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山东南部石臼湾及其附近沿岸地带,北起白马吉利——两城河口,南至绣针河口,全长近80公里,是一段较典型的基岩砂砾质海岸(图1)。它的北部为鲁东南基岩港湾式海岸,绣针河口区以南则为苏北粉砂淤泥质平原海岸。 这段海岸与其以南以北的海岸类型比较,在海岸发育、海岸地貌类型以及海岸冲积  相似文献   

2.
1973 年以来射阳河口附近海岸蚀淤变化遥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闫秋双  刘荣杰  马毅 《海洋科学》2015,39(9):94-100
以射阳河口北部扁担港口和射阳河口南部斗龙港口之间的海岸作为研究区,基于1973,1987,2000和2013年四期Landsat影像提取了该岸段岸线,并进行了时空变化分析。结果表明,射阳河口以北的扁担港口—射阳河口岸段仍处于侵蚀状态,呈现侵蚀—淤积—缓慢侵蚀的变化格局,40 a间侵蚀面积为12.6 km2,淤积面积为1.0 km2;射阳河口以南的射阳河口—斗龙港口岸段处于淤积的态势,呈现淤积—快速淤积—缓慢淤积的格局,40 a间淤积的面积为223.1 km2,仅在2000~2013年间该岸段北部出现了侵蚀。结论是虽然射阳河口以南岸段仍总体处于淤积的过程中,但是近年来江苏海岸的侵蚀范围已经扩展到了射阳河口以南,这证明了江苏海岸侵蚀岸段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汕头南部企望湾海岸地貌发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杭州湾以南的中国大陆东南海岸多为曲折的基岩海岸,岬角与港湾相间为其鲜明特点。此种港湾式海岸的形成过程及其机制历来是海岸地貌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D.W.Johnson(1919)曾经提出港湾式海岸线的发育模式,认为由于岬角冲蚀后退和海湾填充,海岸线将渐趋于直线,最终成为冲积区与冲蚀区交替出现的削平海岸。赵焕庭(1980)以崖门至漠阳江之间的海岸为例,探讨了港湾式海岸地貌发育问题,指出如果沿岸泥沙流向海湾提供大量细颗粒物质并在海湾沉积,岬角的冲蚀和湾  相似文献   

4.
本文根据东海和邻近海域数十口钻井、数万公里地球物理以及岛屿和底质等调查资料提出东海盆地早第三纪曾经历两次海侵,以始新世这期规模最大。笔者认为东海盆地杭州湾—冲绳岛断裂以北为陆相沉积区,煤系地层发育,似以气为主、油为辅的富集区;其南为海相沉积区,似以油为主、气为辅的富集区。  相似文献   

5.
崖门至漠阳江间港湾式海岸地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赵焕庭 《海洋与湖沼》1980,11(2):121-133
中国大陆东南沿海自杭州湾以南,大体上属于港湾式基岩海岸,濒临热带亚热带海洋,众多的河流于此人海,沿海的港湾式海岸为海岸地貌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吴尚时、罗开富以及曾昭璇等先后对粤中海岸进行过地貌研究。笔者等也曾对粤中海岸作过动力地貌调查。本文以崖门至漠阳江间海岸为例,探讨港湾式海岸地貌发育问题。  相似文献   

6.
江苏省射阳县海滩,北起扁担港,南至中路港。射阳河口以北为侵蚀海岸,以南为淤长海岸,滩面广阔,东西宽达10—12公里。全县在平均高潮位线以上海滩面积达42.5万亩,有运粮河、射阳河、黄沙港、新洋港、中路港等河流东流人海;在河流入口处,地势低洼平坦,淡水资源丰富,在港口两岸分  相似文献   

7.
福建平潭岛大福全新世上升海滩沉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沙庆安 《海洋学报》1989,11(1):122-126
福建省平潭岛南端的大福村以南有个小海湾,在湾顶,距现今海岸以北约300m处出露了上升的全新世胶结的海滩沉积,它高出现今海平面约3m左右(图1),一条近东西向的小溪将上升海滩沉积切割出一段小陡崖,提供了观察该沉积的良好露头。溪北岸是傍山的农田,无露头出露。  相似文献   

8.
相对海平面上升引发的海岸潜在侵蚀是海岸带资源利用与规划的重点关注内容.基于杭州湾北岸龙泉—南竹港岸段实测断面资料,利用历史岸线后退和淹没法则计算法分析了该地区的海岸变化对海平面上升的响应.结果表明:近10 a来岸滩呈侵蚀后退趋势,年侵蚀速率为3.7~5.7 m/a,相对海平面上升对岸滩迁移后退的贡献为2%~6%;未来1...  相似文献   

