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洋世界》2005,(2):1-2
2004年12月26日,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发生9.0级强烈地震,并引发海啸,东南亚和南亚一些国家受灾严重,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印度尼西亚 印尼从亚齐、棉兰到巴东的广大地区都有震感,但最严重的灾区是亚齐省的比勒文县,地震造成当地断电、大批房屋损毁和人员伤  相似文献   

2.
《海洋世界》2006,(7):47-48
2004年12月26日,苏门答腊岛以西地震引发了巨大海啸。灾难性的海浪以摧枯拉朽之势残酷地摧毁了印度尼西亚,斯里兰卡,泰国等东南亚国家的沿海地区。海啸过后的每一天死亡人数都在以万为单位不断攀升,海啸不分种族,不分阶段,不分贫富地打击着脆弱的人类,此次地震引发的海啸是为类现代历史上最悲惨的灾难之一。  相似文献   

3.
《海洋世界》2005,(12):5-15
2004年12月26日,在苏门答腊岛以西160千米、平均海平面以下约30千米的海洋深处发生了9.15级地震。积蓄已久的自然力量引发了巨大海啸,灾难性的海浪以摧枯拉朽之势摧毁了印度尼西亚、斯里兰卡、泰国等东南亚国家的沿海地区。那里正值旅游旺季、游人们正在享受着日光的轻扶。一些怪模怪样的鱼类被冲上海岸,吸引着游人驻足在海滩上久久不肯离去。[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回建强  骆乐 《海洋信息》2005,(3):17-19,28
当前我国渔业发展正处于快速上升期,但是由于渔业信息化水平低下,已经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渔业国际竞争力的提高。因此,为了提高我国水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和渔业的可持续发展,渔业信息化建设已经提到了当前日程。  相似文献   

5.
1982年签署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确立了专属经济区制度;《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签订以后出台的一系列国际渔业协定、决议或公约使新的公海渔业制度得以建立。本文简要介绍了专属经济区制度和新公海渔业制度的主要内容,分析了这两项制度对国际渔业及我国海洋渔业生产与管理的影响,并探讨了公海渔业制度的当前特征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中国与东盟渔业合作的框架与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渔业是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及全面经济合作的重要部分。中国与东盟各国以海相邻,以河相通,其自然条件及其资源、渔业技术、市场需求等构成了渔业合作的广泛基础。可以从空间、时间、合作范围、合作方式等方面展开中国与东盟渔业合作框架,并建立合作机制保障渔业合作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7.
谭晶  王彰贵  黄荣辉  蔡怡 《海洋学报》2017,39(11):61-74
利用1951—2015年NOAA气候预测中心的SST扩展重建资料(ERSST V3b)、国家气候中心提供的我国160站月降水量资料、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大气研究中心(NCEP/NCAR)提供的各气压层的水平风速、垂直速度和比湿资料,研究了印度洋不同海温模态对两类厄尔尼诺事件与我国南方秋季降水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虽然东部型(中部型)厄尔尼诺年秋季我国长江以南地区降水偏多(少),但当东部型厄尔尼诺与印度洋正偶极子同时发生年秋季,我国长江以南地区降水偏多的程度显著提高;当中部型厄尔尼诺与印度洋正偶极子同时发生年秋季,我国西南地区降水转为偏多,其他南方地区降水仍然偏少;当中部型厄尔尼诺与印度洋一致增暖型海温同时发生年秋季,我国整个长江以南地区降水偏少,且偏少的幅度要显著高于不考虑印度洋海温异常的情况。此外还对印度洋不同海温模态对两类厄尔尼诺事件与我国南方秋季降水关系的影响的环流成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析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中与渔业有关条款对世界和我国渔业的影响及各国执行公约的情况.指出今后的渔业管理制度将有利于沿海国,远洋渔业国家只有履行公约规定的义务,才能确保渔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讨论了公约对我国渔业产生的影响,并就此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9.
杨秋明 《海洋预报》1997,14(3):24-31
用30年(1960~1989年)季平均印度洋海温距平资料和中国降水距平资料进行主振荡型分析和伴随相关分析,研究了印度洋海温3~4年时间尺度的主振荡型的时间演变及其对中国降水影响的循环过程,结果表明中国降水低频场的主要响应区域在华中,西南地区以及华北北部一带,它体现了印度洋地区热源异常通过大气内部动力过程激发的低频流型对中国降水年际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为深化对北极航道重要性的认知,促进我国对北极航道的开发利用,文章在概述世界贸易格局的发展阶段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分析北极航道对世界贸易格局的影响路径和机理。研究结果表明:"二战"结束后,世界贸易格局经历美国单极,美国、欧洲和日本三足鼎立以及区域多极化3个发展阶段;世界贸易格局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贸易通道、技术革命、产业转移和国家政策;北极航道通过缩短海运距离和产生新的海运航线2条路径,在增加贸易流量的同时改变贸易流向,从而影响世界贸易格局;其中,缩短海运距离的影响机理包括提高贸易频率、降低贸易成本和改善贸易环境,产生新的海运航线的影响机理包括促进相关产业结构调整、改变世界海运格局和增加新的能源供给。  相似文献   

