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在山西大同—阳高 1989年 6 .1级地震的震例总结中 (张肇诚 .中国震例 .北京 :地震出版社 ,2 0 0 0 ) ,共收集了 8项电磁异常 ,经过对资料的进一步整理研究 ,又发现了 10项异常。以这些异常为样本 ,研究了电磁异常的演化特征及物理机制 ,探讨了数据处理与异常识别的方法、场源关系及区域应力场的特征。结果表明 ,地电异常在震前零散分布 ,以近场区域的中短期异常为主 ,并有从外围向震中迁移的现象 ;地磁异常相对集中 ,呈现分组、准同步上升变化现象 ,异常幅度较大 ;电磁波异常以短临变化为主  相似文献   

2.
以活动地块为单元,研究了青藏高原北部地区1970年以来的30次Ms≥5.0级地震前ML≥2.1级小震的频度、b值、缺震、调制比4项活动性参数的短临异常特征,结果发现,这30次中强地震前,4项指标异常持续时间和异常结束至发震的时间,大部分都在1~6个月之内,尤其是异常结束到发震的时间,在1~6个月内的占异常总数的77%以上。而且30次地震前,4项指标均出现异常的有15次,占地震总数的50%;震前3项指标出现异常的5次,占地震总数的17%;2项指标出现异常的有6次,占地震总数的20%;1项指标出现异常的有3次,占总数的10%。特别是祁连山地块,异常比较丰富,以4项和3项指标异常为主,同时又以5项次以上异常的数量特征表现。  相似文献   

3.
基于在相似外加载荷作用下结构相似的构造可表现出类似的破裂图像及前兆演化特征的实验室研究结果, 对华东地区现代中强地震进行了初步构造分类, 在此基础上分析研究了19次震例前地震活动图像异常的统计特征。 结果表明: ① 大多数震例前具有2~3年尺度的地震学异常, 图像以“条带”和“增强”为主; ② 多数地震在条带异常后有1~2年的中期平静, 震前0.5~1年左右在中期平静背景上出现“集中、 收缩”图像; ③ 震前3个月左右的较短时间内, 多数震例震中附近以短期“平静”为主; ④ 部分震例前短时间内震中附近有“显著性地震”事件发生; ⑤ 不同构造类型震例前, 地震异常图像可能存在差异; ⑥ 华东地区中强地震可能更多是属于沿原存断裂继承性破裂导致的地震, 震源力学性质多为拉张型。 拉张与挤压型地震的异常特点也可能存在差异。 但由于震例较少, 其确定性和成因还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主要基于中国震例及相关文献资料, 通过收集辽宁及周边历史中强地震震前辽宁地区流体前兆异常信息, 对震前流体异常特征进行了分析总结, 建立辽宁地区流体前兆预测指标。 研究表明, 辽宁地区M≥7地震流体前兆异常具有分布范围广, 异常数量多, 持续时间长, 异常变化幅度大且准同步变化等特征, 地震前兆主要以突跳型、 上升型异常为主, 地震一般发生在异常最高频次开始转折降低阶段, 宏观异常数量多达千起, 空间分布特征明显; M5~6地震异常主要集中在距震中200 km范围内, 异常持续时间相对较短, 主要以水氡为主, 地震前兆特征主要以突跳型、 上升型异常为主, 且地震一般在异常最高频次开始转折后2月内发生, 宏观异常数量少, 一般仅为10多起或无宏观异常。  相似文献   

5.
怀4井地下流体异常与地震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怀 4井为国家重点观测井,在多次地震前都有明显的异常出现,对监视北京西北地区的地震起着重要的作用。文中分析了 5次中强地震前怀 4井地下流体测项的异常情况。统计了自 1998年以来周围 300km范围内 4级以上地震前怀 4井流体测项的映震情况。认为怀 4井对其周围 260km范围内≥4 0级的地震反应比较灵敏。并归纳出怀 4井流体测项前兆异常的如下特征: 1)水汞前兆异常形态为突跳型,异常结束后发震; 2)断层气二氧化碳前兆异常形态为多点高值起伏型,异常转折下降中发震; 3)水氡前兆异常形态为阶变型,异常中发震; 4)氢气前兆异常形态为突跳型,异常结束后发震。通过本研究,有助于今后对怀 4井流体异常的识别,根据怀 4井各测项对地震孕育各阶段反映的差异,更容易判定未来地震的发震时刻  相似文献   

6.
2012年6月24日,云南省宁蒗县发生5.7级地震,宏观震中位于宁蒗县永宁乡永宁村一带,极震区烈度Ⅶ度,为NW向椭圆形状,地震造成3人死亡、25人重伤,直接经济损失50 730万元.此次地震序列为主震—余震型,最大余震3.9级发生在6月26日,余震分布在主震北侧,呈近似NW向分布,与极震区烈度分布相一致,节面Ⅱ为主破裂面,主压应力P轴方位SE向,发震断裂为NW向的永宁断层.震前共出现8个异常项目12条异常,地震活动性异常4项,定点前兆异常5项,宏观异常3项,均为短临异常.  相似文献   

