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广州地震台的763长周期地震仪已于1984年6月正式投入观测记录,至今已3年多。经过1986年763技术小组组织验收合格。由于对763记录地震资料的分析处理大都沿用过去处理SK 记录资料的方法,没有处理763资料的独立的系统方法,近年来我们利用763记录图,较顺利地处理了各地区发生的极远震,本文仅将763地震仪记录的极远震震相特征做一总结,以便  相似文献   

2.
763长周期仪器属于弱电流测量仪器,是以检流计记录,采用的是光杆放大原理。它的观测频带可展宽到百秒以上,因而提高了台站的观测能力,但对外界的干扰反映也极其灵敏。近年来,大连台763地震仪的水平摆一直处于一种奇怪的大周期干扰状态,严重地影响了地震分析和图面质量(图1)。图1 受到干扰的记录曲线我们分析认为,出现这种情况,可能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观测系统本身的问题,二是极可能来自环境干扰,为此,进行了具体的测试和逐项排查工作。1 观测系统故障的检测方法为了查找干扰究竟起因于观测系统的哪一个环节,可分3个步骤进行。(1)检流计试…  相似文献   

3.
763长周期地震仪及其地震记录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763长周期地震仪的原理特性,并着重分析讨论了长周期仪器在地震观测记录中显示出来的典型特性。指出763长周期资料的应用,能明显提高地震台站的监测能力和单台定位精度。地震记录震相清晰,特别是对记录“影区”地震和极远震有独到之处。763资料的应用,对于地震学的研究与发展,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佘山地震台于1979年6月安装了763长周期地震仪,该年8月13日—14日记录了第一张地震图,至今已有十多年。仪器本身逐渐稳定,图面质量逐步符合要求,并很快应用于地震分析工作。在每五日拍发的国际电报中,从1979年底起已使用了763地震记录图的部分资料。在十多年的实际工作中,我们对763长周期地震仪的维护和使用摸索出一点经验。  相似文献   

5.
南京基准地震台自1983年架设763仪器以来,已经获得了许多宝贵的记录资料。随着时间的推移,可以看出763仪器记录对地震的分析,处理及有关课题的研究都起到很好的作用。本文归纳几点。 (1)提高了可分析地震的个数。在没有架设763仪器以前,我台分析地震均采用DD-1与SK仪器。由于DD-1、SK频带限制,一般很难记录到周期较长的初至P波,所以分析地震  相似文献   

6.
在成都地震基准台前兆数字化观测记录中,我们挑选了三种日常工作中遇到的典型前兆观测干扰,并详细论述了这些干扰产生的原因、分析判断过程和最终排除方案,以期在地震台站日常工作中对类似问题的解决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数字地震记录中包含大量的干扰信号,影响数据质量,需要加以排除。针对天津数字地震记录中存在的干扰信号,介绍了FIR数字滤波器的原理与方法,并详细阐述了利用汉宁窗函数的带阻滤波器、高通滤波器滤除天津数字地震记录中的干扰,从而达到突出地震信号特征、消除干扰的目的。实践表明:这种方法设计简单、方便、实用性强、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763记录受地电测数干扰原因及其排除方法陆永义,李少云,许国娥,闫素平(中国安徽省230031合肥地震台)郑志坤,史升大(中国安徽省230031合肥地震局)合肥地震台763记录受地电干扰非常严重,特别是地面潮湿时更为突出。干扰幅度最大时达到20mm(...  相似文献   

9.
选取了攀枝花近5年中763、DK-1地震仪记录较好的地震资料,用不同方法测算了地震台的面波震级台站改正值。经分析对比,认为“按震中距分离”计划得到的结果最好。列出了根据震中距求取面波台站改正值的实用简表,并用1999年2月763仪记录的41个地震、1999年1-8月DK-1仪记录的26个速报地震予以检验,地震震级准确率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0.
地震前兆台网观测数据跟踪分析是地震预报的重要基础,对观测数据干扰进行分析排除是提取地震前兆信息的核心。通过对张道口地震台2015~2018年水物理观测数据受干扰情况分析,及时发现和总结观测数据存在的各种问题,将干扰分为人为干扰、系统干扰、自然干扰、场地环境4种类型,并将6种具体干扰分别归纳到了相应的干扰类型,找出了干扰的特征,描述了干扰的过程,分析了引起干扰的具体原因,阐释了干扰对水温水位前兆数据观测造成的影响,并对干扰的过程进行了相关的验证,提出了避免干扰的技术措施。通过对水位水温干扰全方位的分析研究,能够促进对地震前兆信息的处理,以期快速准确地识别并排除前兆干扰,为全国其它地震台水位水温干扰分析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夯实通过水物理测项预报地震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中国763长周期台网观测到△=175■6的幔—核界面衍射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地震台网763型长周期地震仪记录到地幔与外核界面的衍射 P 震相,最远震中距离为175(?)6(成都台),肯定了763型长周期地震仪的某些优越性能。  相似文献   

