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鞠豪  张全斌 《海洋科学》2020,44(9):139-145
琼脂糖是一种具有高凝胶特性的天然高分子红藻多糖,具有良好的物理、化学和热稳定性,在医学和科研方面具有广泛的用途。在琼脂糖制备工业中,传统生产技术的局限性造成了国内琼脂糖尚未规模化生产。因此,有必要开发新的成本可控的琼脂糖制备方法。本文采用一种聚丙烯酰胺和弱碱性苯丙烯系阴离子交换树脂联用的方法来分离制备琼脂糖,以江蓠琼胶为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优化琼脂糖的制备参数并对琼脂糖的理化指标进行测定。所得琼脂糖硫酸根含量为0.22%、凝胶强度为1 524 g/cm2、透明度为58.9%,凝固温度为39.7℃、融化温度为87.6℃,表明其具有相对较高的质量。该工艺简单经济,对发展琼脂糖工业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水中荧光计及其海上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一、前言为了确定海中污染物的扩散和海流结构特征之间的关系,需要进行海洋混合扩散实验,用某种易于检测的示踪物代替污染物,通过测量示踪物在海域内的时间、空间的浓度分布来确定污染物质的稀释扩散过程。荧光示踪染料——罗丹明B是一种最适宜的示踪物,它易溶于水、无毒、价廉,并且在非常低的浓度下都可以在海水中检测到。因此,荧光示踪的方法目前广泛地应用于海洋混合弥散的研究中。为了确保检测精度和对  相似文献   

3.
众所周知,源于羧甲基甲壳素(carboxymethyl chitin, CMC)的吸附材料在重金属离子和染料的去除方面具备诸多优势,如高效吸附性、选择吸附性、环境友好、制备原料储量丰富等。为有效去除不同水介质(去离子水、模拟废水、自来水和海水)中的六价铬Cr(Ⅵ),将甲壳质(chitin, CT)羧甲基化获得CMC,后以聚乙烯亚胺(polyethyleneimine, PEI)为交联剂和功能基团,采用反相乳化法首次合成了一种新的PEI修饰的CMC复合微球(CMC-PEI),并对CMC-PEI微球的理化性质、吸附条件及吸附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PEI通过酰胺反应成功接枝到CMC上形成CMC-PEI微球。CMC-PEI微球对Cr(Ⅵ)的吸附行为符合伪二级动力学模型,说明在吸附Cr(Ⅵ)的过程中,化学吸附起主导作用。根据Liu模型计算得知, CMC-PEI微球对Cr(Ⅵ)的最大理论吸附量为244.01 mg/g。吸附-解吸附实验发现, NaOH能有效地从微球表面解吸Cr(Ⅵ),表明吸附后的微球具有良好的循环再生性能。光谱学分析结果表明, CMC-PEI微球对Cr(Ⅵ)的去除主要包括静电...  相似文献   

4.
李进寿  陈军  唐艳霞  柯才焕 《台湾海峡》2010,29(4):460-465,593,593
利用流式细胞仪(FCM)技术检测了杂色鲍血细胞在体内和体外对不同含量荧光微球悬液的吞噬率.其结果表明体内注射法测定吞噬率的方法不可行.在体外吞噬中,当荧光微球含量为血细胞含量的68.2倍时吞噬率达98.43%±1.27%,随着荧光微球含量的降低血细胞吞噬率也随着降低.当荧光微球含量为血细胞含量的6.82倍时吞噬率为63.45%±6.05%,以这一含量进行血细胞吞噬率的测定比较恰当.利用这一含量测定了正常鲍与经过低盐(S=18)海水胁迫24 h后鲍的血细胞吞噬率的变化,正常鲍的吞噬率为68.71%±10.05%,经低盐海水胁迫后鲍的吞噬率为49.49%±10.18%,吞噬率出现了显著的下降(p〈0.05).实验结果表明利用流式细胞仪技术相比传统的显微镜镜检记数法检测杂色鲍血细胞吞噬率更为方便可靠.  相似文献   

