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山西省62个气象站1961年-2008年春季逐月降水资料,同期NCEP/NCAR再分析资料,NOAA太平洋海温资料等,应用SVD、蒙特卡罗统计检验、合成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山西春季旱涝与同期太平洋海温场和环流场异常关系.研究表明:影响山西春季旱涝的同期500 hPa关键区主要位于日本海、北太平洋东部的阿留申地区南部,以及极地、西西伯利亚,山西北部和西南部受关键区异常影响更明显;当春季500 hPa平均高度场上日本海、北太平洋东部出现正异常,而极地、西西伯利亚出现负异常时,山西春季易偏涝,反之山西春季易旱.春季赤道东太平洋以及北太平洋海盆东南部λw150°~λw160°,ψN30°~ψN 35°附近海域是影响山西春季旱涝的太平洋海温的关键区,山西中南部受关键区海温异常影响最明显;当春季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异常偏高,北太平洋海盆东南部海温异常偏低,山西春季降水易偏多,反之山西春季易旱.春季850 hPa上我国东部地区λE110°~λE120°范围偏南风减弱是导致山西春旱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华南前汛期降水与我国近海海温的SVD分析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利用国家气象局整编的中国160站月降水资料和英国气象局的全球逐月海温格点资料,分析了华南前汛期降水的异常特征,并用SVD方法分析华南前汛期降水与近海海温的关系。结果表明:近50年华南南部前汛期降水的总的趋势变化不明显。华南南部前汛期降水异常存在3 a、5 a、7 a和14 a的周期;用SVD方法分析发现:存在一个关键区(130~158 ?E,5~18 ?N),华南前汛期降水异常关键影响时段是前一年5—8月,华南前汛期降水与该关键区海温有较好的负相关关系,即前一年5~8月关键区海温异常偏高(低),次年华南前汛期降水偏少(多)。  相似文献   

3.
我国东部夏季极端降水与北太平洋海温的遥相关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采用1951—1998年我国东部(105°E以东)59个站点夏季大雨及以上降水量资料与北太平洋海温场资料,借助于SVD分析方法,逐季分析我国东部极端降水与北太平洋海温及南方涛动指数的遥相关,进而检测影响我国东部地区极端降水空间分布的海温关键区和南方涛动及其显著季节(月份)。结果表明,我国东部夏季极端降水与同期太平洋SST的遥相关主要在太平洋130~170°E,5~25°N之间海域;Ni-no区域SST与次年夏季极端降水的相关主要表现在与华东地区的正相关;黑潮海域及加利福尼亚海流区春季SST与我国东部夏季极端降水呈明显的负相关;冬季太平洋SST与我国东部夏季极端降水的遥相关主要表现在,赤道东太平洋、黑潮海域的冬季海温与华东地区、河套地区降水的正相关;我国东部夏季极端降水与前一年秋季Nino区海温为负相关,与西太平洋海温为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三江源地区春夏季降水与太平洋海温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预测三江源地区春季、夏季降水趋势的需要出发,利用聚类分析法将三江源地区春、夏季降水场分为3个区域。通过对3个区春、夏季降水指数与前期太平洋海温相关普查,定义了与3个区春、夏季降水指数相关的海温分布型指数。冬季西太平洋海温偏低(偏高),赤道中、东部太平洋海温偏高(偏低)的海温分布型造成三江源1区、3区春季降水减少(增加);冬季赤道太平洋中部、加利福尼亚海域海温偏高(偏低)的海温分布型造成2区、3区夏季降水减少(增加)。对冬季太平洋海温分布型与后期春、夏季500 hPa北半球高度场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当冬季西太平洋海温综合指数高(低)时,春季高度场印度高压、中西伯利亚槽及阿留申低槽加强(减弱),三江源地区春季降水偏少(偏多);而当冬季太平洋中部、加利福尼亚海域海温综合指数高(低)时,夏季高度场伊朗高压、中西伯利亚高脊加强(减弱)及西太平洋副高位置偏南(偏北),夏季降水偏少(偏多)。  相似文献   

5.
用1958~1998年NCEP再分析资料、Reynolds海温及中国160站月降水资料分析了印度洋.太平洋不同季节海温年际变异的主要空间分布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探讨了夏季亚澳季风区海温异常型与我国夏季降水的关系。结果表明:冬季印度洋一太平洋海温年际变化的第一模态与随后春季的第一模态、夏秋季亚澳季风区的海温异常型(第二模态)有非常显著的相关关系,即如果冬季海温异常为E1 Nino(La Nina)型,则其后的春季也为E1 Nino(La Nina)型,而随后的夏、秋季在亚澳季风区的热带海温有暖(冷)异常。夏季亚澳季风区海温异常与我国长江中游至江南的夏季降水有显著的正相关,即夏季亚澳季风区热带海温暖(冷)异常对应长江中游及江南的夏季降水偏多(少)。与东亚冬季风异常有关的冬季北太平洋海温异常型,可以通过与夏季亚澳季风区海温的异常有显著相关性进而影响到东亚夏季风。  相似文献   

