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红石岗岩体是新疆东天山铜镍成矿带东段近年来新发现的含铜镍矿化的镁铁—超镁铁质岩体。红石岗岩体由橄榄岩相、辉长岩相和闪长岩相组成,铜镍硫化物主要赋存于辉长岩相和橄榄岩相中。辉长岩中锆石U-Pb定年表明红石岗镁铁—超镁铁质岩体的形成年龄为(280±1)Ma,与东天山其他主要含铜镍矿岩体形成年龄一致。红石岗岩体中橄榄石Fo牌号为82.2~87.3,Ni含量为(1 240~3 470)×10~(-6),橄榄石Fo牌号与Ni含量的关系表明岩浆在橄榄石结晶过程存在硫化物熔离,但是模拟计算表明仅橄榄石分离结晶不能使岩浆中硫化物达到饱和。红石岗岩体全岩微量元素特征为轻稀土元素富集,具明显的Nb、Ta负异常,Nb/Yb-Th/Yb图解表明其母岩浆侵位过程中曾经历了10%~20%的地壳物质混染,这可能促使母岩浆中发生硫化物熔离。红石岗镁铁—超镁铁质岩体具有与东天山铜镍成矿带内其他含矿岩体相似的成岩成矿时代、母岩浆特征及硫化物饱和机制,表明红石岗岩体具有形成铜镍硫化物矿床的潜力。  相似文献   

2.
桂北宝坛地区铜镍硫化物矿床块状矿石和浸染状矿石之间的成因联系尚存争议,对其开展研究为提高该地区铜镍硫化物矿床成因认识和下一步深部找矿勘探都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满洞铜镍硫化物矿床矿石和赋矿岩石铂族元素(PGE)特征,探讨桂北宝坛地区铜镍硫化物矿床成因。结果表明:满洞铜镍硫化物矿床矿石和赋矿岩石铂族元素总含量普遍较低,且与硫化物含量成明显正相关关系,铂族元素相对于Ni和Cu明显亏损;不同种类矿石和岩石原始地幔标准化铂族元素蛛网图总体表现为弱分异,Pd/Ir值为0.93~15.41;然而其相对Pt含量明显不同,块状矿石呈现强烈Pt亏损,浸染状矿石Pt呈弱富集,赋矿岩石无Pt异常;矿石和岩石Cu/Pd值((10.38~1 830.00)×10~3)均远大于原始地幔(6 500),表明该矿床深部存在早期硫化物熔离作用,造成岩浆在浅部再次硫化物熔离时亏损铂族元素;含铂矿物在单硫化物固溶体结晶之前从硫化物熔体中直接结晶,之后硫化物熔体在构造作用下沿裂隙迁移固结形成块状矿石,从而造成块状矿石Pt亏损。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四川丹巴石锅棚子与杨柳坪基性—超基性岩的PGE地球化学对比分析认为,2处岩体均为S不饱和态,块状铜镍硫化物基性—超基性岩石为铂族元素的主要载体;石锅棚子和杨柳坪侵入岩的铂族元素丰度高于峨眉山玄武岩,表明玄武岩为分异后的玄武质岩浆的喷出物,属于典型的铁质基性—超基性岩的范畴;Cu/(Cu+Ni)、Cu/Pd比值表明,母岩浆经历了硫化物的部分熔离;Pt/Pt~*,Pd/Pt等比值和PGE配分模式图的研究表明,石锅棚子和杨柳坪Cu-Ni-PGE硫化物矿床可能与地幔柱成因或下地幔来源的基性—超基性岩相关,岩体成矿过程中经历了部分硫化物熔离作用,且岩浆在向高位岩浆房侵位过程中发生了地壳物质的混染作用,而石锅棚子岩体相对杨柳坪岩体所受地壳混染作用要强。  相似文献   

4.