5.
为考察重组(酵母)鲑鱼降钙素结肠黏附缓释微球的制备工艺和最优处方,并对释药特性进行探讨。以阿拉伯胶、β-环糊精、可溶性淀粉、明胶为壁材,HPMC和卡波姆为生物黏附剂,运用正交试验确定喷雾干燥法制备微球的最佳工艺条件和处方。结果表明,微球的最佳制备工艺和处方为β-环糊精与阿拉伯胶以15∶1、HPMC与CP以4∶1配比为理想壁材,喷雾干燥进风温度160℃、进料速度10mL·min-1、雾化压力0.5MPa、壁材浓度15%、芯材比1∶3为最佳组合,所得微球能达到缓释12h的试验设计要求。本法工艺稳定、可行,所得鲑鱼降钙素结肠黏附缓释微球具有良好的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6.
荧光光谱分析法对芳烃化合物具有独特的检测能力。而芳烃化合物是土壤、原油、烃源岩、油田水有机组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不同类型样品的三维荧光光谱图的分析,可以进行油油对比、油源对比、油气运聚方向分析、含油气系统划分、成藏研究、成熟度评价等石油地质研究工作,展现了三维荧光光谱技术在油气勘探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海绵动物是天然活性产物重要的生物来源。近年来针对海绵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化合物的分离鉴定和活性检测,而对其本身组织结构和细胞生物学的探索较少。文章采用组织学方法和透射电镜对小轴海绵的结构和原位细胞形态进行了观察和鉴定;通过细胞分离手段,将4种主要类型细胞富集,并进一步对其密度分布、光学特性、内含物、培养特性等进行了全面的检测。结果表明,小轴海绵水沟系为复沟型;具有外扁平细胞层、皮层和髓层结构;主要的细胞类型为小球细胞(A、B)、原细胞和领细胞;两种小球细胞具有较高密度、特殊的荧光和细胞内含物;原细胞和领细胞内含有糖类和脂类能量物质,提取物在可见光区有类胡萝卜素的吸收峰;除小球细胞B外,其余细胞均可富集后培养;领细胞与小球细胞可能存在分化衍生的关系。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分析小轴海绵细胞分化、活性化合物的代谢通路和细胞培养模式提供了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8.
本文论述了在胶州湾用罗丹明B作示踪剂,模拟可溶性污染物的稀释扩散,采用水中荧光计现场实地检测及取样实验室分析,共进行了五次实验。实验表明:风、浪、潮、流对扩散速度都有一定的影响,发现了罗丹明B染料云团随海流运动的规律。总的说来,污染物在胶州湾的稀释扩散速度较快,也就是说胶州湾的自净能力较强。如果合理地选择排污地点和气象因素,就能充分发挥其自净能力。  相似文献   

9.
一、罗丹明B的特点及影响要素罗丹明B(Rhodamin B),俗名玫瑰精,溶于乙醇,淡水和海水,呈玫瑰红色.在海水中,染色非常鲜明,且十分稳定.将罗丹明B置于海水中20小时均不发生沉淀;在海水中本底值很低,仅为10_(-10)-10_(-9)g/ml,易被荧光计观测到.观测范围达10_(-9)-10_(-6)g/ml;对海洋生物无毒无害,是国际上公认的最佳示踪剂.为了更好地使用罗丹明B,必须了解其溶解度及温度、悬浮物、阳光、氯气和pH等多种因素对它的影响.1.罗丹明B的溶解度  相似文献   

10.
为克服岸滩溢油生物修复过程中海浪冲刷等不利环境对石油降解菌(群)岸滩定植的影响,本文利用聚乙烯醇(PVA)和海藻酸钠作为载体对石油降解菌群DC10进行固定化,通过研究细菌固定化微球的机械性能、传质性能及石油降解特性等参数,确定石油降解菌群的最优固定化条件。实验结果表明:6%PVA,2%海藻酸钠及0.5%活性炭制备的凝胶可以通过蠕动泵方便快捷制备细菌固定化微球,其粘度小、易成型、机械强度高。海洋石油降解分析表明,与游离菌体(FB)相比,固定化菌群12d石油降解率提高了近7%;GC-MS分析显示,石油烷烃和芳烃降解效果显著。实验证明,石油降解菌群DC10经过固定化处理,其石油降解活性提高,连续降解能力增强,该研究为溢油岸滩的生物修复提供新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中国对虾弧菌病的间接荧光抗体诊断技术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于1994年8月-1995年5建立中国对虾病原菌-副溶血弧菌的间接荧光抗体检测技术,其中副溶血弧菌的特异抗血清由家兔制备,羊抗兔免疫球蛋白用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并以罗丹明标占血清白蛋白为背影染色。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Mre B在钝顶螺旋藻Spirulina platensis形态建成中的作用,克隆了mre B基因并进行原核表达,对表达的融合蛋白进行了纯化,免疫小鼠制备了Mre B的多克隆抗体,分别用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技术检测不同形态藻丝体中Mre B的表达和定位,结果显示Mre B表达量在螺旋形和直线形两种藻丝体中无明显差异;免疫荧光定位显示,荧光主要分布于细胞膜下一圈,侧面可观察到荧光呈双股螺旋状分布。实验结果说明,Mre B含量不是导致螺旋藻形态改变的因素,Mre B细胞骨架蛋白参与指导细胞壁肽聚糖的合成,所以有可能通过其双螺旋结构在藻细胞中的不对称分布影响螺旋藻的形态。  相似文献   

