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台湾海峡及两岸发震断裂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比研究了台湾海峡西岸福建沿海北东向龙海角美-白云山断裂、台湾海峡北东向平潭牛山岛-东山兄弟屿断裂和台湾海峡东岸台湾岛北东向中央山脉等断裂晚更新世以来的活动性及其与地震的关系。结果表明,作为欧亚大陆板块与太平洋菲律宾海板块的边界断裂之一的中央山脉断裂第四纪以来乃至现今仍具有强烈的活动,因而发生了4次M≥7地震;作为台湾海峡沉降带与福建武夷-戴云复式生起的边界断裂的平潭牛山岛-东山兄弟屿断裂全新世晚期(2500a以来)仍具有强烈的活动,从而发生了3次M≥7地震;作为北东向长乐-诏安断裂带西界断裂组成部分的龙海角美-白云山断裂晚更新世期间具有强烈的活动,因而发生了5次M=5-6 1/2地震。  相似文献   

2.
渤海位于渤海湾盆地的东部,是我国华北地区新构造活动最强烈的地区之一,盆地内的沉积盖层(N-Q)中断裂极为发育。许多研究者从不同角度对渤海新构造进行过研究,但认识不一。笔者基于以往的工作,对该区新构造作了较深入的分析,确定渤海新构造运动起始于中新世晚期(12~10Ma BP)。从三维空间分析盖层断裂,并按其与盆地基底断裂的成因关系,将新构造活动的断裂分为继续活动断裂和新生断裂,并划分出3条主要的新构造活动断裂带:北东(偏北)向营口-潍坊断裂带北段是继续活动构造带,右旋逆平移活动,活动性弱;北西西向北京-蓬莱断裂带亦为继续活动构造带,左旋正平移活动,活动性较强;北东向庙西北-黄河口断裂带为新生构造带,右旋平移活动,活动性强。后两者组成一对以庙西北-黄河口断裂带为主的偏共轭活动构造带,该区域地震活动与之关系密切。最后探讨了渤海地区新构造期北东东-南西西至近东西向水平挤压的构造应力场及其与新构造活动断裂带发育的关系。提出新构造应力场与古近纪盆地裂陷阶段的应力场截然不同,新构造为地壳共轭剪切破裂系统,古近纪盆地构造是发育于地壳上部的伸展构造系统,这是两期不同体制的构造系统。  相似文献   

3.
基于ASTER GDEM V2数据,提取福建沿海地区主要的水系网络和流域盆地,计算亚流域盆地的面积-高程积分值(HI值),以分析区内流域地貌与新构造运动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HI值从沿海向内陆呈条带状逐渐递减,与本区NW向主要断裂带的活动特征和小震活动分布特征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这也可能是区内向内陆地区方向受到台湾岛动力触角的影响逐渐减弱的原因。同时南海盆地打开的裂谷扩张和太平洋板块向东俯冲过程的博弈结果在福建沿海地区的流域地貌中也得到了比较充分的反映。  相似文献   

4.
北东-北北东走向的郯庐断裂带是中国东部规模最大的断裂带,为滨太平洋构造的典型代表.该断裂带晚中生代的演化过程是古太平洋(伊泽奈崎)板块俯冲作用的结果,也指示了后者的俯冲历史.继中三叠世起源之后,郯庐断裂带在中侏罗世末首次复活,仅在大别造山带东缘可识别出这期左行平移历史,应代表了古太平洋板块俯冲作用的开始.继晚侏罗世平静期后,该断裂带在早白垩世初发生了强烈的左行平移活动,是近南北向挤压的结果,其动力学背景为伊泽奈崎板块向北北西向高速低角度俯冲.在早白垩世期间,郯庐断裂带转变为强烈的伸展活动,与华北克拉通东部峰期破坏同时发生,为伊泽奈崎俯冲板片后撤导致的弧后拉张结果.该断裂带在早白垩世末再次经历了压扭性的左行平移,标志着华北克拉通峰期破坏的结束.在晚白垩世期间,郯庐断裂带呈现为弱伸展活动,处于远场弧后弱拉张的动力学背景下.由此可见,郯庐断裂带在晚中生代经历了压扭性平移与伸展活动的多次交替.在区域挤压背景下发生的左行平移活动时间相对短暂,而伸展活动则持续时间相对较长,与古太平洋板块俯冲方式与历史有关.  相似文献   

