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笔者以已完成的山东省1∶5万、1∶20万和1∶25万区域地质资料为基础,运用大地构造相分析方法,鉴别、厘定和划分大陆形成演化过程,编制完成1∶50万山东省大地构造相图。编图研究发现:鲁东和鲁西地区在地层建造特征、岩浆活动、构造环境和成矿作用等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异,故将原划分的胶辽陆块进行解体,划为鲁西陆块和渤海陆块,并对新划分的渤海陆块进行了定义。渤海陆块是华北陆块区新划出的一个二级构造单元,它的分布范围是指夹持于郯庐断裂带以东、苏鲁-大别高压-超高压带以北的地区,地理轮廓呈狭长的三角形。渤海陆块有自己独特的演化历史,从最初的陆核到汇聚增生,大致经历了前新太古代陆核形成、新太古代大陆地壳快速增生和古元古代大陆被动陆缘和前渊盆地形成和最终汇聚期,与华北陆块的克拉通化同步。渤海陆块的厘定,代表了古老大陆地壳的板块运动的早期表现形式,多由弧火山岩沉积(表壳岩)和TTG岩石组合成为古陆壳的主体,并经历古元古代裂谷盆地发育期,最终拼合期和隆升、剥蚀期的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3.
方如恒 《辽宁地质》1997,(3):161-173
本文从地层,高级区,变质深成侵入体,变形与变质,成矿作用5个方面进行了思考,提出了;华北陆块北缘太古宙地层是有序我,基 序基本符合绿岩带的层序特征;高级区不存在;高级区是变质程度较高的绿岩带;变质深成侵入岩石类型复杂,现有的岩石分类与表示方法尚不能与实际相对应;变形与变质是有一定的规律的,变形遵循压扁变形,伸展变形与挤压变形的顺序,相伴产生变质,表现出完整的变形-变质旋回;一定的矿化与一定的岩石组  相似文献   

4.
石墨矿是重要的国家战略保护资源,为了深化对上扬子陆块北缘晶质石墨矿成因的认识,对研究区多个石墨矿床的含矿地层、矿体特征、矿石结构构造、矿石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发现,上扬子陆块石墨矿主要分布于四川南江—旺苍一带,形成一个南西—北东向延伸约60 km的矿化带。由南西至北东,石墨矿具有矿体厚度增加、结晶程度变高的趋势。主量和微量元素指标(SiO2、Al2O3、V/Cr、Ni /Co等)反映出含矿岩系整体形成于相对局限缺氧的浅水碳酸盐台地环境,这种环境有利于炭质保存,从而为石墨成矿提供物质来源。石墨矿的δ13C在-24.9‰~-14.2‰之间,与有机质的δ13C分布范围一致,表明石墨矿的炭质来源于生物有机质。石墨矿围岩含有绢云母、黑云母、石榴子石、红柱石等特征变质矿物,指示其经历了低绿片岩相变质作用。在岩浆岩与石墨矿接触部位固定碳含量明显增加,并伴有石墨片径增大的现象,表明岩体热接触变质促进了石墨矿进一步富集。初步提出了研究区石墨矿三阶段成矿模式,即中元古代原生碳质沉积阶段、中新元古代区域变质石墨晶核形成阶段、新元古代岩体热变质晶体生长成矿阶段。研究结果为深入认识上扬子陆块北缘石墨矿形成机制和中国晶质石墨矿成因提供基础材料。  相似文献   

5.
造山带中残存有许多前寒武纪地质体,其中一些被当作前寒武纪基底用于探讨所在微陆块的大地构造属性。由于微陆块属性对于造山带结构和演化具有重要意义,以及所讨论的前寒武纪地质体蕴含地球早期历史演化信息,对微陆块属性的厘定成为造山带研究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之一。笔者等以中亚造山带南缘中段的微陆块为例,总结梳理了微陆块厘定的相关依据:岩石组合和变质变形特征,碎屑锆石谱峰显示的源区时代特征,地质事件序列,前寒武纪地壳演化信息,继承锆石、捕获锆石和古生代侵入体同位素显示的深源地壳信息,以及地球物理等方面的特征。由于不同学者采用的厘定依据不同,对微陆块属性认识争论不断,即使相同依据也有一定的差异,从而影响对造山带结构和演化的认识。基于以上原因,笔者等认为前寒武纪基底的亲缘性探讨不仅要注重岩石组合和形成时代,还要在精细野外解剖和高精度年代学工作基础上,注意其变质—变形特征、接触关系、源区时代特征、岩石成因和构造环境、地壳增生信息和深源地壳信息等的综合对比分析,以得到较全面依据,探讨其构造属性。当获得一组前寒武纪地质体信息时,可先进行同构造单元内对比,再与其他构造单元对比。当特征相异时则需进行构造单元拆分或考虑构造就位的可能(包括但不限于推覆体、走滑外来体、俯冲刮削的构造岩片);当特征相似时,可能指示了相同微陆块的裂解或破坏或者不同的微陆块共同经历了相似的前寒武纪演化历程。  相似文献   

6.