对中国小岩体型铜镍硫化物(铂族)矿床成矿地质体的岩体规模、岩石组合及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综述,并与其他类型铜镍硫化物矿床特征进行了对比,最后总结出了铜镍硫化物矿床成矿地质体的判别标志特征。结果表明:铜镍硫化物(铂族)矿床成矿地质体的出露形态不规则,多以岩脉、岩墙或岩床形式出露,出露面积较小,多小于1km2;岩石组合多以二辉橄榄岩、橄榄岩、橄榄辉石岩、辉石岩、苏长岩、辉长岩、闪长岩为主,岩相分带明显,岩体基性程度由内向外、从下向上逐渐降低,形成"外酸内基"、"上酸下基"的特征;岩石主要为铁质拉斑玄武岩系列;配分模式和蛛网图显示,橄榄石中Ni含量较低,大离子亲石元素和轻稀土元素富集,高场强元素和重稀土元素亏损,过渡族元素呈现Cr、Ni相对亏损的"W"型模式,铂族元素配分模式呈现Pt、Pd含量较高的左倾,源区为幔源但具有壳源的混染。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喀拉通克、黄山东、金川和白马寨4个铜镍矿床亲铜元素特征进行比较,结果发现所有矿床具有相似的左倾原始地幔标准化配分模式和铂族元素明显亏损的共同特点;其亲铜元素质量分数却明显不同,铂族元素质量分数最高的金川铜镍矿床以Ni为主,喀拉通克矿床则表现为Cu占优势;矿床的初始岩浆为铂族元素不亏损的玄武质岩浆,应是地幔岩石较高程度部分熔融的产物;少量硫化物预先熔离是造成中国铜镍矿床成矿母岩浆亏损铂族元素和w(Cu)/w(Pd)远大于原始地幔(w(Cu)/w(Pd))的控制因素;不同程度(量)的硫化物熔离导致母岩浆中亲铜元素质量分数不同,R值低不是主要原因;早期发生硫饱和可能是铜镍矿床成矿的必要条件,成矿的关键可能在于新鲜岩浆的不断补给;少量硫化物预先熔离结合不含矿岩石亏损铂族元素,暗示这些矿区深部具有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6.
东天山图拉尔根镁铁—超镁铁质岩体主要包含角闪橄榄岩相、辉石橄榄岩相和辉长岩相,辉石为各岩相主要造岩矿物之一。采用电子探针和LA-ICPMS技术对不同岩相中辉石的主量、微量元素进行测试分析,以探讨岩体的性质、来源和演化过程。东天山图拉尔根镁铁—超镁铁质岩体中斜方辉石属古铜辉石,而单斜辉石则为透辉石和顽透辉石。辉石温压计算表明其结晶温度为978℃~1059℃,结晶压力主要为0.71~4.80kbar。岩体母岩浆为亚碱性拉斑玄武质岩浆,是被俯冲板片交代过的亏损地幔发生13%~20%部分熔融的产物。岩体内不同岩相中辉石的化学成分变化较小,表明岩体的结晶分异程度较低,其中辉长岩相的结晶程度较角闪橄榄岩相和辉石橄榄岩相略高;岩浆上侵过程中,角闪橄榄岩相和辉石橄榄岩相受到富硅地壳物质的混染,而辉长岩相受到富铝围岩的混染。结晶分异作用和富硅地壳的混染是引起图拉尔根岩体硫饱和及硫化物熔离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煎茶岭镍矿床是陕西省勉略宁矿集区最具代表性的矿床之一,其形成与热液蚀变密切相关,形成了滑镁岩型、蛇纹岩型、透闪岩型和菱镁岩型等4种镍矿石。对煎茶岭镍矿床矿石全岩主量、微量和亲铜元素开展系统研究,并结合自动矿物识别系统,查明煎茶岭镍矿床亲铜元素的分布特征和赋存状态,并进一步探讨矿床成因。结果表明:煎茶岭镍矿床中的Ni和Cu主要以镍黄铁矿和黄铜矿的形式存在,而Co主要以类质同象赋存于镍黄铁矿和磁黄铁矿等硫化物中;Ir和Ru主要赋存于镍黄铁矿中,Pt和Pd主要赋存于黄铜矿中;Rh与其他铂族元素(PGE)明显不同的地球化学特征表明母岩浆侵位前可能发生了含铑矿物的结晶分异。同时,较高的Cu/Pd值((2.82~10.9)×104)也表明其母岩浆在深部经历了早期硫化物熔离作用,随之带走大量Cu、Ni、PGE等,这是煎茶岭镍矿床矿石铂族元素亏损的主要原因。综合分析推断,煎茶岭镍矿床的形成经历了两个阶段:(1)煎茶岭镍矿床母岩浆侵位到浅部岩浆房之后,发生硫化物二次熔离形成Co、Ni含量较低的贫硫化物矿石;(2)橄榄石等硅酸盐矿物和原生硫化物在热液蚀变过程中释放出Co、Ni、S等成...  相似文献   

8.
