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魏春景 《地球科学》2018,43(1):24-43
华北克拉通古元古代造山带的时空分布与构造属性尚有很大争论,一种观点认为华北克拉通从新太古代至古元古代受大洋俯冲闭合控制,在1.85~1.95 Ga之间先后发生3次陆-陆碰撞形成3条造山带,即孔兹岩带、胶-辽-吉带和中部造山带;另一种观点强调华北克拉通这3条元古代造山带在1.80~1.98 Ga之间经历了相同的漫长演化过程,指示当时特有的热俯冲和碰撞环境.通过总结中部造山带中的五台-恒山地区变质作用研究进展,阐述该区古元古代造山时代与构造属性.五台-恒山地区的主要变质岩石-构造单元包括恒山杂岩、五台杂岩和滹沱群.恒山杂岩和五台杂岩主体为新太古代TTG片麻岩和表壳岩,它们在古元古代晚期经历了两期变质作用改造.第一期变质作用为中压型,是由于陆-陆碰撞导致弧后伸展盆地闭合、地壳加厚造山所致,从南向北形成一个递增序列:包括五台群下部和南恒山杂岩南部的低角闪岩相、南恒山杂岩北部高角闪岩相和北恒山杂岩的高压麻粒岩相,其压力峰期所对应的地热梯度为~15 ℃/km.变质锆石所记录的年龄峰值随着变质程度增高而降低,依次为~1.95 Ga、~1.92 Ga和~1.85 Ga,这是因为在变质过程中锆石生长受流体和熔体行为控制:在亚固相线下,变质锆石可记录峰期变质年龄,而在超固相线条件下记录伴随熔体结晶的退变质年龄.由此确定该区中压相系变质作用压力峰期时间为~1.95 Ga,对应地壳加厚造山的峰期.加厚地壳由于重力均衡导致变质岩从深部地壳折返至中部地壳,在P-T轨迹上表现为压力峰期之后发生等温减压(ITD)至0.5~0.7 GPa,岩相学上表现为峰期石榴石分解形成斜长石"白眼圈"等,指示缺流体条件.南恒山北部高角闪岩相岩石中的变质锆石记录的折返时间为~1.92 Ga,指示第一次造山结束.第二期变质作用为中-低压型,系为板内变形所致,表现为折返至中地壳的岩石伴随挤压型剪切变形和流体注入形成平衡矿物组合.朱家坊韧性剪切带就是这次板内变形的强构造域,其中也记录了顺时针型P-T轨迹,但所反映的地壳加厚程度有限,第二期变质-变形峰期时间为~1.85 Ga.由于朱家坊韧性剪切带左行走滑,导致北恒山麻粒岩地体抬升.五台-恒山地区在1.80~1.96 Ga之间经历两期变质-变形事件,这一认识或对讨论华北克拉通其他地区的古元古代造山带演化有一定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五台山及与之毗连的太行山、恒山,发育着四套早前寒武纪变质岩系.浅变质的滹沱群以巨厚的底砾岩不整合在五台群之上.高角闪岩相的恒山杂岩是五台群深变质及部分熔融的产物,以火山岩为主体的中浅变质的五台群向东推覆在浅海碳酸盐建造的经受高角闪岩相变质的阜平群之上,两者属同时异相的沉积.它们之间的推覆韧性剪切带被过去认为是五台群底部碎屑岩(实系滹沱群下部地层)所沉积不整合。 恒山杂岩和阜平群中大面积分布着五台期侵入的灰色片麻岩.有证据表明五台群、阜平群及恒山杂岩都是在2800Ma结晶基底上发育起来,同时在2500Ma遭受褶皱,变质并被灰色片麻岩所侵入。  相似文献   

3.
康定杂岩时代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胥德恩  陈友良 《地质论评》1995,41(2):101-111
康定杂岩是康滇地轴上一套复杂岩系,由紫苏辉长质暗色杂岩、英云闪长质浅色杂岩及复成分混合杂岩构成。岩石结构构构造,铀、钍及稀土特表明,主体为岩浆杂岩,包含大量具层状痕迹的变质杂岩。大量的锆石U-Pb年龄及其它同位素年龄表明,岩浆岩属晋宁-澄江期。变质杂岩时代与河口群相当。  相似文献   

