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兰州—西宁区域经济一体化试验区建设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我国西北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是未来10年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内容。为推进西部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适应国家经济重心战略调整与大城市区域化发展趋势,基于西北河湟谷地城市密集区完整的经济地理区域,提出了建立兰州—西宁区域经济一体化试验区的构想,并从区域空间与产业双重整合等方面,提出了推动实验区建设与发展的政策建议,以期推进西部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从而推动整个西北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3.
海洋资源     
F061.5,K9012007010700关于我国海洋经济地域系统时空特征研究=Research on the characters of space and time of marine economic areal system in China/张耀光,刘锴…∥地理科学进展.—2006,25(5).—47~55分析了中国海洋资源、海洋产业以及海洋经济的发展过程,海洋经济在国  相似文献   

4.
土壤地理     
S153 2007021226太湖流域典型地区土壤酸度的空间变异特征研究=Charac- terisics of spatial variability of soil acidity in the typical area of Taihu Lake region/刘付程,史学正…//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9(5).—480~483在GIS支持下,运用地统计学方法分析了太湖流域典型地区耕层土壤pH的空间变异性.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土壤pH具有较强的空间自相关性,自相关距离在44km左  相似文献   

5.
新时期长江三角洲区域联动发展的战略性思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该文通过分析世界经济竞争空间主体、国际产业梯度转移方式、国内区域经济竞争格局的新变化,论述了长江三角洲地区实施区域联动发展战略的必要性。剖析长江三角洲地区实现联动发展的主要动力机制在于国内外经济竞争压力、企业跨地区发展、政府间经济合作、区域基础设施一体化。提出长江三角洲实现区域联动发展的主要领域和对策。  相似文献   

6.
农业地理     
F2902006010366城市生态农业及其在我国发展的意义=Urban biological a-griculture and the i mportance of development in China/陈书琴∥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4(1).—104~106现代农业新技术使城市生态农业的发展成为可能.城市生态农业具有体验农业、农业科技园、第三世界市区规划三种模式.我国发展城市生态农业可以解决当前农业发展的突出问题,具有经济、环保生态、社会文化及国防等方面的意义.参13(广兵)BeS8122006010367甘南高寒草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alpine grassland husbandr…  相似文献   

7.
基于空间变差函数的长江三角洲经济发展差异演变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靳诚  陆玉麒 《地理科学》2011,31(11):1329-1334
以长江三角洲为例,运用空间变差函数分析了1978年、1988年、1998年和2008年4个时间断面的发展差异演化。研究发现:①长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空间关联效应的作用范围在不断地扩大,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发展受上海的辐射作用不断地增强;②经济发展的空间自组织性越来越强,空间经济分布差异明显;③在全方向上的均质程度越来越低,更多的差异体现在中观、宏观尺度,而微观尺度上空间差异变的越来越不明显;④东南—西北方向差异最大,东西方向的经济发展相对均衡。将长江三角洲发展差异演化因素归结为3个方面:历史基础、经济区位和区域发展政策。历史基础、经济区位是区域经济格局演化的内在因素,而区域发展政策则是区域经济格局演化的外在推力。  相似文献   

8.
F1272007010343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发展趋势与问题=Development trend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the developed areas in the south-east coast of China/唐琦,虞孝感∥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6,15(5).—650~653表3参7(宋金叶)HNK901.62007010344中国互联网区域差异的时空  相似文献   

9.
20世纪90年代以来长江三角洲地区空间极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县(市)作为基本研究单元,采用综合指数法分别计算长江三角洲地区1991年、1998年和2005年经济社会发展综合指数,通过比较各单元经济社会发展综合实力的变化,研究20世纪90年代以来长江三角洲地区空间极化的特点。结果表明: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极化明显增强,传统的核心—边缘格局没有发生根本变化,在核心区又出现了新的极化区域。基本上形成了具有城市等级体系的核心—外围空间格局,但网络结构和辐射轴尚不健全。  相似文献   

10.
基于2004-2018年面板数据,借助空间错位、均方差分解、冷热点分析、障碍度模型等方法探索长江经济带旅游产业—区域经济—生态环境系统空间错位指数时空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长江经济带旅游产业—区域经济—生态环境系统空间错位指数总体呈下降趋势,空间分布呈东部>中部>西部的格局,总体差异主要来源于三大地区间的差异;2)长江经济带冷热点时空演化总体呈"东集西散"的特征,东部地区集聚特征趋于弱化,中部集聚范围趋于扩张,西部较为稳定;3)长江经济带及各省市空间错位指数受多系统多因素影响,总体空间错位影响因素为生活垃圾清运量、一般工业固体废弃物年排放量、城镇登记失业率、森林覆盖率,多源于生态环境系统.最后,针对性地提出消解长江经济带空间错位态势的治理和发展性建议,一方面丰富和拓展了国内旅游空间错位领域的研究范畴和视角,另一方面为降低该区域发展过程中的错位程度以及促使旅游产业—区域经济—生态环境系统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12.
陆地地貌     
P941.742006010118对黄土高原的新认识=New understanding of the LoessPlateau/李容全,邱维理…∥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41(4).—431~436在分析黄土高原地貌与沉积特征的基础上,确定了黄土层下6种不同类型的基底地形,其上黄土层厚度与黄土地貌的空间差异均与基底地形的类型有关.根据黄土高原的地貌结构与成因,结合晋陕峡谷区新生代晚期地壳平均抬升速度的讨论,论证了黄土高原在成因类型上完全不同于剥蚀高原、构造高原、熔岩高原等各种高原类型,它是一种独特类型的叠加高原.正因为其类型的独特性,黄土高原在周缘特征和区域…  相似文献   