报道了新疆三塘湖地区中二叠统基性火山岩的铂族元素(PGE)地球化学特征。采用镍锍火试金法结合ICP-MS测定
了样品的PGE含量。三塘湖火山岩的PGE总含量低,其PGE原始地幔标准化曲线均向左倾斜,Pt呈正异常。整体上岩石的
PGE含量随基性程度降低而减少。样品的Pd/Ir比值(5.8~15.5)、Cu/Pd比值(236×103~1790×103)和Ni/Cu-Pd/Ir关系以
及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形成三塘湖中二叠统岩浆岩的初始岩浆为MgO含量较高、PGE无亏损的玄武质岩浆,并在源区发生硫
化物熔离作用,促进硫饱和的机制为地壳物质的加入。三塘湖火山岩的各铂族元素含量之间均呈正相关,指示其经历过深部硫化
物熔离的残余岩浆在进一步的演化过程中,发生了硫化物的分异作用,同时Pd/Ir与Ni/Cu呈负相关关系,表明残余岩浆还存在
橄榄石的分离结晶作用。由于初始岩浆中的PGE在源区就随硫化物熔离出来,故三塘湖地区PGE成矿前景不大。   相似文献   

9.
喀拉通克铜镍矿床硫同位素组成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硫同位素研究在喀拉通克岩体的地壳物质混染过程中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块状和浸染状矿石、斑点状和脉状矿石以及围岩中硫化物进行硫同位素测试,分析了黄铜矿、黄铁矿、磁黄铁矿的硫同位素在硫化物中的富集状态,探讨了喀拉通克铜镍矿床硫同位素组成特征及其地质意义。结果表明:块状矿石的同位素测定值与标准值之间的千分偏差δ(34S)为(-1.30~1.84)×10-3,浸染状矿石的δ(34S)为(-2.50~0.85)×10-3,脉状矿石的δ(34S)为(-1.54~3.00)×10-3,围岩中黄铁矿的δ(34S)为(-7.8~-3.3)×10-3;硫同位素在硫化物中的富集从大到小依次为黄铁矿、磁黄铁矿、黄铜矿,说明硫化物之间基本达到了硫同位素平衡;喀拉通克铜镍矿床的硫主要来自于地幔,只在岩浆熔离作用形成的浸染状矿石和岩浆后期热液阶段形成的脉状矿石以及晚期黄铁矿中有少量或局部地壳硫混染的痕迹;地壳硫的加入没有在岩浆源区发生,可能发生在岩浆上升并发生硫化物就地熔离的局部过程中,几乎不对硫饱和及硫化物的熔离产生影响;岩浆在地壳深部发生的橄榄石、铬铁矿等矿物的分离结晶作用,有可能是促使硫饱和与硫化物熔离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牛鼻子梁岩体位于柴达木地块北缘俄博梁断隆区,是一个出露面积约8km2的镁铁质—超镁铁质层状杂岩体,呈岩床状,东西向延长;堆晶结构与堆晶层理发育,可划分出多个堆晶韵律与旋回,岩石类型丰富,具有橄榄岩相、辉石岩相和辉长岩相等多种岩石类型。中酸性端元的岩石类型有石英闪长岩和英云闪长岩,证明岩浆经历了以分离结晶为主导性机制的分异演化过程。岩浆富水,结晶出大量褐色普通角闪石,形成角闪石岩。岩体中含有大量的古元古界金水口岩群捕虏体,同化混染严重。该岩体内含有2层层状矿体,一层在海拔3 100 m处,另一层在海拔2 800~2 900m处。此外,在岩体西端还有一个被断层活化迁移后赋存在断层带中的热液型矿体。矿石构造主要呈浸染状、海绵陨铁状和块状;成矿过程可划分为3个成矿期(岩浆期、矿浆期和岩浆热液期)和4个成矿阶段。结果表明:岩浆自身的分异演化与同化混染作用共同导致了硫化物熔离;成矿过程具有明显的多期多阶段性,而非连续过程。  相似文献   

11.
