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电液伺服式TMD结构控制系统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一座六层双向单跨的1:4钢框架模型进行土槽中低频激振器楼面激振试验,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和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原理,将激振器输出的信号转化为作用在结构上的动力作用,研究上部动力荷载作用下土与结构的动力相互作用。对采集的信号进行频谱分析和时域分析,研究体系的基频和模型顶层的加速度和位移反应,并与刚性地基上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土与结构的相互作用能有效降低体系的动力反应。考虑SSI效应时,大刚度结构对顶层加速度的削弱及位移的放大可能小于小刚度结构,这种削弱作用的大小主要是由结构的刚重比来决定。  相似文献   

3.
岳光  潘玉田 《地震工程学报》2018,40(6):1366-1371
针对当前采用PID控制器控制无人驾驶救援车伺服系统时存在的轨迹跟踪精度不高,误差控制性能较差,灵活性、平稳性和安全性能不佳等问题,提出并设计基于BP神经网络整定PID控制器的无人驾驶救援车伺服控制系统,建立突发地震灾害中无人驾驶救援车伺服控制系统驱动模型,并以此模型作为被控对象;根据系统期望输出值与实际输出值构成的控制偏差获得PID控制规律,并通过调节PID控制器控制参数实现系统控制,在此基础上,采用BP神经网络通过对无人驾驶救援车伺服控制系统性能的学习,构建基于BP神经网络整定的PID控制器,并采用梯度下降法修正控制器加权系数,通过在线调整BP神经网络加权系数即可实现控制器的自适应调整,控制突发地震灾害中无人驾驶救援车实施救援。实验结果表明,设计的基于BP神经网络整定PID控制器的无人驾驶救援车伺服系统可有效提高轨迹跟踪精度,具有较好的灵活性,且能够保证驾驶员的安全和车辆平稳行驶。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采用无源伺服技术进行位移摆式速度计测量量程扩展的研究。首先对传统速度计的原理进行分析;其次通过介绍无源伺服技术的原理,给出了采用无源伺服技术扩展速度计位移测量量程的方法,并给出实测结果,且线性相对误差小于1%。实验证明,以无源伺服反馈的方式扩展了传感器的位移量程,实现了高层建筑和大跨度桥梁的超低频大位移的有效测量。  相似文献   

5.
小型伺服式电动振动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介绍一种用于标定(超)低频振动传感器的小型伺服振动台的原理和性能,振动台采用了闭环伺服技术,降低了低频段的失真度,拓宽了小型电动式振动台的低频使用范围,在小型振动台上实现了低频振动传感器的标定。  相似文献   

6.
基于伺服式倾角仪的桥梁挠度和转角监测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塌桥事故的不断出现,各国对桥梁健康监测逐步重视起来。桥梁挠度和转角是桥梁常规检测和健康监测的重要内容,是桥梁健康状态评估的重要指标。虽然现在存在多种测试桥梁动挠度的设备,但是都无法用来长期在线监测一些桥梁的动挠度,特别是横跨较宽江面或深峡谷的大跨度桥梁的动挠度。目前由于没有成熟的、高精度的转角仪器可测试梁端转  相似文献   

7.
高精度低频振动台及伺服隔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提出了一种复合速度反馈技术,用以建造高精度大行程低频标准振动,同时,这种伺服隔振技术可大幅度降低地基振支对台面的干扰,降低地基造价。  相似文献   

8.
现代地震学和测震学的发展要求拾震器具有频带宽、动态范围大、稳定性好的性能和指标。因为地震波频谱的范围很宽:约从千分之几到几十赫甚至还高。而振幅范围也很大:从毫微米至米。为了这一需要,我们设  相似文献   

9.
提出了一种新型钢筋混凝土摩擦阻尼器的构造和工作原理。在实验室建立了一个两层复合隔震的钢框架模型,该模型采用了新型钢筋混凝土摩擦阻尼器和隔震墩并联作为隔震层。通过对多种工况下的钢框架模型进行振动台激振试验,分析对比试验数据,研究该新型钢筋混凝土摩擦阻尼器-隔震墩并联复合隔震层在不同预紧力和不同加速度幅值输入时的动力特性及减震效果。本试验结果表明,新型钢筋混凝土摩擦阻尼器具有优秀的耗能减震性能。新型钢筋混凝土摩擦阻尼器-隔震墩并联复合隔震技术是一种减震效果明显,廉价实用,极具前景的新型隔震技术。  相似文献   

10.
新型形状记忆合金阻尼器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3,自引:5,他引:23  
本文在对形状记忆合金(SMA)的力学性能研究的基础上,设计和制造出一种性能良好的SMA阻尼器,介绍了其工作原理及有关试验结果,将该阻尼器安装在斜拉桥模型上,进行了斜拉桥模型振动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阻尼器的耗能效果明显,在工程结构振动控制方面具有比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给出了一种双磁路伺服式低频角振动台的结构原理,导出了角振动台的微分方程、频率特性、以及灵敏度计算公式。在国家级计量部门对角振动台的频率特性、灵敏度、波形失真度等进行了校准,在实验室内对角振动台的线性度、稳定性等技术指标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双磁路伺服式低频角振动台具有良好的性能,计算结果和测试结果吻合。可用于强震转动加速度计及其他转动传感器的校准和检测。  相似文献   

