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引言 极值理论是概率论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在许多领域已经广泛应用。例如,研究洪水的统计规律和洪水预报,研究地震活动性等。本文在进一步分析地震过程和过去工作的基础上,对极值分布函数进行了修改,应用新的分布函数,用于偿试中长期地震预报。 由于极值理论本身的特点,对观测资料要求较低,它不需要一段时间(譬如50年)内  相似文献   

2.
在提出极值分布区间估计理论和方法和基础上,讨论了地震预报中的区间估计问题。文中以年最大地震震级分布服从Ⅲ型极值分布为例,介绍了区间估计地震预报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利用陈培善等人对极值理论修改后的极值分布函数模型对1971-01~2012-06台湾地区的地震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根据地震活动和地震地质构造特征划分区域、确定边界,单位时间的选取由其地震发生的频度和能量来确定,单位时间内最小与最大地震的确定分别考虑相关区域内台网的监控能力以及删除余震后的实际情况,根据修正后的极值理论统计计算出相应地震的复发周期及在未来一定时间内可能发生相应地震的次数与发震概率,并对有关结果进行模型检验和映震能力分析,同时与利用M-T图及震级与G-R关系获取的M≥7.0级地震的复发周期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4.
利用陈培善等人对极值理论修改后的极值分布函数模型对1971年1月-2012年9月福建沿海地区的地震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单位时间内最小与最大地震的确定分别考虑相关区域内台网的监控能力以及删除余震后的实际情况.根据修正后的极值理论统计计算出该地区地震的复发周期及截至2015年12月可能发生的相应地震的次数与发震概率,并对有关结果进行映震能力分析,为今后福建沿海地区地震趋势分析提供可遵循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江苏及邻区地震趋势的极值理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强  谢华章 《地震学刊》1998,(1):25-29,36
极值理论是概率论中的一个分支,在许多领域已被广泛应用。本文用历史地震资料对江苏及邻区作大震级范围的极值理论分析,用近几十年来的小震资料分别对苏北地区和苏南地区进行了较小震级范围的极值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6.
运用极值分布理论对1970-1999年间台湾和华东地区的地震资料进行统计性研究。得出其地震相应震级的复发周期[T(M)],理论发震次数(η)和华东地区中强地震的发震概率阈值(P0),通过对T(M)的同比分析, 现两地中强地震存在着较好的相关性。用以上研究的结果对华东地区5级以上地震的发震概率。发震时间和地震强度进行综合判定。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灰色系统理论中的GM(1,1)建模法,以南北地震带不同内地域不同震级层次地震的发生时间为样本,建立了13个预测模型,用于对未来地震的发生时间进行预报。利用其中关于5.0≤M≤5.9地震的模型较为准确地预报了1989年11月宁夏固原5.0级地震的发生时间。  相似文献   

8.
本文应用极值分布函数和震级平均复发周期概念,研究了华南5条地震带的缺震情况,外推未来5至10年结果表明:右江带无M≥5级地震:东南沿海内带有5.6~5.9级地震危险,但危险性不大;东南沿海外带发生6.5~6.9级地震的概率达69%;台湾西带随时可能发生5级和6级地震;台湾东带随时有可能发生6级和7级地震。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山西地震带历史地震资料(1209年—1979年)的周期图分析,将隐含在随机干扰中的周期部分识别并提取出来,找出其主要周期,发现存在“倍30规律”即30年为其基本周期,其余3个主要周期近似是30年的整数倍.30±5年、80±10年、250±10年、330±15年4个主要周期的综合作用控制了山西地震带的中强震活动.对19世纪以来的6个地震进行了发震时间和震级的内符检验,结果表明内符较好,在此基础上外推预测山西地震带将在1995±2年内发生5.4±0.2(Ms)地震.  相似文献   

10.
广义极值分布在地震危险性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广义极值分布研究地震最大发震震级的规律,给出了广义极值分布下地震危险性分析的相关公式与方法,并对台湾地区历史地震资料进行极值统计分析,发现最大震级超过7级的地震理论发震次数与实际发震次数完全一致,在此基础上预测了未来几年发震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11.
黄世奇  林纪曾 《地震学报》1981,3(2):177-187
本文把可靠性理论中故障率的概念引用于地震预报,建立了一族新的可靠函数w1(t)=exp[-taecsin(lnt+)].新可靠函数具有如下功能:1.其参数 a 可作为判别各地震活动期(大释放期、剩余释放期及积累期)的数值判据:当a1时为大释放期.2.其故障率函数能较好地描述各活动期内地震活动的起伏变化,并能进一步判断其地震活动的高低.3.当 c=0时,新可靠函数退化为怀布尔(Weibull,W)可靠函数,即后者是前者的一个特殊情形.用新的可靠函数对唐山7.8级地震、新丰江6.1级地震、滇东地震带及东南沿海地震带作了分析,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2.
刘希强  林怀存 《地震》1995,(2):196-198
本文提出了一类用于地震预测的统计模型,该模型包括地震活动的趋势部分、周期成分及随机波动部分,并据该模型对小华北地区的地震趋势进行了估计。  相似文献   