5.
郯庐断裂带南段淮河至女山湖段落已被证实具有晚第四纪活动性,为进一步追踪断裂带在女山湖以南的活动情况,选取明光至定远池河镇段落进行遥感解译、地质地貌调查、探槽开挖及年代样品测试等工作。研究发现,该段断裂在卫星影像上显示线性特征较差,发育断裂主要为池河-太湖断裂;断裂新活动主要表现为控制池河河谷的发育及沿明南土山村、池河石塘岳、池河周王等地展布的线性岗状地貌;在上述岗地边缘开挖探槽揭示断裂在该段最新活动方式具挤压逆冲性质,最新活动时代为中更新世,晚更新世以来不活动。上述结果初步表明,该段与其北侧相邻的淮河至女山湖段在第四纪活动性上存在差异,可能为郯庐断裂带在女山湖附近存在分段导致。  相似文献   

6.
青海拉脊山断裂带新活动特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拉脊山断裂带由拉脊山北缘断裂和拉脊山南缘断裂两条向NE凸出的弧形断裂所组成,分别长约230km和220km。它们是介于NNW向的热水一日月山右旋走滑断裂带和NWW向的西秦岭北缘左旋走滑断裂带之间的一个大型挤压构造区和构造转换带,也是分隔拉脊山南北两侧的西宁一民和盆地和循化一化隆盆地的重要边界断裂。沿断裂带的追踪考察,发现了其新活动的部分地质地貌证据。其最新活动时代为晚更新世晚期(仅局部为全新世早期),性质以挤压逆冲为主稍具左旋特征。该断裂的新活动可能导致了该区20余次5级左右中等地震的发生。可以说,拉脊山地区既是反映构造活动,又是反映地震活动的地震构造窗。  相似文献   

7.
喀拉昆仑-嘉黎断裂带(KJFZ)是青藏高原中南部一条规模宏大断裂带,因其是青藏高原向东运移的南边界,其构造展布和活动性质与高原隆升、侧向挤出和东西向伸展等科学问题关系密切,也是研究高原变形机制和地球动力学重要场所.本文选取该断裂带中部NW向格仁错断裂(GRCF),对断裂沿线进行较详细地质地貌调查,对冲沟位错和断层陡坎等地貌单元进行测量,并进行探槽开挖,结合天然剖面揭示了断裂产状,详细研究断裂活动性质,发现断裂除前人认为的右旋走滑性质外,还具有明显的张性正断性质,断裂向北陡倾,且北盘相对南盘下降,全新世以来右旋走滑速率和正断速率分别为2.98 mm/a和0.2~0.5 mm/a之间.前人在共轭的北东向断裂研究中,也发现除左旋走滑性质外,同样具有正断分量,表明现今高原中南部上地壳除传统认为处东西向张性应力场环境外,南北向也具有明显张性特征.而受印度板块向北东向挤压作用,高原岩石圈总体应处于挤压应力状态.因此,推测现今该区域上下地壳处于应力解耦状态,并尝试建立区域张剪性地壳动力学模型:在南北向挤压应力场的作用下,中下地壳缩短凸起隆升,导致上地壳在各方向都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张性特征.  相似文献   

8.
长乐—诏安断裂带的形成、演化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依据闽粤东部出露的岩浆岩,并结合重力、温泉等资料,探索长乐-诏安断裂带的形成与演化及其与板块运动的关系。我们认为长乐-诏安断裂带形成于中生代晚期,至今经历了两大时期:大陆裂谷期和强烈挤压期。长乐-诏安断裂的形成和演化与库拉板块俯冲、消亡有关,与新兴的太平洋板块形成有关,新第三纪以来,长乐-诏安断裂带的南北活动差异与菲律宾小板块在琉球、台湾和菲律宾岛弧处的不同活动方式有关。  相似文献   

