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 毫秒
1.
刘建国 《西北地质》1998,19(2):65-69
对湿陷性黄土地区,尤其是位于城镇的建筑物地基基础如何处理,不仅与所处场地的地质有关,同时还要考虑其所处位置和周围环境的因素,工程造价也不容忽视.本文作者对定类工程的地基如何处理阐述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强夯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效果浅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强夯是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的一种有效方法,灵宝市委市政府办公大楼湿陷性黄土地基,经强夯处理后,地基土孔隙和压缩系数降低,干密度提高,湿陷性被消除,地基承载力大幅度提高并满足了建筑设计基础底面压力220kPa/m^2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析研究了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方法的重要性,指出湿陷性黄土处理的基本原则,对比研究各种地基处理方法的适用情况及优缺点,并结合工程实例进行了论证。  相似文献   

4.
通过实际工程,对湿陷性黄土在强夯处理前、后各项物理力学性质指标作了对比,评价了夯实效果,并分析了原因。对强夯法处理湿陷性黄土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5.
《岩土力学》2009,30(4)
【内容简介】本书作者为《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50025-2004)主编、《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编委、《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编委。本书主要内容包括:湿陷性黄土概述:湿陷性黄土场地的判定与评价;湿陷性黄土的地基处理原则: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方法;桩基础在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胡剑涛 《地下水》2013,(6):176-176
引洮工程暗渠工程部分地基为中强湿陷性黄土,工程运行期间灌溉回归水下渗会引起湿陷沉降。要确保暗渠长期运行安全,对地基承载力不足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经过多种方案比较,提出采用水泥土密桩对基础处理技术,实践证明可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7.
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新途径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化学材料加固黄土试验与查阅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分析了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探讨了强夯法和化学加固法在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中存在的优势及问题。强夯法相对较为成熟,造价低廉,但强夯后的黄土地基不抗水;高分子材料固化处理强度高,价格昂贵,其最大的优点是固化后黄土地基的水稳性好。以系统科学思维为指导,借鉴全寿命成本设计理念,提出了强夯法与高分子材料固化组合处理,以发挥两者优点的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新途径;建议以创建这一组合加固湿陷性黄土的新方法为研究目标,进一步开展相关的探索研究。  相似文献   

8.
湿陷性黄土处理的探讨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湿陷性黄土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山西、陕西、甘肃的大部分地区,是一种非饱和的欠压密土,具有大孔和垂直节理,在天然湿度下,其压缩性较低,强度较高。但遇水浸湿时,土的强度显著降低,在附加压力与土的自重压力下引起的湿陷变形,是一种下沉量大、下沉速度快的失稳性变形,对建筑物危害性大。本文从湿陷性黄土发生的原因、评定以及处理措施等方面进行本工程湿陷性黄土处理的探讨与研究。  相似文献   

9.
针对某深厚湿陷性黄土地基,分别采取了不同夯击能(8000kNm、6500kNm和3000kNm),不同的夯点间距(1.6D、2D和2.5D)及不同的夯锤底面积(5m2, 7m2)等5种方案组合进行了强夯处理对比试验。处理前后分别进行了标准贯入、静力触探、载荷试验及渗透试验等一系列原位及室内试验,结果表明:各强夯方案对地基土干重度、承载力、压缩性、湿陷性及渗透性等性质均有较大影响。各方案有效加固深度,随着施工工艺和参数的不同有所差别。对强夯震动波水平加速度进行了测试,对其衰变规律做出来了初步判定。试验结论可以为类似工程的设计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瑞利波法检验客运专线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土地基具有明显的湿陷性,试验采用3种方法(柱锤冲扩桩、挤密桩、强夯)进行处理.测试得到地基在3种方案处理前后的瞬态瑞利波频散曲线,比较处理前后的瑞利波波速分布图,反演分析地基剪切波速度,得到黄土地基处理后的波速变化特性.结果表明,经3种方案处理后的黄土地基弹性波波速均得到了提高,波速增大幅度从大到小分别为柱锤冲扩桩、挤密桩和强夯,与静力触探法对比结果较为一致,表明瞬态瑞利波测试方法能大面积无损测试地基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11.
刘敬先 《工程地质学报》2002,10(S1):489-492
安阳地区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分属第四纪全新世早期、近期沉积,物理性质相近,力学性质差异明显。在叙述多年常用加固处理方法之后,重点介绍水泥、粉煤灰、钢渣桩的加固机理,复合地基的应力状态及加固效果。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介绍拟建于严重液化场区内高层建筑地基处理的研究成果。研究表明:采用袋装砂井处理,能够收到防液化效果,但应注意时间效应;当地震烈度为7°时,对桩基础的高层建筑,只需利用沉桩作用,即可获得较好的抗震加固效果;若袋装砂井与沉桩共同作用进行处理,其抗震加固效果尤为理想,即使当地震烈度达到8°时,也不会产生液化现象。  相似文献   

