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阿拉伯地盾是由晚元古代期间增生的一组不同地体组成。它们的边界线是以构造变形的超镁铁岩体为特征的缝合带,超镁铁岩体在造山带内成行排列。Asir、Hijar 和 Mi-dyan 地体是由一系列晚元古代不成熟岛弧组成,并一起构成该地盾的西半部。但在东部,Afif 和 Ar Reyn 地体具有大陆亲缘关系,Afif 地体是较老的,至少是早元古代的,可能是太古宙的。阿拉伯地盾的成矿作用是多种多样的,包括与元古宙洋壳或奥菲奥岩共生的 Cu-Ni和 Cr 矿化、与活动板块边缘共生的岛弧型火山成因贱金属和贵金属矿床、与增生作用和  相似文献   

2.
西非克拉通是前寒武纪地壳广泛出露区。太古宙、早-中元古代结晶岩石现今主要出露在二个分隔的地盾,即北部雷圭巴特和南部莱奥地盾区,其间被巨大的陶德尼上元古-古生代盆地沉积层覆盖。克拉通周边主要为泛非活动带。在雷圭巴特和莱奥地盾,下元古比里姆岩系均分布于东部,与西部太古宙区以大断裂相分隔。  相似文献   

3.
在俄罗斯白海活动区发现的迄今为止最古老的太古宙榴辉岩的出露,对整个地质学领域是一次革命性事件。白海活动带位于芬诺斯干地亚地盾东北部太古宙陆核,处于科拉半岛大陆和卡累利阿克拉通之间的太古宙增生碰撞带中,在新太古代和古元古代期间多次受到中高压变质和构造变形作用。榴辉岩出露包括Gridino和Salma两大地区。Gridino榴辉岩区的榴辉岩产状可分为TTG片麻岩围岩中具有复杂成因的太古宙榴辉岩包裹镶体(2.72Ga),组成强烈构造变形的混合混杂岩体(mélange),以及众多古元古代侵入岩墙岩脉状基性榴辉岩。Salma榴辉岩区的榴辉岩年龄应该晚于2.87Ga,其中的Fe-Ti-榴辉岩年龄测定为约2.80Ga。两大榴辉岩区的p-T演化轨迹比较类似,Gridino榴辉岩的峰期变质温压值(T=740~865℃,p=1.4~1.8GPa)比Salma榴辉岩(T≈700℃,p=1.3~1.4GPa)要高。Salma榴辉岩原岩可能与大洋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4.
俄罗斯白海活动带中的太古宙榴辉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俄罗斯白海活动区发现的迄今为止最古老的太古宙榴辉岩的出露,对整个地质学领域是一次革命性事件。白海活动带位于芬诺斯干地亚地盾东北部太古宙陆核,处于科拉半岛大陆和卡累利阿克拉通之间的太古宙增生碰撞带中,在新太古代和古元古代期间多次受到中高压变质和构造变形作用。榴辉岩出露包括Gridino和Salma两大地区。Gridino榴辉岩区的榴辉岩产状可分为TTG片麻岩围岩中具有复杂成因的太古宙榴辉岩包裹镶体(2.72 Ga),组成强烈构造变形的混合混杂岩体(mélange),以及众多古元古代侵入岩墙岩脉状基性榴辉岩。Salma榴辉岩区的榴辉岩年龄应该晚于2.87 Ga,其中的Fe Ti 榴辉岩年龄测定为约2.80 Ga。两大榴辉岩区的p T演化轨迹比较类似,Gridino榴辉岩的峰期变质温压值(T=740~865 ℃,p=1.4~1.8 GPa)比Salma榴辉岩(T≈700 ℃,p=1.3~1.4 GPa)要高。Salma榴辉岩原岩可能与大洋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5.
乌本迪带位于坦桑尼亚西南部,由8个地质单元构成,早期被认为是一条古元古代活动带,而后期研究发现该带经历了多阶段的构造岩浆活动,为一条复杂的活动带。本次通过对地质调查期间在乌本迪带采集的花岗岩类进行LA-MC-ICP-MS锆石U-Pb同位素测年,得到不同地质体内花岗岩类的年龄分别为2 549±20 Ma、2 662±33 Ma及2 744±11 Ma,为新太古宙时期的岩浆作用。所有岩体年龄都位于太古宙坦桑尼亚克拉通地壳生长的主要阶段范围内,暗示乌本迪带早期可能为坦桑尼亚克拉通的一部分。根据上述研究成果,综合区域地质背景,认为乌本迪带自古元古代以来的构造演化是在太古宙地壳基础上进行的,为坦桑尼亚克拉通大陆边缘遭受不同阶段的俯冲作用和伸展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早前寒武纪地质及深成构造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早前寒武纪地质的研究进展主要表现在准大陆克拉通早期构造演化,克拉通及古老造山带深层结构,元古代超大陆恢复对比、早期地壳性质及生长等主要问题上开展多学科研究计划的实施。其中,同位素年代学,特别是锆石U-Pb方法,地震反射、P-T计算及古地磁研究对前寒武纪地质学的进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和个古陆克拉通区域地质学的持质研究积累,不断产生新的认识,这种新的科学思想涉及到早期陆壳组成及区划,太古代克拉通化历史,太古代-元古代界限及性质,元古代造山带网络与克拉进陆块拼合,大陆下地壳剖面及其组成等同题。华北早前寒武纪地质演化研究中的重要问题包括:华北麻粒岩相带与克拉通基底构造的关系,克拉通基底构造区域,早期陆壳性质及其记录的重大构造一热事件幕,华北克拉通与世界典型陆块构造演化对比等。  相似文献   