9.
郯庐断裂带晚第三纪以来的浅部挤压活动与深部过程   总被引:32,自引:1,他引:3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郯庐断裂带晚第三纪以来持续遭受着挤压 ,使前期大规模的断陷盆地抬升、消亡 ,近代还是中国东部最大的地震活动带。断裂带所遭受的近WE向的挤压 ,是西太平洋弧后扩张和印度板块向北碰撞中的构造挤出作用产生的区域动力。断裂带在新生代挤压活动中切入上地幔 ,出现了地幔剪切、地幔交代、部分熔融等深部过程 ,最终形成了挤压背景下的陆内断裂带大规模的玄武岩喷发  相似文献   

10.
广西境内发育多条北NE和NW向的深大断裂带,它们共同构成了广西X型断裂体系,这些断裂与广西的地震活动可能有着内在联系。系统介绍了广西X型断裂体系主要断裂新生代活动特征,并结合历史地震和广西周边活动块体的运动特征,探讨了新生代期间广西境内断裂活动的构造动力学背景。分析表明新生代广西境内的NW和NE向断裂的活动分别受印支块体、川滇板块的挤出运动和菲律宾海板块与欧亚大陆板块不均匀挤压碰撞作用控制。同时,两组断裂的交汇部位是多个块体/板块作用聚集之地,是应力集中和断裂闭锁的多发部位。  相似文献   

11.
青藏高原东北隅弧束断裂与南鄂尔多斯环形构造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建华  申旭辉 《地震地质》2001,23(1):116-121
卫星图像分析显示 ,青藏高原东北隅存在非常清晰的毛毛山 -南华山 -六盘山、香山 -天景山、烟筒山、牛首山 -罗山 4条弧形断裂带和南鄂尔多斯环形构造。分析了弧形构造的运动特征和南鄂尔多斯环形构造的形态 ,认为青藏高原东北隅弧束断裂的成因是印度板块向NNE俯冲导致青藏高原NEE向移动所产生的推挤力 ,受到南鄂尔多斯环形构造的阻挡 ,形成了 4条向固原、泾原收敛 ,向NWW、NW方向撒开的弧束断裂。造成撒开部分NWW—NNW向断裂左旋走滑、NW—SN向断裂右旋走滑、收敛部分逆冲挤压的特  相似文献   

12.
华南沿海主要活动断裂带的比较构造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华南沿海地区,发育3组不同方向的断裂构造。以北东~北北东向的断裂规模最大,地表迹象最明显;以北东东~东西向断裂切割最深,发育历史最长;而以北西~北西西向断裂的新生性和近期活动性最显著。研究结果表明,上述3组断裂构造的特征,在宏观表征和显微构造特点方面都有表现,说明各组断裂都有各自类同的形成、发育过程,并受控于类似的构造力源,它们的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地壳运动的演变史  相似文献   

13.
珠江口盆地及其邻近地区的活动断裂与地震活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原章 《中国地震》1994,10(4):307-319
珠江口盆地位于南海北部,属于大陆地壳的陆缘张裂型盆地,其形成与地幔向上隆起和地壳拉张减薄有密切关系,自中新世纪晚期以来,珠江口盆地的坳陷为沉积区,盆地的隆起及外围为剥蚀区。  相似文献   

14.
The Yarlung Tsangpo Grand Canyon region is located in the frontal zone of the eastern Himalayan syntaxis, where neo-tectonics and seismicity are intensive and closely related to each other. In the region, two sets of fault structures have developed, striking NNE-NE and NWW-NW, respectively. Investigation shows that they differ markedly in terms of scope, property, active times and intensity. The NWW-NW trending faults are large in size, and most are thrust and thrust strike-slip faults, formed in earlier times. The NEE-NE-strike faults are relatively small in size individually, with concentrated distribution, constituting the NNE-trending shear extensional fault zone, which is relatively younger with evident late Quaternary activities. Strong earthquakes occur mainly in the areas or zones of intensive differential movement of the Himalayas, e.g. along the deep and large fault zones around the crustal blocks. Most earthquakes of M≥7.0 are closely related to tectonics, where large-scale Holocene active faults are distributed with complicated fault geometry, or the faults of multiple directions intersect. Among them, earthquakes of M≥7.5 have occurred on the NW and NE-trending faults with a greater strike-slip component in the fault tectonic zones.  相似文献   

