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孫健初 《地质论评》1940,5(3):243-248
金鑛分山金及沙金兩種,山金多生於石英脈內。此項石英胍剝蝕冲刷,金粒伴砂礫堆溝渠中,是爲沙金;故有山金之地均有沙金。西北山金尚少人注意,含金石英胍夾於志留紀、泥盆紀及二叠紀變質地層内(變質地層内之石英蹶,往往夾有黃  相似文献   

2.
張有正 《地质论评》1957,17(3):310-323
一.區域地質簡述水口山所處在的大地構造單位,是位於江南古陸東南及華夏古陸西北側之間,大義山複式背斜鹽湖向斜之北端。約當於志留紀末期,本區地層受到加里東造山運動的影響,前泥盆紀地層發生褶曲與斷裂,隨後泥盆紀海開始由西南侵入,遂沉積了泥盆紀  相似文献   

3.
楊敬之 《地质论评》1940,5(6):475-482
附圖一版民國二十八年春,筆者隨侯德封先生調查北川、安縣、平武、江油一帶地質,見泥盆紀地層分佈甚廣化石豊富完美,爲研究地層者,不可多得之良機,會詳測一二部面以作比較。同年秋筆者同任績又赴廣元、昭化附近調查,此區仍有泥盆紀地  相似文献   

4.
楊鍾健  卞美年 《地质论评》1939,4(Z1):165-172
雲南各地,間山盆地甚多,路南即爲其一。路南盆地中主要地層爲紅色岩系。此等紅色岩系,以前地質學者,多視爲二疊紀上部(戴普拉)(安寧系朱庭祜)。二十六年卞美年於赴邱北途中,在路南城北約五里之山坡,獲得雷(?)及古豬與龜鳘類化石若干,首次證明路南有第三紀初期地層之存在。因時局關係,此項地層與化石之研究,均未能即時問世。邇來地質調查  相似文献   

5.
《地质学报》1930,9(4):329-330
一本會爲紀念趙亞曾先生於民國十八年十一月十五日考察西南地質在雲南殉難並爲鼓勵中國地質學者從事專門研究以貢獻於地質學及古生物學之進步起見募集基金以二萬元爲額無論是否滿額每年以所得利息爲補助金名爲紀念趙亞曾先生補助金  相似文献   

6.
徐瑞麟 《地质论评》1938,3(5):497-506
前言泥盆紀地層,在廣西境內,甚爲發育,舉凡大背斜層之外圍,莫不爲此層所分佈。全部地層,又因上下部岩質之差異,而成不同之地形。由堅緻砂岩所組成之下部地層,常高(?)成山  相似文献   

7.
緒言在四川北部與貴州南部,所見之石炭泥盆紀地層,至川黔交界區域則未之見,學者莫不疑之!會於此區調查者,頗不乏  相似文献   

8.
曾鼎乾 《地质论评》1940,5(5):415-422
導言昆明附近地層除下寨武紀頁岩、二叠紀火山岩流外,分佈最廣(?)厥爲石炭二叠紀之石灰岩。民國十二年朱庭祜調查昆明附近地質,曾分石灰岩爲西山層(上石炭紀或下二叠紀)、老煤山層(石炭紀)及明朗層(石炭紀下部)。二十八年土鸿楨  相似文献   

9.
方俊 《地质论评》1940,5(Z1):105-114
引言:在十八世紀中葉,歐洲测量界皆從事於大地重力之測量。其動機爲大地测量學上對於大地的形狀及鉛垂線偏差諸問題,若純藉陸地丈量方法,巳無從解决,故欲從重力测量之結果,以爲解决此等問題之輔助,百餘年来,此項工作繼續不  相似文献   

10.
民國二十五年冬,前實業部地質調查所組織南嶺地質調查隊,由黃汲清任隊長,路兆洽、張兆瑾任隊員。該隊長在曲汪(詔關)境内會有相當工作,除發見前人認爲屬於二叠紀之黃岡嶺系(標准地域爲曲江城北之黃岡嶺)并非二叠  相似文献   