12.
891型测振仪由拾振器和放大器组成。采用拾振器无源伺服技术,选取小运动质量的高自振频率往复摆,扩大了使用频率范围和幅值测量范围;采用了微型开关,与放大器放大、积分结合,实现了一机多用的目的,可测量位移、速度和加速度。使用频率范围为0.5—100HZ,最大可测位移为150mm,最大可测加速度为80m/s~2。可用于结构脉动测量、桥梁振动测量、桩基动测、波速测量、爆破中距离测量等。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CT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确诊为COVID-19患者的病例资料(男14例,女12例),分析其胸部高分辨CT表现,重点观察病变形态、分布以及病变区有无肺血管增粗、支气管充气征、小叶间隔增厚。结果:26例COVID-19患者中病变分布于肺周围区20例,其中17例胸膜下区;18例累及双肺,8例累及一侧肺;单个肺叶受累6例,2~4叶受累10例,5叶受累10例;单发病灶3例,多发病灶23例;以单纯磨玻璃密度影(pGGO)为主要表现19例,混合性磨玻璃密度影(mGGO)11例,肺实变伴周围磨玻璃密度影(GGO)4例;1例初次CT检查表现为直径3mm大小的磨玻璃密度影,4天后复查CT时病灶明显增大,呈斑片状混合磨玻璃密度影;病变区血管增粗17例,占65.4%;支气管充气征15例,占57.7%;小叶间隔增厚16例,占61.5%;以铺路石征为主要表现8例,占30.8%。单侧少量胸腔积液3例,纵隔淋巴结增大1例。结论:COVID-19的高分辨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双肺多发磨玻璃密度影伴病变区血管增粗、支气管充气征及小叶间隔增厚提示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14.
15.
新研制的800t高温高压伺服三轴流变仪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一台液体介质大型实验设备--800t高温高压伺服三轴流变仪最近研制成功,该设备由七个主要分系统组成: 1.压机:机架由高强度钢丝预应力缠绕制成,实测刚度为1 mm/18.6MN,最大载荷为8000kN。  相似文献   

16.
任爱华 《地球物理学报》1988,31(02):236-236
一台液体介质大型实验设备——800t高温高压伺服三轴流变仪最近研制成功,该设备由七个主要分系统组成: 1.压机:机架由高强度钢丝预应力缠绕制成,实测刚度为1 mm/18.6MN,最大载荷为8000kN。  相似文献   

17.
郑力畅      齐行军  庄建  许国山      李东军     《世界地震工程》2022,38(2):080-88
在地震作用下,抗震支吊架理应保障建筑机电工程设施和管道系统均具备良好的服役性能。因此,对抗震支吊架的抗震性能进行检测至关重要。本文以某典型地下室抗震支吊架为对象开展了顺管向地震模拟振动台试验,通过多工况试验对比分析了不同支吊架的位移和加速度的地震响应。试验结果表明:抗震支吊架显著降低了管道位移,减振率最高可达到96%,但对于加速度响应的抑制作用较小。易损性分析表明:采用成品支吊架时,管道系统在遭受相当于设防烈度的地震作用时会发生严重损伤,而采用抗震支吊架的管道系统能够保全其功能。  相似文献   

18.
新型电磁阻尼器性能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开发研制新型耗能减振器是抗震减灾的需要.用强磁性材料制做电磁阻尼器是创新的工作,对电磁阻尼器的构造、基本性能、运动参数(如频率和幅值)及几何参数(如涡流板厚度和面积)对其性能影响等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频率、幅值、工作面积的增大,阻尼力会增大;而且由于电磁阻尼器的构造简单巧妙、工作频率宽、性能较好,因此可以广泛应用于土木、汽车及机械等领域的减振(震),是一种很有前途的减振器.  相似文献   

19.
在大气边界层风洞进行了"珠江城"商务写字楼大比例尺(1:150)模型风洞试验,通过对风洞试验数据分析,获得了基础等效静风荷载及结构顶部风致加速度响应。并将其结果与其它较小比例尺的两个风洞试验结果相对比,分析了模型几何缩尺比、周边建筑及平均风剖面对试验结果的影响。获得的结果可以为此结构设计提供风荷载,同时也为其他建筑的抗风设计和风洞实验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20.
高柔结构动力反应强烈,对结构安全性和舒适性带来了挑战。为经济有效地控制高柔结构的动力响应,各种减振措施相继被提出,并在研究和实践中不断取得进展。文章发展了一种将调谐液体阻尼器(TLD)与颗粒阻尼器(PD)结合的新型减振耗能装置TL-PD,尝试用于高柔结构的振动控制。为验证该装置的风振控制效果,将简易TL-PD装置安装于一高层结构模型顶部,开展了风洞试验。试验结果表明,TL-PD在颗粒充分碰撞后对高层结构具有良好的振动控制效果,且控制效率受到质量比、颗粒密度及风速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