6.
吴息  程炳岩等 《气象科学》2001,21(3):343-347
本文利用奇异值分解方法对河南省降水与热带太平洋E1Nino区域的海温的时滞遥相关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6月河南降水距平与各个E1Nino区前一年7-12月及当年1-2月海温距平有显著负相关;7月河南降水距平与各E1Nino区前一年7-12月及当年1-2月海温距平有显著正相关,10月份降水距平与Ninol 2和Nino4区海温距平有正相关,4月河南降水与前一年1月E1Nino4区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7.
使用1951—2002年前期(1—5月)北太平洋海温场月平均资料,运用合成分析、多因变量方差分析、判别分析及相关分析方法,探讨我国汛期雨带类型与前期北太平洋海温的时空分布关系。分析表明:尽管汛期各雨带类型对应着前期不同的海温距平场,但它们之间只有部分海域存在显著性差异,且在1月表现最显著。各雨带类型对应海温距平场显著差异关键区主要位于北太平洋的南北海域,即北部中高纬亲潮附近(40°~50°N, 160°E~180°),北太平洋西风漂流区(30°~40°N,175°~145°W)及南部近赤道太平洋中部(10°S~0°, 175°~145°W),且南北海温呈反相关关系。将海温关键区作为判别因子,对雨带类型进行判别分析表明:用多个海温关键区作为判别因子建立的判别方程,其判别准确率比仅用某一海温关键区或海温区之间的和差简单定义的指数作为判别因子建立的判别方程判别准确率高,说明我国东部汛期降水型的分布与多个海温关键区的综合作用是密切相关的。进一步分析判别方程定义的1月海温判别指数与前期高度场和夏季副热带高压各特征量的相关关系表明,该指数对我国汛期雨带类型影响的可能途径是:一是造成大气环流异常,特别是北太平洋涛动的异常,并形成PNA大气遥相关型,从而引起我国汛期降水异常;二是造成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异常,主要是面积、强度和西伸脊点位置的异常,从而引起我国汛期降水异常。可见,冬季北太平洋海温南北异常与我国汛期雨带类型关系密切,且具有重要的天气气候学意义。  相似文献   

8.
用主成分回归方法制作青岛市8月降水预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格点资料的相关普查及对相关区域的“EOF”分解两种方法,分别对前期北半球500hPa月平均高度场和北太平洋月平均海温场进行筛选和“浓缩”处理,提取影响青岛地区8月份降水的主要信息,并以相关区域主成分作为预报因子,建立青岛市8月份降水量的主成分回归预报方程。计算表明,青岛市8月的降水量,主要决定于前一年6月西风漂流区的海温及前一年10月北美大槽的强弱。如果前一年6月西风漂流区的海温偏低,10月北美大槽强度偏强,则未来8月我市降雨偏少;相反,则来年8月降雨偏多。  相似文献   

9.
秦宁生  吴永森 《高原气象》1994,13(4):473-478
本文通过对青海省东部13个站4-6月降水量进行了EOF分解,给出了这一地区季降水的空分布特征,其主要特征向量的时间系数与同期太平洋海温存在明显的遥相关,最后用第一特征向量的时间系数作为表征青海东部春季的旱涝指数,分析了它与前期太平洋海温和500hPa高度场的相关,结果发现:前一年春季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和冬季太平洋地区500hPa高度对我省东部春季降水有明显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北太平洋次表层海温异常对中国夏季降水影响的可能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丽平  靳莉莉  管兆勇 《大气科学》2010,34(5):988-1000
利用Godas月平均次表层海温资料, 分析了冬、春季和夏季北太平洋次表层海温层际相似性特征, 据此对次表层海温进行分层。在此基础上研究了500 hPa位势高度场、北太平洋次表层海温、中国夏季降水三者之间的时滞相关关系, 发现春季北太平洋次表层海温场是联系前、后期大气环流的关键因素。前期冬季大气环流对春季北太平洋次表层海温场影响最显著, 春季北太平洋次表层海温场又持续影响同期及后期夏季大气环流异常。异常的夏季大气环流与同期表层、次表层海温相互作用, 共同造成夏季长江流域与华北、华南降水出现相反异常的分布型式。  相似文献   

