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评价国内现有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处置模式的环境影响并为其改进和发展提供决策依据,以山东农村地区两种典型的生活垃圾处理处置模式——集中转运处置模式(模式1)和分类就地处理模式(模式2)为评价对象,从垃圾收集运输到最终处理处置进行生命周期评价。结果表明,模式2的环境影响总负荷较模式1降低36.55%,其中最终处理处置环节影响最大,运输过程影响小。对模式1的改进建议是,增加填埋场排放的CH_4的回收利用,减少对全球变暖的影响。对模式2的改进建议是收集堆肥渗滤液及控制H_2S等恶臭气体的释放,减少富营养化影响和恶臭气体对周围居民人体健康影响。  相似文献   

2.
用米勒罗(Millero),罔萨雷斯(Gonzalez),沃德(Ward)(1976,Journal of Marine Research,34,61—93)还有波伊森(Poisson),布律内(Brunet),布伦—科坦(Brun—Cottan)(1980,Deep Sea Research,27,1013—1028)在温度0—40℃,盐度0.5—43时进行的密度测量值来确定新的一个大气压海水状态方程。方程的形式如下(t℃;S;ρkgm~(-3)) ρ=ρ_o AS BS~(3/2) CS~2 式中:A=8.24493×10~(-1)-4.0899×10~(-3)t 7.6438×10~(-5)t~2-8.2467×10~(-7)t~3 5.3875×10~(-9)t~4 B=-5.72466×10~(-3) 1.0227×10~(-4)t-1.6546×10~(-6)t~2 C=4.8314×10~(-4) ρ_o是水的密度(Bigg,1967,British Jonrnal fo Applied physics 8,521—537) ρ_o=999.842594 6.793952×10~(-2)t-9.095290×10~(-3)t~2 1.001685×10~(-4)t~3-1.120083×10~(-6)t~4 6.536332×10~(-9)t~5 方程的标准误差为3.6×10~(-3)kgm~(-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海洋学常用表及标准联合专家小组已推荐该方程为新的一个大气压海水状态方程。  相似文献   

3.
在一个标准大气压(P=0)下,海水密度(ρ,kgm~(-3))根据实用盐度(S)和温度(t,℃)按下列方程计算得出: ρ(s,t,o)=ρ_W (8.24493×10~(-1)-4.0899×10~(-3)t 7.6438×10~(-5)t~2-8.2467×10~(-7)t~3 5.3875×10~(-9)t~4)S (-5.72466×10~(-3) 1.0227×10~(-4)t-1.6546×10~(-6)t~2)S~(3/2) 4.8314×10~(-4)S~2  相似文献   

4.
于2011年5月~2012年4月对曹妃甸海域的温度、盐度、透明度、溶解氧、化学需氧量、亚硝酸盐、硝酸盐、氨氮、活性磷酸盐、总氮、总磷、叶绿素-a、叶绿素-b、油类等理化因子和营养指标进行调查,根据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揭示了该海域理化因子的时空变化规律,对海域的营养状况进行评价,为曹妃甸海域生态系统的研究积累基础资料。结果表明,调查期间该海域溶解氧含量平均值为7.93mg/L,变化范围为3.64~11.08mg/L;化学需氧量含量平均值为1.03mg/L,变化范围为0.25~3.05mg/L;无机氮含量平均值为1.24mg/L,变化范围为0.02~6.05mg/L;活性磷酸盐含量平均值为1.75×10~(-2) mg/L,变化范围为0.10×10~(-2)~5.72×10~(-2) mg/L;叶绿素-a含量的平均值为5.60μg/L,变化范围为0.49~31.17μg/L;叶绿素-b含量的平均值为1.67μg/L,变化范围为0.31~6.81μg/L;油类含量的平均值为0.119mg/L,变化范围为0.000~0.680mg/L。N:P值均大于16,属于磷限制性海域;根据潜在富营养化评价模式,营养状态质量指数法评价模式,为磷限制潜在性富营养(ⅥP)且为富营养化水平;而通过有机污染指数计算结果来看,有机污染为中度污染。  相似文献   

