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山东诸城地区是闻名世界的恐龙化石宝库,这里不仅保存有数量巨大的晚白垩世恐龙骨骼化石,还发现有数量众多的早白垩世恐龙足迹化石。到目前为止,诸城境内共发现的恐龙足迹化石点有3处,分别为南部的皇龙沟与北部的张祝河湾和棠棣戈庄。根据前人对这3处恐龙足迹化石点的研究,对其发现和研究历史、足迹类型(包括非恐龙足迹)、不同类型足迹的大小和特征,以及古地理和古气候等进行了总结,提出了诸城恐龙足迹化石研究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鄂尔多斯盆地南部油砂的时代归属及古气候特征。【方法】基于油砂上下层段的孢粉化石的研究,追溯了孢粉组合的时代,并通过古植被分布特征恢复古气候。【结果】本组合中以裸子植物花粉占绝对优势,其中以古松柏类Paleoconiferae和松科Protopinus、Pseudopicea、Piceites、Pseudopinus为主,蕨类植物孢子较少。同时我们识别出多个具有时代特征的孢粉类型。【结论】推测油砂富集层位可能为下侏罗统延安组。依据孢粉谱和孢粉类群的古生态特征,认为在下侏罗统延安组沉积时期,气候温暖潮湿,大量存在常绿针叶林植被及少量草本和灌木,整体属于温带—亚热带气候。  相似文献   

3.
内蒙古锡林浩特市西南覆盖区经横向及垂向调查,发现了一套以砂岩、泥质粉砂岩、泥岩和页岩为主,并夹有煤层的地层,通过岩性组合对比,将其岩石地层单位厘定为大磨拐河组;并在该组二段发现了大量的孢粉化石,其组合面貌特征与我国北方早白垩世早期的分子面貌特征十分接近,其时代应为早白垩世 BerriasianGValGanginian期;在该组二段还发现了叶肢介和狼鳍鱼化石,表现出了明显的早白垩世中期的特色,其时代应为早白垩世 Barremian期.通过孢粉、叶肢介、鱼化石生物地层确定大磨拐河组的时间跨度为早白垩世 BerriasianGBarremiGan期.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四川红原日干乔泥炭剖面的孢粉研究,建立了4个孢粉组合带。自13.6ka以来,日干乔地区古气候经历了以下演化阶段:13.688~11.093ka以温湿气候为主,11.093~8.512ka气候较为干旱,2.74~5.39ka,8.512~5ka气候转暖,温和湿润,5ka至今,该地区气候环境最好,温暖湿润。孢粉组合特征显示该区在此阶段总体为温湿的草原环境,孢粉记录反应了红原县日干乔地区第四纪更新世经历了潮湿—干燥—潮湿的气候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5.
内蒙古锡林浩特煤矿侏罗纪红旗组下部首次发现了大量孢粉化石,经鉴定计有孢粉化石26属39种。根据孢粉化石组
合特征及地层分布将其命名为Dictyophyllidites-Cyathidites-Classopollis组合,时代属早侏罗世晚期,与华北区、东北区及西北区
同时期地层中的孢粉组合能很好地对应。此外,通过孢粉化石组分研究,确定该区早侏罗世古植物主要为掌鳞杉科、松柏类、苏铁
科、桫椤科、双扇蕨科等,古植被类主要为针、阔混交林,进而推断该期为亚热带半干旱—半湿润、偏湿润的古气候。   相似文献   

6.
西峡盆地晚白垩世古气候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峡盆地晚白垩世红色陆相含恐龙蛋碎屑岩系由下而上划分为高沟组、马家村组和寺沟组。通过地质学和古生物学的系统研究分析以及与邻区对比,认为该时期的古气候大致承袭了早白垩世的气候特征,它与同期华南亚热带干旱气候区的特征接近,应属亚热带干旱、半干旱气候。  相似文献   

7.
新疆阿合奇县色帕巴衣地区石炭系别根他乌组底部首次发现了大量孢粉化石,经鉴定计有38属65种,根据化石属种类型及占比,将孢粉组合命名为Protohaploxypinus Potonieisporites Hamiapollenites组合。该组合以双囊具肋花粉的大量出现,Protohaploxypinus,Potonieisporites,Hamiapollenites的高占比,Striatolebachiites和Noeggerathiopsidozonotrilete的低占比以及Cordaitina的出现为特征,[JP2]与前人建立的新疆上石炭统车排子组孢粉组合极为相似,而与前人建立的巴塔玛依内山组中的孢粉组合有显著区别,故当前孢粉组合代表的地质时代应为晚石炭世早中期的罗苏期至滑石板期,相当于国际上Bashkirian Moscovian(巴什基尔-莫斯科)期早期。其植物化石兼具欧美区与安加拉区特征,整体上处于亚安加拉区。孢粉证据支持塔里木板块与准噶尔板块的部分拼接最晚发生在晚石炭世早期的假说。气候总体上处于半干旱气候,但干旱程度并不严重,局部层位还形成薄煤层或煤线。   相似文献   

