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毛曦  高松凡 《地理研究》2012,31(11):2115-2121
从中国大陆出版的教材及通论性着作的内容来看,我国的历史地理学研究主要以中国历史地理为研究对象,对国外历史地理学理论方法及学术进展的了解乃至研究较为薄弱。我国台湾省的历史地理学研究与大陆有所差异,陈芳惠所着《历史地理学》主要从一般原理意义上整合世界历史地理研究成果进行内容编撰,姜道章所着《历史地理学》重点论述历史地理学的理论与方法并介绍世界各国历史地理学的进展情况。启示如下:建设中国的历史地理学,除了需要继续推进中国历史地理研究外,更应系统开展世界历史地理研究和进一步加强历史地理学理论与方法等学科问题研究,进而在整体推进我国的历史地理学研究的基础上,期待有通论性的“历史地理学”教材及着作的早日问世。  相似文献   

2.
新时代国别地理研究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国别地理研究是了解世界和研究世界的重要学术工具,我国目前所处的发展阶段正前所未有地对国别地理研究产生了重大需求。本文回顾和分析了中国国别地理研究的历史与现状;阐明了时代进步、国家战略与学科发展对国别地理研究的迫切需要;提出了新时代中国国别地理研究的主要方向,包括以地理要素为核心主题的国别地理研究、以地理科学问题为导向的国别地理研究、以服务国家需求为目标的国别地理研究、全球化视野下的国别地理研究和中外地理对比研究;指出了未来中国国别地理研究应突出“四化”,即细化国别地理研究对象,深化国别地理研究问题,强化国别地理研究工作,转化国别地理研究成果。期待本文能为激发地理学国别地理研究的热情、推动我国国别地理研究提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3.
基于地理区位的区域发展分析——以重庆市为例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文章在对比分析区位与地理区位的基础上,提出了区域地理区位分析的双层次模式,认为区域发展所需分析的地理区位可分为一级,二级地理区位两个层次,对区域地理区位的总体认识可以通过对二级地理区位的具体分析来实现,其中,自然地理区位,人文地理区位和经济地理区位构成一级地理区位,农业,工业,商贸,交通通信,工程,资源,环境,旅游,城市和政治等地理区位共同构成二级地理区位,同时,以该双层次模式对重庆市的地理区位进行个案研究,具体分析了重庆市二级地理区位的优劣势,并据此提出重庆市在“西部大开发”中,基于地理区位条件的若干区域发展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张其昀先生的区域地理学思想与成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沛东 《地理学报》2021,76(1):235-247
张其昀是中国近代科学地理学的创建者之一,为中国近代的地理学教育、人文地理学、政治地理学、历史地理学、区域地理学等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在区域地理学方面,他较早地将西方近代区域地理学作品介绍到国内,将"Regional Geography"翻译为"方志学",引入并阐释了西方区域地理学的概念、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等,并积极地...  相似文献   

5.
梳理了中国改革开发以来对艺术地理的相关研究,分别对文学地理、戏曲地理、音乐地理、美术地理以及书法地理5个研究内容与文化生态、文化区、文化景观、文化传播与整合5个研究主题进行了回顾,简要总结了中国国内的艺术地理研究的进程。在此基础上,探析今后中国艺术地理研究的视角和走向,认为应在研究内容以及研究方法上有所突破,研究方向应兼顾纵向和横向两方面,并提出了中国艺术地理未来的发展方向应该是多方合作的应用性、实用性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中国工业地理学的传承发展与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灿飞  王文宇  郭琪 《地理学报》2021,76(8):1815-1834
本文基于1934—2019年《地理学报》期刊发表的154篇工业地理学论文分析中国工业地理发展脉络与主要领域研究进展。中国工业地理在融合了西方工业地理理论和苏联工业地理理论基础上,结合中国实际情况逐渐发展出兼顾理论研究和实践双重任务驱动下的特色学科体系,在经历了诞生探索、成长总结、视角转换、稳步发展4个阶段后,学科内容和范式逐渐与国际接轨,成长为一门相对成熟且具有重要意义的学科。在学科建设方面,未来需要继续服务社会经济建设,增强理论创新能力,加强新技术手段应用,结合中国制度环境推动建设中国特色的工业地理学。  相似文献   

