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 毫秒
1.
铜矿床勘查工程间距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合理确定铜矿床勘查控制程度,为铜矿床勘查规范修订提供依据,作者收集了大量铜矿床勘查开发资料,开展探采对比研究。通过探采对比认为,现行《铜、铅、锌、银、镍、钼矿地质勘查规范》(DZ/T 0214-2002)确定的铜矿床勘查工程间距偏稀,需要适当调整,建议铜矿床第Ⅰ类型控制的勘查工程间距不变,第Ⅱ类型控制的勘查工程间距调整为80~100 m×60~100 m,第Ⅲ类型控制的勘查工程间距调整为40~60 m×40~60 m,小型铜矿床勘查类型均确定为第Ⅲ类型。  相似文献   

2.
资源量分类中勘查工程间距的确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航校 《地质与勘探》2014,50(2):340-345
国内外的地质勘查规范中,对矿产资源量的分类(地质可靠程度)均有标准的定义,但没有确定资源量分类工程间距的定量方法,导致矿产勘查工作经常出现质量隐患。本文用变异函数模型统计学方法探讨这一问题。变异函数的变程反映了空间上区域化变量之间相关性的大小,当矿体样品品位服从正态分布时,正态分布函数位置参数μ等于样品平均品位,形状参数σ等于样品品位标准差,样品品位的方差等于变异函数的基台值;在拐点之间即区间(μ-σ,μ+σ],样品分布概率为0.6826,变异函数变程的0.6826倍(0.6826a)可作为划分控制资源量的分类工程间距;影响资源量分类可靠程度的主要因素是建立的理论变异函数模型的稳健性。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北衙铁金矿KT52矿体地质勘探、二次圈定资料与开采后完整矿体地质资料,利用矿体资源量误差、面积误差、面积重合率、形态歪曲率等参数,进行定性定量对比研究,分析探采差异原因及地质勘探方法的合理性;明确了原地质勘探对矿体形态和规模的认识和控制程度及资源量估算误差率,为地质条件类似矿床勘查、设计及开采提供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
冕宁泸沽铁矿山矿区矿体形态变化特征及找矿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泸沽铁矿是我国的富铁矿产地之一,矿石品位高、TFe平均品位58.56%,大部分矿石达到了平炉富矿的工业要求。本文对矿区的矿体形态变化特征进行了总结,对矿床成因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找矿方向,对在近外围寻找富矿,扩大矿区远景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SD法确定矿产勘查工程间距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确定矿产勘查工程间距的方法主要有地质统计学法、SD法和经验法。SD精度具有度量地质可靠程度和确定勘查工程间距的功能,按照对精度的要求计算和预测工程间距。本文通过SD法对阳山金矿带311号脉工程施工间距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对于大跨度小净距隧道而言,合理扁平率及双洞间距的设计对于节约成本,提高隧道线型规划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优化大跨度小净距隧道的扁平率及其间距是隧道设计施工面临的关键问题。利用大型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的标准设计语言Python编程,对某拟建大跨度小净距隧道不同扁平率及其间距进行参数化设计;采用精确罚函数法以及Nelder-Mead优化算法相结合的有限元优化分析计算程序,以隧道开挖面积、围岩塑性区、地表沉降和拱顶下沉等作为优化目标值,对建立的参数化模型进行计算,提出依托工程条件下扁平率及间距的最优组合。研究方法和成果对推动大断面小净距隧道的发展和应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刘金海  王进 《贵州地质》2006,23(3):206-210
本文以苟江铝土矿水井坎矿段Ⅱ矿体用50×50m工程间距进行勘探与25×25m工程间距进行生产勘探后,对其矿体形态、厚度控制及储量变化进行对比分析,以探寻此类矿床勘探应如何选用工程间距,才能更合理地对矿体进行控制,满足生产设计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磷污染是水污染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可造成水体富营养化、水质下降,从而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研究沉积物中不同磷赋存形态及其分布特征有助于了解沉积物中磷的行为特征及迁移能力,从而为水体富营养化防治提供支撑。磷矿的开采、冶炼对矿区内水资源环境可能产生严重影响,本文以安宁磷矿区内河流、水库为研究区域,分析了不同水系沉积物磷元素赋存形态及分布特征,并对其生态风险进行评估。采用X射线荧光光谱法测定研究区水系沉积物总磷(TP)含量,并基于顺序提取及Hupfer改进的磷形态分析方法,将研究区各水系沉积物中磷分为弱吸附态磷(NH4Cl-P)、可还原态磷(BD-P)、金属氧化物结合态磷(NaOH-P)、钙结合态磷(Ca-P)、残渣态磷(Res-P)等5种形态,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对其进行生态风险评估。结果表明:研究区水系沉积物样品中TP含量范围为567.6~48115.5mg/kg,NH4Cl-P含量范围为0.07~115.2mg/kg,BD-P含量范围为8.84~802.5mg/kg,NaOH-P含量范围为21.3~3129.5mg/kg, Ca-P含量范围为12~45098mg/kg,Res-P含量范围为28.5~515.4mg/kg。研究区各水系沉积物样品磷形态具有相似的分布特征,即磷主要以Ca-P和NaOH-P形态存在,其他磷形态的相对含量大小顺序为NH4Cl-P  相似文献   