7.
以震前会商记录和震情跟踪研讨资料为主,回顾了2008年8月30日攀枝花仁和—凉山州会理间6.1级地震前的短期异常和跟踪预测情况.结果表明:2008年8月30日仁和—会理6.1级地震前川滇交界的布拖、普格、宁南一带存在小震群活动异常;理塘至川滇交界的西昌和攀枝花一带存在地下流体、形变及电磁等多项短期前兆异常;有的防震减灾部门在震前提出了短期分析预测意见.  相似文献   

8.
天山地震活动区地下水同震、震后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道 《内陆地震》2000,14(3):252-259
前言一个完整的地震过程应当包括震前孕育、震时发生和震后调整全过程。研究震时、震后效应对认识震源形成及前兆异常演变过程 ,预报后续地震 (强余震、强震群、相关地震和成组地震 )以及评定地震烈度和灾害都具有重要意义。作者收集分析了中国新疆、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等天山地震活动区 1 970年以来 48次地震 ( M≥ 5 .0 )、35 0多项地下水地震异常资料。研究表明 :地下水动力学和水文地球化学参数不仅在震前表现出明显的前兆异常变化 ,而且在震时和震后异常效应也十分普遍和强烈。震时、震…  相似文献   

9.
以2011年8月11日在伽师—阿图什交界处发生的5.8级地震为例,利用MODIS的LST产品数据,采用STL分解法有效地去除地表温度时空数据中的年变趋势及季节因素周期性的影响,对其余的残余项进行GESD异常检测,并分析2008年1月1日至2013年1月1日的LST异常及其他地震的关系数据,研究结果表明:(1)地表温度的变化具有明显的时空变化趋势;利用STL分解法可以看出震前存在明显的热红外异常,增温现象经历了"出现-扩大-分散增温-增温幅度达到极值-消失-发震"等几个阶段。(2)发震前四个月研究区周围存在明显的热红外异常,2月10日发震断层周围出现大面积异常,异常特征持续2个月后的4个月发震,峰值距发震时刻时间间隔较长。(3)余震分布与断裂带和热红外异常分布特征相关,震后大部分余震主要分布在主震发生的震前出现热红外异常的断裂带附近。(4)通过对比同地区相似震例发现,本次地震与2018年9月4日伽师县MS5.5地震的热异常特征有许多共同点,其中相同的峰值距发震时刻的时间间隔具有一致性,为震前热红外异常特征的归纳提供典型的参考信息。该次地震热红外异常显著,进一步验证了...  相似文献   

10.
区域-时间-长度算法在云南地区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虹  苏有锦 《地震研究》2006,29(1):25-29
应用检测地震活动水平相对变化的区域-时间长度算法(RTL算法),分析研究了云南地区有较完备小震资料的13次6级以七震例。结果表明,该区6级以上地震发生前在源区或近源区大约100km半径的空间尺度内,KTL值能检测到明显的1年以内时间尺度的中短期地震活动异常,它主要是以表征地震活动增强的“上升型”异常为主,占77%。  相似文献   

11.
区分"源兆"与"场兆",系地震预测探索中的重要课题。根据云南4组6级以上地震的地下流体前兆异常资料,系统分析了强震源兆的流体前兆异常特征。结果表明,在6级多强震的源兆区,即震中距100 km范围内,异常项目计有水位、水温、水氡、水汞及气汞;以中期、短期异常为主,临震异常很少;源兆异常台站和台项的比例均高于场兆。这些流体源兆特征的认识,可为利用流体异常判断地震危险区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12.
付虹  陈立德 《地震研究》1997,20(4):345-356
研究了孟连7.3级地震前云南全省及震中距600km范围内跨断层短水准、短基线、地倾斜、水氡、水位、水汞等13类观测项目,55个台站,11个台项测值的中、短、临异常情况。结果表明,震前中、短、临异常台项目分比为38%,并主要集中在200-400km范围。中期异常特征为异常时间长、幅度大、短临异常特征为中期异常趋势结束或测反向,部分项目出现“巨变”东家主震中附近异常出现晚而外围出现早、随着地震临近其异  相似文献   

13.
对东郭流体观测井在山西地震带几次4级以上地震前的异常特征及映震灵敏性进行分析,认为震前多以短临异常为主,异常持续时间具有随震级增大而增加的特点;异常形态水位以突降为主,水温则以突升为主,异常幅度表现为随震级增大而增大、随震中距减小而增大的特点;除汶川地震外,东郭井水位、水温所对应的地震均发生在山西地震带上;东郭流体观测...  相似文献   

