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多参数地震反射波特征分析的原理,利用地震波的振幅、连续性、波形和速度等变化特征,在常规地震叠偏剖面和G-Log剖面上加里东期古隆起风化壳划分七种微地震相。表明,风化壳上为古岩溶发育和含油气有利的微地震相,风化壳外古隆起储层为有利于孔隙裂缝发育的微地震相。  相似文献   

2.
伦坡拉盆地是青藏高原上小型的陆相沉积盆地,发育于始新世早期,经历了断陷,坳陷和抬升改造三个发展阶段,沉积了始新统牛堡组和渐新统丁青湖组两大套厚达4000m,以上的砂泥岩地层。本文从地震资料入手,论述了盆地的地震层序、断层活动、原型盆地、局部构造与特殊地震相类型,并利用多种地震参数对罗马敌库含油构造进行储油层综合分析,从而预测了有利的含油气区块和纵向含油气层段。  相似文献   

3.
近年的地震研究结果表明,对于裂缝性储层,地震纵波同样具有方位各向异性。根据向赂异性地层介质的基本特性,介绍了利用地震纵波资料研究储层波动力学特征参数的方位横向变化规律和预测碳酸盐储层裂缝发育带的层速度法和振幅反演法。  相似文献   

4.
流体替换是研究流体对岩石弹性参数影响的有利手段,其对于地震属性分析具有重要意义。在构建了四层介质模型的基础之上,基于Gassmann方程对储层进行了流体替换,采用褶积模型,运用matlab语言编程考查了不同孔隙度储层中含有流体时的人工合成地震记录。研究结果表明,当储层孔隙中完全被水替换后,储层上、下两层反射振幅在地震记录上明显增强,在临界孔隙度范围内随着替换孔隙度的增大反射振幅能量减弱,反射振幅变化率变化较小。研究基于流体替换的地震正演响应对于流体识别、储层预测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地震波波形2实际上是地震波振幅、频率、相位的集中体现,地震信号的任何物理参数的变化总是反应在地震波形态的变化上.地质体的厚度、分布范围、内部结构、物性、含油气性等变化会影响到地震波的变化,也必将在地震波的波形特征上有反映.[1]地震波形分类技术充分利用了地震资料信息丰富的特点,采用神经网络算法把地震波形特征定量地刻画出来[2].在stratimagic软件环境下,通过对大港孔南地区三维地震数据逐道进行对比分类,细致地刻画了地震信号的横向变化,从而得到与地质层位对应的地震相图,应用于对孔店组沉积体系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张玉芬  熊维纲 《地球科学》1994,19(5):685-693
通过对一层、二层及多层,厚度为有序递度的薄互层组地震地质模型的反射数系列振幅谱特征与薄互层组内单层厚度,子结构厚度,互层组内层数等关系分析,指出薄互层组内单层厚度或子结构度是决定反射系数序列振幅谱特征的基础,互层纳内层数是主要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
在油田的开发阶段,注水或注气开采会引起储层物性的变化,同时储层所含流体也会发生改变,这就为时移地震监测提供了可能.笔者主要基于Gassmann方程,详细地论述了孔隙流体替代储层地震波速度和密度变化规律,并且根据预测的结果建立了含水饱和度变化地震地质模型.最后通过对该模型的振幅类地震属性分析,对地震属性进行了优选,找到了适合本工区时移地震监测的敏感性振幅属性,为预测工区剩余油的分布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使用称为共克里格法的地质统计技术,首先在数值模拟的储集层模型上估算了孔隙度的区域分布,然后在加拿大阿尔波搭的储油河床砂岩上做了同样的工作,共克里格方法一致地将三维反射地震数据和井测量的孔隙度结合在一起提供了孔隙度参数的误差合格的线性均方估计,与传统的地震求孔隙度成图技术(该技术把数据认为是空间上独立的观察)相反,地质统计逼近法应用空间自相关和互相关函数来模拟储集层特性的横向变化,在所模拟的模型中,共克里格法的经验均方根孔隙度误差比在储集层里由地震导出的传播时间上领带于孔隙度的最小平方回归的预测误差要小50%,在阿尔波塔储集层中,各个井处交叉证实研究表明,共克里格法在均方意义下比标准的回归法(即仅解释孔隙度和地震上获得的阻抗之间的局部相关性)精确20%以上,共克里格法在上述两种情况下都利用了区域上间接与孔关度有关的密集的地震测量,结果在与据内插井数据获得的估计相比较时,这种技术大大地改进了控制井稀疏的区域上孔隙度的空间描述。  相似文献   

9.
黔南碳酸盐岩地震“亮点”,“平点”与“暗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秉让 《贵州地质》1998,15(4):338-344
黔南海相沉积地区,在可控震 与炸药震源的地震普查勘探中,地震反射剖面上,出现的振幅异常,有“亮点”、“平点”与“暗点”显示。研究认为:“亮点”可能为油气层的显示;“平点”可能是含气储层与不含气层之间形成的波阻抗界面;“暗点”可能为岩性变化的层间反射。  相似文献   