7.
孙大中 《地球学报》1990,11(1):105-107
<正> 中国东部华北克拉通太古和早元古地壳以垂直增原为主,华北克拉通以外早元古地壳大范围地增生,其中、晚元古活动带则发生了地壳开会和水平增殖。它们分别具有各自的构造和地球化学的发展。 华北克拉通的太古宙地体主要由高级变质岩和花岗质岩石所构成。大部分地区仍可见到变质的上壳岩,如变质的双峰式火山岩及其火山碎屑岩、变粒岩、孔兹岩、大理岩和条带状铁建造等,形成了华北克拉通太古宙地体的自身岩石特征。已知太古宙的岩石时限为3.5—2.55Ga,其年代构造格架表现为大面积的晚太古岩石中包含了局部的3.5—2.9Ga的早  相似文献   

8.
IGCP-275项一《波罗的/芬诺斯堪的亚地盾深部地质》的研究成果,已刊于1993年《PrecambrianResearch>第64卷1-4期上。这是有关波罗的地盾前寒武纪地质研究的新成果。该成果专辑共收入26篇文章,在专辑的前面发表了RolandGorbatsthev等的“波罗的地盾研究前沿”一文。该文对这一研究成果进行了概括。在这篇文章中对芬诺斯堪的亚和波罗的地盾的地壳域、该区的太古宙域、卡累利阿省、白海带与卡累利阿一白海省的界线、科拉半岛的太宙、古元古代的断层作用与裂谷作用及太古宙域的分离、拉普兰一科技活动带(北部的碰撞造山运动)”、古元…  相似文献   

9.
华北陆块基底构造格局及早期大陆克拉通化过程   总被引:52,自引:22,他引:30  
依据区域构造分析及同位素年代娄数据库,华北克拉通普质基底主要可以区划为以处构造单元:1)鄂尔多斯陆块新太古代被动边缘沉积;2)恒山--承德太古代末期构造带;3)太古代末期五台--登封岛弧带杂岩及构造缝合带;4)鲁西--冀东-辽吉新太古代活动大陆边缘岩浆杂岩带;5)胶辽陆块;6)冀北--固阳古元代初造山带及内蒙-=东再造麻粒岩要带;7)吕梁--中条古元古代裂谷带;8)辽南古元古代裂谷带。华北克拉通早  相似文献   

10.
前言构成南部非洲地盾一部分的早前寒武纪(太古宙)花岗岩一绿岩层,是地球表面上已知最老的地层之一。在博次瓦纳东部、南非(阿扎尼亚)东北部以及津巴布韦,该地盾是由林波波活动带分割的两个克拉通、即卡普瓦尔和罗德西亚克拉通组成。在时间上从27—35亿年(或甚至更老)的地区,是作为30亿年前在大陆边缘条件下形成的一种独特的克拉通盆地基底。  相似文献   