5.
利用静水密闭式呼吸仪,测定了不同温度(10、12、……、30℃)条件下褐菖鲉(Sebastiscus marmoratus)幼鱼耗氧率和排氨率变化.结果表明,温度对幼鱼耗氧率和排氨率均有显著影响(p0.05).温度10~30℃,幼鱼耗氧率、排氨率变化范围分别为0.02~0.30 mg/(g·h)和2.64~10.01μg/(g·h),温度26、16℃时耗氧率和排氨率分别上升至峰值,分别为最小值10℃组的15.00、3.79倍;温度(T)对幼鱼耗氧率R O[mg/(g·h)]和排氨率R N[μg/(g·h)]的影响可分别用多项式表示:R O=-2.00×10-5T4+1.50×10-3T3-3.69×10-2T2+0.397 8T-1.537 6,R2=0.988和R N=3.00×10-5T6-4.00×10-3T5+0.199 6T4-5.111 1T3+70.817T2-501.10T+141 5.80,R2=0.964;幼鱼的氨熵变化范围为0.02~0.19,其蛋白质供能比变化范围为5.64%~56.65%,平均蛋白质供能比为22.56%;各温度跨度代谢率Q10值均值为4.02,18~28℃代谢率Q10值为2.81±0.09与鱼类平均Q10值较接近;各温度跨度组排泄率Q10均值为0.93,对比同一温度跨度组代谢率和排泄率Q10值,代谢率Q10值均大于排泄率Q10值两倍以上,最大组间相差达7倍.因此,幼鱼能量消耗的供能物质以脂肪和碳水化合物为主,蛋白质为辅.此外,温度变化对幼鱼代谢的影响程度明显大于对排泄的影响,且其适宜生长温度为18~28℃.  相似文献   

6.
2015年4月(春季)在东昌湖沿岸均匀采集21个水样,分析了水样中氮(N)、磷(P)、总砷(As)的质量浓度,并应用美国环保局(USEPA)推荐的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东昌湖通过饮用水途径引起的水环境健康风险进行了初步评价。结果表明,水体中总氮(TN)和总磷(TP)的浓度均值分别为2.70mg/L和0.15mg/L,均高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Ⅲ类水标准值,且超标率均为100%。总砷的含量为0.13-0.82μg/L,平均值为0.60μg/L。化学致癌物As通过饮水途径产生的健康风险平均值为3.99×10-6/a,在美国环保局(USEPA)推荐的1.0×10-6/a~1.0×10-4/a可接受区间内。由非致癌物氨氮(NH+4)和硝态氮(NO-3)产生的健康风险等级为10-11~10-10/a。东昌湖化学致癌物As健康风险值远大于非致癌物质,因此在关注湖水富营养化的同时也须对As做进一步调查。  相似文献   

7.
河口物质输运、能量交换与底边界层内的水动力过程密切相关,底边界层参数(如切应力、拖曳系数)的确定至关重要。挪威Nortek公司生产的新型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AD2CP相比传统ADCP具有高频、低噪的优点,可用于高频(16Hz)流速剖面观测,而被广泛应用于底边界层观测的ADV只能测量单点高频流速。本文采用AD2CP在长江口南槽最大浑浊带区域进行座底式观测,并与同步近底部三脚架上ADV的观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使用AD2CP测得的近底部平均流速与ADV的测量结果吻合良好;使用惯性耗散法计算了底切应力,基于ADV的单点高频流速数据计算结果为2.16×10~(-2)~5.69×10~(-1)N/m~2,基于AD2CP的结果为2.09×10~(-2)~4.26×10~(-1)N/m~2,二者范围大致相当。在此基础上,基于AD2CP数据计算出摩阻流速为4.55×10~(-3)~2.06×10~(-2)m/s、底拖曳系数范围为1.84×10~(-4)~2.49×10~(-3),与ADV的计算结果基本一致。此外,由于AD2CP可以获得高频的流速剖面数据,优于单点ADV,具备观测近底部边界层参数和边界层内湍流剖面的潜力。  相似文献   