10.
B.J.Raflson  刘财 《世界地质》1990,9(2):44-47,54
岩类学和孔隙中流体内容的确定是综合地震、岩石物理研究的主要目的,因为缺乏一般的反演技术,正演模拟对于研究岩石学、地层学、孔隙流体内容和地震响应的关系是有用的,这个报告描述了在犹他地区对32块岩石标本两个碎屑岩层序的分析的研究,做了详细的岩类学研究,当给俏皮 和横波速度是压力的函数时用超声波作了实验室测量,在标本为干燥的、超压的、盐水饱和的和石油饱和的各种情况下,我们计算了地震频率范围内的速度,速度对孔隙度、碳酸盐的胶结作用和沉积相等是敏感的,我们制作了假设储层为不同饱和状态的速度剖面,速度剖面用于制作合成地震共炮集资料,去研究这些碎屑岩储集层的地震响应,流体饱和度严重影响地震响应,就象有煤层存在时一样,往往观测到振幅随偏移距的变化,但是,地层学对地震响应呈现了较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朱航  何畅 《地球科学》2014,39(12):1776-1782
2006年4月以来, 四川长宁、兴文、珙县交界区域相继出现注水诱发地震活动, 至2013年4月30日共发生ML4.0以上地震16次, 最大为2013年4月25日ML5.2地震.通过采用体波谱振幅相关系数方法研究长宁注水诱发地震序列ML3.0以上地震震源机制变化过程, 结果显示序列震源机制散乱; 利用CAP方法计算了序列中ML4.0以上12次地震的震源机制解, 结果同样表明其机制紊乱.分析认为: 钻孔加压注水引起附近岩体的孔隙压力增大及先存断层面的摩擦系数减小, 这2种变化均导致库仑应力变化Δσf增大, 从而促进地震的发生.因此, 注水诱发地震活动期间, 研究区构造应力场的应力强度无明显增强, 对破裂方向也无明显的约束作用, 故地震序列震源机制发散.   相似文献   

12.
柴达木盆地跃进地区下干柴沟组上段藻丘灰岩储层特征   总被引:18,自引:5,他引:18  
柴达木盆地跃进地区下干柴沟组上段 (E3 2 )为一套碳酸盐岩与泥岩互层或夹层的地层。研究揭示这套碳酸盐岩形成于滨浅湖环境,岩石类型有陆屑泥晶灰岩、藻团块灰岩、藻泥晶灰岩、颗粒灰岩、藻纹层灰岩及藻叠层灰岩。其中,藻纹层灰岩及藻叠层灰岩 (藻丘 )储集物性极佳并含油,混合水白云化及大气淡水淋溶是该套储层形成的主要原因。特大孔 +(微 )细喉组合、大孔 +(微 )细喉组合是主要的孔喉组合类型。自然电位高负值、视电阻率极高值、过井地震剖面强反射特征是追踪这套含油藻丘灰岩时空展布的重要依据。上述研究成果对跃进地区的油气勘探和开发均具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AVO简化方程的物理意义及其在油气识别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地震反射振幅随炮检距变化研究(AVO)的基本原理是反射系数随入射角的变化而变化。这里从精确的Zoeppritz方程出发,根据Shuey及Hilterman提出的P—P波反射系数计算公式,设计多层地质模型进行AVO正演模拟并合成地震记录,利用地震记录对比讨论了Shuey及Hilterman的简化方程各项的物理意义及其在不同入射角范围内对地震记录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这里综合应用测井和地震资料,进行有利煤层气储层分布区的预测。在研究中,有效应用测井资料,根据SMB工区3号主力煤层及其上部小煤层对应的测井响应特征纵向组合分布及其分类,结合煤层与围岩间的物性差异所引起的地震振幅横向变化特征对煤层的横向展布进行预测。通过测井和地震资料分析,选择地震均方根振幅属性进行SMB工区煤层分布区地震相带的刻画,地震相带边界明显。综合分析试验区沉积地质背景,有效应用测井资料及地震资料,进行试验区地震相、沉积相的描述,优选了有利的煤层分布区即三角洲分流间湾沉积区,实现了煤层气有利储层分布区的预测。  相似文献   

15.
涪陵地区位于川东南探区北部,通过该区石炭系黄龙组地震剖面测线逐条解释,识别出了四种典型异常反射结构:①地震同相轴波峰、波谷均表现为中振幅~弱振幅;②地震同相轴下拉波峰振幅有强有弱,上部波谷反射呈现强振幅~中振幅;③地震反射同相轴明显下拉,同时下拉同相轴上部反射呈现中振幅~弱振幅、下部反射振幅减弱;④地震同相轴反射为弱振幅,近空白反射或弱波谷反射。基于岩溶单元发育理论模型及该区沉积特征,对四种典型地震剖面反射异常地质成因解释进行了地球物理正演模拟,结果显示了与实际典型地震反射结构相吻合的地震剖面特征。其分别代表了岩溶高地峰丛与浅洼发育;被泥质充填或半充填的溶洞或孔隙性非常高的储层发育;高泥质含量充填物,或低速度、未被完全充填的缝洞体发育;7 m~9 m及以下的黄龙组地层。同时,基于特殊剖面结构研究成果,对该区可能发育的新型储层类型进行了预测,有效地指导了该区下部油气有利储层的寻找。  相似文献   