9.
不同类型海岸,资源组合和资源优势均不同,应根据各类海岸的特点,因类而异、因地制宜进行综合开发。基岩海岸的开发我国基岩海岸主要分布在辽东半岛南端,山海关-葫芦岛,胶东半岛,江苏连云港以及杭州湾以南沿海,台湾东部沿海以陡峭的断层岸直插太平洋而闻名于世。基岩海岸的自然资源类型复杂,但以多深水良湾为其主要特点;内外营力的长期塑造,奇山异石遍布,火山锥与火口湖点缀,为旅游资源的开发奠定了良好基础;众多港  相似文献   

10.
辐射状沙脊群是江苏省海岸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位于江苏省中部近岸浅海区,在射阳河口以南、长江口以北的海岸外围,其规模之大,形态之特殊,海区水动力及地质地貌之复杂多变,在国内外均属少见.  相似文献   

11.
东海北部及相邻地区的构造区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野外观察及物探资料的处理解释、综合分析,将东海北部以江绍断裂带为界,分出以北的扬子准地台区与以南的加里东褶皱带;另以丽水—海丰断裂及沿海40m等深线断裂为界,划分出地质特征与两侧有异的海陆衔接带,其东侧又可划分出海礁凸起和西湖凹陷二亚区。充分表现出东西分带与南北分块之特征。  相似文献   

12.
小丁港海岸演变及整治工程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前言本文所研究的海岸位于云台山以南、埒子口以北约22公里长的一段粉沙淤泥质的侵蚀海岸。这段海岸自1855年黄河北归山东入海以来,岸滩一直处于侵蚀的过程。由于岸线的不断后退,现今的海堤基本上已成为岸线(见图1)。  相似文献   

13.
基于DPSIR模型的三亚市海岸带生态安全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岸带生态安全是海洋经济发展的依托和基础。本文从海岸带复合生态系统角度出发,基于DPSIR模型,筛选26个指标以构建三亚市海岸带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综合指数法对三亚市2014—2018年海岸带生态安全状况进行评价。三亚市这五年的海岸带生态安全情况总体向好,稍有波动,等级依次为危险、较危险、预警、较安全、安全;从准则层构成来看,研究区驱动力指数呈现不断上升趋势,压力指数呈现"下降—上升—下降"的发展趋势,影响、状态、响应指数发展趋势相同,均为先上升,后有所下降。建议通过发挥政策导向、优化产业结构、完善旅游管理方式提高三亚市海岸带生态安全水平。  相似文献   

14.
规范养殖用海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盐城市位于江苏沿海中部,海域总面积约1.7万km2,其中内水面积约1.1万km2,连陆滩涂及辐射沙洲约45.3万hm2。境内海岸线长582km,占江苏全省的60%。海岸大体分两种类型:一类是射阳河以北为侵蚀性粉砂淤泥质海岸,近几年的人工达标海堤建设,海岸侵蚀得到了遏制;一类是射阳河以南为堆积型粉砂淤泥质海岸,沿岸潮间带浅滩宽10~13km,岸外为巨大的辐射状沙脊群,本岸段是江苏海岸淤积作用最大、潮间带最宽的地带。  相似文献   