11.
章鴻釗 《地质论评》1936,1(3):245-254
近余檢討中國地質故實,發見所謂震旦運動自後侏羅紀至後始新統,每於同一之法则下反復進行,其顯而易見者爲期有五,前已綜述而詳論之矣。(1)顧未将丁文江先生於雲南所見後三叠紀之地殼運動(2)歸併討論者,非忘之也,蓋丁先生所假定爲燕山運動首幕者,僅從緬甸印度支那等處借鑒而得,正待他日有以  相似文献   

12.
李四光 《地质论评》1940,5(3):171-184
第四紀冰川現象,在長江流域,首見於江西之廬山及安徽之黃山。此二山之上部,在在可見殘餘之冰窖、冰斗,U谷(?)類冰(?)地形;其中較爲明顯者,常在九百公尺以上。至於泥礫之展佈,則往往遠離山簏,時達十餘公里,連亘成弧形小邱;若非經流水衝洗,以致零亂,則一望而知其爲前磧。最前磧所  相似文献   

13.
張兆瑾 《地质论评》1940,5(Z1):91-92
貴州東南部有甯鄉式鐵鑛,前人尚無知者,作者則見之於八寨三合兩縣。特性有四:一、篇層狀赤鐵鑛;二、俱鮞狀結構:三、鐵鑛層之上下壁,偶真海綠石砂岩:四、鑛層僅限於泥盆紀之上部。查本式鐵鑛於中國西南各省,如贛、鄂、湘,  相似文献   

14.
民國二十四年,巴爾博等研究洛淅川地質時,對秦嶺東部一带第三紀初期地層之分佈,及各盆地之構造情形,曾有結論見於地質彙報第二十五號,兹不更述。著者现僅就第三紀初期盆地之發生原因及第三紀中期造山運動,再爲伸言。  相似文献   

15.
爲了此較詳細地观察湯山的奧陶紀地層,並作有系統地採集地層標本,筆者等於1953年10月上旬到湯山附近工作了兩個星期。因爲湯山西南部的奧陶紀也層露頭比較完整,所以此次工作的地區也以湯山的西南部湯頭村(湯山頭村)到外圲村一帶爲主。以前  相似文献   

16.
李學清 《地质论评》1936,1(3):237-240
地質論評爲紀念丁在君先生發行專刋,崇德報功,禮也。丁先生之才德學問,中外報章,騰布已廣,毋煩贅辭。茲所寫者,僅就作者個人之所受知於先生,及先生曾爲國立中央大學地質學系所擘畫者,追述一二,藉作紀念而已。前清宣統三年,余肄業於上海南洋中學,其時丁先生甫自歐  相似文献   

17.
在中、外所有的地史学教科書中,几乎每談到泥盆紀生物群时,总是習惯似的喜欢采用“魚类时代”这一術語来“代表”泥盆紀的动物群和古鱼类学。在中國地質文献中,有关研究这类在泥盆紀占統治地位的所謂魚化石的报導并不算多,尤其关于古生物学方面的專門性論文那就更少了。可是每当論及中國泥盆紀魚  相似文献   

18.
志留紀及泥盆紀(陆相)地层在浙江西部及江苏南部分布相当广泛,研究程度亦較詳,1959年穆恩之、王钰、李星学諸先生曾进行过总結,但关于浙西的黃墅砂岩、唐家塢砂岩和朱藏塢组,苏南的五通羣(本文不討論这一地层)、茅山砂岩和坟头羣的时代及其对比,  相似文献   

19.
田奇■ 《地质论评》1936,1(3):255-276
一引言豐寧紀,即亞洲之下石炭紀,乃我國已故地質學領袖丁文江先生在一九三○年所創立,今覩名思人,實不勝痛悼之! 西歷一九二四年以前,在中國一般公爲豐寧紀或下石炭紀地層者,除甘肃之臭牛溝層而外,餘如北方之太原系,南方之棲霞石灰岩,在今日均已確定其爲二叠紀,而非下石炭紀矣。太原  相似文献   

20.
許德佑 《地质论评》1938,3(3):299-304
中國海相下三叠紀化石之最初發現者,為法籍鑛工師勒克萊(M.A.Ieclere)彼於一九○二年在貴州貴陽附近之砂子硝地方,曾於直接掩覆上二叠紀地層上之灰色硬石灰岩中獲得頭足類及微小之腹足類。頭足類經杜維勒(H.Donville)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