11.
山西春季降水与500hPa环流场及太平洋海温场异常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61—2008年春季山西省62个气象站的逐月降水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NOAA太平洋海温资料等,应用SVD、Monte Carlo统计检验和合成分析等方法,探讨了山西春季降水与500hPa环流场及太平洋海温场的异常关系。结果表明,当春季500hPa平均高度场上,欧洲北部、日本海和北太平洋东部出现正异常,而极地、西西伯利亚出现负异常时,山西春季降水易偏多;反之,则易偏少。当春季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异常偏高,北太平洋东南部海温异常偏低,且前期冬季也有相似的海温距平分布时,山西春季降水易偏多;反之,则易偏少。春季,850hPa我国东部地区110°~120°E范围偏南风减弱是导致山西春季降水偏少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周浩  程炳岩  罗孳孳 《气象》2011,37(9):1134-1139
运用NCEP/NCAR全球高度场再分析资料、美国NOAA全球海温资料以及重庆34个站春播期间降水资料,对重庆春播期间降水特征及其与前期秋季海温场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重庆春播期间降水与前期秋季北太平洋暖流附近(20°~40°N、165°E~140°W)的海温有显著负相关关系,而与北太平洋阿拉斯加暖流附近(40°~60°N、165°E~140°W)的海温则有显著正相关关系,即南、北海温呈现相反的相关性。当前期秋季北太平洋副热带地区海温异常偏高,中高纬度地区海温异常偏低时,后期重庆春播期间降水将异常偏多;反之,北太平洋副热带地区海温异常偏低,中高纬度地区海温异常偏高时,重庆春播期间降水将异常偏少。针对秋季北太平洋南、北海温异常的反相分布特征定义了用于诊断和预测重庆春播期间降水的判别指数,该指数代表了北太平洋海温异常南北反相的分布特征。该前期判别指数具有重要的天气气候学意义和一定的指示和预测能力。其代表的北太平洋海温异常与西太平洋区域500 hPa高度场有密切联系,其可使大气环流场产生持续性的异常,大气环流的异常特征能一直持续到春播期间,将影响重庆春播期间降水变化。  相似文献   

13.
冬季太平洋海温变化对中国5月降水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采用EOF-CCA方法研究了12-2月份北太平洋海温场与中国5月降水指数之间的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2月海温与中国5月降水有较好的相关关系。赤道东太平洋和日本以东洋面的海温与中国东部地区的降水正相关,与中国华南、云南和西部地区的降水负相关。相反,东北太平洋、菲律宾以东洋面和墨西哥以西洋面的海温与中国东部地区的降水负相关,与中国华南、云南和西部地区的降水正相关。上述5个海区的太平洋前期海温对中国5月降水有影响的海温关键区。前期海温异常将影响到5月中高纬度的西风带波动和低纬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强度、位置、从而导致中国5月降水空间分布的异常。  相似文献   

14.
在对长江中下游夏季降水进行分型的基础上,分析了长江流域南北两支雨带与春季太平洋海温的相关关系,并采用NCAR/CAM 3.0大气环流模式对前期海温进行了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赤道东太平洋区域(150~90°W,5°S~5°N)的海温异常对两支雨带夏季降水有重要影响,海温正异常时南支雨带旱、北支雨带不明显,海温负异常时南支雨带涝、北支雨带旱;前期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强迫可以在北半球对流层激发出遥相关波列,并影响长江流域南北两支雨带的旱涝分布,前期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对南支雨带的影响比北支雨带大。  相似文献   

15.
基于陕西省78个测站1961~2011年盛夏逐日降水量资料以及NOAA全球2°×2°海温场资料,分析了陕西盛夏极端降水事件气候特征及其与海温场的遥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盛夏,陕西南部、关中西部及陕北南部是极端降水事件高发区;(2)近年来盛夏极端降水事件呈上升趋势,1976年后显著上升;(3)极端降水事件与前期海温场具有较好的遥相关关系,与同期(同月)海温场相关性不显著;(4)上年秋季、冬季赤道中东太平洋和上年秋季阿拉伯海海温异常偏暖,赤道中东太平洋南北两侧海温偏冷,以及前期2月印度洋和中国近海海温异常偏暖,关中中东部及陕南中东部局地7月极端降水偏多,反之亦然;上年秋季印度洋和赤道东太平洋、上年冬季及当年春季印度洋西部海温异常偏暖,关中中西部地区8月极端降水偏多,反之亦然。  相似文献   

16.
热带太平洋和印度洋海温年际变化的均方差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运用1951~1997年热带(20°N~20°S,50°E~80°W)海温(SST)资料求出其各月的均方差,结果表明:太平洋海温变化相对印度洋海温变化要明显,特别是赤道中东太平洋附近 (165~90°W,6°N~6°S)的海温变化比较显著,其海温的变化范围在2~4°C左右,3~4月份海温年际变化小,11~12月海温年际变化大;“暖池”附近洋面海温年际变化也小。而印度洋海域的海温变化范围在1~2°C左右,在印度洋南半球洋面海温变化比北半球洋面海温变化相对较大。同时,根据上述海温变化特征确定了几个海温年际变化最大的关键区。  相似文献   

