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宁镇地区侵入岩岩体地质、岩石化学、微量元素及侵位方式特征的研究,并与国内外典型构造环境的岩浆岩进行对比后,认为宁镇地区侵入岩形成在以张性作用为主,挤压作用为辅的构造环境中,是裂谷作用初期—断裂拗陷阶段的产物。 相似文献
2.
河流阶地作为河谷中常见地貌, 其堆积物特征对气候变化过程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对循化黄河Ⅲ级阶地剖面沉积特征、粒度、磁化率、孢粉以及光释光测年的研究, 初步厘定循化黄河Ⅲ级阶地形成时代为75 ka.循化盆地晚更新世气候演化可以大致划分为6个阶段: 120~114 ka, 气候暖湿; 114~105 ka, 气候较为干冷; 105~98 ka, 气候较暖湿; 98~85 ka, 气候转为温凉; 85~75 ka, 气候暖湿; 75~63 ka, 气候干冷.这6个阶段分别与MIS5e-4段相对应. 相似文献
3.
中更新世气候转型(MPT)是第四纪环境变化的一个重要时期,该时期气候模式、气候周期等均发生了明显变化,然而不同区域对中更新世气候转型的响应特征存在明显差异.本研究选取了长治盆地XZK4钻孔中更新世转型前后(1.8~0.1 Ma)共207个样品,通过古地磁定年,运用粒度端元分析和孢粉分析,阐述了长治盆地中更新世转型期的环境变化与湖泊演化特征.结果显示,1.8 Ma以来,孢粉组合中乔木花粉含量多高于60%,但个别时段草本植物花粉占优,显示区域植被多数阶段为森林,但存在明显冷期,并且1.1 Ma和0.55 Ma是研究区环境转变的重要转折点.中更新世转型期前(~1.1 Ma):沉积物粒度总体较细,黏土含量多高于25%,EM1组分(湖相沉积)多高于60%,EM3(河流相组分)在个别时段出现,总体显示该阶段沉积物组成以湖相沉积为主,个别阶段受到河流影响大;中更新世转型时期(1.1~0.55 Ma):沉积物粒度较上一阶段更细,黏土含量(平均为30%)、EM1占比和孢粉浓度均达到研究段最高,沉积物颜色以棕灰色为主,EM3组分占比降至最低,其中1.1~0.95 Ma喜冷的云杉属花粉出现,显示该时期研究区气候总体偏冷湿,湖泊面积较1.1 Ma之前扩大;中更新世转型后(~0.55 Ma):沉积物粒度明显变粗,达到钻孔最高值,沉积物颜色变黄,EM2(风成组分)和EM3占主导,草本植物含量增加,尤其是喜干的蒿属花粉增加明显,表明气候较之前变干,沉积物类型以风力沉积为主,湖泊消亡.综合对比显示,构造运动是影响长治古湖消长的主要驱动力,气候变干加剧了湖泊消亡.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长春地区HDBZK-1孔沉积序列的热释光测年和沉积物粒度分析,选取对气候变化较为敏感的K2O、Na2O、MgO、CaO、Al2O3等氧化物及K2O/ Na2O、Al2O3/(Al2O3+CaO+Na2O)作为环境代用指标,并与孢粉分析资料相结合,分析了长春地区中更新世晚期(约280~120 kaB.P.)的气候环境变化。结果表明:该区中更新世晚期总体经历了4次明显的冷干-暖湿气候变化,即寒冷干旱(281.6~244.0 kaB.P.)-温凉稍湿(244.0~215.0 kaB.P.)-寒冷干旱(215.0~ 131.8 kaB.P.)-以淡水藻类花粉突然增多为明显标志的暖湿(131.8~126.4 kaB.P.);这与深海氧同位素曲线所反映的气候变化旋回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5.
