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试论我国岩石力学的研究状况及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吕爱钟 《岩土力学》2004,25(Z1):1-9
从岩石(岩体)基本性质的试验研究;岩石塑性力学研究及岩石塑性应变梯度理论;岩石流变力学研究;岩石损伤、断裂力学研究;岩石块体力学研究;分形-岩石力学研究;岩石渗流(耦合)力学及环境岩土工程;岩石力学计算方法及位移反分析;智能科学方法在岩石力学问题中的应用;非线性科学方法(混沌)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10个方面介绍了我国岩石力学的研究状况及其进展,并回顾了岩石力学专家们一些年来所取得的主要成果。  相似文献   

2.
离散单元法同拉格朗日元法及其在岩土力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67,自引:2,他引:67  
离散单元法是一种适合于节理岩体的数值分析方法,拉格朗日元法则特点适用于解决大变形的问题。本文叙述了离散单元法和拉格朗日元法的基本原理以及有关参数的选择问题。文中还举出两种方法在岩土力学中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3.
《岩土力学》2006,27(3):486-486
2006年1月11日,《岩土力学》2006年度第一次编委会扩大会议在中科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召开,参加会议的有中科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朱耀仲所长、汪大国书记、孔令伟所长以及在汉编委。本次会议由主编白世伟教授主持,《岩土力学》编辑部负责人方昭茹汇报了《岩土力学》两年来的工作进展情况和2006年工作计划,会议还选举了《岩土力学》副主编,在场编委就副主编人选进行了投票,结合所外编委的投票结果,孔令伟教授当选为《岩土力学》副主编。  相似文献   

4.
基于BP神经网络的岩土体细观力学参数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周喻  吴顺川  焦建津  张晓平 《岩土力学》2011,32(12):3821-3826
目前颗粒流计算方法中所采用的细观力学参数,均需根据岩土体宏观力学参数试验结果反复调试获取,调试效率很低且有较大的盲目性,因此,急需引入一种新方法,建立岩土体宏观力学参数与细观力学参数的关系。基于PFC3D程序,采用BP(back propagation)神经网络方法,建立宏观力学参数与细观力学参数的非线性模型,通过输入宏观力学参数,即可快速、准确地反演岩土体细观力学参数。研究结果表明:(1)根据BP神经网络模型反演确定的细观力学参数,输入数值模型计算其宏观力学参数,结果与试验值相比,精度一般高于90%;(2)当模型最小尺度上的颗粒数RES = 10、隐含层含6个神经元时,BP神经网络模型的反演性能最佳。实例计算表明,BP神经网络模型对于岩土体细观力学参数的确定具有良好的反演性能,该方法为颗粒流理论的推广应用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5.
郑颖人 《岩土力学》1995,16(1):84-90
本文论述了当前岩土计算力学的一些发展动向,介绍了第八届岩土力学计算机方法与进展国际会议及国内一些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6.
《岩土力学》2004,25(11):1794-1794
为配合2005年8月26~28日在北京由中国力学学会举办的“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5(CCTAM2005)”,按照本次力学学术大会筹办方案,中国力学学会岩土力学专业委员会决定同步召开第七届岩土力学专业委员会换届后的首次学术会议,围绕岩土力学与岩土工程学科的发展战略,同时体现中国力学学会  相似文献   

7.
本文论述了当前岩土计算力学的一些发展动向,介绍了第八届岩土力学计算机方法与进展国际会议及国内一些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8.
结合工程勘察实践及现场载荷试验成果,提出将珊瑚砂分为海洋类珊瑚砂和濒海类珊瑚砂两大类,并在此基础上对珊瑚砂进行了规范定名,通过现场载荷试验对各类珊瑚砂的岩土力学特性进行了研究分析,阐明了各类珊瑚砂的岩土力学特性,对今后进一步研究珊瑚砂的岩土力学特性及工程实践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水—岩土化学作用与地质灾害防治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水-岩土化学作用对岩土力学效应的研究是岩土力学中亟待开拓的研究领域,此方面的研究及其应用将直接导致地质灾害研究领域中新认识的出现,并在地质灾害机理与防治研究及环境地质研究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对常温常压下,不同岩石在不同循环流速的水化学溶液中抗压强度的变化进行了试验研究,主要对水化学作用对岩石的力学效应的作用机理进行了分析,同时也分析了水化学作用对土体力学性质的影响,讨论了其定量描述的可能  相似文献   