优选准噶尔盆地内32口深井进行合成地震记录制作和层位标定,以刻画准噶尔盆地腹部二叠系的地震波组特征。在合成地震记录标定和测井曲线特征分析的基础上,识别出二叠系顶底及内部6个清晰的地震反射界面:T0、T1、T2、T3、T4、T5。T3和T5界面反射波振幅强,连续性好,波形稳定,为盆地内主要的区域性不整合面和可对比的关键性标志层。总结了准噶尔盆地腹部主要构造单元内各反射界面间的地震波组特征,其中T5与T4之间整体上反射波振幅强,中—低频、中—高连续,内部均呈平行、亚平行结构,局部见丘状的反射特征,与下伏地层的杂乱且连续性差的反射特征差异明显。界面两侧的岩性差异大和上、下地层的产状不一致是T5界面反射特征清晰的主要原因。在地震剖面精细解析的基础上,依据地震反射结构,揭示了盆地内二叠系的发育特征:下二叠统受断陷控制明显,分布范围较小,且在玛湖和沙湾西部发育厚度最大,向盆地内减薄;中二叠统较下二叠统横向上连续性好,分布范围更广,但反射波同相轴的强度和连续性较下二叠统稍差;上二叠统延伸远,分布范围最大,但厚度普遍较小,且反射波同相轴相对不清晰。整体上,早二叠世继承了石炭纪的断陷特征,盆地处于伸展环境,断陷发育;中二叠世盆地进入裂后热坳陷阶段,盆地构造活动弱,以泥质沉积为主要特征;晚二叠世盆地由伸展转变为挤压,剥蚀夷平作用剧烈,广泛发育砂砾岩沉积。

  相似文献   

7.
华北陆块南缘熊耳期次火山岩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庞振山  燕建设 《华北地质》2004,27(4):234-238
熊耳期次火山岩广泛分布于熊耳群火山岩及接近熊耳群底部的基底变质岩系中,活动时间贯穿整个熊耳期,以早期和晚期最为发育.次火山岩与围岩呈侵入接触,主要以岩脉(墙)、岩带、岩株、岩床等形态产出.岩石类型多样,包括超浅成-浅成的基性、中性、酸性岩石.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次火山岩富FeO*、K2O而贫CaO、MgO、Al2O3,为钾质岩系,具岛弧型火山岩的地球化学,不同岩性的次火山岩是由同源岩浆结晶分异形成的.  相似文献   

8.
华夏陆块从早古生代以来,经历了多期推覆与伸展构造的叠加。文中对华夏陆块闽西南仙亭、曲斗等地区/矿区附近及井下所采集的含有机质页岩样品进行实验测试,分析了有机质参数、矿物组成及赋气孔隙参数,将对中国华夏陆块闽西南二叠系页岩的储层特征研究及页岩气勘探前景预测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采用TOC残余碳分析实验、荧光显微镜及显微镜光度计实验等,认为闽西南二叠系页岩含碳量中等,为0.15%~2.71%;有机质成熟度高,为3.51%~4.33%。(2)储层矿物组成方面,利用X射线衍射实验进行全岩分析,结果显示黏土矿物占38.2%~49.6%,含量较高,主要为伊利石,含少量的绿泥石、蒙皂石;常见非黏土矿物主要为石英,均占45%以上;钾长石和斜长石含量较少,占1%~2.3%。(3)储层孔渗性方面:有效孔隙度为0.3%~11.4%,渗透率为(0.006 5~0.987)×10-3μm2;利用低温液氮吸附实验等对纳米级孔隙进行分析,认为部分小孔(2~50 nm)的孔容、比表面积较大,其次为微孔(小于2 nm)和大孔(大于50 nm)。此外,累计比表面积和累计孔容呈现出较好的正相关性,纳米孔隙累计比表面积、累计孔容与孔径之间的关系表明,闽西南二叠系页岩气主要赋存于微孔和小于10 nm的小孔中。依照页岩储层评价标准,闽西南二叠系海陆交互相页岩在有机质丰富、有机质成熟度、页岩厚度、矿物组成、孔隙结构等方面符合页岩气开发最低标准,具有勘探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9.
华北陆块前寒武纪两次重大地质事件的特征和性质   总被引:37,自引:0,他引:37  
分类统计了华北陆块236个精度较高的大于16亿年的年龄数据。统计分析显示,年龄数据存在2个最为明显的峰期,分别位于2550~2475MaBP和1900~1750MaBP区间,对应华北陆块25亿年和18亿年地质事件。同时,这2次地质事件所包含的变质作用峰期和成岩作用峰期均有不同步的特点。25亿年地质事件中成岩作用峰期早于变质作用峰期,而18亿年地质事件中变质作用峰期早于成岩作用峰期。由此反映这 2次地质事件性质的差异。25亿年地质事件表现为巨型麻粒岩带、岩浆构造热事件、沉积建造开始和环境变化等,可能代表华北陆块一次重要的拼合事件;而18亿年地质事件表现为非造山岩浆活动、裂谷型火山-岩浆活动和强烈的退变质作用等,可能代表华北陆块一次重要的裂解事件。  相似文献   

