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曹.,,口润委员(以姓氏笔百为序)叶茸正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l以X)80任阵海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O以〕12刘东生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10(犯29刘昌明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100101孙枢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10(X)29阳.欣经济委员会100732会1(拟〕85谕、粗膝再军孙鸿烈中国科学院地理衅与争源限安芷生中国科学学研究院100081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730仪旧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730(刃0件中国社会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100732李小文北京师范大学主编秦大河中日气象局1以犯81盛主编(以姓氏笔画为序)…  相似文献   

2.
顾问委员(以姓氏笔画为序) 叶笃正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100080 任阵海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100012 刘东生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100029 刘昌明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100101 孙枢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100029 孙鸿烈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100101 安芷生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710075 李小文北京师范大学遥感与地理学院100875  相似文献   

3.
《干旱气象》2013,(1):130
2013年1月29日,《干旱气象》2013年度编委会工作研讨会在甘肃兰州召开。来自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兰州大学、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西北师范大学、  相似文献   

4.
2008年2月25—26日,“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暨气候研究开放实验室2007年度学术年会”在北京召开。来自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等科研院所,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国家气象中心、国家气象信息中心,以及中国气象局有关省、市、  相似文献   

5.
2月10日,省气象台邀请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研究员汤懋苍、李栋梁为省局科技人员作题为《青海省春季降水预测的地气图方法》、《青藏高原气候变化及其对太阳黑子同期长度和CO2的响应》的学术报告。  相似文献   

6.
<正>由中国科学院秦大河院士、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丁永建研究员和中国科学院穆穆院士主编的《Climate and Environmental Change in China:1951-2012》一书近日已在Springer-Verlag公司出版。本书囊括了气候与环境变化科学的多个方面,包括自然的、社会的、经济的,以及人为影响方面等,也是了解中国气候和环境变化、  相似文献   

7.
《浙江气象》2008,29(3):F0003-F0003
2008年07月18日,从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了解到,我国科学家近日在山东滨州地区实现了在强雷暴中人工触发闪电。这是我国科学家在强雷暴中首次人工触发闪电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8.
《干旱气象》2011,(4):516-517
2011年12月26日,《干旱气象》第三届编委会工作会议在甘肃兰州召开。来自兰州大学、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西北师范大学、甘肃省气象局、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等单位的编委近40人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9.
2008年8月,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大气科学处、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中国气象局乌鲁木齐沙漠气象研究所、北京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兰州大学等单位联合主办的第六届“全国大气边界层研究战略研讨会”在鸟鲁木齐召开。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吕达仁院士、  相似文献   

10.
《干旱气象》2009,27(4):326-326
2009年10月24~27日“第七届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学术研讨会”在甘肃省敦煌市顺利召开。本届学术年会由甘肃省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中国气象局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开放实验室、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甘肃省气象学会、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相似文献   

11.
杨启国 《干旱气象》2008,26(4):11-11
2008年11月22日,由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主办的第六届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圆满召开。此届学术年会是做为中国气象学会2008年年会第九分会场举办的,联合主办单位还有中国气象学会干旱气象学委员会、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甘肃省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  相似文献   

12.
由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高原大气物理部分 (原中国科学院兰州高原大气物理研究所 )承担的“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首批启动项目“我国重大气候灾害的形成机理和预测理论研究”的“西北干旱区陆—气相互作用观测实验” ,于 2 0 0 0年 6月 1日在敦煌、五道梁及临泽等地正式启动。该实验启动会上 ,国家科学技术部基础研究司杨启文司长、中科院资环局陈泮勤副局长分别致词 ,并为“敦煌陆—气相互作用观测实验站”揭牌。该项目首席科学家黄荣辉院士宣布 :“西北干旱区陆—气相互作用观测实验”正式开始。  黄院士首先指出 ,…  相似文献   

13.
《大气科学》2004,28(4):624-624
“城市气候环境与遥感监测技术”研讨班计划于2 0 0 4年1 0月1 1~1 5日在北京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举办。研讨班由德国HeinrichBoell基金会资助的德国著名教授主讲,配备翻译。内容包括:城市气候与城市规划;空气质量监测与评估;人文气候生态;地表温度遥感制图与自动分类;植被参数与植被分析;遥感技术过程与方法;遥感数字图像处理;北京城市气候实地考察与讨论。报名详情见:http ://www igsnrr ac cn/index jsp (综合新闻栏)联系人:张进平先生联系地址: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市朝阳区大屯路甲1 1号 邮编:1 0 0 1 0 1…  相似文献   

