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 毫秒
1.
南雄盆地西部地区地层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通过1:50000区域地质调查和7条地层剖面的实测,将南雄盆地西部地区白垩一下第三系分为南雄群(大凤组、主田组、浈水组)、罗佛寨群(上湖组、浓山组、古城村组)和丹霞组等2群7组,建立了区的岩石地层层序。丹霞组是南雄群和罗佛寨 群的同时异相地层。在南在雄盆地西部地区发现大量介形虫、轮藻化石和少量半咸水有孔虫化石,划分为4个介形虫动物群(14个组合带)和3个轮藻植物群(11个组合带),首次建立该区微化  相似文献   

2.
广东南雄盆地白垩系—古近系界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童永生  李曼英 《地质通报》2002,21(10):668-674
在过去的30年中有数支考察队在广东南雄盆地进行了白垩纪和古近纪地层多学科的系统研究。本文综合了南雄盆地近年的岩石地层学、磁性地层学、地球化学、古生物学方面的研究成果和湖北新洲盆地时代相当于浓山组的地层中得到的同位素年龄,认为上湖组时代大体上与Danian期相当,或相当于北美哺乳动物分期Puercan和Torrejo-nian期,其底界接近于白垩系—古近系界线。  相似文献   

3.
河南西峡白垩纪地层和蛋化石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本文在对西峡地区恐龙蛋化石分布进行全面评价同时,还首次报道了鳄类蛋化石、鸟类蛋化石、赵营组的无脊椎动物化石,这些新发现不仅丰富了西峡地区生物群面貌,也揭示了伏牛山南麓白垩纪构造盆地特点.  相似文献   

4.
豫西栾川潭头盆地是一个晚白垩世-古近纪陆相沉积盆地,沉积了一套以红色碎屑岩为主的晚白垩世-古新世地层。本文以孢粉分析为主,综合区内古生物学、岩石学、沉积学等古气候标志,认为研究区高峪沟组下段沉积时期属半干旱的热带气候;上段下部沉积时期为半干旱半湿润的亚热带-热带气候;上段上部沉积时期为半湿润的亚热带气候。大章组底部沉积时期属半湿润的暖温带气候。根据区内古气候特征及化石资料分析认为,研究区K/E界线位于高峪沟组上段的上部与下部之间。  相似文献   

5.
浙江天台盆地白垩纪含恐龙骨骼及蛋化石地层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浙东天台盆地早白垩世晚期的阿普特(Aptian)期至晚白垩世早期的赛诺曼(Cenomanian)期天台群赖家组和赤城山组已发现数以千计的恐龙骨骼及蛋化石。通过对恐龙骨骼及蛋化石地层剖面实测,首次精确厘定了天台盆地恐龙动物群的出露层位。化石研究显示,恐龙生物群包括蜥脚类(sauropods)、鸭嘴龙类(hadrosaur...  相似文献   

6.
南雄盆地大塘白垩系-古近系界线剖面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大塘剖面是我国目前研究程度最高的一条白垩系-古近系(K-E)界线剖面,根据已有研究成果,探讨该剖面岩石、生物、磁性和年代地层的划分,用剖面图反映岩性的变化及各门类化石的纵向分布规律,较全面地反映大塘白垩系-古近系界线剖面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7.
广东河源盆地红层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河源盆地的恐龙及蛋化石研究有突破性进展,在东源发现窃蛋龙类oviraptosaurs黄氏河源龙(Heyuannia huangi Lu)等恐龙化石,并收集到至少4属4种蛋化石一万余枚;含蛋层可以划分为上、下二层,下层以圆形蛋类及树枝蛋类大量富集为特征,上层以长形蛋为主。在盆地北部新发现了火山岩——弱熔结火山角砾岩,并新建立了适合本区的岩石地层单位系统——仙塘组、东源组、高埔岗组和莘庄村组,它们可与南雄、丹霞等盆地进行对比。  相似文献   

8.

由于化石燃料大量燃烧,大气CO2浓度跟温度都呈现快速上升趋势,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地质历史时期发生过多次的快速增温事件,伴随着大气CO2浓度的增加,通过研究这些气候相似型可以为上述问题提供参考和借鉴。白垩纪晚期-古近纪早期(约67~52 Ma)是地质历史时期中典型的温室气候期,在这一时期发生了一系列快速和短暂的增温事件(热事件)。热事件的发生伴随着碳同位素负偏移(CIE)、碳酸盐补偿深度(CCD)变浅、大气中CO2含量增加及温度升高等现象,一些热事件同时还出现了环境变化和生态效应。这给我们提供了机会来研究气候变化和碳循环之间的耦合规律,帮助我们更好地预测未来气候、环境和生物变化。文章根据最新的研究成果,对白垩纪晚期-古近纪早期的热事件识别、触发机制及碳来源作了综述并提出展望。目前全球近200个地点发现系列热事件记录,绝大部分记录来自海相沉积,陆相沉积记录很少;热事件的触发机制主要有天文轨道周期、火山活动、地外天体撞击、构造抬升作用等观点;热事件碳来源主要有泥炭、永久冻土、甲烷水合物、火山及地外天体。在今后的热事件研究中应加强:1)陆相记录及其与海相记录的对比研究;2)不同热事件触发机制研究,尤其是古新世-始新世极热事件(PETM)、马斯特里赫特期末期增温事件(LMWE)等这些能够造成严重环境变化和生态效应的热事件;3)碳来源方面的研究,进一步了解几大碳库碳释放的通量和特征,并且结合地质记录、模型模拟及示踪元素来揭示热事件的碳来源。