17.
印度洋地区异常海温的偶极振荡与中国降水及温度的关系   总被引:42,自引:15,他引:42  
利用1951-1997年近47年的印度洋海温距平场资料以及相应中国160站降水资料,通过相关普查得出,印度洋地区东西海温的偶极振荡与中国6-8月汛期的降水有较好的相关关系,特别是前期3-5月份的印度洋地区东西海温的偶极指数与中国6-8月降水的相关较好。分析1958-1995年NCEP 500hPa北半球高度场资料发现,印度洋偶极指数与欧亚中高纬度地区的高度场异常有密切的联系,其中印度洋偶极指数IODI负位相年有明显的PJ波列存在,印度洋偶极海湿异常很可能是通过PJ波列来影响中国的降水。同时,对印度洋地区海温偶极指数和中国地区温度的相关分析表明,印度洋地区海温偶极指数与冬季中国南部地区的温度也有较好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8.
唐浩鹏  王芬 《贵州气象》2015,39(1):14-20
利用贵州83个台站1979—2011年的夏季月降水资料、海温、气压场、风场等再分析格点资料及副高指数资料,利用点相关找出影响贵州夏季降水的海温关键区及关键时段,利用变形的典型相关分析(BP-CCA)方法对贵州夏季降水与关键区海温的耦合关系进行了分析,并对海温影响贵州夏季降水的可能机制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1影响贵州夏季降水的海温关键区域为北太平洋及中东赤道太平洋,其中尤以加利福尼亚冷流区、北太平洋暖流区对贵州夏季降水的影响更为重要,关键时段为上一年7-9月;2BP-CCA第一对典型相关场分析结果表明:加利福尼亚冷流区海温与贵州夏季降水呈同位相变化,而北太平洋暖流区海温与贵州夏季降水呈反相位变化,关键区海温对贵州北部降水的耦合好于南部,而对西南部的耦合最差;3前期7-9月海温与副高强度指数的相关系数分布呈EI Nino型,与副高西伸脊线指数的相关系数分布在中低纬度西太平洋呈正相关,与中东赤道太平洋呈负相关,与副高脊点的相关系数与海温和副高的强度相关分布相反,在赤道中东太平洋为负相关区,西北太平洋为正相关区,海温分布型为LA Nina型。东北太平洋及中东赤道太平洋海温异常与贵州500h Pa气压场及风场显著正相关,而西北太平洋海温与贵州地区500 h Pa气压场及风场成负相关,为典型的EI Nino型。  相似文献   

19.
前期北太平洋海温异常对贵州夏季降水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79 2011年夏季贵州83个台站降水月资料及前期北太平洋逐月海温资料,对二者的耦合关系进行了SVD分析,对异常年份进行了合成分析,并对前期海温影响贵州夏季降水的可能机制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1)影响贵州夏季降水的海温关键区,从前一年夏季至当年春季由北太平洋的加利福尼亚冷流区转移到了黑潮区,前一年夏、秋及冬季海温的变化与贵州夏季降水关系更为密切,同期春季与贵州夏季降水的相关最差,且前期北太平洋海温与贵州中东部降水的异性相关更好。(2)贵州夏季降水偏多年,前一年夏季北太平洋海温分布从西北到东南为"+-+"分布,而降水偏少年为"-+-"分布,降水偏多年与El Nino事件关系不密切,而降水偏少年与La Nina事件关系较密切;在北太平洋夏季海温正异常年翌年,贵州夏季降水呈全区一致的偏多,而在负异常年翌年,贵州夏季降水呈全区一致的偏少。(3)前期北太平洋海温异常是影响贵州夏季降水的可能机制,北太平洋海温异常升高可引起向中纬度西太平洋传播的波列,通过加强西风造成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伸、偏强,有利于贵州降水异常偏多;而北太平洋海温异常降低对贵州降水的影响不如海温异常显著,它可造成西风减弱,使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东退、偏弱,从而抑制贵州夏季降水。  相似文献   

20.
太平洋海温变化对我国降水可预报性影响的分析   总被引:7,自引:6,他引:7  
通过讨论我国160个测站的月降水与太平洋海温的关系,研究了太平洋海温对我国月降水可预报性影响的时空分布特征,探讨了利用太平洋海表面温度作我国月降水中长期预报的可行性和局限性。结果表明,海温对月降水的影响存在明显的时空分布特征:从时间上看,利用海温作降水预报在4月和11月全国平均效果较好;从空间上看,海温对降水的影响存在遥相关关系,其贡献在西北地区大于东部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