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一、“宇宙与地球”在高中地理课程中的地位与作用 选修模块“宇宙与地球”,目的是要使学生从宏观层面认识地球的宇宙环境,认识地球自身的演化历程和地表形态的特征及成因。因此,本模块在高中地理课程中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但是,通过学习“宇宙与地球”,将有助于学生深入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形成机制和发展规律,进一步深刻认识人地协调发展,明确人类改造地表形态必须遵循自然客观规律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葛文城 《地理教学》2005,(7):18-19,26
一、“自然灾害与防治”在高中地理课程中的地位与作用 选修模块“自然灾害与防治”,在高中地理中也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模块,目的是要使学生在掌握自然灾害与防治基本知识的基础上,确立防灾减灾意识,增强防灾减灾能力。  相似文献   

3.
张琦 《地理教学》2009,(1):11-13
2004年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环境教育实施指南》明确要求,环境教育的实施主要依托现有的各学科以渗透方式进行。多年来,地理教育和环境教育在教育价值、核心概念和学习过程等方面的同质异构性已为很多的地理教育工作者所认同。学科特点决定了地理实际上已经成为正规教育系统中渗透环境教育的主要渠道。在高中地理选修课模块中独立设置了“环境保护”模块,更是从国家课程的层面充分彰显了地理教育对于社会可持续发展问题的特别关注和独特贡献。  相似文献   

4.
选修模块“城乡规划”,目的是要使学生对城市与乡村的地理分布、城乡规划的基本理论、城乡建设与环境协调发展等有一基本的了解。  相似文献   

5.
葛文城 《地理教学》2004,(10):18-20
高中地理课程的三个必修模块,虽然各模块以不同的主题而相互独立,但是,共同贯穿着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这样一条主线,并以逐步递进的形式展现为:  相似文献   

6.
一、“地理信息技术应用”在高中地理课程中的地位与作用 选修模块“地理信息技术应用”,目的是要使学生对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等地理信息技术有一基本的了解,初步掌握有关的工作原理、主要功能及应用技术等。  相似文献   

7.
旅游地理,研究的是旅游客源地和旅游目的地通过旅游行为主体所产生的空间相互作用的特殊区域关系。通过学习“旅游地理”.使学生对旅游资源、旅游规划和旅游与区域发展等能有初步的了解。旅游涉及自然、化、社会、经济、政治、技术环境等众多领域.构建其独特的旅游系统(如图所示),  相似文献   

8.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类对资源的需求与日俱增,从而海洋——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海洋环境的保护和管理,以及海洋教育——已受到各国的普遍重视。选修模块“海洋地理”的设置,正是基于人类对海洋关注的日益加强,其目的是要使学生了解有关海洋的基础知识,认识海洋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增强海洋意识。  相似文献   

9.
葛文城 《地理教学》2004,(12):17-20
一、“地理3”在高中地理课程中的地位与作用 “地理3”是在学生学习了“地理1”、“地理2”的基础上而开设的高中地理必修课程。“地理3”以区域可持续发展为中心论题,结合实例讲述了如何将人地关系和人地协调发展的一些基本原理应用于实践。因此,可以这样说,“地理3”是通过将“地理1”、“地理2”所阐述的有关的地理基本原理实际应用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研究,进一步加深对这些原理的理解,并掌握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一般方法。  相似文献   

10.
高梅英 《地理教学》2013,(17):27-28
正一、设计思想"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现代的初中学生是未来建设的主力军,他们的环境意识水平高低,直接影响我国未来环境保护的好坏和国民经济长期持续稳定和协调的发展。面对我国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向中学生宣传一些基本的环保知  相似文献   

11.
张海  高自强 《地理教学》2010,(16):41-44,61
可持续发展是地理课程标准设计和实施的重要指导思想。环境保护则是实现可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径与手段。环境保护不仅依赖于环境治理技术的不断改进,更重要的是对公民开展长期有效的环境保护教育。地理学是研究人类所生存的地球表层的学科,其与生态环境存在密不可分的联系,  相似文献   

12.
高中地理课程目前有七个选修模块,这是对必修模块的补充与延伸,也是新课标引导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理念的体现。在选修模块的教学中开展活动教学,能够突出地理的学科特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把选修模块的学习变成学生充分展示的舞台。本文以选修6《环境保护》为例,立足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技能,结合生活实际,设计学生全员参与的学习活动,搭建让学生充分展示的平台,并指  相似文献   

13.
随着高中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选修课程的教学,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专家在《对新一轮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几点认识》提出“要顺利推进这样一场复杂的变革,必然要在各种因素之问,在新与旧、快与慢、破与立、传统与现代、理想与现实之间寻求新的平衡。任何简单化、单一化、排他性的激进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相似文献   

14.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1、2」,知识经济在为环境保护带来机遇的同时,也给环境保护带来了严重的挑战。在总结人类同环境污染做斗争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从自然-社会-经济系统角度分析,在知识经济提供的强大技术支持的条件下,应掌握环境问题发生发展的每一个环节上的能流、物流、信息流的规律,最大限度地消除或降低环境污染,树立系统的、整体的、未来的、全球的环境观。  相似文献   

15.
环境问题是一个古老而永恒的话题,我们的祖先自走出茹毛饮血的穴居时代、跨进明社会的那一时刻起,就重视自己赖以生存的环境,意识到了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协调关系的重要性,留下了许多宝贵的史料。在人类社会高度发展,环境问题日渐突出的今天,回顾我国古代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有关内容,对我们今天的环境保护仍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6.
孙瑾 《地理教学》2011,(8):14-16
一、构建框架,知识结构清晰化 在新授课中,每课时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学生已明确,但节与节之间、节与章之间、章与章之间有何关联?这些问题是很多学生从未想过的,也不愿花时间去想的。殊不知,只有把这些问题搞清楚了,才能在头脑中构建完整的知识框架和思维线索,形成高层次的地理思维能力,进而提高解题能力。  相似文献   

17.
18.
澜沧江上游流域自然旅游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澜沧江上游流域位于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滇西北三江并流区。本文从澜沧江上游流域独特的高山峡谷自然旅游资源的形成、旅游资源的类型调查入手,分析评价其旅游资源、功能特色、旅游市场需求及开发条件,倡导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同时进行,提出了使旅游业能够持续发展的开发方向和模式。  相似文献   

19.
高中地理第六章和第十一章先后两次出现环境资源的概念,形式虽同,涵义却有所区别。现分述其差异和关系。  相似文献   

20.
葛文城 《地理教学》2004,(11):22-24
“地理2”是在学生学习了“地理1”的基础上开设的一门地理课程。“地理2”以人文地理为主,且主要是通过讲述人类活动——人类的自身生产和人口最密集的聚居地城市,农业、工业等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阐述了人地协调发展的一些基本原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