13.
该文通过对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区域特征和生态环境现状分析,建立了区域环境质量评价层次模型,结合区域生态经济综合发展目标,揭示出区域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的内涵及其在资源开发利用中的重要性。提出区域生态环境建设规划方案选优方法,以及区域持续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4.
国土资源     
X222006032549缓解河南省可持续发展自然资源约束的断想=Discussionson the lessening of resource restrictions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Henan province/杨延哲,张教平…∥地域研究与开发.—2005,24(增刊).—68~71对河南省自然资源总体特征进行了探讨,针对自然资源对省域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的种种约束,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河南省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总体构想是:加强统一规划,合理开发和节约使用自然资源,改进资源利用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工业化与城市化、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产业结构调整提供基础性支持.正确处理保护耕地与…  相似文献   

15.
F127 2007021310中部地区区域经济发展的极化分析=Analysis of polarization in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central region of China/刘耀彬,陈志//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6,15(6).—679~683对中部地区区域经济发展的极化机制和空间极化差异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中部地区区域经济发展的极化机制在于经济发展成果、经济投入和城市化发展,它们对区域  相似文献   

16.
兰州—西宁城市区域空间整合战略构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研究国内外城市区域以及兰州-西宁城市区域发展现状,认为行政区经济、产业结构趋同、交通通达度不高是制约城市区域空间整合发展的主要因素,并指出兰州-西宁城市区域空间整合发展的客观必然性.在此基础上,提出城市区域空间整合发展战略构想.具体包括构建"两心、三轴"城市区域空间结构,城市区域优势产业分布新格局,以点轴开发模式构建城镇一体化发展的空间网络结构.最后,提出了兰州-西宁城市区域空间整合发展的战略措施,包括实施空间与产业双重整合;构建网络化基础设施体系;确立城市区域空间整合发展的战略意识;促进区域统一市场的形成.  相似文献   

17.
郑涛  孙斌栋  王艺晓 《地理科学》2022,42(5):863-873
随着各种“城市病”问题层出不断,以及重大公共事件突发的不确定性,弹性城市正成为城市发展的新方向。在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背景下,利用熵值?综合指数法测算该地区41个城市2003—2018年弹性建设水平,并利用空间分析法考察其空间分布特征。研究表明:① 研究区内各城市综合弹性指数总体呈上升趋势,且各城市间差距不断缩小,基本形成沿长江、环杭州湾和浙南地区高水平弹性城市格局,但皖北、苏北等长江三角洲外围大部分地区仍处于较低弹性水平;② 各城市弹性指数在空间上呈现明显的集聚特征,“高?高”集聚于上海及其周边城市,“低?低”集聚于皖北、苏北地区,而湖州、宣城等市表现出“低?高”集聚特征;③ 工程、社会和经济弹性的分布与变化特征相对一致,直辖市、省会城市和经济强市水平较高,而研究区内的城市生态弹性水平普遍较低。未来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工程、社会和经济弹性建设应着重缩小地区差距,自然本底较好地区应加强对生态环境的维护,经济发达地区则应提升生态环境治理水平。  相似文献   

18.
人口均衡是中国人口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人口空间均衡是人口均衡的空间表现,其对区域均衡发展也有着重大意义。本文在个体迁移行为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新的多区域人口空间均衡概念,并利用工资率、区域条件指数、城市拥挤程度及地理距离等指标,构建了一个基于个体迁移行为的多区域人口—经济—资源环境均衡模型(RESPE),并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分析了现有条件下均衡人口空间分布状态。研究发现:均衡状态下长三角地区人口呈现沿江、沿海集聚,主要包括苏南沿江、杭州湾沿海及南京至苏北的运河沿线,以上海为核心的人口空间高集中度圈层结构依然明显;沪宁杭等引力区具有强劲的人口集聚潜力;斥力区多紧邻准均衡区,且广泛分布于江苏北部及浙江、安徽的多数区域。在自由迁移条件下,长三角地区人口将进一步向沪宁杭及苏南地区集聚。  相似文献   

19.
彭兴智 《热带地理》2022,42(7):1158-1168
在经济地理学的理论视野下,海南岛的岛屿特征、海洋属性与离岛空间特质以及自贸港的特殊制度安排,为推动区域一体化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文章提出海南—南海的经济地理新概念,构建由空间理念、空间机制与空间行为3个维度组成的分析框架,并探讨自贸港发展推动海南—南海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路径和前景。结果表明,空间理念、空间机制、空间行为在自贸港发展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过程中,发挥文化理念动力、规则制度动力、行为利益动力的作用。在空间理念层面,自贸港发展过程中应落实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新发展理念;在空间机制层面,自贸港发展过程中要加强制度创新、完善海洋治理;在空间行为层面,自贸港发展过程中要构建海南—南海空间内的循环经济圈,强化“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合作。总体而言,面对国际体系转型与贸易保护主义,把握自贸港建设与区域一体化的内在逻辑、影响机制与实践路径,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历史地理     
K901.6 2007021536行政建置变更对海南岛区域文化历史发展的影响研究= Research on the impact of the alteration of administrative re- gionalization on the historic development of culture in Hainan Island/朱宏,司徒尚纪//地理科学.—2006,26(4).—490~496不少地方因为长期隶属于同一个行政区,在文化上就表现出非常明显的趋同性.而历史期海南岛区域文化的发展进度则与反映中央王朝重视程度的行政建置的级别、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