作为我国最大、世界第三的金川铜镍(钴)硫化物矿床,其钴储量占全国总储量的30%以上,明确金川矿床矿石中含钴矿物特征及其超常富集的赋存规律,对于关键金属元素成矿动力学研究的核心科学问题——超常富集成矿过程与驱动机制有着重大意义。从金川矿床形成及影响矿化特征等方面来探讨其中钴元素成矿机制与成矿规律,同时通过包括元素共生分异规律、共伴生富集成矿的主控因素来研究钴元素赋存状态。结果表明:金川矿床矿石中独立的钴及含钴矿物极少,多为硫化钴镍矿物和硫砷化钴镍矿物,主要为辉钴镍矿、辉砷镍钴矿、硫砷钴镍矿、辉砷钴镍矿,其中辉砷镍钴矿与辉砷钴镍矿常与磁黄铁矿或镍黄铁矿连生,尤其大部分存在于镍黄铁矿和镍铜微晶中,暗示其成因与岩浆作用有关;Co主要分散于硫化矿物组(约占90.30%)中,其中约97%分散于镍黄铁矿和镍铜微晶中;约2.85%的Co分散于羟镁硫化矿物组中,其中44.46%分布于墨铜矿中;6.51%的Co分散于脉石矿物组中,其中约73%分散于蛇纹石中。在镍黄铁矿中Ni/Co值约为44.00,镍铜微晶中Ni/Co值约为2.00;在磁铁矿中Ni/Co值约为11.00;在金川矿床分布最广泛的蛇纹石等脉石矿...  相似文献   

12.
摘 要:东天山土墩岩体侵位于上石炭统梧桐窝子组中,与围岩呈热接触变质关系,该岩体由纯橄岩、方辉橄榄岩、堆晶二辉橄榄岩、辉长岩及角闪辉长岩组成。岩石以拉斑系列为主,少量钙碱性系列,镁铁质岩m/f比值均大于0.5,属铁质基性岩。球粒陨石标准化稀土元素配分曲线为平坦型,原始地幔标准化微量元素特征表现为相对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K、Sr、Ba、U),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P、Ti)及Th,适度亏损Zr、Hf。过渡元素蛛网图显示为“W” 形的分配型式(Ti 正异常、Cr、Ni 负异常),为地幔岩派生的岩浆结晶分异所形成。对土墩角闪辉长岩进行锆石LA-ICP-MS法测年,结果为(298.37±0.94)Ma(MSWD=0.038)。结合黄山地区花岗岩特征及东天山北部A型花岗岩形成时代,显示岩体形成于碰撞后伸展的构造环境,为岩石圈伸展减薄期软流圈物质上涌且减压熔融的产物。   相似文献   

13.