8.
2016年7月,对吉林市北山湖、落马湖、江南公园、乌拉公园、卢瓦尔小镇等5处景观8个小型景观水体的浮游植物群落及其主要水环境因子进行调查,并利用生物多样性指数法(Shannon指数H、Margalef指数D和Pielou指数J)和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分别对水体水质和水环境因子进行评价。结果表明:8个水体共鉴定浮游植物7门68属125种,主要优势种为蓝藻和绿藻;北山湖、江南公园、卢瓦尔、落马湖、乌拉公园浮游植物平均细胞丰度变化范围分别为2.75×10~6-3.18×10~6cells·L~(-1),11.87×10~6-38.82×10~6cells·L~(-1),16.80×10~6-25.12×10~6cells·L~(-1),7.63×10~6-8.78×10~6cells·L~(-1);0.25×10~6-5.40×10~6cells·L~(-1);北山湖、江南公园2个水体、卢瓦尔2个水体、落马湖、乌拉公园2个水体的H值分别1.41-2.16、0.56-1.17、1.99-2.05、0.77-0.87、2.22-2.42,D值分别为3.21-4.80、2.78-3.25、4.44-5.62、3.25-3.31和5.27-5.40,J值分别为0.48-0.72、0.17-0.37、0.54-0.57、0.13-0.25、0.63-0.86。综合评价结果表明,8个小型景观水体处于中营养、β-中等污染水平。  相似文献   

9.
海洋浮游微食物网对氮、磷营养盐的再生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武昌  陈雪  李海波  赵丽  赵苑  董逸  肖天 《海洋通报》2016,35(3):241-251
海洋浮游微食物网包括病毒、细菌、聚球藻蓝细菌、原绿球藻、微微型自养真核生物、微型浮游动物(混合营养和异养鞭毛虫、纤毛虫)等生物类群,其中病毒、细菌及微型浮游动物等异养生物类群是海洋中氮、磷营养盐再生的重要贡献者。海洋中细菌吸收还是释放营养盐取决于细菌与底物中元素的比例,在多数海区,异养细菌都是吸收营养盐。病毒主要通过溶解宿主来释放宿主细胞中的物质,释放的营养元素的存在形态大多为有机物。微型浮游动物对营养盐的再生主要通过排泄来完成,目前在实验室内测定微型浮游动物排泄率的研究比较少,进行研究的主要困难有两个:第一,微型浮游动物的室内培养较难;第二,测定微型浮游动物的代谢率技术难度较高。根据已有研究结果,鞭毛虫的单位体重排氮率为2.8~140μg N(mg DW)~(-1)h~(-1),最大排氮率为7.0×10-9~13.8×10-6μg NH4+N cell~(-1)h~(-1),再生效率为0~100%;最大排磷率为3.8×10-9~6.6×10-7μg P cell~(-1)h~(-1),再生效率为0~100%。鞭毛虫的营养盐排泄率和再生效率受鞭毛虫自身的生长阶段和生活策略、饵料中元素比例及温度的影响。纤毛虫的单位体重排氮率为0.25~178μg N(mg DW)~(-1)h~(-1),最大排氮率为1.59×10-7~1.2×10-4μg NH4+N cell~(-1)h~(-1);单位体重排磷率为13~363μg P(mg DW)~(-1)h~(-1),最大排磷率为0~1.3×10-5μg P cell~(-1)h~(-1)。影响纤毛虫排泄率和再生速率的主要因素为纤毛虫生长阶段和温度。自然海区测定微型浮游生物对营养盐的再生的方法主要为同位素稀释法,此外还可以根据其他资料推算微型浮游生物的营养盐再生速率及产生率以反映再生能力。多数野外实验结果证明微型浮游动物是营养盐主要的再生者。  相似文献   

10.
文章根据热量平衡和氧量平衡推导出计算公式,求得粤东上升流区海水的垂直涡动系数,垂直混合氧的增加率,生物化学过程氧的净增率,总增加率和消耗率。它们的平均值分别为(3.25±0.59)×10~(-5)m~2/s,(3.96±2.08)×10~(7)L~3/(m~3·s),(3.94±1.86)×10~(-7)L~3/(m~3·s),(26.64±7.30)×10~(-7)L~3/(m~3·s)和(22.7±6.8)×10~(-7)L~3/(m~3·s)。文章还讨论了氧各种过程的分布变化规律,并计算了上升流的上升速度和初级生产力。  相似文献   

11.
自2015年5月至2016年3月在深圳湾布设了3个站位,对该海域进行了每季至少1次共7个航次的浮游细菌生物量调查。结果表明:(1)深圳湾浮游细菌生物量季节均值的变化范围为(4.90~86.90)×10-2μg·mL-1,总均值为3.14×10-1μg·mL-1;(2)深圳湾浮游细菌生物量的季节变化模式为:冬季(5.98×10-1μg·mL-1)>秋季(3.02×10-1μg·mL-1)>夏季(2.79×10-1μg·mL-1)>春季(7.52×10-2μg·mL-1);(3)从空间分布来看,浮游细菌生物量湾中含量最高,湾口其次,湾顶最低;(4)深圳湾浮游细菌生物量与亚硝氮含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P<0.01),与氨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5)深圳湾水体中浮游细菌丰度季节均值变化范围为(2.45~43.50)×106个·mL-1,年均值达1.57×107个·mL-1;(6)从整体的细菌丰度及生物量来看,深圳湾海域呈现富营养化状态,湾中最严重,湾口次之,湾顶最轻。  相似文献   

