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工程结构地震破坏概率矩阵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提出了一种计算工程结构地震坡坏概率矩阵的方法,建立了地震地面运动模型和结构分析模型,对结构进行了随机地震反应分析,并获得了结构随机分应的统计量,进而采用双参数的结构破坏模型,给出了教育处结构地震破坏概率的表达式,利用此方法计算了一座按8度要求设计的钢筋混凝土框架型,给出了计算结构地震坡坏概率的表达式,利用此方法计算了一座按8度要求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地震破坏概率矩阵,本文提出了方法可以在确定抗震设防标准和进行震害预测时采用。  相似文献   

2.
传统震后供水管网水力模拟中,每根管线上都设置虚拟渗漏点并以管线的平均渗漏程度设置渗漏点参数。显然这样会大大增加管网拓扑结构的复杂程度,且没有考虑实际地震中管线的爆管漏损。为了模拟真实的震后管网局部的渗漏状态,采用数字仿真模拟管线地震破坏程度,对比其地震破坏概率确定渗漏类型,给出考虑管线三态破坏的震后供水管网水力模拟方法,并编制程序对算例管网进行地震破坏模拟分析,得到结论:由于不考虑爆管断开水力损失,传统方法对震后管网功能估计偏高。  相似文献   

3.
前言强烈地震时、引起地面建筑物的破坏大体可归结为两种原因即:表层地基的失效和结构所受惯性力的作用。这两种破坏原因又都与地震时地面运动有直接关系,对地震工程来说,正确地认识和掌握不同场地地基的地面运动特征及各项参数具有头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国  相似文献   

4.
建筑物震后火灾发生与蔓延危险性分析的概率模型   总被引:22,自引:3,他引:19  
本文探讨了建筑结构物震后可能发生的次生火灾的不确定性,给出分析的基本思路,提出了与建筑结构地震破坏状态相关的次生火灾发生和蔓延的危险性概率模型。通过对相关参数的初步量化分析,结合城市防灾工作中广泛使用的地理信息系统,给出了用于城市建筑物震后可能发生火灾或使火灾蔓延的危险性分析和次生火灾高危险区域的确定方法。  相似文献   

5.
以交通网络通行能力为系统功能状态评价参数,基于单元的基本属性及网络拓扑结构引进单元重要度系数,结合单元地震破坏状态及其功能失效状态的对应关系,通过加权求和得到交通网络震后的总体通行能力,并将其与震前总体容量的比值作为系统功能失效状态判断指标。最后,以某城市道路网络为例,对所提出方法的可行性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以震害评估...  相似文献   

6.
抗震结构的滞回耗能谱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在分析不同类型地面运动引起抗震结构不同类型破坏的基础上,指出结构滞回耗能总量是累积破坏的重要参数,以1735条实际地震记录作为输入计算了不同动力参数单自由度体系弹性及弹塑性总输入能量及滞回耗能量,得出计算弹塑性体系滞回耗能谱的简化公式。  相似文献   

7.
加利福尼亚南部地震预警的可能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当前的防震减灾工作是通过长期地震危险性概率评估和震后快速通告以减少地震可能造成的破坏。这里我们介绍短期危险预警系统的地震学设计并说明其可行性。使用过去地震的数据说明,我们的地震预警系统(ElarmS)可以与当前的TriNet仪器一起,在破坏性的地面运动来临前的几秒至几十秒内发布警报。该系统使用P波到达的频率成分确定地震震级。这是一种可以在任何破坏性地面运动发生前确定震级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长距离输油管线震后功能状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长距离输油管线工程的震害特点,给出了长距离输油管线工程震后功能状态分级划分标准。在管道、储油罐抗震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一种长输管线工程震后功能状态分析方法,并进行了算例分析。  相似文献   