16.
地震波形分类技术在识别和划分岩相的应用中有其独特的优点,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通过针对不同岩相的大量实践,深入探讨了影响该技术的应用条件,系统总结了该技术识别岩相的适用性和局限性。研究表明:时窗类型及大小、地震属性体的选择是影响波形分类结果最重要的因素;不同的岩相在地震振幅、频率、相位、时间厚度上存在差异性是正确应用波形分类方法的前提;当岩相问的地震响应差别不明显,或同一岩相横向波形变化较快,无法建立统一的岩相地震波形特征时,波形分类方法的结果不能准确地划分岩相,也没有明确的地质意义。回归到岩相地震响应特点的分析,建立地震响应与岩相的对应关系,开展波形分类技术应用的先验性研究,是成功应用该技术的基础和关键。  相似文献   

17.
李中朝 《中国煤田地质》1999,11(4):59-60,65
岩浆岩体对煤系地层的入侵破坏,严重影响了矿区的煤质、储量及正常生产。文章以河南山东两个地区的地震采区勘探资料为基础,初步探了岩浆侵入体对煤系地层的影响,描述了其在时间剖面上的反射波动力学特征,即主采煤层反射波的振幅能量变弱(或出现空白反射带)、产状发生变化、波形变化(频率向高频变化)。同时指出地震资料的解释尚存 多解性,强调在该加强地震岩性反演资料处理和综合分析工作。  相似文献   

18.
杂卤石作为一种重要的钾盐矿产,在川东北地区下三叠统嘉陵江组嘉四-五段(T1j4-5)分布广泛,而T1j4-5埋藏深,杂卤石横向分布不稳定,利用地震技术对杂卤石进行预测是本区钾盐勘探的必要需求。而杂卤石夹杂在低速盐膏岩和高速膏云岩互层的地层中,一般单层较薄,在地震剖面上反应弱,地震识别困难。本文通过井震联合对比和地震正演分析,总结了杂卤石的地震响应特征,认为杂卤石由于形成机理的特殊性,其一般位于厚层盐膏层的上部,因此在地震上具有低频、强波谷背景上的高频、弱振幅的特征。在低频地震剖面上,杂卤石对应低频、强波谷的部位;而在高频地震剖面上,杂卤石对应高频、弱波峰的部位。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传统的层属性在杂卤石预测上的难点和制约因素,提出了利用杂卤石在高、低频地震体上的幅频差异特征,通过体属性运算预测杂卤石分布的技术方法,并取得了较好的预测效果。该方法可为其他地区杂卤石的地震识别和预测提供借鉴。研究结果认为,杂卤石在纵向上主要发育于T1j4-5第2旋回盐膏层的上部,平面上主要在盐膏层塑性变形增厚的部位富集,呈条带状展布。  相似文献   

19.
页岩储层由于骨架和孔隙结构的微观非均质性,能够在地震频段内引起波诱导的孔隙流体流动相关的弹性频散和衰减,但声波测井和实验室超声实验测量频率段远超地震频段,不可避免产生测量速度和衰减差异。这里基于澳大利亚惠灵顿地区的页岩岩心在干燥和水饱和条件下地震频段的弹性和衰减测量结果,考虑频变反透射系数和衰减对地震波反射的影响,针对不同层厚的页岩储层开展地震响应计算,并利用Wigner-Ville分布时频分析技术讨论了页岩频散、衰减性质及层厚对其地震响应规律的作用。对于无明显速度频散和衰减的页岩储层,顶、底反射振幅的频变属性受调谐效应控制,主要呈现出低频异常和陷频特征;而对于速度频散和衰减强烈的储层,顶、底反射振幅的频变属性同时受到调谐效应与储层本身频散衰减性质的作用。干燥和含水页岩储层地震响应的频变性质差异有助于加深对含流体页岩地震响应特征的理解,而基于地震频段实测数据正演和时频分析技术,对于提高页岩的地震勘探精度和流体识别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结合中国西部塔里木盆地的E地区潜山风化壳碳酸盐岩缝洞型油气储集体地震属性的预测工作,开展了技术方法和应用的研究。在充分掌握已知信息的基础上,通过反复试验对比,设计了地震属性预测油气储集体的整体研究方案。同时对其中采用的局域振幅横向差异性地震属性技术进行了地震属性与岩石物理性质之间关联性的分析研究。应用结果表明:利用局域振幅横向差异性分析潜山风化壳内部储集体结构和预测油气储集体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对井位的部署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