7.
现代地理学强调过程与演变的研究,在定量研究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但在热衷于建立各种模型时,地理学的特点或性质却被忽视,这在国内尤其明显。认识地理学的本质特点,对于学习地理学、发展地理学科和从事地理学研究非常重要。地理学的特点可概括为4方面:即地理学是“研究行星地球表面的科学”、“研究关系的科学”、“强调位置的科学”和“考察分布的科学”。这4个方面缺少任何一方,都不能反映有别于其他任何学科的地理学自身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行为地理学的学科特色与拓展路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行为地理学是人文地理学的一门重要的分支学科,因其独特的分析视角和对人地关系的深入阐释而在20世纪70年代快速发展。但是,目前缺少关于行为地理学学科框架的系统界定,对于行为地理学在人文地理学中的独特性和学科分工的讨论尚不够深入,这既不利于人文地理学其他子学科的研究者正确认识行为地理学研究的价值,也不利于行为地理学者之间凝聚共识、构建学术共同体。恰逢中国行为地理学专业委员会成立之际,论文尝试进一步厘清行为地理学的学科特色与定位,在回应当前行为地理学面临的一些学科属性和理论路径选择方面的困惑的基础上,指出行为地理学的一些拓展路径。行为地理学兼具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论的定位,其核心价值在于提供了理解人地关系的个体视角、主观视角和过程视角;未来行为地理学应该在坚持自身特色的基础上,立足尺度理论推动微观尺度研究与宏观尺度研究的对话整合,进一步拓展对行为的心理机制解释和相关因果机制的检验,并立足中国的地理背景加强中国行为地理学研究的原创性和应用价值。期待更多学者积极投身行为地理学研究之中,共同推动中国行为地理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傅沂  赵子奇 《热带地理》2019,39(5):711-720
在中国制度差异显著与目前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现实下,经济地理学与制度相结合的研究显得尤为必要。通过系统地梳理经济地理学与制度的关系发现,经济地理学与制度在历史上存在先分离后融合的情况,并且目前经济地理学与制度研究结合态势不容乐观,制度研究在本体论、方法论、时间维度、空间尺度、研究方法等方面仍然存在不足。通过文献梳理与理论分析,认为经济地理学的制度理论应基于演化经济地理学进行建构,并提出了建构的方向:1)以系统论、层级观为指导,注重构建制度的层级结构;2)以反还原论为基础,寻求方法论的突破;3)借助演化的思想与路径依赖理论,强调时间在制度系统中的作用;4)加强对各空间尺度的制度研究;5)注重工具方法的借鉴与创新。  相似文献   

10.
转型中的中国人文地理学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顾朝林 《地理学报》2009,64(10):1175-1183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人文地理学,作为地理学的重要分支学科,在为国家发展服务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在国家发展的过程中学科发展蓬勃兴旺.然而,关于人文地理学的科学地位始终处在议论之中.尤其对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方法长期处在争沦之中.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世界需要了解中国.中国需要走进世界,发挥人文地理学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本文从地理学发展历程阐述人文地理学是地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文地理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一方面经济社会政治制度环境的转变需要中国人文地理学的发展,另一方而随着中国经济国际地位的增强,需要人文地理学为国家发展做出更重要的贡献.人文地理学具有自身的发展规律和研究方法,需要解放思想,注意在经济学的价值规律、社会科学的社会公平价值规律、自然科学的景观分析方法和历史学的历史分析方法以及数量分析等方面进一步深入挖掘.中国人文地理学研究,既需要对已有成果的概括提升,也需要有一种深度挖掘和创新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新文化地理学视角下的国外宗教地理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文化全球化大背景下,宗教地理研究具有越来越重要的现实意义。国外宗教地理学研究在新文化地理学思潮的影响下,促生出许多新的议题和研究方向。本文依循于人文地理学中地方、景观、现代性和尺度这4 个重要概念,梳理了国外近10 年宗教地理学研究的新进展。发现其研究议题主要集中于日益重视对“非正式神圣”场所的探讨;基于人本主义研究范式下的神圣地依恋研究;随着跨国主义兴起的宗教移民身份和认同研究;宗教文化景观所暗含的政治和象征性意义的解读;宗教的多尺度分析,以及神圣与世俗间的互动分析等等。在总结国外宗教地理研究的新态势的基础上,对宗教的定义、宗教地理学与宗教性地理学的辩证关系、宗教地理学的研究趋势等进行了探讨和反思,以期为中国包括民间信仰在内的广义宗教地理的本土研究提供新的借鉴。  相似文献   