15.
一、绪言远在地震学成为一门精确的科学以前,地质学家就已注意到地震活动和地质构造间的关系了,穆什凯托夫在研究维尔年地震时,就曾注意到大构造断裂与地震活动的关系,并试图据以推测各地区的地震危险性.古宾把地震和一定的地质构造联系起来,企图把这种“地震成因”的构造断裂作为强烈地震发生地点的探查标志.  相似文献   

16.
小江断裂带中段的北东向断裂与断块结构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沈军  俞维贤 《地震地质》1997,19(3):12-210
小江断裂带中段东西支断裂间存在的NE向断裂是在第三纪NE向断裂的基础上,于第四纪中晚期开始新的活动,并具有左旋走滑运动的特征,有些在全新世仍有活动。它们的活动从属于小江断裂带的整体左旋走滑运动,其运动幅度和速率比近SN向小江东西支断裂小得多,但是由于它们的运动,使主断裂产生弯曲或阶区,形成有利于应力和应变集中的障碍。夹于东西支断裂之间的断块被NE向断裂切割为多个次级菱形和梭形断块,这些断块之间的相对运动对断裂分段和地震孕育过程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云南中东部的地震活动与表面断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一、绪言远在地震学成为一门精确的科学以前,地质学家就已注意到地震活动和地质构造间的关系了,穆什凯托夫在研究维尔年地震时,就曾注意到大构造断裂与地震活动的关系,并试图据以推测各地区的地震危险性.古宾把地震和一定的地质构造联系起来,企图把这种“地震成因”的构造断裂作为强烈地震发生地点的探查标志.  相似文献   

18.
辽宁省主要活动断层与地震活动特征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本文结合编制 1:100 万辽宁省地震构造图,分析了辽宁省近 20 年来地震构造环境相关研究成果,确定辽宁地区共有第四纪以来活动断裂 29 条:全新世断裂 1 条;晚更新世断裂 5 条;早、中更新世断裂 23 条。其中北东向晚更新世活动断裂和北西向全新世活动断裂为辽宁地区的主要控震、发震构造。北东向晚更新世活动断裂与北西向断裂交汇部位、海城河隐伏断裂的端点部位和鸭绿江断裂南西端黄海海域是未来发生中强地震的主要部位。本研究可为深入研究辽宁地区地震构造条件、编制第五代全国地震区划图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9.
喀喇昆仑断层与塔什库尔干地震形变带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郑剑东 《地震地质》1993,15(2):107-116,T002
喀喇昆仑断层位于我国新疆、西藏和阿富汗、克什米尔之间,是亚洲大陆中部一条巨型的右旋走滑断裂带,长约1000km,呈北西向展布,十分醒目。喀喇昆仑断层和阿尔金断层形成一个巨大的挤出构造,使青藏高原向东运动,对东亚的新构造和地震活动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木吉-塔什库尔干盆地是公格尔山和慕士塔格山西侧一条串珠状断陷盆地带,东西两侧发育系列山前活动断裂,主要表现为正断层。这里曾发生多次强震活动,3条地震形变带(地震断层)已被发现。塔什库尔干断裂带呈北北西走向,是喀喇昆仑断层北部的一条分支  相似文献   

20.
The Kunming basin is a Cenozoic faulted basin controlled by N-S trending active faults. there are totally 8 main active faults in and around the Kunming basin area. Inversion of fault slip data suggests that the stress field of the Kunming basin has experienced two major stages. In the first stage (from the late-Pliocene to mid-Pleistocene), the regional tectonic stress field was characterized by near E-W compression and near N-S extension. In the second stage (from the late-Pleistocene to the present), the tectonic stress field has been mainly characterized by NNW-SSE compression and NEE-SWW extension. Under such a stress field, the near N-S trending faults in the region mainly show a lateral sli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