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Land Use and Sandy Desertification in the North China   总被引:41,自引:15,他引:26  
王涛 《中国沙漠》2000,20(2):103-107
土地沙质荒漠化是中国北方最为严重的环境和社会经济问题之一。荒漠化过程主要受人类活动与脆弱生态环境相互作用的制约,也就是说土地利用方式与强度是影响荒漠化发展或逆转的主要因素。由于日益增大的人口压力所导致的人类影响的强化,中国北方的逐牧业交锚地带一直向北延伸,使得大面积牧场转变为农田并破坏了天然植被。其结果是土地变为易风蚀土持,荒漠化发展异常迅速。据统计,因人类活动影响所造成的荒漠化土地面积中,25^  相似文献   

2.
环境影响评价是一项识别、分析、评估人类活动可能对环境造成影响的技术手段,又称为环境冲击评价,或称环境预断评价。是对人类的生产或生活行为(包括制订政策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资源开发利用,区域开发和申请建设项目等)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评估和预测,并为减轻和防止这些影响提出各种减缓措施,把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减少到最低程  相似文献   

3.
走向世界的中国沙漠化防治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43,自引:19,他引:24  
王涛 《中国沙漠》2001,21(1):1-3
沙漠化(Sandy Desertification)是荒漠化(Desertification)的主要类型,它作为极其重要的环境和社会经济问题正困扰着当今世界,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根据1994年签署的《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荒漠化是指包括气候变异和人类活动在内的种种因素造成的干旱、半干旱和具有干旱的亚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  相似文献   

4.
湖南省土地退化初步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土地经是人类所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在湖南省,主要由于人类不合理经济活动所造成的土地退化现象十分普遍,土地退化类型多样,包括水土流失,土壤潜育化,土地贫瘠化,土地污染和土地损毁等一级类型,土地退化发生地域广泛,空间差异明显,由土地退化造成的危险显著。为整治已退化的土地和预防新的土地退化的产生,必须严格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合理布局城镇和工业,大力植树造林,积极治理“三废”,强化土地利用管理和  相似文献   

5.
近50年来人类活动对四湖地区河湖环境演变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四湖地区为研究区,分析了近50年来区域河湖环境的演变过程,以及农业生产、工业发展、水利工程建设、人口增长与城市化等人类活动因素对河湖环境演变的影响。得出:近50年来人类活动对河湖环境演变的影响逐渐加强,自然的影响因子退居次要的位置;人类活动的影响改变了四湖地区的水系结构,破坏了水域与周边环境协调的格局,促使河湖环境演变并产生功能失调,在一定程度上恶化了人类自身的生存环境;围垦和技术性蚕食是该区水系格局改变的主要原因;人口快速增长给四湖地区资源环境造成极大的压力,导致河湖环境恶化。  相似文献   

6.
人口、资源、环境是制约当今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基本要素。矿产资源是人类生存、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物质基础;而环境是人类发展的重要前提,同时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社会得以安定的基本条件。然而,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常常会引起环境的负面效应,造成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并且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矿产资源消耗量的逐年增加,矿区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如何将矿业活动导致的环境破坏降到可接受的程度,一直是国内外讨论的热点,也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湖泊学     
X1422006010083洪湖历史时期人类活动的湖泊沉积环境响应=Human i m-pact recordedin the sedi ment of Honghu Lake/姚书春,薛滨…∥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5,14(4).—475~480对沉积物的总有机磷、总氮、磷以及元素和磁化率等指标分析表明:1840年前洪湖地区人类活动较弱,在湖泊沉积物中基本没有早期人类活动信号纪录;1840年以后由于人口大量增加,人类活动增强,湖泊的营养水平有所增加,尤其是1950年以来沉积物中营养元素急剧增加;近50年来的湖泊营养程度的加重主要与流域内大量营养物质进入湖泊,以及大面积的围垦造成湖泊面积减小,自我…  相似文献   