15.
杭州湾流场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依据大量资料分析认为,维持杭州湾流动的能量,主要来自由东海传入的潮波。流场以潮流为主,其中以M_2分潮流占优势。地形和水深对流场影响较大,使流场及其基本特性具有东-西向变化规律。自东向西流速递减、往复性质增强、最大流速发生时间推迟、涨、落潮历时之比值减小。本区西部和南部的流速垂直梯度分别比东部和北部大。大金山以南有一深槽,它对本区流场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杭州湾的余流相对潮流来说是较小的,其流动和钱塘江、长江冲淡水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6.
通过实地调查和资料搜集,对丹麦日德兰半岛西海岸典型岸段的地貌类型和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丹麦日德兰半岛西海岸岸线长度约为470km,海岸类型可以分为无障壁海岸和有障壁海岸2大类。无障壁海岸以沙丘为主,并有海蚀崖,主要分布在斯卡恩(Skagen)到布劳万角(Bl?vands Huk);有障壁海岸地貌类型以障壁岛—潟湖、盐沼为主,主要分布在布劳万角到勒姆岛(R?m?),并向南进入德国。丹麦西海岸北部属于冰后期地壳回弹上升区,向南地壳回弹幅度逐渐减弱,至Ringk?bing峡湾地区变为地壳稳定区,再向南地壳变为下降区,因此,全新世地层中分别记录了不同的相对海面变化信息。距今7 150a以来,北部的Skagen岬角地区的相对海面下降了16~25m;Skallingen地区过去5 000a间海面在现代海面附近波动,其后侧Ho Bugt盐沼地区4 000a以来相对海面上升了4m;过去8 000a间,R?m?障壁岛的相对海面上升了15m。欧洲学者在丹麦西海岸地区取得的典型成果包括:海面变化重建(包括海面变化标志点、泥炭层压实校正、定年等)、全新世地质环境演化、开放潮坪现代沉积定量研究等,为海岸带研究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一、深沪湾的地理地质概况深沪湾为福建沿海中部晋江县的一个小海湾,形同肾脏,湾口向东,湾的北端为永宁镇,南端为深沪镇。近十年来,这两个镇的经济发展很快。附近的石狮市是著名的侨乡,又是近年来港、澳、台投资的热点,轻工及商业发展迅速。深沪湾的海岸有如下特点:中部,前港林场以南,土地寮村以北,约1km长的海岸为海蚀红土陡崖。陡崖高5m左右,其物质组成主要为土红色沙质粘土。数百年来,用  相似文献   

18.
一、盐城沿海概况 盐城海域位于江苏沿海中部,东濒黄海。全市海岸线长582km,是江苏省海岸线长的60%,滩涂及其辐射沙洲面积46.8hm^2,占江苏省滩涂面积的70%,盐城市境内的海岸均为粉砂淤泥质海岸,射阳河口以北为侵蚀型海岸,潮间带海滩较窄,一般宽0.5-1km;射阳河口以南为堆积型海岸,沿岸潮间带浅滩宽10-13km,目前该岸段仍处于淤长趋势,平均速率新洋港至王港一带约50m/a左右,港附近约100m/a左右,盐城管辖的海域面积约1.7万km^2,其中内水面积约1.1万km^2。  相似文献   

19.
中国东部近海现代沉积环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海近岸海域岛屿、入海河流众多,大量陆源物质随沿岸流自长江口向东迁移,是海陆相互作用最为强烈的区域之一。对2016和2017年夏季采集的570个东海近岸表层沉积物样品进行了沉积物物理化学性质、粒度特征、有机质含量等测试分析。结果表明,这些特征参数明显受区域沉积环境的控制。杭州湾区域沉积物偏弱碱性,氧化还原电位(Eh)<0,有机质含量北部偏高,沉积物组成以黏土质粉砂为主,抗剪强度较低(普遍<0.5kpa),各指标无明显分布规律,相关性较强。浙江东部沿海区域沉积物近中性至弱酸性,Eh较高(>0),Eh与pH自陆向海降低,象山港、乐清湾海域有机质含量较高;舟山至台州海域以粉砂为主,台州以南分布斑块状泥质区,抗剪强度比杭州湾区域偏高,各指标无明显相关性。整体来看,杭州湾与浙江东部沿海属于两个完全不同的沉积环境体系,主要是因杭州湾物质来源较为稳定,区域水动力较强,导致沉积物分布相对均一;而浙江东部海域河流、岛屿较多,各个区域物质来源和水动力环境都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20.
广西滨海地貌特征及砂矿形成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西滨海地貌,大体以饮州犀牛脚为界,东部以侵蚀一堆积的砂质夷平岸为主;西部则主要是微弱充填的曲折溺谷湾岸。滨海地貌与砂矿有直接关系。不同的地貌类型形成的砂矿床有所区别,一般砂矿床主要产于砂质海岸、沙坝—泻湖海岸、三角洲海岸内。生物海岸、泥质海岸不成矿。砂矿成矿与地貌形态相联的有海积的、冲积的、残积的、浅海的及混合的几种类型。砂矿的形成与富集多受地貌形态的控制。不同的地貌形态,砂矿富集的部位不一样,一般在沙堤的根部、海滩的高潮线附近、沿岸沙堤的上中部、水下沙坝的顶部和向海坡的上部,以及冲积平原的边缘地貌部位,容易形成砂矿和富集。区内滨海砂矿极其丰富,主要有北海白虎头玻璃石英砂矿床、江平澫尾锆石—钛铁砂矿床、巫头金红石—锆石砂矿床等。沿岸不同的砂矿种类与沉积物的粒级有不同的选择。钛铁砂矿产在中细砂—中粗砂中;玻璃石英砂矿产于中细至中粗级沉积物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