13.
概率方法应用于地震短期预测的探索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张天中  王林瑛  刘庆芳  丁秋琴 《地震》1999,19(2):135-141
根据爆发地震平静两项活动性前兆的统计结果,对地震发生的背景概率、条件概率和概率增益进行了估计,给和北地震发生前发震概率逐步增加时间过程,由背景概率P(E)增至中期前兆A出现后的条件概率P(E/A),再增至短期前铛B(平静)出现后的联合条件概率P(E/A)。结果表明,在1997年12月17日后的一个月内,华北地区发生6级以上的条件这38%,概率增益超过20,对概率预测结果的使用进行了探讨,提出应充分  相似文献   

14.
耗散理论在地震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在文献[1]、[2]的基础上,进一步应用耗散理论中的多重选择和岔区外敏概念来讨论地震预报问题。指出,在断层平面组合中,由于始裂点的位置不同,会导致后果的重大差异。在立交模式中,深部剪切蠕滑线在哪里发生有一定的随机性,即上部岩石圈中某一发震断层在某一时间内是否有深部剪切蠕滑线与其相交,具有随机选择的性质。关于岔区外敏问题,耗散理论认为,分岔点上外界因素对系统变成新态的途径选择具有很大影响。外界因素的作用会有利于某种途径的选择,特别在分岔点处这种选择的作用要显著放大。对于一个地震,在震源区处于不稳定状态时,外因对震源地方的调制和触发作用是很大的。如果外因的时间规律、空间规律和方向规律是已知的,则可对多重选择进行实际选择,使其可能性范围缩小,进而进行相对确定的地震预报。  相似文献   

15.
在固体物理学中,象力是指自由面吸引裂缝的力量,本文把这一概念用于不均匀地壳中,则象力可定义为地壳中任何易于变形,让位界面对裂缝的吸引力。按照这一观点,我们讨论了象力在组合模式和短临预报中的作用并得到如下结论。1.组合模式中的应力调整单元,如蠕滑断层,塑性区,裂丛区等可以近似为自由面。因而它对于积累单元预位移的传播或裂缝的传播具有吸引力。2.象力出现的标志是当传播的预位移和裂缝端部产生的动态应力场达及调整单元时,此时调整单元发生形变监产生前兆。当裂缝由深处向浅处传播,其端部的动态应力场达及自由面时,此时自由面用形变来满足自由面条件从而引起前兆。本文的讨论表明,震源两端的调整单元的同时性表明大震的发生为期不远了。因此调整单元对于预位移和裂缝的传播具有监视作用。本文以海城地震前兆特征为例讨论了这个问题。并由此认为组合模式中调整单元的象力作用比单向蠕裂断层面向震源区的传播更符合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6.
对于一个包含许多大震震源的复杂系统来说,当外界对它的供能稳定、且边界条件变化不大时,该系统处于定态。定态系统的演变过程呈线性规律,涨落水平稳定。虽然系统的宏观状态不随时间变化,但系统内部仍可发生宏观过程,并会出现局部的突变。在突变前局域往往出现非线性行为。因此定态系统的每一次涨落与其子系统的突变相对应。由定态系统的上下限可预测未来地震发生的时间和强度,由系统的非线性行为可确定其地点。本文以1976年松潘7.2级地震为例对所提思路和方法作了检验.应当指出,当复杂震源系统和其子系统均处于非稳定态时,则确定性预报不能进行。  相似文献   

17.
用加卸载响应比理论对张北-尚义Ms6.2地震国卸载响应比随时间的变化进行了较详细的研究。结果表明,震前加卸载响应比有较明显的上升异常。异常出现的时间、异常幅度大小与所选择的区域有关,与所选取的震级下限有关,而且,还与发震构造和控震构造有关。异常与地震的对应关系表现为:上升异常出现,转折并恢复到正常值附近时发震。异常持续时间,短的半年以上,最长约6年左右。  相似文献   

18.
依据最大熵原理求解出地震震级和地震间隔时间的最可几分布和威布尔(Weibull)分布。以甘肃天祝为例,应用极值分布模型、对数正态分布模型和威尔分布模型以及K-S检验和直方图检验2种方法,分别对该地区实际地震数据进行检验。所得结果与理论求解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9.
平稳序列穿过理论在预测强震趋势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介绍了平稳序列穿过理论及其在预测强震趋势中的应用,并用我国天山地区、西藏地区及南北地震带的地震资料进行了检验,取得了较好的结果。同时也将用这种方法所得到的结果与传统的极值法所得到的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使用这种方法对强震趋势的预报是有效的,而且具有一些极值法所没有的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