以青藏高原腹地可可西里地区湖泊沉积钻孔BDQ06(35°13'05"N,93°55'52"E;孔深106 m)为研究对象,基于古地磁测年建立的年代框架,通过对BDQ06孔沉积物粒度、总有机碳、有机碳同位素(δ13Corg.)及C/N值等气候环境代用指标的分析,重建了可可西里地区中更新世以来的古气候古环境演化序列。根据各环境指标的变化特征将中更新世以来古气候演化划分为5个阶段:929~660 ka B.P.,气候以暖湿冷干交替变化为主;660~480 ka B.P.,与前一阶段相比气候暖湿程度降低;480~360 ka B.P.,气候较为干旱;360~160 ka B.P.,气候不稳定、波动幅度增大;160~5 ka B.P.,气候再次转为暖湿冷干的变化特征。929~610 ka B.P.期间气候出现4次明显的冷干时期,时间上与MIS 22、MIS 20、MIS 18和MIS 16阶段相对应,此后气候表现出明显的趋冷、趋干特征,可能主要受全球变冷的"中更新世革命"(MPT)的影响;360 ka B.P.开始出现频率增强的暖湿气候波动,说明气候不稳定,显示出明显的区域性特征;160 ka B.P.左右出现的较为干冷的时段,与倒数第二次冰期气候相一致,之后环境温度呈现出快速上升的趋势,气候演化进入末次间冰期-末次冰期模式,表现出全球气候一致的特征。整体上,BDQ06孔记录的气候环境演变特征与全球气候变化在冷暖事件上保持一致,但在持续时间、变化强度上存在一定区域性差异。
相似文献6.
依据莱州湾南岸A1钻孔孢粉分析,结合14C、热释光测年、沉积物粒度、岩性等资料,对A1钻孔自下而上划分为7个孢粉组合带,并概括它们的主要特征。利用孢粉组合,探讨了120 ka BP 以来莱州湾南岸咸水入侵区的植被发展以及气候的冷暖、干湿交替变化。在85~76 ka BP、50~24 ka BP和10~4 ka BP出现三次暖湿期,分别对应于“羊口海侵”、“广饶海侵”和“垦利海侵”。在三次暖湿期中发生海陆交互相滨岸沼泽或湖泊相沉积,植被类型为落叶阔叶林或针阔叶混交林滨岸草原。在76~50 ka BP和24~10 ka BP两次冷干期为陆相沉积环境,前者出现以针叶林为主的草原植被类型,后者出现干冷的针叶林干旱草原或荒漠草原植被类型,它们分别对应于早大理亚冰期和晚大理亚冰期。孢粉组合所反映的莱州湾南岸晚更新世以来的环境演化同全球性的气候事件及渤海沿岸环境变化具有很好的可比性。 相似文献
7.
泥河湾层古环境演变的分析模式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本文以泥河湾古湖小渡口剖面为例,选取指示古环境的特征标志:CaCO_3、C/P_2O_5、Fe~(2+)/Fe~(3+)、pH值、Eb值,进行几种统计数学模型分析,以便筛选变量,确定定量性指标。并结合其他因素,探讨其古环境演变特征。通过分析:泥河湾层在冷的气候条件下,往往以还原作用为主,介质pH值为偏碱性。第三系、第四系的界线可能在第13层,此界线与古地磁的松山反向极性世—高斯正向极性世界线(M/G界线)相一致,年代约2.48Ma,并与其它项界线大致吻合。地球化学带Ⅰ包括冷带1;带Ⅱ包括冷带2、3;带Ⅲ包括冷带4;带Ⅳ包括冷带5。 相似文献
8.
9.
本文通过圃田、大河村和张五寨等钻孔和剖面岩性、粒度、磁化率、孢粉和化学元素等环境指标分析,结合AMS 14C和释光年代标尺,探讨20000年来郑州地区古湖沼沉积与环境演变特征。结果表明,郑州地区在15000―13000 yr BP和8900―2600 yr BP主要发育湖泊或沼泽沉积,其余时期为河漫滩和洪水沉积或文化层堆积。然而不同地点沉积序列虽然基本相同,但是沉积介质始末时间和延续时段略有差异。古湖泊可能为通江湖泊,洪水期水量剧增,湖盆扩大连成一片;枯水期分散为众多小湖塘,仅在低洼地区残留成河道型水域。受气候变干和人类大规模开垦影响,晚全新世湖沼最终消亡。这个沉积背景可能与郑州地区晚更新世晚期以来不同时期主导的沉积介质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0.