10.
扬子陆块西缘安益大湾山地区出露一套由变质玄武岩等组成的变质基性火山岩,前人将其归为中元古界,并作为寻找磁铁矿的主要对象。调查发现,安益大湾山变质基性火山岩与下伏浅变质岩系间发育一套稳定沉积的砾岩。应用LA-ICP-MS技术对其底砾岩之上最底部的变质玄武岩进行了锆石U-Pb年龄测定,获得了781.3±1.9Ma的岩浆锆石~(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和1008±14Ma、1142±15Ma、2714±10Ma的继承性岩浆锆石~(207)Pb/~(206)Pb年龄,指示该套变质基性火山岩形成于南华纪,并将其从浅变质岩系中解离出来,对比为澄江组。继承性锆石年龄数据指示,扬子地块西缘安益地区存在新太古界和中元古界物质记录。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和近来获得的年龄数据,将滇中澄江组的时代界定于820~740Ma,并将南华系的底界界定于820Ma。大湾山中-大型磁铁矿产于扬子地块西缘澄江组的变质基性火山岩中,其主成矿期为南华纪,可能属于热液氧化物-铜-金矿床。  相似文献   

11.
赣西北二叠纪煤系地质特征与聚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承煌 《江西地质》1998,12(4):267-272
赣西北地区下二叠统王家铺煤组和上二叠统乐平煤组,形成于陆缘海的湖泊沼泽环境。王家铺煤组属构造中等、煤层极不稳定型,煤质为高硫、低灰份之烟煤;乐平煤组是构造中等、煤层较稳定型,煤质为高硫、高灰份之无烟煤。聚煤作用与原始成煤盆地地形、下伏成因相及成煤后构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黄本宏将小兴安岭东南部晚二叠世地层划分为早期的三角山组和晚期的红山组。笔者认为它们属异地同时沉积,时代为晚二叠世。三角山组命名较晚,建议取消,保留红山组名,代表本区晚二叠世陆相碎屑沉积,而原三角山组上段的火山碎屑沉积仍归五道岭组。此外,在红山组中首次发现了数层煤线,这为在本区寻找晚二叠世可采煤层提供了线索。   相似文献   

13.
笔者在伊春红山附近红山组剖面采集了丰富的植物化石.经研究,计有25属58种。大大丰富了前人报道的本组植物化石的内容.分析所获资科,进一步阐述了红山组植物群的组成特征,认为其时代为晚二叠世,而不仅限于晚二叠世晚期.根据过去的化石资料分析.笔者认为“三角山组植物组合”的时代亦为晚二叠世,而不限于晓二叠世早期.在此基础上,本文认为红山组与黄本宏划分的三角山组下部。在岩石组合特征及时代上可以对比.  相似文献   

14.
尚红林 《安徽地质》2002,12(2):110-113
通过对新集井田二叠纪下石盒子组中岩石的物质成分、结构、构造和古生物化石等特征的综合分析,提出了该组属过渡相沉积的观点,并将过渡相细分为泥炭沼泽相、沼泽相、泻湖相、泻湖波浪带相和砂坝相.  相似文献   

15.
依据实测地层剖面的详细研究,将二叠系孤峰组分为四个三级层序,每个三级层序跨时平均约1.25Ma,其高频变化表现为:海侵体系域的粒序变化主要表现为下粗上细的正粒序组构特征,总体表现为自下而上沉积水体由浅变深的退积型旋回;高位体系域的粒序变化主要表现为下粗上细的正粒序组构特征,总体表现为自下而上沉积水体由深变浅的进积型旋回。  相似文献   