12.
海洋贝类利用模式生命周期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次将产品生命周期评价方法(LCA)应用于海洋贝类利用模式上。根据海洋贝类利用技术产业发展的特性和趋势,设计构建了由确定目标和范围、清单分析、影响评价3个步骤组成的评价体系,挑选了具有典型代表的2种扇贝利用模式进行评价,对其生产过程中的资源消耗、固体废弃物、富营养化、温室效应、酸化影响和潜在影响进行对比评价。评价结果显示其中资源消耗、温室效应、酸化影响、潜在健康影响的影响潜值模式2(产品模式为扇贝柱、复合氨基酸、鱼虾饵料和贝壳工艺品)比模式1(产品模式为扇贝柱、食用贝边、鱼虾鲜饵料和饲料添加剂)低;而固体废弃物、富营养化的影响潜值,模式2比模式1高。本评价方法可用于选择和优化海洋贝类的绿色化高值利用模式。研究表明,利用文章提出的海洋贝类利用评价方法可以有效掌握贝类利用的整个过程的环境行为,确定其中优化资源、节省能源和减少污染的关键步骤,为优化利用模式提供基础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3.
周筠珺  成鹏伟 《海洋通报》2017,36(6):668-674
随着我国海洋战略的持续推进,海上各类固定及移动的工作平台均需进行更加有效的雷电防护。海上防雷工作中深入了解雷电电流源水平辐射电场(Er),在海洋分层介质中的传播特性则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本文就能够对海上设施产生较大影响的地闪进行研究,因此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正地闪首次回击电流源(PS)及Nucci电流源(TLS),通过时域的方法对两种雷电电流源的水平辐射电场在由空气、海水及洋壳所组成的海洋分层介质中的传播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在海面及其以上的高度(h≥0 m),当距雷电电流源水平距离r=0 m时,两种雷电电流源产生的Er均为正值;其中PS产生的Er是随时间呈对数增加,而TLS的则随时间呈单峰正偏态分布;当r0 m时,两种雷电电流源产生的Er与r=0 m时的基本呈反位相。(2)当r=0 m,h介于0~50 m及100~500 m之间,PS于雷电发生后10μs的Er值则分别介于3.273 3×10~6~1.177 1×10~7v/m及1.035 1×10~7~1.155 3×10~7v/m之间,而TLS的Er峰值则分别为9.274 7×10~5~2.887 6×10~6v/m及2.688 7×10~6~2.854 2×10~6v/m之间。(3)当h=10 m,r介于50~500 m之间,PS于10μs的Er值则介于-1.1216×104~-7.027 9 v/m之间,而TLS的Er峰值则介于-2.478 4×10~3~1.385 9 v/m之间;当h=10 m,r=1 000 m时,TLS的Er峰值为9.482 6 v/m。(4)在海面以下(h0 m),r介于50~1 000 m之间,两种雷电电流源的Er主要为正,且随时间均呈单峰正偏态分布;当h=-5 m及-10 m时,PS与TLS的Er值于两个深度的差分别介于5~53 v/m与2~28 v/m之间。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旨在建立用超低水平液闪谱仪测定雨水、海水中的宇生核素32P3、3P的方法.通过对液闪谱仪的主要性能与技术参数进行优化设置,对液闪谱仪的效率及能量进行刻度,建立淬灭校正曲线,探讨影响测量本底的因素,实现液闪谱仪对样品的优化测量.并通过液闪谱仪对厦门沿岸地区雨水及厦门湾海水进行测量,得到2004年3月至2005年2月雨水中32P3、3P的月平均比活度分别为0.30×10-2~3.18×10-2、0.28×10-2~3.05×10-2Bq/dm3,33P/32P)A.R.月平均值介于0.74~0.96之间,平均为0.87±0.03;厦门湾海水中32P、33P的比活度分别为1.52×10-2~4.62×10-2、1.28×10-2~3.72×10-2Bq/m3,33P/32P)A.R.为0.81~0.91.  相似文献   

