐沉积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塔里木盆地塔中32井的中、上奥陶统钻遇厚度为1 462 m。它是一套巨厚的深灰色泥岩、页岩与灰色砂岩、粉砂岩互层夹少量灰岩的地层。其中深灰色泥岩、页岩最多;砂岩和粉砂岩主要分布于上部和下部,中部砂岩和粉砂岩较少;鲕粒灰岩数量少,主要夹于深灰色泥页岩中。这些砂岩和鲕粒灰岩既可单独成层,但更常见它们与深灰色泥页岩组合成薄互层。薄互层中发育脉状、波状和透镜状层理,并普遍发育交错层理和双向交错纹理。这些特征表明砂岩和鲕粒灰岩为深水斜坡上的内潮汐沉积的产物。这些内潮汐沉积进一步划分为4种类型:双向交错纹理细砂岩型、单向交错层和双向交错纹理中-细砂岩型、韵律性砂泥岩薄互层型和鲕粒灰岩型。它们具有5种垂向沉积层序,在剖面上常形成多旋回韵律性沉积组合。  相似文献   

18.
论华南喷流—沉积块状硫化物矿床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9  
现代海底喷流-沉积硫化物矿床的发现极大地推动了海底热液成矿理论的发展,也大大地提高了对古代海底喷流块充化物矿术的研究水平。本文指出喷流-沉积是重要的成矿作用,提出喷流-沉积矿床是华南Cu、Pb、Zn、Sn、Ag、Au等矿产资源的重要来源,形成了一批超大型矿床,并将华南许多曾被认为属夕卡岩矿床重新确认为喷流-沉积岩床。文章还论述了华南喷流-沉积块状硫化物矿床的特征、分类、时空分布及其成矿特点等问题,提出断裂拗陷带型喷流-沉积块状硫化物矿床是华南具有特色的类型,而陆相断陷盆地中喷流-沉积矿床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9.
扬子区下、中奥陶统大湾组及其同期地层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华南扬子区不同地点奥陶纪的岩相、生物相变化显著。下、中奥陶统大湾组及其同期地层的总体走向为南西—北东向,横向上呈带状分布,从近岸到远岸呈渐变过渡。对四川长宁大官山组、贵州桐梓和沿河湄潭组以及湖北宜昌大湾组的比较研究发现,扬子区下、中奥陶统阿仑尼格期(Arenig)的地层按照其离岸的远近,在地层厚度、沉积相以及腕足动物分异度上呈现出规律性的变化。华南早、中奥陶世腕足动物的辐射首先发生在处于正常浅海底域环境的桐梓和沿河一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