8.
本文首次发现并系统研究了河南镇平白湾组上段的孢粉组合及其特征,将其划分为上、下两个孢粉组合。下组合以Classopollis-Schizaeoisporites为特征;上组合以Classopollis-Schizaeoisporites-Jugella-Cicatricosisporites为特征。根据孢粉组合特征,把白湾组上段的时代确定为早白垩世,并以下组合代表别里亚斯期-凡兰吟期,上组合代表欧特里期-巴列姆期。白湾组上段孢汤组合的发现与研究,不仅为河南南部早白垩世地层的划分与对比,提供了微古植物学证据,更重要的是对建立周口盆地晚用中生代地层层序及油气勘探的综合评价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9.
2011年下半年,地质专家在延庆县硅化木国家地质公园开展地质遗迹野外调查工作时,在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土城子组地层中发现大批恐龙足迹,有覆盾甲龙类、兽脚类、鸟脚类及可能的蜥脚类恐龙足迹,其中覆盾甲龙类恐龙足迹是目前为止中国发现的最早甲龙足迹化石。这是北京地区首次发现恐龙存活过的  相似文献   

10.
株洲盆地与西峡盆地在晚白垩纪时期同属一个大的山间盆地,本文通过岩相古地理与古生物地层对比,发现两者的上白垩统地层戴家坪组和马家村组具有相似的岩相古地理背景和古生物组合,包括鸭嘴龙类和蜥脚类恐龙骨骼化石及恐龙蛋化石,轮藻化石Charites,Eucypris-Ilyocypris-Talicypridea介形类化石组合以及以蕨类植物孢子Schizaeoisporites占大多数的孢粉组合,这些化石均为晚白垩世代表分子。  相似文献   

11.
在区域地质调查中,在广西十万大山盆地南东缘下白垩统新隆组钙质粉砂质泥岩中发现恐龙骨骼化石。化石保存良好,骨松质层清晰可见,经初步鉴定为白垩纪时代恐龙的骨骼化石。进一步发掘研究化石,对研究广西早白垩世恐龙动物群及生态环境、十万大山盆地发展演化和发展旅游地质产业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辽北吉中晚中生代地层发育,植物化石丰富,并赋存重要煤层。笔者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本区晚中生代植物群的性质及组合序列特征。辽北吉中晚中生代植物群与Ruffordia-Onychiopsis植物群相一致。由于辽北吉中在地理位置上的重要性,本区可能成为华北、西北的陆相中生代地层与黑龙江东部海相或海陆交互相地层对比的纽带。辽北吉中晚中生代植物群具有明显的晚侏罗-早白垩世色彩。本区Ruffordia-Onychiopsis植物群可以划分为早、中、晚三期组合,早期组合大体相当于晚侏罗世;中期组合为早白垩世早期;晚期组合可能相当于早白垩世中晚期。根据植物化石组合特征,笔者将辽北吉中侏罗—白垩系界线暂置于火石岭组与沙河子纽之间。  相似文献   

13.
冀中坳陷饶阳凹陷中北部古近纪沙河街组古生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对冀中坳陷饶阳凹陷中北部42口井孢粉化石的鉴定,讨论了该区沙河街组孢粉植物群的古生态分类,建立了一个Quercoidites-Ulmipollenites高比例组合和5个亚组合:Ephedripites-Ulmoideipites亚组合,Pinaceae-Ephedripites-Podocarpidites亚组合,Ephedripites-Pinaceae-Labitricolpites亚组合,Pinaceae-Podocarpidites亚组合和Piceaepollenites-Ephedripites-Cedripites亚组合.通过与黄骅坳陷滩海沙河街组孢粉组合对比,根据研究区各时期孢粉组合的不同特征,探讨了饶阳凹陷中北部古近纪沙河街组古生态的变化.结果表明:研究区各孢粉组合中生组分比例稳定,平均70%以上,而旱生和湿生孢粉组分比例变化细微;沙四段晚期植被类型以常绿落叶阔叶林为主,属半干旱暖温带气候;沙三段植被类型以针叶林为主,阔叶林混生,属半湿润亚热带气候;沙二段植被类型是针叶混交林,属半干旱亚热带气候;沙一段植被类型以针叶混交林为主,湿生草本植被增多,属湿润亚热带气候.  相似文献   