15.
于2015年春季(5月)和夏季(8月)对河北省昌黎近岸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时空分布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在研究区域选择十九个采样点(39°26′30"-39°39′N,119°17′30"-119°34′03")。调查结果表明,春季共获得27种浮游植物,夏季63种。春季优势种包括具槽帕拉藻(Paralia sulcata)和夜光藻(Noctiluca scintillans)。夏季浮游植物优势种为中华盒形藻(Biddulphia sinensis)、窄隙角毛藻(Chaetoceros affinis)、洛氏角毛藻(Chaetoceros lorenzianus)、暹罗角毛藻(Chaetocera siamense)、角毛藻属(Chaetoceras sp.)、浮动弯角藻(Eucampia zodiacus)、丹麦细柱藻(Leptocylindrus danicus)、尖刺伪菱形藻(Nitzschia pungens)和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结果表明,春季浮游植物的总丰度为0.99×10~4 cells/m~3-43.08×10~4 cells/m~3,平均丰度为12.68×10~4 cells/m~3;夏季浮游植物的总丰度为7.83×10~4 cells/m~3-2418.97×10~4 cells/m~3,平均丰度为241.30×10~4 cells/m~3。春季和夏季的多样性指数(H')的平均值分别为0.99和3.25。冗余分析(RDA)表明,氨氮(NH_4~+-N)和硝酸盐氮(NO_3~--N)是影响浮游植物分布的重要环境因素。  相似文献   

16.
长江河口北槽弯道横向次生流、混合与层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3年2月25至26日(枯季/大潮)、7月23至24日(洪季/大潮)分别在长江河口北槽弯道沿着3条横向测线CS6、CSW和CS3(每条测线上有北、中、南3个站位)测得水位、流速、盐度和含沙量的时间序列资料。通过这些资料的定量计算、分析,理解弯道横向次生流、混合与层化的时、空变化和各种物理机制及其相对重要性。3条横向测线均存在横向次生流,且横向测线CS3还出现横向次生环流。枯、洪季,仅在横向测线CS6、CS3出现环状欧拉余流。枯、洪季,沿着横向测线CS3,3个站位的横向斜压梯度比离心加速度和科氏加速度都大1~2个数量级,而后两项大小接近且数量级都是10-4,罗斯贝数在1左右。这些表明:横向次生流受横向斜压梯度、离心加速度和科氏加速度共同驱动,前一项相对于后两项更加重要。沿着3条横向测线:1)枯、洪季大潮,平均势能差异分别约为54.23、66.56 J/m3,表明洪季层化强于枯季;2)枯季涨潮,平均的势能差异普遍小于落潮,而洪季涨潮,平均的势能差异普遍大于落潮,表明枯、洪季湍流混合均存在潮汐不对称性;3)枯季,由横向、纵向水深平均应变(ΦS-y、ΦS-x)引起的势能差异变化率的范围分别是-67×10~(-3)~37×10~(-3)、-7×10~(-3)~11×10~(-3)W/m~3,而洪季,相应的范围分别是-45×10~(-3)~30×10~(-3)、-14×10~(-3)~13×10~(-3)W/m~3,表明枯、洪季差异不明显,横向水深平均应变(ΦS-y)均大于纵向水深平均应变(ΦS-x),前项对水体混合与层化的影响更大;4)枯季大潮,纵向平流(ΦA-x)、横向平流(ΦA-y)、纵向水深平均应变(ΦS-x)和横向水深平均应变(ΦS-y)的潮汐平均绝对值占四项总和之比例分别为26%、33%、18%和23%,而洪季大潮,相应的值的比例分别为13%、9%、22%和56%,表明枯季,平流项(ΦA-y最大)对混合与层化的控制可能占主导地位;洪季,应变项(ΦS-y最大)可能占主导地位。无量纲数(m)被用于判别横向平流(ΦA-y)、横向水深-平均应变(ΦS-y)的相对重要性。一个概念性模式被用于显示层化与横向次生流/环流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7.
根据2014年5月、9~11月在威海市中心渔港拖网渔获物中采集的白姑鱼(Pennahia argentata)样本,利用一种稳健的贝叶斯方法研究了白姑鱼体长(全长、标准体长)与体重的关系。为得到可靠的参数估计值,将体长与体重关系式转化为线性模型,利用t分布建立参数的似然函数,通过数据标准化方法得到白姑鱼体长与体重关系式参数的后验概率分布。结果显示,本文方法可以较好估计白姑鱼体长与体重关系式参数的后验概率分布,由标准化数据计算的斜率和截距间不存在相关关系。t分布参数ν的估计值随体长与体重数据而发生变化,其分布范围为27.87~56.5。春季、秋季和全年白姑鱼的全长与体重关系式分别为W=2.540×10~(-3) TL~(3.4662)、W=4.308×10~(-3) TL~(3.3223)和W=3.963×10~(-3)TL~(3.3406),标准体长与体重关系式分别为W=1.083×10~(-2)SL~(3.2051)、W=1.498×10~(-2)SL~(3.1201)和W=1.403×10~(-2)SL~(3.1347)。春季与秋季白姑鱼的全长与体重关系、标准体长与体重关系存在显著性差异,春季白姑鱼参数b大于秋季,参数a小于秋季。威海近海白姑鱼属正异速生长种类,雌、雄群体的全长与体重关系和标准体长与体重关系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黄海白姑鱼参数b的值与东海和南海北部白姑鱼b的值可能存在显著差异。本文的贝叶斯方法可用于估计鱼类体长与体重关系式参数及其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8.
本文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SFI)和生物富集系数(BCF)分析并结合污染程度评价和海水水质标准,研究和评价了2015年12月钦州湾东部海域表层水和浮游生物中Zn、Cd、Cr、Hg、As、Cu六种重金属的含量和污染现状。结果表明,钦州湾东部海域表层水中重金属含量大小依次为CdCrZnAsCuHg,其中Zn、As、Cu、Hg含量符合国家一类海水水质标准,Cr含量符合国家二类海水水质标准,Cd含量超标;浮游生物中Zn、Cd、Cr、Hg、As、Cu含量依次为6.57×101mg/kg干重、1.51×10~(-1)mg/kg干重、4.13×10~(-1)mg/kg干重、9.48×10~(-3)mg/kg干重、1.85×10~(-1)mg/kg干重、6.89×10~0mg/kg干重,浮游生物中重金属含量远高于表层水中的重金属含量。浮游生物对重金属的富集系数最高达40000,表明浮游生物对重金属有很强的富集能力。  相似文献   