12.
土地电是目前测极点广泛采用的主要观测手段之一。实践证明,土地电与地震确实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但它的缺点是干扰因素多,抗干扰能力差。降雨,气温、地下水等均造成很强干扰,噪音往往淹没了异常信息。如何排除干扰成为土地电观测是否有效的重要环节。如何通过数学处理达到排除干扰,提取地震前兆异常信息是探索土地电与地震关系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3.
本文针对烟台地震DK-1地震仪记录极不正常的情况,通过多种途径探讨及进行温度试验工作,结果认为造成记录干扰严重的主要因素为摆房温度变化大和海浪干扰。针对这一情况,采取由坑道内摆,房替代地表摆房的措施后,排除了温度造成的影响,使记录质量有了显著改善,达到了《地震台站观测规范》的有关要求。其结果表明:采用洞内摆房代替地表摆房是排除温度干扰、提高观测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4.
包翠玲  马宝柱 《内陆地震》2013,27(2):181-188
选用2010~2012年间新疆境内和边邻地区MS≥4.0地震41个,以中国地震台网给出的震级为标准震级,对新疆台网记录的数字记录波形使用不同仪器分析、仿真处理。用速度量记录直接计算,将速度量记录仿真为短周期WA位移记录、中长周期SK仪记录的勒夫波和长周期763仪记录的瑞利波位移记录计算震级,分别进行了震级偏差统计分析,初步得出震级偏差值的震级校正值,有利于提高新疆地震台网速报地震震级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5.
成都地震基准台数字台网中记录到的小震级地震数据中有的包含较为严重的干扰,本文利用MatLab计算软件对数字地震记录进行频谱分析,设计FIR、IIR两种类型滤波器对这些干扰数据进行滤波,对两种不同类型的滤波器的应用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通过滤波器处理后干扰得到有效消除,数据质量得到显著提高,分析认为2~4 Hz的干扰信息是成都地震台地震记录质量不佳的重要原因,这对于今后的地震数据分析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本地震目录由中国地震台网中心(CENC)提供。中国地震台网中心使用全国90个测震台站的地震数据,记录了中国及邻区 M≥2.5的地震,各地震事件的记录台站均在5个以上。地震目录使用的走时表为 J-B表①,发震时刻为国际时,地名为按 Flinn、Engdahl 和 Hill②③划出的地震分区给出的大致的地理位置(仅作位置参考,不含任何政治意义)。其中:MS 是由数字地震记录仿真成中周期宽频带地震仪(SK 和 DK-1仪)测定的震级,MS7是由数字地震记录仿真成763长周期地震仪记录测定的震级,mB 是用宽频带中周期仪(SK 仪或 DK-1仪)或763长周期仪测定,mb 是用短周期地震仪测定。为便于使用和对比,报告中还给出了美国国家地震信息中心(NEIC)测定的短周期体波震级 mb 和面波震级 MSZ 。为避免混乱,各种震级之间概不换算。  相似文献   

17.
众所周知,长周期地震观测的干扰背景比较复杂,国外有关文献中曾经作过大量的报道,60年代初,一些学者深入研究了长周期地震观测干扰的物理性质,并发表了一些研究专著。这些论述在我国的长周期地震仪器研制和观测阶段起到了实际指导意义。80年代后,我国建立了763长周期地震?..  相似文献   

18.
文章根据长周期地震观测的理论和我国763长周期台网的观测实践,分析了长周期观测中的环境干扰。认为长周期观测对环境干扰(主要指温、湿度)敏感,但影响长周期仪器正常工作的关键是潮湿,尤其是记录室的潮湿。文章以763台网优秀台站的观测实践为例,认为只要掌握了环境干扰的规律,在防潮问题上采取有效措施,长周期地震观测是完全可以做到仪器工作稳定,管理得心应手。  相似文献   

19.
随着矿产资源勘探的发展,地震勘探采集环境越来越复杂,接收到的反射地震记录中常常包含大量的干扰,从而造成野外地震资料信噪比低、面貌复杂、有效信息难以分辨,这对提取和利用地震记录中的有效信息造成了障碍。传统数值模拟的记录一般不具有包含各种成因的随机干扰噪声背景,虽然理论记录的处理效果都很好,但却很难处理实际低信噪比的地震资料。截至目前,地震勘探随机噪声模拟方法少有成形理论可以参考,对地震勘探随机噪声特性的认识存在一定的理想化和局限性。许多研究在进行噪声模拟时,添加的是在后续叠加处理时一般都能消除的白噪声,不能接近实际资料的处理。本文基于随机函数的典型分解理论,在用Marmousi模型记录的基础上,根据CMP道集的相干特性计算出可加性随机干扰,这种随机干扰因为与CMP道集记录具有类似的相干性而更接近实际地震资料的干扰背景。此方法可以指导地震勘探的野外观测系统的设计、地震数据的后期处理和解释。   相似文献   

20.
本文探讨了泰安地震台763地震仪主要存在的3种类型的干扰:风扰、鸟啄波和人员进出山洞造成的干扰;结合实验观测,对这3种类型的干扰机制和规律进行了分析;本文介绍了泰安台采取的几种排扰措施,对每一项排扰措施的效果都进行了较详细地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