10.
《岩土力学》2004,25(4):F002-F002
《岩土力学》是一个专门以报道岩土力学学术研究与岩土工程应用性成果为办刊目标的专业性较强的学术期刊,由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主办。编委主要由本所各学科方向的专家组成。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国家加大了对各种  相似文献   

11.
姜谙男  李鹏  唐述林  王军祥 《岩土力学》2012,33(8):2507-2512
针对传统反分析优化容易限于局部最小化以及反分析数据不直观等问题,引进一种新的全局智能优化算法(DE),与应力回映的弹塑性非线性有限元(FEM)相结合,实现围岩弹塑性参数快速识别。基于可视化类库(VTK)对单元应力、应变和节点位移等结果数据进行图像显示,从而实现了隧道施工反分析EEOS高性能可视化平台。在介绍算法原理、程序设计基础上,介绍该系统在某工程的应用情况。应用表明,该平台计算收敛快速、识别精度高、结果直观,为隧道工程反分析提供了科学高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王向刚  李术才  王刚  王书刚 《岩土力学》2006,27(Z1):322-326
阐明了公路隧道位移反演的重要性及公路隧道监控量测方法,在此基础上介绍了公路隧道智能反演的原理及过程。通过隧道工程实践证明了隧道位移智能反演的可行性、正确性与实用性,对隧道围岩稳定性分析评价、智能化施工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隧洞围岩损失位移估计的智能优化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研  苏国韶  燕柳斌 《岩土力学》2013,34(5):1383-1390
隧洞开挖过程中围岩监测断面的布置一般滞后于掌子面开挖,监测断面布置前围岩已发生的位移称为损失位移。采用优化反分析思路求取损失位移,该思路将损失位移的求解转化为以实测位移与计算位移的误差作为目标函数、岩体力学参数作为决策变量的全局优化反分析问题。针对该全局优化反分析问题是一类高度非线性多峰值且计算代价较高的优化问题,将性能优异的粒子群优化算法与高斯过程机器学习方法相融合,结合FLAC3D数值计算程序,提出隧洞围岩损失位移优化反分析的粒子群-高斯过程-FLAC3D智能协同优化方法。算例研究表明,该方法是可行的,不仅能获得可靠的损失位移预测结果,而且可获取合理的围岩计算模型力学参数,具有全局性好、计算效率高的特点,克服了传统优化反分析方法容易陷入局部最优或过于依赖初始学习样本的局限性。将该方法应用到锦屏二级水电站辅助洞BK14+599断面的损失位移反分析,获得了该断面围岩的损失位移和力学参数,其中,损失位移较大,原因在于岩体开挖后在短时间内弹性变形大。因此,对于地下工程,特别是深部地下岩体工程,在围岩稳定性评价与围岩参数反分析中,损失位移不可忽视,应给予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4.
An intelligent displacement back-analysis method for earth-rockfill dams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An intelligent method for the effective displacement back-analysis of earth-rockfill dams was proposed by combining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 and evolutionary calculation. This method employs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 with optimal architecture trained by the evolutionary calculation and Vogl’s algorithm, instead of the time-consuming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In the back analysis, the soil parameters were optimized by performing evolutionary calculations on the tested neural network. The proposed method was verified by applying it to the displacement back-analysis of two projects in China, and the influence of generation number and set size on the simulation ability of neural networks was investigated.  相似文献   