11.
许多前寒武纪地区的太古宙—元古宙地壳,都由两个特征截然不同的构造单元组成,即由花岗—绿岩地体构成的太古宙克拉通地块和太古宙—早元古代活动带、褶皱带或造山带组成。后者把克拉通分割开并环绕克拉通改变方位和发生流动。克拉通是相对硬的地块,具有韧性和脆性的变形历史。环绕克拉通的活动带既可以是高应变带和高级变质带,也可以是褶皱的盆地。因之,较韧性的活动带包围着相对硬的克拉通。可以推断,虽然相邻的多角形的硅铝质单个大陆微板块在地幔及主欧拉极控制下曾发生过相对运动,而且由于相互推挤使它们间的共同边界发生了递进变形,但太古宙克拉通最初是彼此分离的。变了形的边界就是现在环绕克拉通的韧性和高应变活动带,它代表了地壳持续性的缺陷;克拉通代表低应变较硬的核和残斑,它们在太古宙以后一直处于稳定的状态。克拉通与活动带之间巨型尺度上的关系(如东非)可以与在眼球状片麻岩及糜棱岩中观察到的规模很小的显径—小型尺度上残斑—基质结构相对比。这些构造关系虽然数量级差别很大(10~8),但因它们之间存在着连续的各种不同的中间尺度构造,所以,是完全可以比较的。几何学上的相似性,表明它们具有共同的力学—流变学成因机制。  相似文献   

12.
中国早前寒武纪的地壳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瑾  戴凤岩 《地球学报》1994,15(Z1):73-84
以华北原地台为例,太古宙陆壳可能是由分散的陆核在涡旋构造机制的驱动下聚集而成的。早元古代伊始,板块构造机制控制了地壳演化的进程,出现不同性质的活动带同刚性地块并存的构造局。巨厚的火山-沉积建造,以其成岩环境和构造样式的多样性,宣告了一个新的地壳演化阶段的开始,明显具有太古宙克拉通基底的华北原地台、塔里木原地台和扬子原地台在它们的接触部位发育有早元在于代增生带,说明至少在太古宙末它们是互相分离的。而华夏古陆则是从早元古代以来逐渐向扬子原地台靠扰的。现代华北地台缘,早元古代建造近南北向的早期构造方位表明,它在  相似文献   

13.
芬兰的太古宙地壳自北而南划分为四个地质单元: (a)Inorijarvi陆核属于科拉半岛的早太古宙克拉通。它是由下述三个地质单元构成的:1)钠质花岗岩—花岗闪长岩成分的灰色混合岩—正片麻岩及较老的中等变质的绿岩带;2)辉长岩—花岗岩侵入体和较年轻的饯变质绿岩带;3)晚期的花岗岩类。 (b)拉普兰麻粒岩带,主要由长石质和泥质的变沉积岩及钙碱质的正片麻岩构成。  相似文献   

14.
地体构造对研究地台和地盾区域成矿规律的重要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30年前板块构造理论的建立引起所有相关的地球科学的革命,其中包括区域成矿学。然而随着地球科学理论的发展,板块构造理论对于解释地壳,特别是早前寒武的地盾、地台和克拉通区的复杂构造现象显得不完备,因此,近20年来地体构造理论的发展补充了板块构造理论的不足。近年来,各国地质学家相继发现世界上各地盾、地台和克拉通区,如华北地台、乌克兰地盾、阿尔丹地盾、加拿大地盾、非洲地台、澳大利亚耶尔冈克拉通等是由多个地体所组成。每一个地体是一个独立的和基本的地质构造单元,彼此间由地缝合线或深断裂隔开。由于每个地体的地质特征、构造环境和成矿作用各不相同,因而地体构造成为区域成矿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5.
华北克拉通太古宙地壳演化和最古老的岩石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简要总结了华北克拉通太古宙地壳演化的规律、认识及存在的问题,特别是近年来在最古老的岩石和锆石年代学研究方面取得的进展。华北克拉通构造热事件主要发生在约2.5Ga,导致大规模陆壳的形成。仅在鲁西、胶东等少数地区有较大规模的约2.7Ga的地质体存在。古元古代晚期的陆陆碰撞使华北克拉通最终形成统一的整体。最近对鞍山地区的研究发现大量3.6~3.8Ga的岩石和锆石。在冀东、信阳、焦作及其他地区也有始太古代—古太古代的岩石和锆石存在。华北克拉通可能存在几个不同的古太古代—始太古代陆核。  相似文献   