11.
为进一步促进中国与北极国家的双边贸易,增强中国参与北极事务的话语权,文章采用2008—2018年的面板数据,运用扩展的贸易引力模型进行实证检验,分析中国与北极国家双边贸易的影响因素,探究北极航道开通对中国与北极国家贸易效率和贸易潜力的影响,并提出发展建议。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的经济规模、北极国家的资本劳动比率以及中国与北极国家的贸易依存度对双边贸易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北极国家的经济规模以及中国与北极国家之间的海运距离对双边贸易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促进中国对北极国家的出口贸易而对进口贸易的影响较小;目前中国与美国、俄罗斯和加拿大的贸易效率较高,但北极航道的开通可有力促进中国与其他北极国家贸易效率的提升;北极航道开通后,中国与北极国家出口贸易潜力提升幅度的平均值约为25%,其中提升幅度较大的是冰岛(49.74%)和丹麦(36.98%);针对北极航道开通对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战略意义,未来中国应加强与北极国家的贸易联系、完善港口和产业规划布局以及加强与北极国家的交流与合作。  相似文献   

12.
基于1951—2018年哈德里中心海温资料、美国气象环境预报中心和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再分析资料和第四代欧洲中心汉堡模式, 针对1994年、2018年等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TC)生成异常多的年份, 研究了引起TC增加的海表温度异常(SSTA)模态及其影响机制。结果表明, 北半球热带中太平洋增暖与印度洋变冷是夏季西北太平洋TC生成频数增加的主要原因, 北大西洋负三极型式SSTA促使TC生成的进一步增加。热带中太平洋增暖与印度洋冷却在菲律宾以东激发出西风异常和气旋性环流异常。北大西洋负三极型式SSTA在我国南海、菲律宾至东南沿岸激发出气旋性环流异常。前者在西北太平洋中部, 后者在南海产生有利于TC生成的局地环境。1994年和2018年夏季热带中太平洋出现暖SSTA、印度洋为冷SSTA、北大西洋呈现负三极型式SSTA, 西北太平洋TC生成频数极端增多。近30年来, 当出现热带中太平洋增暖和印度洋冷却时, 北大西洋表现出比1989年以前更强的负三极型式SSTA, 使西北太平洋TC生成频数和北半球热带印度洋-太平洋SSTA梯度的线性相关更显著。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北极地区的油气储量勘探结果引起了世界的关注。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预测北极将成为下一个世界能源仓库。在全球能源供应日趋紧张和北极航道逐渐开通的大背景下,未来北极油气资源开发前景广阔,转化为世界主要油源的可能性加大,届时将深刻影响世界能源格局。系统分析北极地区油气分布、开发现状和前景以及对世界能源格局可能产生的影响,为进一步探索北极油气做铺垫,也为我国制定北极能源开发战略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4.
文章根据2006—2016年中国11个沿海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测算中国海洋经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并采用中介效应模型考察水产品贸易和环境规制对海洋经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在整体层面,水产品贸易对中国海洋经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的直接促进作用,且环境规制对提高海洋经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中介效应显著。在贸易方式层面,环境规制的中介效应对海洋经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产生正向影响,但并未抵消水产品出口贸易的抑制作用;水产品进口贸易能够显著促进海洋经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在区域层面,北方沿海地区水产品贸易对海洋经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高于南方;北方沿海地区水产品贸易对环境规制起到促进作用,而南方沿海地区相反。  相似文献   

15.
印度洋是泛第三极海陆气系统的重要成员,同时是全面顺利推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关键海域,其热力状况严重影响亚洲季风变异及我国和全球的气候变化。文章从印度洋热力异常的模态分型、中小尺度关联、海气相互作用过程、洋际协同效应以及对我国气候环境的关键影响风险等角度进行分析探讨,并针对研究现状和不足提出研究建议。结果表明:印度洋热力分异与跨区域多源、多尺度交互胁迫对我国东部季风气候与环境生态具有重要协同调控作用和高致灾风险。建议通过国际合作开展海洋全要素过程综合调查,夯实印度洋多维度系统观测体系,突出印度洋中小尺度动力过程研究,深化跨界面多尺度过程相互作用、影响和适应有关的耦合机理、联合影响、协同效应气候诊断分析,明确作用隶属和通道机制;发展大数据诊断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自适应自组织新方法与数字孪生新技术,丰富中小尺度理论和建模研发,提高我国季风气候和海洋环境变化及其极端灾害研究与预测水平,服务于关键风险预估和等级区划以及灾害精准防治,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气候与海洋环境安全保障及我国防灾减灾与风险治理提供必要科学参考和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16.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