4.
吴克隆  周xun若 《福建地质》1989,8(3):217-224,240
本文从杂岩体和火山杂岩产出的地质构造环境、活动时序、岩石序列、演化规律、微量元素及锶同位素等方面讨论它们的成因联系。认为是在相同构造环境下,同期、同源岩浆在演化的不同阶段先后喷出和侵入的产物。  相似文献   

5.
辽西旧庙基性杂岩主要由二辉辉石岩,辉长苏长岩和角闪辉长岩组成,它们是由同源岩浆演化分离结晶作用为主形成的拉斑玄武系列。痕量元素、REE及Sr同位素的特征表明岩浆起源于富集型地幔源区。  相似文献   

6.
华北陆块基底构造格局及早期大陆克拉通化过程   总被引:52,自引:22,他引:30  
依据区域构造分析及同位素年代娄数据库,华北克拉通普质基底主要可以区划为以处构造单元:1)鄂尔多斯陆块新太古代被动边缘沉积;2)恒山--承德太古代末期构造带;3)太古代末期五台--登封岛弧带杂岩及构造缝合带;4)鲁西--冀东-辽吉新太古代活动大陆边缘岩浆杂岩带;5)胶辽陆块;6)冀北--固阳古元代初造山带及内蒙-=东再造麻粒岩要带;7)吕梁--中条古元古代裂谷带;8)辽南古元古代裂谷带。华北克拉通早  相似文献   

7.
赣东北早古生代火山侵入杂岩的发现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对赣东北横峰港边火山侵入杂岩的地质学、同位素年代学及岩石学的研究发现,该火山侵入杂岩并非晋宁期岩浆活动的产物,其Sm-Nd同位素年龄为(584±77)Ma,归属早古生代。火山侵入杂岩在空间上密切共生,成因上具密切联系,均属钙碱性系列,为典型的岛弧火山岩组合。这一研究成果,对于重新认识江南造山带具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米仓山澄江期基性侵入杂岩特征及其成因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米仓山地区岩浆杂岩的综合调查研究,采用同源岩浆演经序列理论,首次确认了区内澄江期侵入杂岩的存在。云雾山超单元即为该期早期基性岩浆作用的产物。同位素年龄介于776.5-766.7Ma之间,由四个单元组成,具富Ti,Al,Fe的特征,其SI-40-15,DI=11-56,σ=1.8-3.7;稀土及微量元素特征均显示具良好的同源岩浆演化特点。原始岩浆温度850-1125℃,成岩压力约为0.710-9  相似文献   

9.
大别山地壳结构的Pb同位素地球化学示踪   总被引:36,自引:1,他引:36  
研究了大别山东部北大别变质杂岩,南大别变质杂岩和白垩纪花岗岩的全岩Pb同位素组成,结果表明,北大别变质杂岩与南大别变质杂岩相比,前者以相对低放射成因Pb同位素组成为特征,按照Pb同位素组成在地壳垂向剖面上的变化模型,指出在大别山地壳垂向结构上,北大别变质杂岩应位于南大别变质杂岩之下,这一认识得到大别山不同构造岩石单元中产出的白垩纪花岗岩Pb同位素对岩浆源区示踪的有力支持,因此南大别超高压变质带是发育在北大别杂岩之上的一个构造岩片,这对进一步确定扬子克拉通向华北克拉通俯冲-碰撞的缝合线位置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变质核杂岩是岩石圈伸展减薄的典型构造形式,也是研究岩石圈减薄机制的"窗口"。在大量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华南中生代岩石圈减薄的时间与机制和华南变质核杂岩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变质核杂岩是华南中生代岩石圈伸展与减薄的重要产物,它在华南地区的广泛出现为讨论岩石圈伸展与减薄作用提供了重要约束。同位素地质年代统计表明,华南地区变质核杂岩主体形成与剥露的峰期介于140~120Ma的早白垩世,它们的出现与华南大规模岩石圈减薄、岩浆活动及大规模成矿作用的时间非常吻合。本文还介绍了一些关于变质核杂岩和岩石圈减薄机制研究的最新进展,这些研究进展表明,加强对变质核杂岩等伸展构造的研究,对研究岩石圈板块演化的时间、机制、运动学,进而建立更加完善的岩石圈演化模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