13.
湿陷性黄土模型试验相似材料一直是地质力学模型试验相似材料研制的瓶颈,限制了湿陷性黄土地区模型试验的开展。本文基于Monte Carlo方法,采用空中自由下落技术,研制出了能够模拟湿陷性黄土的模型试验相似材料。在研制出湿陷性黄土相似材料的基础上,进行单桩负摩阻力模型试验,探讨在湿陷性黄土地区广泛存在于桩基工程中的负摩阻力。研究结果表明:桩身轴力沿桩身大致呈B形态分布,中性点位于湿陷性土层与砂层的交界处。在自重湿陷作用下,桩顶的沉降远小于土体的湿陷变形,桩侧负摩阻力沿深度增大,在中性点处达到峰值。在浸水1h内,摩阻力随时间大致呈D形态分布。在整个测试阶段,负摩阻力出现了第二次峰值,曲线分布呈形态。由于负摩阻力的作用,使桩顶产生0.54mm的沉降变形。本文的研究方法和成果可为分析湿陷性黄土地区桩基的受力特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黄土基底构筑物边坡稳定的研究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适合露天开采的煤田,主要分布在西部及西北部的黄土高原地区。黄土基底构筑物在加载过程中,曾出现过某些惨痛的工程教训。基于黄土基底排土场形成后黄土底工程性质演化规律及失稳机制分析,提出其边坡稳定的研究方法,对黄土高原地区煤炭资源开发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5.
作者对陕西蓝田公王岭120万年以来的黄土剖面中微生物的种类、含量及其变化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早更新世晚期(Q)以后的黄土和古土壤中含有芽孢菌,少量青霉菌,无有放线菌;剖面自上而下,微生物含量有递减规律,而且相邻的黄土和古土壤层中,微生物含量是古土壤中多于黄土中;霉菌主要见于中、早更新世分界面附近及其以下层位。  相似文献   

16.
桂林岩溶区地基承载力理论确定方法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理论计算是确定地基承载力的重要方法之一.<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中的地基承载力计算公式是基于弹塑性理论上建立的.桂林岩溶区地基土主要为粘土、粉质粘土、粉土等.本文在工程实例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理论计算方法在桂林岩溶区地基承载力的确定的适用性,并且认为粉土地基不适宜用理论方法确定承载力.另外,结合桂林岩溶区地基的排水条件、施工条件等,对理论计算中C、φ值的选用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7.
结合一工程实例,对灰土桩处理后的湿陷性黄土地基中桩周土物理力学性能的变化、灰土桩复合地基强度特性以及处理后地基的湿陷性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利用灰土挤密桩对湿陷性黄土地基进行处理,能有效地改善桩间土的物理力学特性,消除黄土的湿陷性,较大幅度地提高地基承载力。  相似文献   

18.
结合实际,探讨了水泥土搅拌法在处理地基中的设计要点、桩距和一些参数的确定方法。通过褥垫层和桩间土的紧密结合,构成复合地基。检测表明,用此法处理地基成本低、效益好。  相似文献   

19.
在湿陷性黄土地区,黄土作为高速公路地基的主要原料其强度和变形特性不能满足要求,主要有振动碾压、冲击碾压和强夯3种有效且实用的处治方法。本文根据原位试验和室内试验的数据,进行有限元模拟,在不同高度路堤和不同加载方式情况下,地基沉降变形随着处治能级的增加而减小,路堤本身的沉降保持不变。对于地基处理的深度和沉降变形减小的效果,强夯最好,冲碾次之,振碾最弱。处治前后地表中心沉降变形值与加载路堤高度之间的关系均可用二阶多项式回归拟合。2~4m高的路堤采用振碾的方式处理地基,5~10m高的路堤采用冲碾方法,大于10m的路堤多用强夯或者直接修桥来代替,对于黄土地区高速公路建设与维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