13.
本文描述了近几年来我们首次研制成功的3种类型的水中荧光计系统及其应用测量结果:1.用于水体混合扩散实验研究的水中荧光计,对罗丹明B浓度测量范围为1×10-6~1×10-10g/cm3;2.拖曳荧光计系统,能在2~80m水深内进行水平拖曳平稳地工作,拖曳速度为0~8kn,除检测罗丹明B外,还可检测无机悬浮物质的含量,检测范围为2~2000mg/dm3;3.用于测量海中浮游植物体内叶绿素a浓度的水中荧光计,测量范围为1×10-6~1×10-9g/cm3。用荧光法测量海中物质是近代新发展的一种简便、快速、灵敏度高、用途极其广泛的测量技术,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贝类无特异性免疫系统,细胞吞噬是其免疫防御的重要方式之一。在5、10、15、20和25℃养殖条件下,给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分别注射荧光微球、脂多糖和荧光微球混合液。在注射后的0,6,12,18,24,30,36,42和48h抽取血细胞,用荧光标记血细胞以观察其对微球的吞噬状态,用流式细胞术测定血细胞对微球的吞噬率。结果表明,在5个养殖温度下,2个处理组均自6h后扇贝血细胞内即出现吞噬的微球,之后吞噬率逐渐上升,直到18~24h达到最高峰,随后逐渐下降。5、10、15、20和25℃条件下,注射荧光微球组血细胞最大吞噬率分别为8.66%±0.26%、14.00%±0.22%、16.97%±0.55%、25.62%±0.88%和8.97%±0.25%,注射脂多糖和荧光微球混合液组分别血细胞最大吞噬率为9.75%±0.48%、17.49%±0.43%、23.13%±0.57%、34.16%±0.97%和10.42%±0.45%。20℃组的两处理组血细胞吞噬率显著高于其他温度组,其次是15和10℃组,最低是5和25℃组,并且20、15℃组的最大吞噬率出现在18h,其他组均在24h。各养殖温度组中,脂多糖和荧光微球混合液组血细胞吞噬率均高于荧光微球组。研究表明:栉孔扇贝血细胞的吞噬活力受水温影响显著,脂多糖能够显著增强扇贝血细胞的吞噬活力。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究了不同的Cd2+浓度与磷酸盐浓度交互作用对小球藻(Chlorella sp.)和微绿球藻(Nannochloris oculata)生长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三因子方差分析结果表明,Cd2+浓度、磷酸盐浓度、胁迫时间及三者的交互作用对小球藻和微绿球藻的叶绿素荧光特性、叶绿素相对含量以及细胞密度均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6.
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是水产养殖中致病性较强的一种条件致病菌,为更灵敏、高效地对其进行检测,研发出一种基于核酸适配体竞争置换作用的检测方法。首先设计并制备出磁珠-核酸适配体-荧光报告探针的检测复合物(MAP检测复合物),然后利用溶藻弧菌与其核酸适配体有较好的亲和特异性,在对样品进行检测时,样品中的溶藻弧菌就会竞争MAP检测复合物中的核酸适配体,从而置换出与该核酸适配体结合的荧光报告探针,再通过检测置换出的报告探针的荧光强度来表征溶藻弧菌的浓度,从而实现对溶藻弧菌的定量检测。结果表明,该方法对溶藻弧菌的检测限可达到1CFU/mL,与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迟钝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tarda)、哈维氏弧菌(Vibrio harveyi)、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等水产养殖中的常见致病微生物没有交叉反应,并在1~20、20~100和100~1000 CFU/mL范围内都表现出较好的线性关系。另外还对MAP检测复合物的制备条件进行了优化,较为理想的制备条件为:100nmol/L核酸适配体与100nmol/L荧光报告探针按体积比1︰1混合结合30 min,制备出50 nmol/L的核酸适配体-荧光报告探针复合物,然后该复合物再与25μg/mL的磁珠按体积比1︰1混合结合60 min,制备出相应的MAP检测复合物。利用核酸适配体的竞争置换作用检测溶藻弧菌有较好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展现了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本文描述了多参数拖曳荧光计系统在船模水池和海上进行拖体水动力特性试验,得出:在10kn以内的任意拖曳速度均能水平稳定拖曳,而纵倾角≤±2 的拖点位置;拖索张力T与拖体速度 之间的关系为T=47十31.8 2.08;拖曳速度为10kn时,水动迫沉力约为950kgf,升阻比约为2.4~2.5,满足了拖曳系统的迫沉要求。海上性能试验与应用实验表明:该拖曳系统的荧光传感器对水体、荧光示踪染料、悬浮颗粒物具有很高的分辨率;对罗丹明B水溶液的浓度检测范围为1×10-7~1×10-3mg/dm3;对悬浮物的浓度检测范围为2~2000mg/dm3,使该系统广泛地用于海洋环境检测和评价工程任务中。  相似文献   