14.
青藏高原对全球气候变化尤其是我国天气气候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影响,本文研究以期为青藏高原气象研究及学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主要结论如下:(1)较大范围区域及关联区域天气气候研究是青藏高原气象学的主流方向。(2)论文呈现的研究热点依次为高原气候、降水(雨)和降(积)雪。(3)国内14种主要中文科技核心期刊中,《高原气象》刊发青藏高原论文数最多。(4)高产作者群中7篇以上论文作者有26人,其署名单位总次数靠前的机构是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和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5)综合分析得出青藏高原气象学学科颇受关注且持续影响力较大的学者群体。   相似文献   

15.
《干旱气象》2009,27(4):345-345
2009年10月25日,《干旱气象》第三届编审委员会成立暨工作会议在甘肃敦煌召开。来自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青藏高原研究所、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北京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兰州大学、西北师范大学、甘肃农业大学、兰州交通大学,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  相似文献   

16.
王涓力 《干旱气象》2003,21(4):88-88
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在中国气象局、甘肃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牵头联合兰州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申请“甘肃省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2003年11月14日。甘肃省科技厅领导和专家组对“甘肃省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建设计划任务进行论证,论证专家委员会一致认为:“三家在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方面实力雄厚,在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领域开展合作很有特色和优势,完全达到省级重点实验室的目标,强强联合,资源整合,将使国家资源和投资发挥最大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今年恰逢我国一代宗师 ,杰出的气象学家、地理学家和教育家竺可桢先生诞辰 1 1 0周年 ,由中国地理学会冰川冻土分会和沙漠分会、甘肃省气象学会及甘肃省地理学会联合主办 ,“竺可桢精神与西部大开发”座谈会于 4月 1 7日下午在中科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厅举行 ,会议由施雅风院士主持。与会代表来自兰州分院 ,兰州大学及省气象局等 ,与会者既有年过半百的专家学者 ,也有年轻的师生 ,共一百余人。会上首先放映了有关竺可桢先生的文献记录片 ,然后施雅风院士介绍了竺老如何为国办学 ,如何呕心力血地为规划新中…  相似文献   

18.
本文采用landsat陆地资源卫星数据和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冰川矢量编目数据和气象观测数据为数据源,利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和气候统计方法,提取并分析了1987~2014年西藏年楚河流域冰川及冰川湖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87年年楚河流域内共有冰川82条,1987~2014年冰川总面积呈减少趋势,冰川面积减小18.386km2(8.34%),变化率为-5.23km2/10a;1987年流域内面积大于0.2km2的冰湖共有8个,1987~2014年,冰湖总面积呈增加趋势,冰湖面积增加1.489km2(7.06%),变化率为0.323km2/10a;年楚河流域年降水量变化不明显,年平均气温整体呈上升趋势(0.28℃/10a)。降水对冰川和冰湖变化影响较小,温度的持续升高是冰川和冰湖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利用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那曲高寒气候与环境观测研究站的BJ观测站2012年1 12月大气湍流观测资料及自动气象站观测资料,应用一种独立的确定地表动力学粗糙度Z0m的方法及两种热力学粗糙度Z0h的参数化方案(Z98和Y07),得出了Z0m和Z0h以及附加阻尼kB-1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Z0m在一定时间尺度(月、季)上存在着波动,Z0h在高原季风前、盛行期、衰退期有不同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特征。结合陆面模式CoLM将地表特征参数代入该模式进行数值模拟,初步探讨了地表粗糙度的变化规律及其对地表通量的影响,结果表明,Z0m的动态变化和Z0h参数化方案的改进提高了CoLM模式的模拟性能,模拟的地表通量更接近观测值。  相似文献   

20.
偏振气象雷达发展现状及其应用潜力   总被引:4,自引:6,他引:4  
王致君 《高原气象》2002,21(5):495-500
偏振雷达是近二十多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型天气雷达。由于它的问世,极大地促进了雷达气象和云及降水物理学科的发展,增强了人类认识和抗御天气灾害的能力。本文结合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以及世界各国偏振雷达发展的情况和经验,主要就圆偏振雷达、椭圆偏振雷达和双线偏振雷达的发展现状及其在云和降水物理研究以及人工影响天气方面的应用潜力进行说明,它对我国新兴的偏振雷达的发展和应用事业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