青海黄河源盆地早更新世以来环境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河源盆地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是黄河的源头地区,对环境和气候变化非常敏感。对黄河源盆地中的河湖相沉积物进行了孢粉分析,获得丰富的孢粉数据,结果显示孢粉组合以菊科、蒿科、藜科、禾本科、松、桦等草本和木本植物花粉为主。通过对各类植物的孢粉组合特征分析,揭示了黄河源地区早更新世以来古植被、古气候的演替和变化。其演变经历了4个阶段:第一阶段223.9~90.1万年,为森林草原环境,反映了温暖潮湿的气候;第二阶段90.1~35万年,为灌丛草原环境,反映了总体干冷的气候;第三阶段35~2.8万年,为稀树草甸草原环境,属湿润寒冷的气候;第四阶段2.8~0.8万年,为荒漠草原环境,反应干冷的气候。 相似文献
11.
南京江北地区9490~4840 a BP环境演变的地层记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来自^14C、δ^13C、粒度和地球化学元素的分析表明,南京江北地区在5120a BP、6240a BP、4840a BP和8914a BP是气候相对暖湿期,而8523a BP和6520a BP可能对应的是相对干冷的气候。该区在9490~4840a BP期间沉积速率具有明显不均一性,9490~8730a BP期间沉积速率为56mm/100a,8695~8566a BP期间为62mm/100a,而8523~4840a BP期间沉积速率仅为8mm/100a,上述现象可能与9490~8566a BP期间该区经历过海侵和地壳沉降加快有关。由于在第5~7层中未发现海相有孔虫,可以肯定该区海拔高于7m的地带在9490~4840a BP期间未受海侵影响。 相似文献
12.
晚二叠世长兴期是华南地区重要的成礁期,也是火山事件频发的一个时期。生物礁是一种对海洋环境十分敏感的生态系,晚二叠世的火山作用势必影响到当时生物礁的生长和沉积相的演化。然而,前人有关晚二叠世火山事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二叠系与三叠系界线附近,而对整个长兴期生物礁的演化与火山事件关系的研究则较少。选择贵州紫云的台地边缘礁为研究对象,通过大量磁化率的测试,分析整个晚二叠世生物礁的沉积演化与火山作用的关系。分析结果显示,长兴早期和末期岩石的磁化率值明显偏高,反映较强的火山活动。在这两个时期,造架生物相对不发育。长兴中期,岩石的磁化率值相较于长兴早期和长兴晚期总体偏低,表明火山活动相对较弱,导致生物礁的快速生长。但长兴中期生物礁灰岩中夹有几层生物碎屑灰岩,其磁化率值有小幅度的升高,说明短时期小规模的火山作用虽然导致了生物礁生长的暂时中断,但礁相动荡的环境使得火山灰中细小的铁磁性物质难以沉积下来。研究发现,尽管早三叠世早期泥岩具有高的磁化率值,但泥质岩中多层火山黏土具有异常高的磁化率值,火山灰物质对磁化率大小的影响远远超过陆源物质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腾冲活火山的岩浆演化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腾冲火山活动分老期(包括上新世、早更新世和中更新世)和新期(中更新世—全新世,包括马鞍山、黑空山和打鹰山),代表性火山岩分别是玄武岩、英安质熔结凝灰岩、玄武质粗安岩和粗安岩,均属于高钾钙碱性火山岩。新期马鞍山、黑空山、打鹰山火山活动至少可以追溯到中更新世,岩浆成分从中更新世粗面玄武岩—玄武质粗安岩演化到晚更新世—全新世粗安岩。它们有一共同的岩浆源(或岩浆房),岩浆形成演化与壳幔作用和岩浆房内的辉石分离结晶作用有关。根据岩浆演化趋势,现在腾冲活火山之下岩浆房中的岩浆将向更富碱和富硅的粗面质或流纹质岩浆演化。 相似文献
14.
希夏邦马峰-珠穆朗玛峰地区是新生代以来,在欧亚板块与印度板块碰撞的地质背景下,迅速隆升起来的极高山地区.进入第四纪以来,强烈的构造隆升,使这些山地上的冰川进退、河流发育和湖泊变迁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带来整个地貌格局的变化.倒数第二次冰期时,亦即聂聂雄拉冰期的鼎盛时期,本区发育了巨大的冰帽,覆盖了整个地区.末次冰期的冰川以长大的山谷冰川和小冰帽为主要特点.在末次间冰期,河流侵蚀能力增强,位于山地南坡的河流进行强烈的溯源侵蚀,破坏了山脉的完整性,并对北坡的河流进行劫夺,从根本上改变了本区的地貌格局.到了全新世后期、新冰期到来之际,佩枯错的水位也达到了其在地质历史上的最高水位和最大面积,高出现今湖面整整100m.此后,由于朋曲河的溯源侵蚀和劫夺作用,上游流域面积减少,水源补给逐渐丧失,水域迅速收缩,水位降低. 相似文献
15.