19.
南海西部海域低渗原油地质储量大,有效动用率低,其中乌石A油田主要是砂砾岩储层,目前针对此类油藏的储层特征及综合评价研究较少,需要对乌石A油田的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进行研究,明确其开发难易程度和开发潜力。选取乌石A油田具有代表性的岩样,开展了包括恒速压汞、核磁共振、非线性测试、黏土矿物分析、润湿性等多种物理模拟实验,系统地研究了乌石A油田的微观孔喉结构特征,建立了六元参数储层评价方法,对该油藏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表明:乌石A低渗砂砾岩油田渗透率1×10~(-3)μm~2的储层综合分类系数5,属于三类储层,开发难度大;渗透在(1~30)×10~(-3)μm~2的储层综合分类系数8,属于二类储层,开发难度较大;渗透率30×10~(-3)μm~2的储层综合分类系数8,属于一类储层,开发难度小。  相似文献   

20.
2017年2月~2019年9月在灌河下游采集水样,分析了其中各种形态营养盐的浓度以及月动态变化情况,估算了灌河的营养盐入海通量。结果表明,NO3-和NH4+是溶解无机氮(DIN)的主要存在形式,其平均值分别为(74.66±45.06)、(83.67±87.22)μmol/L。NO3-浓度与欧洲以及国内一些河流相当,NH4+浓度显著高于世界上其它河流。PO43-的平均浓度为(3.38±2.14)μmol/L,显著高于世界河流的平均水平(0.32μmol/L),与欧洲和北美地区富营养化严重的河流相当。SiO32-的平均浓度为(80.27±27.65)μmol/L,同国内及世界上其它河流相比,该含量处于较低水平。不同形态氮、磷浓度存在显著的季节变化,从2017—2019年它们的浓度显著降低,这主要是由于环保督察后大量畜禽养殖场的关闭或迁移使得排放入河的各形态氮、磷大量减少所致;硅浓度的年际变化不大。灌河每年约有0.61×104 t的DIN和0.28×103 t的PO33-进入南黄海,SiO32-的年输送通量约为0.60×104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