16.
根据古生物地理和古地磁资料探讨秦岭二叠纪的海盆重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秦岭及邻区二叠纪古生物地理和古地磁数据分析,以活动论观点为指导,探讨了秦岭的海盆特征。24组古地磁数据和珊瑚、腕足和类的古生物地理说明二叠纪的秦岭海位于低纬度区并以不同的速度向北不断移动。早二叠世东、西部的海盆定分别是1000km和2000km。  相似文献   

17.
西南天山下二叠统小提坎立克组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小提坎里克组火山岩分布于西南天山南缘的塔里木微板块之塔里木北缘古生代活动陆缘,主要由中酸性陆相火山岩组成.地球化学特征显示:该岩石富碱、富钾,其中酸性火山岩稀土总量高,轻重稀土分异不明显,负Eu异常明显,稀土分布曲线呈显著"V"字形态,明显富集Rb,Th,K亏损Ba,相对富集Ce,Sm,而相对亏损Ta.地球化学特征表明该火山岩形成于板内伸展环境.通过锆石U-Pb测年获得(296.2±6.1)Ma的年龄数据,时代为早二叠世.综合南天山已有研究成果,小提坎里克组火山岩与分布于托什干河上游一带的早二叠世高钾钙碱性的巴雷公花岗岩属同源岩浆的产物,在早二叠世时,西南天山已演变为一个统一的区域伸展背景.由此可以推断,南天山晚古生代碰撞造山的峰期在早二叠世之前已结束,南天山古洋盆在早二叠世之前已经闭合.  相似文献   

18.
全球石炭纪-二叠纪植物群的演化和分布特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全球范围内,石炭纪和二叠纪植物群可以划分为五个植物群,即早石炭世(杜内期、维宪期和纳缪尔A期)的全球性拟鳞木植物群(Lepidodendropsisflora)和晚石炭世(纳缪尔B—C期、威斯发期和斯蒂芬期)至二叠纪的华夏植物群、欧美植物群、安加拉植物群和冈瓦纳植物群。早石炭世拟鳞木植物群广泛分布于世界许多地区,具有全球一致性,以Lepidodendropsis,Sub lepidodendron,Archaeosigilaria,Archaeocalamites,Cardiopteridium,Rhodeopteridium,Rha copteris,Adiantites,Triphylopteris等为特征。拟鳞木植物群逐渐从泥盆纪植物群分离出来,繁盛于早石炭世早期,绝灭于早石炭世末期。在早石炭世和晚石炭世的转换期,全球性气候变化和构造运动导致早石炭世拟鳞木植物群典型分子的绝灭和晚石炭世植物群先驱分子的出现。因此,华夏植物群、欧美植物群、安加拉植物群和冈瓦纳植物群衍生于早石炭世全球一致性拟鳞木植物群,但它们各自发展在不同的环境中。  相似文献   

19.
皖南地区二叠纪层序地层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以层序地层学理论为基础 ,根据皖南地区二叠系钻孔、测井和露头剖面等资料 ,详细研究了该区二叠纪层序地层及海平面变化 ,划分了沉积层序和沉积体系域 ,探讨了界面性质、层序类型及层序特征。本区二叠系可划分出 2个 级和 4个 级层序。2个 级层序的时限分别对应早二叠世和晚二叠世 ,这与中国南方二叠纪构造旋回盆地变更时限相一致。 4个 级层序分别对应于栖霞阶、茅口阶、龙潭阶和长兴阶。栖霞阶和龙潭阶为 类沉积层序 ,其层序底界为类型 界线不整合 ;茅口阶和长兴阶为 类层序 ,其底界为类型 界线不整合。区内低水位体系域不发育 ,沉积层序基本上由海侵体系域和高水位体系域组成。二叠纪存在四次三级海平面变化周期和二次二级海平面变化周期 ,后者可能与全球海平面升降有关。早二叠世早期的海侵及晚期的海退可能代表大区域性的海平面升降。  相似文献   

20.
湘鄂西及邻区二叠系茅口组顶部广泛发育了岩溶角砾岩,并形成了一个分布范围广阔的不整合面,该不整合面特征在各地存在明显差异,其上覆孤峰组与龙潭组也存在不同程度的缺失。东吴运动为两幕式构造运动,上述现象正是东吴运动Ⅰ幕、Ⅱ幕在不同地区的沉积学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