16.
华北克拉通存在3.8 Ga以上的形成演化历史,存在4.0~4.1 Ga锆石年龄记录.本文对华北克拉通太古宙变质基底构造热事件进行了综述,重点是事件时限.最古老变质锆石年龄记录为3.71~3.75 Ga和4.0 Ga,为北秦岭造山带西段古生代变质火山-沉积岩中的碎屑或外来锆石.古太古代(~3.3 Ga)构造热事件在鞍山地区广泛存在,导致条带状奥长花岗岩形成.新太古代早期-中太古代晚期变质锆石年龄可进一步划分为两期:2.65~2.85 Ga和~2.6 Ga.2.65~2.85 Ga变质锆石年龄记录存在于胶东、鲁西、鲁山地区.由于后期构造热事件影响,在很多情况下难以确定变质锆石的准确年龄,但>2.65 Ga构造热事件在华北克拉通无疑存在.与2.65~2.85 Ga构造热事件相比,~2.6 Ga构造热事件更为发育,除在鲁西地区广泛存在外,在胶东、鲁山等地也存在.可把2.6 Ga作为华北克拉通新太古代早期和晚期的年龄界线.华北克拉通最重要的太古宙构造热事件出现在新太古代晚期(2.49~2.53 Ga).所有太古宙岩石分布区,都遭受了这一构造热事件影响.总体上,与华北克拉通南部地区相比,华北克拉通北部地区普遍记录了更高级别变质作用,可能与地壳剥蚀深度不同有关.华北克拉通太古宙变质作用强度和范围随时间演化不断增大,在新太古代晚期达到高潮.与太古宙大陆壳厚度和规模随时间演化不断增大的演化趋势一致.一些地区存在古元古代最早期(2.40~2.47 Ga)甚至更年轻的变质锆石年龄记录,并不意味着构造热事件的真实存在,而是古元古代晚期构造热事件强烈叠加改造的缘故.   相似文献   

17.
大青山造山带中基底再造杂岩的特征及其指示意义   总被引:3,自引:11,他引:3  
刘喜山 《岩石学报》1994,10(4):413-426
大青山造山带中基底再造杂岩主要由高温韧性剪切变形变质作用的糜棱片麻岩类、部分重烙作用形成的混合岩化糜棱片麻岩类及太古宙地壳残块三部分组成。进一步研究表明该基底再造条岩不仅可以作为一个特定的构造岩性单元,属于造山带根部地壳的一部分,而且其中前两部分既不属于太古富变质上壳岩和侵入岩系,也不属于早元古代变质上亮岩,而是早元古代造山带演化过程中,变形变质作用和部分重熔作用对太古宙基底综合改造作用的产物。基底再造杂岩的研究为进一步探讨前寒武纪克拉通内硅铝壳造山作用的性质、规模和成因机制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地质证据和信息。  相似文献   

18.
大青山造山带中基底再造杂岩的特征及其指示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青山造山带中基底再造杂岩主要由高温韧性剪切变形变质作用的糜棱片麻岩类、部分重烙作用形成的混合岩化糜棱片麻岩类及太古宙地壳残块三部分组成。进一步研究表明该基底再造条岩不仅可以作为一个特定的构造岩性单元,属于造山带根部地壳的一部分,而且其中前两部分既不属于太古富变质上壳岩和侵入岩系,也不属于早元古代变质上亮岩,而是早元古代造山带演化过程中,变形变质作用和部分重熔作用对太古宙基底综合改造作用的产物。基底再造杂岩的研究为进一步探讨前寒武纪克拉通内硅铝壳造山作用的性质、规模和成因机制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地质证据和信息。  相似文献   

19.
加拿大的拉布拉多北部地区位于劳耸克拉通东北部,其基底构造由3个太古宙地块和缝合它们的5个古代造山带组成。苏必利尔和奈恩两个较大地块汇聚时,把一些太古宙的麻粒岩和初始地壳夹在中间,称中心带。中心带和其西边苏必利尔的缝合线称为新魁北克造山带,与之对应的中心带东边和奈恩和缝合线称为汤加特造山带。和世界上许多克拉通相似,拉布拉多北部也是在古元古代末克拉通化的。  相似文献   

20.
劳伦(laurentia_)古陆由北部的太古宙地壳省和南部的早元古代初生地壳省组成;六个太古宙省由相互交叉的早元古代造山带焊接起来,其机制和形式都可同古生代的复合大陆的拼合相对比;将这些造山带解释为产生于洋壳俯冲的碰撞带同它们的沉积、构造,变质和岩浆作用的不对称性是一致的;劳伦古陆的太古宙省的拼接过程仅仅持续了大约150Myr;南部的早元古代造山带包括宽阔的早元古代初生地壳的增生,属于增生带,它们以同相邻的太古宙省“紧密”缝合为特征,并没有介入的洋内残余保存下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