8.
随着人类活动对自然界的影响加大,土地沙漠化成为制约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也是环境专家、环保人士讨论的重要话题,由于它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也越来越受到各国政府和人民的重视。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沙漠化土  相似文献   

9.
前言土地沙漠化,主要是指在干旱或半干旱地区,原先并非属于沙漠的地面,它们或者由于自然环境本身条件的改变,或者受到人类过度生产活动的影响,以致有的是遭受邻近沙漠的侵袭,有的是就地起沙,沙丘增长,造成类沙漠化土地,引起自然景观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在人类赖以生存的地质环境中,如山脉、丘陵、平原、海洋、河流、湖泊、地下水、矿产、地形、地质结构等,当遭受到自然或人类的严重破坏,并造成地质环境恶化、人畜伤亡和物质财富的损毁时,称为地质灾害。我国国土辽阔,且70%是山区和高原区,地质条件相当复杂,加上人类的一些活动违背了自然规律,所以地质灾害的种类多、分布广、  相似文献   

11.
国际地理联合会海岸环境委员会于1986年91月6—13日在西班牙召开了《人类活动对海岸环境影响》为主题的国际讨论会,会上分析了人类活动对地貌形成过程和对海岸自然环境变化所施加的影响,此外还研究了有关调节海岸情况和防治或减少人类活动所造成的有害后果所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西部大开发中的沙漠化研究及其灾害防治   总被引:54,自引:23,他引:31  
王涛 《中国沙漠》2000,20(4):345-348
我国西部大开发所面临的主要社会-经济和环境问题之一是发展迅速的土地沙漠化。沙漠化主要是干旱半干旱地区由于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所造成的土地退化过程。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沙漠化严重地制约了西部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在西部大开发的新形势下,沙漠化的研究和防治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就愈显突出。沙漠化的研究及其灾害的防治应以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为目标,完善政策,强化管理,依托科技进步和法律手段,加速治理,改善生态环境,实现西部地区的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3.
新疆沙尘暴源区的气候与荒漠环境变化   总被引:28,自引:11,他引:17  
根据新疆地区50年来的气候变化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阐述了新疆沙尘暴源区气候与荒漠环境变化。结果表明,新疆地区的气候由暖干向暖湿发展。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暖湿过程非常明显,特别是新疆南疆与北疆的气候变化特点和高山与盆地的气候变化差异以及湖泊水域面积的变化,都明显地反映了干旱区域气候变化的敏感性,并且也反映了新疆区域气候与中国中、东部气候变化的差异性。由于气候的波动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干扰,使荒漠环境也在不同区域受到不同程度影响,尤其是干旱地区的降水、大气湿润程度和下垫面状况都直接影响着沙尘暴的发生和发展。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温度的突变是造成环境恶化、灾害增多的主要原因之一,同时也反映出干旱内陆区是气候变化过程中的敏感反应区。  相似文献   

14.
《干旱区地理》2006,29(2):242-242
荒漠化是指包括气候变异和人类活动在内的种种因素造成的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地区的土地退化。土地退化”是指由于一种作用或数种作用结合导致的干旱区、半干旱区和亚湿润干旱地区雨浇地、水浇地或草原、牧场和林地的生物或经济生产力的降低或丧失。其中包括:①风蚀和水蚀  相似文献   

15.
岩溶地区人类活动的水文效应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加之岩溶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及敏感性,地表水与地下水交换迅速,岩溶水动力系统对人类活动及其造成的生态环境变化反馈敏感。岩溶地区人类活动导致的植被退化、石漠化等环境问题已对岩溶地区的水文水循环过程造成了严重影响,水资源问题已成为岩溶地区发展的重要限制因素。本文在对岩溶生态系统及水文环境特性分析的基础上,从土地利用变化的水文效应,人类活动对降水—径流的影响、岩溶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岩溶地下水污染及水文模型在岩溶地区的应用等方面,概述了岩溶地区人类活动水文效应的相关研究现状与不足,总结了未来岩溶地区人类活动水文效应的5个研究趋势,并探讨了研究中的重点及难点问题。  相似文献   