14.
为恢复百色盆地渐新世古植被面貌并重建古气候, 对该盆地伏平组孢粉化石进行了采样、分析、鉴定, 共获得孢粉化石34属, 并划分为2个组合: (Ⅰ) Abietineaepollenites-Quercoidites-Polypodiaceaesporites组合; (Ⅱ) Abietineaepollenites-Pinuspollenites-Pediastrum组合。组合Ⅰ时代为渐新世Rupelian中期; 组合Ⅱ时代为渐新世Rupelian晚期至Chattian早期。植被面貌变化为: 针阔混交林, 底部生长着蕨类植被→针叶林。通过孢粉组合属性特征的研究得出孢粉组合Ⅰ代表了亚热带湿润性气候, 湿度相对较大; 孢粉组合Ⅱ代表了亚热带较湿润性气候。通过共存因子分析得出: 在渐新世Rupelian中期至Chattian早期时间段内百色盆地年均降雨量(MAP)在797.5~1 293.7 mm之间, 年均温度(MAT)在11.3~22.6℃之间, 为北亚热带气候特征。而现在的百色盆地位于南亚热带(年均温度: 22.0℃, 年均降雨量: 1 070.5 mm), 二者的差异可能与新生代印度板块与亚洲板块碰撞所造成的亚洲板块"右旋"有关。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延长油矿延223井晚古生代孢粉组合研究以及古植被的恢复,探讨了该区晚古生代孢粉植物化石组合的地层学和古气候意义。根据孢粉化石主要属种的时代分布及其在各样品中百分含量的规律性变化,自下而上建立了3个孢粉组合:Gulisporites cochlearius-Laevigatosporites minimus组合、Sinulatisporites-Florinites组合和Lueckeisporites permianus-Platysaccus radialis组合。根据对划分孢粉组合的特征分析,通过与邻区及华北地区晚古生代孢粉组合的对比,探讨了孢粉组合的时代意义。通过孢粉组合,推测了相应时期的古植被类型,并与前人在相同地质时期所建立的大植物化石带进行了对比,分析了各地质时期植被的兴起、发展、繁盛以及衰退绝灭的历史过程,研究区二叠纪植物群属于典型的华夏植物群,反映了一种温暖潮湿的热带雨林气候,二叠纪晚期随着松柏类植物所占比例的增加,气候有变干旱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辽宁侏罗系—白垩系的界限有五种以上的划法。同位素年龄料资提供了以义县组底部为白垩系底界的时代依据,而焦点仍是热河生物群的时代归属问题。其中植物、孢粉、轮藻、介形虫及昆虫等群类都支持热河群属早白垩世。一些有争议的鱼、叶肢介、瓣腮,腹足等动物化石,从国内外的分布看,可以进入早白垩世,故本文将含热河生物群的义县组以上层位归于白垩系,即侏罗—白垩系的界限应置于上侏侏罗统土城子组与下白垩统义县组之间。  相似文献   

17.
位于沂沭断裂带内的中生代“红层”,由于缺乏生物化石资料依据,多年来对于它的时代归属及地层划分对比等问题一直存在着疑问。本文主要以生物化石、岩石组合及地层接触关系为依据,对沂沭断裂带内原“上白垩统王氏组”时代进行重新厘定。我们从该地层中获得了较丰富的孢粉类、叶肢介类、腹足类、双壳类和植物类化石,其化石组合面貌与山东上白垩统王氏组大不相同,与邻区化石对比表明时代应属早白垩世,并根据岩石组合特征新建岩石地层单位——大盛群。  相似文献   

18.
对山东蒙阴盆地三台组以前及新发现的三趾型恐龙足迹化石开展了综合研究,认为应归入翘脚龙足迹属Grallator,其造迹者是小型兽脚类恐龙而非此前认为的鸟脚类恐龙,是目前山东省时代最老的恐龙足迹化石,也是中晚侏罗世恐龙活动的唯一证据。  相似文献   

19.
义县组为含热河生物群地层的最下面的一个组,该组的地质时代是确定其上覆地层时代的关键,也是确定侏罗系与白垩系界线的关键。义县组的时代问题,是属于晚侏罗世、还是隶属于早白垩世,目前争议仍比较大。本文从古生物、同位素地质年龄数据、古地磁,构造运动、岩石组合、岩石化学特征及演化方面讨论义县组的时代应为早白垩世,侏罗系与白垩系界线似应放在义县组底部。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山东中南部含金刚石燧石砾岩地区的地貌、新构造、早第三纪地层进行了研究和划分,在该区首次发现了河流袭夺现象。本区含金刚石燧石砾岩主要赋存在古岩溶地貌中,其孢粉组合是以杉科粉占优势(特别是破隙杉粉),栎粉、榆粉也有较高含量,以热带、亚热带植物花粉为主的基本特征,含金刚石燧石砾岩的形成时代为早第三纪渐新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