  相似文献   

9.
10.
南雄盆地武台岗白垩系与古近系界线剖面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上湖洞、武台岗一带是上湖组命名的典型地区,富产哺乳动物化石,又是古新世早、中期哺乳动物群研究最早最详细的地区,但微体化石面貌不清,近年来在武台岗剖面浈水组上部至上湖组下部发现丰富的介形虫、腹足类和轮藻化石,介形虫属于扣星介动物群,可以划分出Porpocypris orbiculata带和P.sphaeroidalis带,并且P.sphaeroidalis与Bemalambda的始现点几乎一致,与大塘E/K界线剖面所见相同.建议以介形虫P.sphaeroidalis始现点来限定古近系的底界,把E/K界线划在  相似文献   

11.
对海南岛乐东盆地白垩系进行了深入研究 ,将原报万组上部一套冲积相划分出来 ,新建长茅组 ;厘订后的报万组限定在长茅组之下 ,为一套河湖相沉积 ,二者为整合接触 ,含孢粉化石 ,时代为早白垩世最晚期到晚白垩世。  相似文献   

12.
合肥盆地白垩纪地层及盆地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长洲  孙亚力  张立明 《安徽地质》2007,17(4):241-243,269
合肥盆地白垩纪地层分为二统四组,岩性特征明显,物源主要来自大别造山带和张八岭造山带.白垩纪初期在大规模右旋走滑拉伸条件下的伸展变形,导致地下热能释放,形成盆地.早白垩世由于盆山幕式构造作用和深断裂的走滑作用,造成盆地的差异性隆升.晚白垩世合肥盆地转入应力松驰、整体不均匀抬升的坳陷初始阶段.末期由应力松驰转为受SW-NE向挤压应力的发展阶段,形成箕状断陷盆地.  相似文献   

13.
松辽盆地白垩纪地层时代划分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松辽盆地经多年来地质生产和科研活动,已经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地层层序,由下往上为:沙河子组、营城组、登娄库组、泉头组、青山口组、姚家组、嫩江组、四方台组、明水组等9组27个岩性段。白垩系的上限在明水组和依安组之间,相当于马斯特里赫特阶的顶界,同位素年龄为66Ma。白垩系的下限在沙河子组和火石岭组之间,相当于贝利亚斯阶的底界,同位素年龄为144Ma。松辽盆地白垩系属陆相地层,三分性明显,自然划分为下、中、上三统,这种划分方案正被更多的地质工作者所接受。  相似文献   

14.
鄂尔多斯盆地白垩纪古沙漠沉积地层主要为冲积扇、湖泊、河流、三角洲及沙漠沉积体系.风成沉积和沙漠沉积、风成沉积体系和沙漠沉积体系等概念有必要予以区分.基准面变化是沙漠和河流、湖泊等其他陆相地层对比的基础.鄂尔多斯盆地志丹群划分为上下两个三级层序单元,反映了两期古沙漠由风成沉积强盛期到衰退期的演化,且每个层序可划分为低位、...  相似文献   

15.
南雄盆地西部地区晚白垩世地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雄盆地西部区晚白垩世地层厚达2600m,划分为南雄群(大凤组、主田组、浈水组)和丹霞组,大凤组划分为下、中、上三段,中段为泥质粉砂岩,上、下段为粗碎屑岩,厚450~900m,主田组的特征的发育大套湖相的粉砂质泥碉和灰质泥岩,且富含微体化石,厚838m,浈水组的的特征是粉砂岩、泥岩与砂砾岩与互层,且粗细相间,厚300m。丹霞组为粗碎屑岩,构成典型的“丹霞地貌”,厚600~1000m,南雄群产类女星介动物群,关坪似轮藻-新店扁球轮藻植物群,有孔虫、叶肢介、昆虫、腹足类、瓣鳃类和恐龙等化石,其生物群面貌与三水组、戴家坪组,分水坳组、跑马岗组,灌口组,宣南组、赤山组、王氏组、四方台组及蒙古的Nemegt组的生物群面貌很相似,层位大体相当,时代应属晚白垩世(可能属晚白垩世中-晚期)。红石寨-石塘一线以南的丹霞组为南雄群  相似文献   

16.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早白垩世地层特征及对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早白垩世地层是一套从冲积扇到河流相、三角洲相直至湖泊相多相型空间递变的陆相地层 ,具克拉通盆地转为伸展断陷盆地特征。盆地北部早白垩世具 2个三级层序 ,分别控制了具不同动力学背景的2套沉积旋回。盆地的东部原伊金霍洛组、盆地西部的志丹群洛河组、环河组为下部沉积旋回 ,受盆地东部隆起影响 ,以北东向和近南北向断裂带控制的断块活动为主 ;盆地的东部原东胜组、盆地西部的罗汉洞组、泾川组为上部沉积旋回 ,受盆地北部隆起影响 ,以东西向断裂带控制的断块活动为主。  相似文献   

17.
内蒙古开鲁盆地白垩纪三大生物群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炳伟 《地层学杂志》2007,31(3):280-287
通过对近二十年地层古生物资料的系统整理和研究,建立了开鲁盆地白垩纪古生物组合,论述了热河生物群、松花江生物群、明水生物群三大生物群的组合特征,并与国内外古生物组合对比,确立了本区生物地层层序及地质时代,对该区石油勘探及北方白垩系层序、生物群、时代归属研究具有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18.
松辽盆地白垩系综合年代地层学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生物地层学研究表明,火石岭组、沙河子组和营城组均产Cicatricosisporites,Klukisporites,Densoisporites和Aequitriradites等早白垩世代表分子,登娄库组产Cicatricosisporites exilis-Hymenozonotriletes mesozoicu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