灵湖金矿床位于华北克拉通南缘的小秦岭地区,矿体大多呈脉状产于断裂带内。成矿过程可初步划分为石英-黄铁矿、石英-多金属硫化物和石英-碳酸盐-黄铁矿3个阶段。Au主要沉淀于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成矿期石英中发育富液两相、富气两相和H_2O-CO_2三相包裹体。石英-黄铁矿阶段发育富液两相包裹体,其完全均一温度为424℃~499℃,盐度为11.5%~13.6%NaCl_(eq),密度为0.55~0.66 g·cm~(-3);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发育富气两相、富液两相和H_2O-CO_2三相包裹体,其完全均一温度为291℃~389℃,盐度为0.4%~11.8%NaCl_(eq),密度为0.50~0.83 g·cm~(-3);石英-碳酸盐-黄铁矿阶段可见富液两相和富气两相包裹体,其完全均一温度为206℃~289℃,盐度为8.3%~22.2%NaCl_(eq),密度为0.83~0.99 g·cm~(-3)。成矿流体具有高温、中低盐度和低密度等特征。灵湖金矿床中石英的δ~(18)O_(H_2O)值为0.7‰~4.5‰,δD值为-106.4‰~-86.1‰。H-O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岩浆水。矿石硫化物的δ~(34)S值为-8.5‰~2.4‰,~(206)Pb/~(204)Pb值为17.202~17.796,~(207)Pb/~(204)Pb值为15.448~15.473,~(208)Pb/~(204)Pb值为37.712~38.255。S-Pb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低级下地壳部分熔融形成的花岗质岩浆。灵湖金矿床为岩浆热液型金矿,流体相分离和温度的降低是导致矿质沉淀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14.
青海牛鼻子梁铜镍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地质勘查力度的加大,通过化探异常查证、结合工程揭露验证,在柴达木地块周缘发现了与基性-超基性岩有关的牛鼻子梁、夏日哈木等铜镍硫化物矿床。其中牛鼻子梁铜镍矿床地处柴达木盆地西北缘古陆块上,其成矿与镁铁质-超镁铁质层状杂岩体有关。岩体出露面积约8km2,平面形态呈长条状,岩体具有复合杂岩体特征,多属闪长岩-辉长岩-辉石岩-橄榄岩型镁铁-超镁铁质岩。本文通过岩体岩石特征、矿体特征、矿相学特征、岩石稀土与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分析研究,对矿床成因进行了初步探讨。认为牛鼻子梁基性-超基性岩体产于大陆边缘环境,形成于晚泥盆世,岩浆分异充分,岩石类型丰富,岩体中硫化物丰富,矿床至少经历了岩浆期、矿浆期、热液期3个成矿期和4个成矿阶段,成矿类型应为岩浆熔离型、熔离贯入改造型,并有后期热液叠加。  相似文献   

15.
青海德尔尼铜(钴)矿床矿石矿物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海德尔尼铜(钴)矿床赋存于东昆仑阿尼玛卿蛇绿岩套中部,岩石类型主要有蛇纹石化的方辉橄榄岩、纯橄榄岩和二辉橄榄岩,矿石类型主要为块状、条带状含铜黄铁矿矿石,矿床成因存在多种认识。通过野外详细观察、室内显微镜下矿石矿物特征鉴定以及电子探针分析,确定德尔尼铜(钴)矿床的矿石矿物主要为黄铁矿,其次为磁铁矿、磁黄铁矿、黄铜矿、闪锌矿和方铅矿等,矿石结构以半自形粒状结构为主;钴元素在早期黄铁矿中比较富集,晚期黄铁矿中较贫,w(Co)/w(Ni)值指示黄铁矿与巴西Sossego铁氧化物-铜-金矿一致;早期黄铁矿、黄铜矿、闪锌矿的微量元素质量比值指示矿床成矿温度为200℃~300℃,属于中温环境,进一步证明了该矿床不是岩浆型矿床,属于海底喷流-沉积成因。矿床成矿过程可划分为4个阶段:海底喷流-沉积阶段、构造变形阶段、热液阶段和表生氧化阶段,其中前两个阶段为铜、钴、锌的主要成矿期。  相似文献   

16.