9.
竖向地震力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若干年来的传统观点都认为水平地震力对结构破坏起着决定性作用。笔者1957年提出,这些年又继续证明:“传统观点是错误的,实际上是竖向地震力起主要作用。” 从很多国家规范规定的竖向地震力看来,传统观点可能基于两个主要考虑:1.很多地震记录都说明地面竖向加速度只有水平加速度的二分之一左右;2.结构对地面竖向运动没有放大作用。本文将列举大量地面上及结构上构件、物体与人的运动现象来说明传统观点的主要根据是很成问题的。另外,文中还根据震中区和远离震中区很多结构的破坏位置、破坏特征等证明:只有按竖向地震力起主要作用的观点才能给予较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10.
选择合理的持时衰减关系,利用Monte-Carlo方法,抽取持时样本,根据震级M、震中距R和局部场地土壤条件S以及持时样本,选择符合条件的实际地震波记录,并进行合理的调值,对一座钢筋混凝土桥墩进行了非线性动力时程分析.对比强地面运动持时与能量需求参数和累积破坏参数的相关性,发现:幅值、频谱和持时对能量需求参数和累积破坏参数的影响是强烈耦合的,且强地面运动持时对两者的影响比较显著;在选择结构第一模态周期谱加速度和合理的能量需求参数,并分别作为地面运动强度参数IM和EDP建立概率地震需求模型时,要考虑持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翟洪涛  姚大全 《内陆地震》2005,19(2):170-174
尝试性地提出了基于地震动参数背景值的确定性方法,将概率性地震危险性分析和确定性地震危险性分析相结合,对江淮地区这一中强震过渡区的地震动参数特征进行了研究,并把地震动参数背景值的计算结果绘制成平面等值线图和立体等高线图。为中强震过渡地区的地震动区划研究提供了一个实例。  相似文献   

12.
文中通过收集整理三河-平谷8级地震的历史记录、野外地质调查和区域地震等资料,建立了该地震的震源模型;以穿过研究区的12条测线和区域第四纪、新近纪、古近纪沉积等厚度图等资料为基础,建立了北京地区的传播介质模型;利用哈尔滨工程力学研究所的近断层强地震动有限元程序和40节点的高性能并行计算机计算了北京地区震后60s内地表各点的地震动速度时程和峰值速度。为检验模拟结果的质量,我们取2排测点的速度时程和水平向峰值速度等值线图进行了分析,发现计算结果与历史地震记录及实际地震观测资料吻合良好,说明了我们的模拟结果的可信性和模拟方法的客观性  相似文献   

13.
基岩地震动参数与震级和距离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关于强地震对结构的作用,应当考虑随时间变化的地面运动的全过程。 这个过程的统计特征是由震级、中间介质及地表土层的特性决定的。 因为现在已经有了从基岩运动推算地表运动的可靠方法,所以搞清基岩运动的特征并由此对基岩运动的过程作出估计,显得特别重要。 本文对美国27个基岩台上的强震记录的反应普以及几个最大值与震级和震源距离的关系进行了统计分析,找到它们的关系。从这些关系出发,对指定的震级和震源距离的基岩,可以估计它的运动特征,并人工造成一组运动过程。   相似文献   

14.
关于地震烈度物理标准研究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郝敏  谢礼立  徐龙军 《地震学报》2005,27(2):230-234
自从现代地震学形成以来, 人们一直沿用地震烈度来度量地震的破坏后果和破坏程度, 地震工程师也致力于给地震烈度赋以恰当的物理量, 一方面旨在解释地震的破坏作用, 同时也希望能用这个物理量来代表地震对结构的一种输入荷载, 以供工程抗震设计使用. 这就是研究ldquo;地震烈度物理标准rdquo;工作的任务. 但是由于不同结构的破坏机理很不相同, 甚至同一类结构由于层高、 使用的材料以及所在场地的差别, 即使在同一地震作用下, 其震害也会有很大的差异. 此外, 导致结构破坏的地震动因素也十分复杂, 绝不限于地震动峰值一个因素. 因此本文指出, 新的烈度标准应不仅能反映各种结构的具体特点, 还应在研究地震动幅值参数的同时进一步考虑与地震动能量有关的参数, 特别是针对不同结构应采用不同的地震动参数.   相似文献   