14.
山西大同—阳高6.1级地震形变异常的再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对山西大同-阳高1989年6.1地震的震例总结中,共收集了23项形变异常,经过对资料的整理研究,又发现了13项。经过进一步总结形变异常的演化特征及物理机制,表明形变异常在震前具有多样性,震源区出现了闭锁现象。中期趋势异常主要受区域应力场的控制,短临异常反映了震源应力场的变化,异常的空间分布是震源应力场和区域应力场相互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以华北2组成组地震为例,分析了成组地震的异常特征.成组地震的异常特征主要表现为(1)成组地震前兆异常时间跨度大,一般贯穿整个地震组始终,表现为长期的趋势异常.(2)成组地震前兆异常在大趋势背景下还会有小的阶段性波动,在每一次单一地震前又有新的响应.3)存在成组地震前兆异常的观测曲线在地震组开始前往往有较大转折或突跳变化.(4)不同学科成组地震前兆异常之间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新疆地下流体源兆、场兆、大震远兆特征的统计与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20多年来新疆地区的18个地下流体监测点的资料为基础, 沿着“异常与震中”这一主线, 对新疆地区的16次5级地震、 4次 7级以上地震及1个6级强震群的前兆异常特征进行了定量的统计与分析。 结果表明, 源、 场、 远兆异常有如下特征: 异常空间展布不均, 源兆空间内异常监测点展布"密集"、 异常比例可达90%; 而场兆空间展布“稀疏”、 “分散”, 异常比例一般在45%~53%; 而远兆则是更加“稀疏”和“零星”, 异常比例统计为25%。 异常起始时间不同, 源兆异常时间以中期为主; 中强震场兆异常时间以中短期、 特别是短期为主; 强震场兆以中期异常为主; 而强震远兆则也以中期异常为主。 异常形态不同, 源兆中期异常及强震场兆中期异常一般是趋势性大幅度升高变化为主, 且以化学测项为多, 油气探井以井喷形式予以表现; 而中强震场兆异常, 一般表现为幅度明显的短期内的负异常、 脉冲突跳、 短期内的高值上升、 阶变及年变化规律被打破等; 强震远兆特征则基本上表现为少数测点、 测项的大幅度中期异常及个别测项的临震大幅度突跳现象, 油气探井则也以剧烈井喷形式予以表现。  相似文献   

17.
强震远场前兆异常在地震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李献智 《地震》1996,16(1):39-44
强震不仅有近场前兆异常,而且也有远场前兆异常,后者在地震预报中可以起到三个方面的作用:(1)远场前兆异常多在震前的短临阶段准同步地出现,为短临预报提供了较丰富的信息,有助于作出短临预报;(2)远场前兆异常一般具有双重或多重前兆的性质,它们是比较可靠的前兆异常,可为预报地震提供依据;(3)远场前兆异常显示明显的地区,是应力积累较高的地区,往往是后继地震发生地方,即指出了地震可能发生的地域。因此,对远  相似文献   

18.
强震水氡前兆场异常特征及其物理解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岩石中微裂隙的产生与地下水氡浓度变化的关系以及孕震过程中微裂隙时空变化图像,揭示了水氡前兆场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物理机制。结果表明,孕震过程中岩石微破裂的生长是导致地下水氡含量升高及地震前出现水氡异常的原因;震源区及附近地区的膨胀和微破裂最早出现,并最为发育和集中,因此水氡异常也最早出现,也最为集中;孕震过程中微破裂增加,导致地下水氡含量升高,水氡趋势异常以趋势性升高为主。  相似文献   

19.
IntroductionOn11f50,January10of1998,anMs=6.2earthquakeoccurredattheconjunctionareaofZhangbeiandShangyiCounties,HebeiProvince.TheeaFthquakewasoneofthreemajorstrongearthquakesatthenorthernpartofNorthChinaaftertheMS=7.8earthquakeofTangshan,HebeiProvinceinJuly,1976.Thestrongearthquake,whichoccurredwithintheearthquakeriskareaofconjunctionregionofnorthernBeding-Shanxi,Hebeiandinner-Mongoliathatwasdeterminedastheannuallykeymonitoringareaformanyyears,wasfairlywellforecastedbythemiddle-longandm…  相似文献   

20.
路珍  李瑞莎  唐红涛  贾鹏  季灵运 《地震》2016,36(4):89-100
以形变观测资料为基础, 对地球物理场区域形变测量和定点形变测量资料中的震前异常现象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 得到以下认识: 对于大范围的地球物理场区域形变, 异常发生时间较早, 范围相对较小, 适合于中长期地点的判定; 定点形变观测, 异常发生距发震时间较近, 但范围分布则较广泛, 适合于短期地震的预测, 发震地点需要结合大范围的区域形变测量资料来判断。 本工作对认识前兆异常现象的时空分布特征和加强实际预报效能都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