Based on the data of organic carbon stable isotope ratios and magnetic stts~ptibility, cli-nmte evolution in the past 5 kaB. P. in Poyang Lake plain (in Jiangxi Province) has been reconstructed. The results of the research indicate that the climate evolution can be divided into nine stages in the past 5 kaB. P.. Comparisons of different regional environmental records suggest that the intensity and the tem-poral-spatial changes of monsoon in China mainly controlled the climate evolution. 相似文献
16.
北疆地区早全新世环境演化的湖泊沉积记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北疆地区艾比湖沉积物的孢粉组合及其碳酸盐δ^18O,δ^13C,δ^13Corg,TOC,TON和Rb/Sr比等地球化学指标分析,重点对全新世早期气候环境演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时段(8.0-11.cal ka B.P.)温度总体偏低,初期(11.5-10.6cal ka B.P.)较为温湿;早全新世向中全新世转换时期(8.9-8.0cal ka B.P.)气候波动显著。特别是3层泥炭沉积显示了艾比湖地区早全新世气候的强烈不稳定性。泥炭的发育程度及其同位素、孢粉分析数据等都显示,8.2cal ka B.P.,8.6cal ka B.P.,10.5cal ka B.P.的气候状况具有显著的冷湿特征,反映了早全新世的3次冷湿事件。 相似文献
17.
1200a来洪湖演变的环境磁学记录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对取自洪湖的 140cm沉积物样芯进行了环境磁学测量,分析了所获得的环境磁学参数随深度变化的曲线,结果表明,沉积物磁性特征由稳定单畴(SSD)和细粘滞性 (FV)亚铁磁性矿物所主导,磁性矿物颗粒由下至上粒径逐渐减小。结合AMS测年和地球化学分析,可以推断出洪湖在 1200a来经历了沼泽沉积和湖相沉积。并且磁性特征的变化与气候的变化大致对应:磁性参数较大值对应着冷干的气候条件;水热条件增强时,磁性参数值下降。较好记录了湖泊随气候的扩张和缩小过程,同时也反映了人类活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成都经济区土壤磁化率特征及其环境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54个根系土和14条土壤剖面土磁参数与化学组成的分析测试、以及根系土相对应的水稻籽实样品化学分析结果,较系统地总结了成都经济区土壤磁化率特征。结果表明:①土壤磁化率在数值上主要受成土母质控制;②在根系土壤样品中,根系土磁化率比其下层土壤磁化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③不同类型土壤的磁化率均与土壤中Cd含量呈正相关,并对土壤污染程度有较好的指示性;④利用磁化率可以对土壤进行初步分类。 相似文献
19.
WANG Zi-Pan 《冰川冻土》1998,(4)
Ecological investigation has been done in some saline lakes in the Vestfold Hills (60°38'S, 78°06' E), East Antarctica. The results show that changes of natural environment and physicalchemical factors, as well as the structure of biotic species and succession do occur in some lakes, due to seasonal and local climate changes and geographic variances in regions. These should be strong ecological proofs to explain that the processes of globle climate change and ice sheet retreating, and isostatic uplift raising, could be continueing in present time, and should be significant to the study on Antarctic and global changes. 相似文献
20.
基于2007年在广西海岸带采集的6根短柱状样(64~97 cm),在210Pb年代框架构建的基础上对沉积物中的生源要素(C、N、P)、常量元素以及重金属(Hg、Cu、Pb、Zn、Cd、Cr和As)等指标进行了综合分析,并依此重建了广西海岸带近百年来人类活动影响下沉积环境的演变历程。研究发现,近二十年来重金属和总磷的表层富集和埋藏通量有明显的上升趋势,但整体污染程度依然较轻;总氮的年埋藏通量虽保持相对稳定,但总体高于引起最低级别生态风险效应的下限;而有机质年埋藏通量的逐年减少应与潮间带红树林生态系统的衰退有关。据此可将近百年来广西海岸带的环境演变大致分为两个阶段:即20世纪80年代初以前、80年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