15.
盾构法隧道施工变形智能模糊控制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朱忠隆  孙钧  张庆贺 《岩土力学》2005,26(6):896-900
在对盾构施工变形规律认识的基础上,引入了智能控制学科的思想与方法,采用模糊逻辑控制技术建立了变形的智能模糊逻辑控制系统模型,并进一步在地铁盾构法区间隧道工程中进行了初步实证研究。控制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本文提出的理论控制模型能够实现定量化盾构诸施工参数的主动与实时控制。  相似文献   

16.
在矿产地质调查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智能矿产地质调查方法,指出智能矿产地质调查生态系统是与智能矿产地质调查相关的智能数据采集设备、应用、用户、标准、规范、智能地质调查云平台等组成部分及相互关系构成的完整系统。智能矿产地质调查的主要步骤包括:智能数据分析、重点工作区圈定、矿产地质数据采集、重点区野外工作、智能找矿预测等。提出了数据驱动与知识驱动相结合的找矿预测方法,集成了采用深度学习技术进行特征匹配找矿预测的方法和基于知识图谱的找矿预测方法。设计和基本实现了智能矿产地质调查云平台的架构与功能。应用特征匹配找矿预测方法在甘肃大桥-崖湾地区圈定了5个找矿预测区。  相似文献   

17.
初始地应力是地下开采及施工所需要考虑的重要影响因素,地应力值的准确获得通常采用现场测量与反演计算结合实现。针对某铜镍矿复杂地质体,在已有监测数据的基础上建立三维正交数值模型,获得监测点的地应力计算值。利用遗传规划程序,回归地应力监测点的地应力与各自变量的函数关系。建立地应力实测值和计算值之差的平方和最小的目标优化函数,使用遗传算法智能算法对目标函数进行优化,最终获得了矿区的原岩应力场。检测样本验证结果显示,计算值与实测值的误差控制在10%以内,一定程度上证明了该地应力场智能识别方法的可靠性,可为以后复杂地质体矿区地应力场的计算提供较为可行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8.
论述了应力应变智能网络化测式系统实现的原理和方法,并与当前国内同类系统进行了比较分析;同时,也简要介绍了该系统在隔河岩水利枢纽安全监测系统中的应用情况。该系统在岩土工程实行实时安全监测的推广应用方面具有一 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9.
浅层地震折射波法综述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赵德亨  田钢  王帮兵 《世界地质》2005,24(2):188-193
浅层地震折射波法是在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及环境地质勘查中广泛应用的地震探测方法之一。在工程地质调查中,根据不同的场地地质条件和勘察目的,合理地正确应用浅层折射波法可以取得较明显的岩土工程勘察效果。本文简要地回顾了浅层地震折射法的发展历史,对各种新近发展的折射波解释方法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和比较,并列举了工程勘察中的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20.
桥基隧道明挖施工多元信息集成智能方法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谙男  沙权贤  宋战平 《岩土力学》2014,299(2):490-496
针对大连地铁香工街车站明挖施工邻接桥桩的问题,构建施工远程信息自动化监测体系,进行静力水准仪、电子测斜仪、电子轴力计等传感器布置,获得施工过程多元信息。基于Visual C#.Net平台自主开发了集成智能分析系统,引入支持向量机和差异进化算法,建立三维力学参数反分析和时间序列预测方法。该软件系统包括数据操作、反馈分析、数据报警和可视化输出的模块。将该方法系统应用于大连地铁香工街车站施工过程,进行多元信息采集,利用实际监测的信息数据,调用系统差异进化算法进行第2层和第3层岩石弹性参数搜索,反馈计算值与监测值的最大相对误差为8.23%,进而简化了倒换撑方案。然后通过对QCJ-13-01桥墩监测数据的DE-SVM非线性时间序列预测和超前报警,及时采取隔离桩措施,有效地控制了桥桩变形。该方法系统集自动化远程监测硬件技术和计算智能分析功能于一体,为类似复杂地下工程信息化施工提供先进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