12.
国际化和本土化是中国地理学当代发展重要的议题。平行对比中、英、美三国地理学的发展特征,有助于摆脱从西方视角下审视中国地理学发展的“偏见”,同时也有利于透析“西方”地理学内部的异质性、复杂性和多样性,总结中、英、美三国当前地理学的发展阶段,并溯源其发展历程,对于在国际知识交互和融合的过程中,保持、挖掘和凸显中国地理学发展特色,具有一定意义。文章分别对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Transactions of the Institute of British GeographersAnnals of the Association of American Geographers三本期刊在2010—2020年的文献进行分析,揭示三国地理学在近年来的知识演进、历史热点和主题脉络。研究发现:1)美国地理学自然与人文并重,近年来对于“自然—环境—人文—社会”要素的综合地理研究比较活跃;2)英国在人文地理研究上更为“专注”,特别是社会文化地理学的发展极具特色;3)中国则以自然地理和区域研究为主,人文地理学和地理信息科学呈后起之势。中国地理学和以英美为代表的“西方”地理学在过去几十年间有着深刻的知识交互和影响,同时也基于各自社会基础,形成了不同的发展特征。中国地理学需要抓住中国时代变迁的重大需求牵引,加深和强化中国地理学在理论和实践方面研究,实现各分支学科的多样化发展和研究范式的转型融合,在与全球同行的对话中,讲好“中国地理故事”、总结“中国地理经验”,展现“中国地理理论”。  相似文献   

13.
地理院系调整研究旨在通过对地理学认同产生不利影响的高校地理院系调整的解析,揭示地理学发展存在的学科与体制认同问题。基于对高校地理院系调整的回顾,分析地理院系调整的原因及影响,并结合当前地理院系发展态势阐明其启示。结果显示:学科认同与院系调整互为关联,尽管地理院系调整导致的解体并不表明地理学的终结,一般意义的调整也存在积极影响,但不同类型地理院系调整对地理学(特别是人文地理学)学科认同的不利影响仍然明显,并影响着体制层面的学科再生产。地理院系调整的发生是多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复杂多样的因素及其影响表明地理院系面临竞争,需要地理学者既“正名”(塑造科学性、统一性的学科形象)又“指实”(完整的院系体制建设);既“向内”(地理院系及地理学家的努力)又“向外”(维护地理学及地理院系的完整性认同)的集体努力,在强化地理学综合性基础上形成“多轨发展”机制,强化地理学学科与体制认同。“跨学科典范”的塑造或许是当前地理院系应努力的现实目标。  相似文献   

14.
物流地理学研究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前人的研究,试图从物流地理学的学科属性、研究对象、学科体系、具体研究内容以及研究手段等方面进行探讨。物流地理学是一门综合性的边缘学科,其研究对象为物流活动区位、空间组织及其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内部分支包括理论物流地理学、部门物流地理学、区域物流地理学、城市物流地理学及企业物流地理学;具体研究内容应宏观与微观相结合,主要包括物流地理学的理论与研究方法,物流活动的空间组织形式及区域差异,行业物流活动的发生、发展及分布规律,城市(乡村)物流系统规划,企业物流活动的组织与空间分布规律等。  相似文献   