15.
北京地区近断层强地震动模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中利用1679年三河-平谷8级地震的有关资料和北京地区地下三维结构的研究成果,建立了相应的震源模型和传播介质模型。利用Graves的三维有限差分程序,计算了北京地区震后的地面峰值速度。通过对计算结果的分析处理,获得了近断层强地震动的近断层效应、方向性效应、上盘效应和盆地效应等基本特征。同时,这些特征也反映了我们所设定的震源和传播介质参数的合理性,以及模拟方法的正确性。另外,分析处理中所获得的这些结果可为北京地区的城市规划和抗震设防提供客观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对二滩水电站坝区场地地面运动的估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以二滩地区为例,介绍如何结合地震危险性分析的结果,采用理论模拟方法估计工作地区近场强地面运动情况,为工程抗震设计提供必需的地面运动动力学参数。 文中采用理论方法计算剪切位错点源的格林函数;根据断裂动力学模型、近场地面峰值加速度衰减曲线和场地附近的加速度谱来标定震源模型;计算了若在坝区附近发生Ms=6.2级地震时场地的综合地震图、加速度傅氏谱和反应谱等。由理论模拟计算的峰值加速度衰减曲线和观测结果符合较好。在震中距为20km处的加速度谱的截止频率fmax与观测值相吻合(约为8 Hz左右),相应的峰值加速度为211cm/s2,振动持续时间为3.4秒。  相似文献   

17.
北京凹陷地震地面运动超声模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76年唐山大地震震害调查表明,北京城区震害异常带的分布与北京凹陷的西北及东南两翼相对应。 垂直于北京凹陷长轴切取场地剖面,分別将覆盖层和基岩简化为均质体,按相似性要求设计模型。设震源位于场地的东南方向,选择与天然地震震源辐射特征相似的发射换能器模拟之,同时采用对不同方向的振动具有不同灵敏度的换能器,来拾取模拟地震地面运动的各分量。 由模拟实验观测得到,在随震中距离增加而衰减的总趋势之上,天坛、前门和西四附近模拟地震地面运动大大加强,这与宏观震害的分布吻合较好。模拟地震地面运动表现为先颠后摇,并且铅垂向振动具有一定强度,水平振动的大能量段持续时间较长,其反应谱呈现双峰乃至多峰形。另外,同一时刻不同地点水平地震力存在差异,这是产生水平力偶的原因之一,1976年唐山大地震时北京城区的地震破坏与上述结果较为一致。 进一步的分析研究揭示了埋藏基岩面形态对地震地面运动影响的物理实质。 本文还就基岩面的变化对地震波影响的规律方面也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合成地震动方法用于研究强地震动长周期特性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彬  李文艺 《地震研究》2000,23(1):44-50
合成地震动一直是地震学研究中一个非常跃的领域。针对2长周期结构物抗震设计缺少宽频带强震记录的现状,利用“反射率法”和“围道积分法”等合成地震动方法对地震动长周期特性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合成地震动方法是研究地震动长周特性的一个有效方法;在地震动长周期成份中,面波起着重要作用。因此长周期结构物的抗震设计必须考虑面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地面脉动与地震地面运动之间有没有关系?是什么关系?众说不一。1976年松潘地震记录提供了探讨这一问题的条件。我们对台址进行了各种工作之后,得出的结论是:(1)地震地面运动加速度和富氏谱峰值随震级而增大;脉动幅值及谱幅值随测点高程及地表沉积层厚度而加大。(2)同一地区脉动和不同序列地震记录的幅值及谱幅值的最大值,均有一定方向性。(3)同一序列地震谱曲线特征极为相似。(4)一层穿斗木架房屋结构对地面脉动频谱特性没有影响;而后者在前者的谱曲线上有明显反应。结论:从1976年松潘地震文县台址的资料分析来看,地面脉动频谱特性在地震地面加速度谱形态或特征方面关系不明显。  相似文献   

20.
缺乏地震动加速度记录地区地震动估计的映射法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本文提出了缺乏地震动加速度记录地区地震动估计的映射法、此法的关键步骤是利用缺乏地震动加速度记录地区B和已有足够地震动加速度记录地区A的地震烈度衰减关系的映射法,从而求得此两地区的映射地震对,使地震对中的地震所给出的两地区的地震烈度相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