16.
贵州南部山区的石漠化是在亚热带湿热气候条件下和脆弱的喀斯特(岩溶)地貌基础上,由于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造成地表植被破坏,水土严重流失,导致大面积溶岩基岩裸露或砾石堆积的一种荒漠化生态现象。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后半叶以对人类的全球性问题及其周围居住环境的强烈关注为标志。许多自然历史科学和社会经济科学致力于交叉观察和分析最为复杂的自然系统,地球及它的社会组分——人类社会就是这样的系统。虽然,预见下一世纪人类及其生活与经济条件的发展成为必要,并由此提出了一系列问题,但当今科学尚无能力回答所有这些问题。 我们大家还不会按照特定的要求预测地球上许多自然参数的真实性重大变化,也不能界定出这些变化是纯自然的变化还是由于人类活动而造成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上海市人类活动对热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岳文泽  徐建华 《地理学报》2008,63(3):247-256
随着城市规模不断扩张, 由城市热岛现象而导致的热环境问题不断凸现。城市热环境 的时空变化, 是下垫面改变、人为热释放和环境污染等人类活动因素相互交织作用的结果。 由于城市热环境影响因子的复杂性, 传统观测手段和统计方法在获取数据和分析人类活动对 热环境响应机制方面存在着局限性。而卫星遥感和GIS 技术为人类活动对城市热环境的影响 分析提供了技术支撑。选用Landsat ETM+ 影像, 以上海市外环内区域为研究靶区, 在探讨热 环境的空间格局基础上, 运用空间主成分分析方法替代传统的多准则判断(MCE) 方法, 分析 了人类活动对城市热环境的影响特征。结果发现, 对于上海主城区而言, 城市建筑与人口密 度、工业区布局、下垫面类型以及城市景观多样性四个因子是影响城市热环境空间格局的主 导因子; 四个因子的线性模型, 较好地模拟了热环境的空间变化, 定量揭示了上海城市人类活动对热环境的影响机制。  相似文献   

19.
湿地是由陆地和水体系统相互作用形成的自然复合生态系统,在维护区域生态平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于全球气候变化和高强度人类活动等的影响,湿地出现了一系列生态问题。为了将湿地恢复到较为健康的状态,需要根据湿地未受到人类活动影响或人类活动影响较小时期的生态特征,制定湿地恢复目标,因此,首先要追溯历史时期湿地的环境变化。硅藻是一类广泛地分布在世界大洋和淡水水体中的浮游生物,由于湿地特殊的积水环境,硅藻同样广泛地分布在湿地生态系统中。硅藻生命周期较短、对环境变化敏感,容易鉴定和量化,适合作为其生境变化的指示生物。研究湿地中的硅藻,对探讨湿地生态系统中环境因子的变化和重建区域古环境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湿地生态系统中硅藻的国内外研究成果的整理,参照其它生态系统中硅藻的研究工作,对湿地生态系统中硅藻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并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0.
人类活动对我国西北地区沙质荒漠化影响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荒漠化是人类面临的诸多生态和环境问题中,影响最为广泛和深远的灾难。它不但是个环境问题,还是重要的经济和社会问题。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根据已有的诸多研究结论,人为因素是我国荒漠化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通过一系列数据和实例,着重从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不当使用改变了西北地区水资源系统,破坏了脆弱的生态平衡;人类活动中的滥垦、滥牧、滥采和滥伐等行为,破坏西北地区的地表植被;人类盲目和过度使用土地和工农业建设,导致该地区土壤结构发生变化以及人们生产、生活中不断向大气排放温室气体,致使气候变暖等4个方面分析了人类活动对我国西北地区沙质荒漠化的主要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改善和防治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宏观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