15.
论企业地理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地理是经济地理学一种相对较新的微观分析方法。自本世纪60年代以来,西方企业地理研究的理论、方法和实践已有了很大进展。本文主要论述和评价了企业地理研究的理论、方法与研究动向,并认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开展中国企业地理研究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深远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6.
物流地理学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国内地理学视角物流活动研究为基础,梳理了中国物流地理学的发展脉络和理论进展。通过文献研究方法,分析了国内物流地理学的研究背景,对主要研究领域进行了综述,进一步理清了地理学研究与物流学研究的边缘学术衔接点,映射了20 年来中国学术背景下的物流地理学的研究进展和规律,列举出了各研究板块的代表性文献,对国内物流地理学研究的深化开辟了新的理论途径。研究表明,中国学术界物流地理研究宏观属性相对明显,地理学视角研究极大地丰富了物流活动研究的理论基础和方法论体系,已形成了物流运输地理研究、区域物流地理研究、港口场站物流地理研究、物流地理信息系统研究和物流地理综合性方法论研究等主要研究板块。最后,依托国内物流地理学研究的基本态势和现实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探讨了未来中国物流地理学研究的基本趋向。  相似文献   

17.
中国政治地理与地缘政治理论研究展望:青年学者笔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政治地理学和地缘政治学的发展相对滞后,目前仍未形成系统、有共识的学科理论框架。为此,基于2019年先后在上海和广州举办的多次研讨会,国内15位青年地理学者结合自身的研究基础和中国政治地理学和地缘政治学科建设和理论发展的需要,提出了一系列未来值得深入研究的中国政治地理学和地缘政治研究方向。这些研究方向具体包括:多尺度的地缘环境、科技地缘政治、批判地缘政治、环境政治、能源地缘政治、国别区域研究、通权论、民意政治、都市政治、劳工政治地理、区域一体化的政治地理、城市政治地理学、中西权地秩序比较、新技术革命催生的新人地关系、尺度政治、马克思主义政治地理学、历史政治地理和基于福柯治理术的空间-权力关系理论等。此外,各位青年学者一致认为,中国政治地理学和地缘政治研究应该具有多尺度特征、加强原创性理论研究、回归“地理空间-权力关系”的主线。希望本文抛砖引玉,引发更多关于中国政治地理学和地缘政治学科建设和理论发展的讨论和成果。  相似文献   

18.
尹梁明  殷清眉  徐建华  叶超 《地理研究》2018,37(10):2087-2095
地理学思想史研究和教学对学科发展意义重大。地理学发展过程中既有寻求一般性理论的传统,也有对地方特性的强调,二者间的紧张关系是地理学思想史的一个主调。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实证主义、人文主义、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后现代、后结构、后人文、关系地理学等众多学派涌现,其核心争论正是追求一般性还是特殊性。聚焦该问题,以《地理学思想:批判性导论》一书为典型案例,通过梳理地理学思想流派更迭的简史,总结一般性和特殊性之间的辩证互动关系,并指出未来中国地理学思想研究和教育的核心在于批判性。只有通过批判性思考和实践,才能更深入地了解学科性质及其演变历程,才能更好地进行学术普及和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19.
张其昀的地理思想和学术成就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张其昀(1901—1985)是我国近代地理学的创建者之一。他在地理教育以及人文地理学的广泛领域卓有建树。本文阐述他的学术成就,并探讨他的地理思想。  相似文献   

20.
西方情绪地理学研究进展与启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情绪地理越来越成为人文地理研究的重要领域,从地理视角开展情绪的研究,有助于深化对场所空间的理解和认识,从而推动人本化的地理研究。文章首先回顾了西方情绪地理学发展的历程,并总结为初步探索阶段(1950年代~2000年)、快速发展阶段(2000~2009年)和多元化发展阶段(2010年至今)等三个阶段的发展特征。在此基础上,分别从场所空间的情绪特征、情绪空间格局的作用机制、情绪的空间分布与可视化研究等方面对西方情绪地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进行详细阐述。文章进一步指出,目前以西方为主导的情绪地理学研究体系已初步建立,情绪地理学研究呈现出研究视角的创新性、研究技术的多样性和研究内容的跨学科特征。相比西方国家,我国情绪地理学研究才刚刚起步,迫切需要从多学科视角开展研究,结合不同的情绪数据,重点探索情绪与建成环境互动耦合关系,进而为城市空间功能提升和内涵丰富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