18.
以海洋球石藻Emiliania huxleyi为原料,提取分离生物活性物质,为该藻活性物质的研究与开发提供理论基础。通过对球石藻75%乙醇浸提物采用乙酸乙酯进行萃取,进一步利用薄层色谱、硅胶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色谱及高效液相色谱(HPLC)等方法,对化合物成分进行逐步分离纯化,获得纯度大于95%的单体化合物;通过~1HNMR、~(13)CNMR及HRMS等波谱分析技术鉴定化合物的结构,并对其抗菌、抗氧化性能进行初步分析。结果分离鉴定出3种单体化合物,分别为叶绿醇(C_(20)H_(40)O)、棕榈酸(C_(16)H_(32)O_2)和肉豆蔻酸(C_(14)H_(28)O_2),这些化合物均为首次从海洋球石藻中分离获得。其中叶绿醇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且对肝癌细胞Hep G2的增殖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他两种化合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及副溶血性弧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抗菌活性。另外,海洋球石藻中这些化合物除了具有一定的抗菌抗氧化性能外,可能在球石藻响应胁迫(如病毒感染)过程中也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磁性微球吸附法研究盐藻细胞的疏水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正相悬浮聚合法制备了聚苯乙烯-二乙烯苯磁性微球。由于微球表面的聚苯乙烯是疏水性材料,可用于制定微生物细胞表面的疏水性。用聚苯乙烯磁性微球吸附法测定了不同生长期盐藻细胞的表面疏水性,以及pH值、NaCl浓度、Fe^3 浓度、(NH4)2SO4浓度对盐藻细胞疏水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盐藻细胞表面具有疏水性质, 其疏水性与细胞生长阶段及环境条件有关。  相似文献   

20.
二型糖尿病是一种代谢性疾病,对人类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威胁。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PTP1B)是胰岛素信号通路中的负调控蛋白酶,是二型糖尿病治疗的重要研究靶点。本文利用酶动力学实验和分子互作技术检测了溴酚衍生物LXQ-5的PTP1B抑制作用类型和体外特异性结合作用的特点。测定糖尿病小鼠口服给药后的空腹血糖水平和血清中糖化血红蛋白以及糖化血清蛋白水平等糖尿病相关指标的变化,研究了化合物LXQ-5在小鼠体内的降糖活性。实验结果表明, LXQ-5是PTP1B的一种非竞争性抑制剂,且在体外能够与PTP1B特异性结合。LXQ-5在糖尿病小鼠体内能显著的降低空腹血糖水平和血清中糖化血红蛋白、糖化血清蛋白含量,在新型降糖药物的研发方面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