山东沂南铜井金矿位于沂沭断裂带的鄌郚-葛沟断裂西侧,是鲁西典型的矽卡岩型金矿。矿石成分主要有自然金、黄铁矿、黄铜矿、石榴子石、方解石、石英等,矿石结构主要有半自形-他形粒状结构、他形填隙结构、压碎结构等,矿石构造类型有浸染状构造、脉状构造、块状构造。矿石岩性主要有黄铁矿化闪长玢岩、黄铁矿化角岩、黄铁矿化磁铁矿化矽卡岩、黄铁矿化大理岩还有部分石英脉型矿石和磁黄铁矿型矿石。成矿期次划分为矽卡岩期、热液期、表生期。该文利用光谱分析对矿石中Au,Ag,Cu,Pb,Zn,As,Sb,Bi 8种微量元素进行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利用电子探针对矿石薄片进行微区分析,对矿石元素地球化学等特征进行研究总结,研究表明:光谱中Au,Cu,Ag,Sb四种元素显示了较好的聚类特征,对找矿有较好的指示作用。电子探针数据分析显示Co与Ni的比值大于1,As元素含量较低,矿床呈现岩浆热液成矿与变质热液成矿叠加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镍、铜、铂族、钨、锡、钼等关键矿产主要产于小岩体和/或附近的围岩中。系统阐述了小岩体成(大)矿的机制,并以岩浆型Cu-Ni-PGE硫化物矿床为例,总结成矿理论的主要科学问题;依据小岩体成(大)矿理论指导找矿突破实例,针对镁铁—超镁铁质岩体,从地质、物探、化探、遥感等信息中总结成矿要素,提出了快速筛选含矿岩体的评价方法。大量勘查成果表明:小岩体成(大)矿理论对地质找矿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金平县中良铜镍多金属矿床位于云南哀牢山结晶基底断块东南端,为岩浆结晶分异和岩浆熔离矿床。为查明矿体特征,扩大找矿成果,通过地质、物探、化探及地表工程揭露等技术手段对矿体进行了查证,在沿NW向F1断层侵位的基性-超基性杂岩体中圈定出铜镍矿体和铁矿(化)体。通过在分析矿床地质特征基础上,笔者认为研究区内的基性-超基性杂岩体,NW向分布的断裂带,Cu、Ni、Co、V、Ti等元素的土壤地球化学异常区,地表出露的皮壳状、蜂窝状铁帽是矿床重要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9.
通常岩石化学变异有两种趋势:地幔残余(R)趋势表明,地幔源曾遭受了亲岩浆元素的贫化或辉石矿物相的消耗过程;岩浆结晶趋势及其矿物解指示了玄武质(M_1)岩浆和超镁铁质(M_2)岩浆的两种结晶系列。松树沟岩体NiO— Cr_2O_3、MgO—FeO的图解结果表明与上述结论相同。因此,松树沟超镁铁岩亦可区分为地幔残余(R)型和岩浆结晶(M)型等两种成因类型,属复合成因岩体。  相似文献   

20.
块状特富矿是深部熔离-贯入型矿石的典型代表。通过地质模型来直观了解金川铜镍硫化物矿床中块状特富矿的空间分布:平面上分布于Ⅱ矿区33~41行之间,垂直方向上分布于1 150~1 500m标高范围内;根据其与Ⅱ矿区Ⅱ-②矿体的超基性岩的空间关系,将块状特富矿划分为岩体内部型和岩体边部型。通过对块状特富矿及其附近细脉浸染状矿的矿物成分测试,结果表明:块状矿石由98%以上的金属硫化物组成,金属矿物主要为磁黄铁矿、黄铁矿、黄铜矿、镍黄铁矿,其中,镍黄铁矿较发育,没有方黄铜矿;矿石中的磁黄铁矿均为单斜晶系,说明特富矿晶出温度很低,为100℃~320℃。首次对金川各类矿石中长石或石英进行液体包裹体测试,结果证明其成矿期晚于其他深部熔离-贯入型岩浆矿体。通过对成矿物质来源、成矿期次、控矿因素、成矿标志等的研究,指出块状特富矿分布受构造控制,与细脉浸染状矿石、含矿化辉绿岩脉密切相关,并认为NE向平推断层发育、且有细脉浸染状矿石或含矿化辉绿岩脉产出的部位是寻找块状特富矿的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