9.
影响充填体稳定性因素很多,本文主要探究了矿体倾角、几何形态及开采方式对其影响。数值模拟结果表明,矿体倾角不仅影响充填体顶底板最大位移值的大小,同时对最大位移所在位置也有影响,最大位移位置与矿体倾角呈线性相关关系;相比于矿体倾角,矿体几何形态对充填体顶底板位移场影响更大;双中段开采可以有效减缓上部采空区的应力集中,有利于上部充填体稳定,但会加剧下部中段充填体的应力集中。  相似文献   

10.
西藏墨竹工卡地区甲玛矽卡岩型铜多金属矿体的变化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甲玛矽卡岩型矿体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矿体主要区域化变量矿石品位半变异函数的分析,建立了相应的半变异函数的球状模型,从而求得矿体主要变化方向上的滞后距、块金值、变程等参数。根据这些参数,求得矽卡岩型矿体的铜钼矿体主元素Cu、Mo品位在各方向上的变化性质系数为0.45,表明铜钼矿体中主元素品位在走向、倾向和垂向上都具有明显的坐标性变化;而铅锌矿体中Pb在各方向上的变化性质系数为0.58,Zn变化性质系数为0.5,显示铅锌矿体中主元素品位在走向、倾向和垂向上均具有一定的随机性变化。Cu、Mo、Pb、Zn品位变化程度系数在走向、倾向方向均大于0.9,表明矿体内的矿石品位变化程度是极复杂的。Cu、Mo在垂向上的变化程度系数值均在0.6~0.8之间,变化程度中等;Pb、Zn垂向上的变化程度系数值介于0.3~0.6之间,变化程度较简单。据此认为,控制矿体变化的因素主要是由斑岩-矽卡岩型矿床的成因所决定的,矿体形成时存在多阶段的矿化叠加,使有用矿物、成矿元素具有明显的分带性。  相似文献   

11.
试论矿化空间分布的有序性规律及矿体定位预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魏民  赵鹏大 《地球科学》1995,20(2):144-148
本文系统论述了矿化空间分布有序性规律的普遍性,表现形式、成因机制、并辅以实例分析,强调指出矿化有序分布规律的预测和找矿意义,并提出了矿体定位预测的原理以及基本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以往对监测位移数据分析方法主要是位移-时间关系分析。但监测数据包含了大量对工程设计和施工都很有用的信息,其中不乏位移-空间方面的信息;另一方面,从工程设计和施工角度看,除需要位移-时间信息外,还需要位移-空间信息。位移时空综合分析法的提出旨在综合位移-时间和位移-空间等两方面的信息,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服务。该方法依表现形式不同又分为竖线法和曲面法两种。本文将通过五强溪船闸边坡工程实例,来进一步说明位移时空综合分析法的原理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13.
14.
1992年以来,永夏矿区各矿井相继进行我高分辨地震勘探,本文就所取得的突出成果及验证情况作了全面的介绍,并分析了地震勘探成果的利用及效益。  相似文献   

15.
中国煤矿工程地质灾害与减灾对策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对煤矿工程地质灾害及灾害链概念和构成的系统论述,全面分析了煤矿开发中工程地质的灾害问题及致灾特点,并提出了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6.
1992年以来,永夏矿区各矿井相继进行了采区高分辨地震勘探。本文就所取得的突出成果及验证情况作了全面的介绍,并分析了地震勘探成果的利用及效益。  相似文献   

17.
脉金矿体侧伏研究方法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冯友库 《黄金地质》1996,2(2):36-40
从构造解析,构造地球化学,构造地球物理学,岩石矿物学,地质类比等方面探讨脉金矿体测伏的研究方法,并阐明其在岩金勘查和矿山开采中的应用,以提高脉金深部勘探工程和采矿坑道工程的设计中率。  相似文献   

18.
工程地质信息化设计及其在交通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工程地质信息化设计是工程地质应用领域的延拓。它对于工程设计的优化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根据理论研究和工程实践,对工程地质信息化设计中的基本问题进行了归纳总结。论述了工程地质信息化设计的基本理论与方法,提出了信息化设计的工作思路,归纳分析了信息化设计中的数值模拟方法、岩体结构面网络模拟技术、GIS集成技术及其关键技术问题与解决途径。以京珠高速公路湖北大悟段为例,说明了工程地质信息化设计的工作过程和一条龙体制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9.
东川运动及其对东川矿区褶皱构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当前东川运动的各种认识,通过上下地层的特征、构造、变质作用、火山-岩浆活动、形成背景以及汤丹、落雪和拖布卡3个典型剖面的研究,确定该运动是一次大规模的构造运动。东川运动是南北向挤压运动,在东川矿区下(昆阳)亚群形成东西向褶皱构造,被后期小黑箐和晋宁运动叠加改造后,其构造形迹变得模糊和复杂,但经仔细研究分辨出了10个较大的褶皱构造。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