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由于DEM数据不包括河流、湖泊(水库)及流域边界和堤坝等信息,因此常规仅依靠DEM提取水系的方法不能反映平坦区域及受人类影响强烈区域水系的真实特征。该文建立了融合DEM、河流、湖泊水库、流域边界和堤坝等多源数字信息的流域水系提取方法,对多源信息进行栅格化,采用所提出的高程-距离函数对DEM进行校正,使得提取的数字水系与实际水系精确拟合。将该方法应用于山区太湖西苕溪流域老石坎水库及其上游集水区和平原丘陵分布区的淮河史灌河蒋家集站、梅山、鲇鱼山水库区间流域,提取的河网结构与地图信息拟合较好。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澜沧江下游流域边坡稳定性评价为实例,对模糊评判模型的应用问题和处理技术进行了论述。认为该模型简便实用、效果稳健、适应性强,是边坡稳定性评价工作中适宜推广的一个实用模型。此外,文中还提出了用于模糊评判模型的信息检验法,讨论了这一方法在遴选有效评价因子和优化模型效能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新开河流域土地利用格局变化图谱分析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基于地学信息图谱分析方法,运用ARC/INFO软件,以马尔柯夫空间概率模型为基础,利用新开河流域33 年(1969-2001 年) 土地利用格局4 期的空间数据(1969 年、1979 年、1992年、2001 年),合成了一系列土地利用格局变化图谱,通过图谱分析来了解新开河流域的土地利用格局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过去33 年期间该流域土地利用格局发生了显著变化。耕地大幅度增加,其净增面积1357.2 km2,占流域总面积超过32%,其主要来源于草地、沙地、沼泽地、林地;沙地变化有所起伏,占流域总面积不低于23%,虽然总体呈减少趋势,但流域的草地沙化、耕地沙化还比较严重;草地大幅度减少,其净减面积1582.6 km2,占流域总面积由36.2%缩减为18.5%,其主要来源于开垦草地为耕地、草地退化成沙地、沼泽地、盐碱地以及草地改造种植林地;居民地、盐碱地呈增加趋势,湿地、林地呈减少趋势。  相似文献   

4.
澜沧江流域上、中、下游典型案例区景观格局对比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甘淑  何大明  党承林 《山地学报》2002,20(5):564-569
景观空间格局是进行流域环境资源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在澜沧江流域云南段上中下游地区分别选取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案例区,运用空间分析手段获取各案例区的景观类型分布及数量,基此就各案例区的景观多样性、多项景观格局数量指标、分维数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澜沧江流域云南段,总体上,上游和下游地区景观格局较中游区域状况好,特别是下游地区景观多样性极为丰富;另外,随着流域典型的南北方向流动,在不同区位的案例区,景观格局存在着明显的差异,造成该差异的原因,除特定的自然条件外,还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及人口的压力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该研究成果为进行流域整体生态功能规划、流域生态环境管理建设以及流域整体开发与协调管理提供了基础研究信息。  相似文献   

5.
中国农业信息元数据内容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中国农业信息元数据内容体系,该文总结了在分布环境沔实现完备的农业信息共享(包括空间和非空间信息)的困难,提出了五层元数据内容体系;数据层元数据,数据库层元数据,模型层元数据,子系统层元数据,分布式系统层元数据,以扩展现有的地理信息系统元数据内容体系,从而促进完备的信息共享,最后,介绍了中国农业信息元数据库内容框架设计。  相似文献   

6.
简论信息在科技创新和地域研究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信息是现代三大资源之一,为充分发挥信息在科技创新中的重大作用,需要用反映论与能动论相统一的观点深刻认识信息的内涵和属性,揭示“三体循环”的原理和科技创新过程中信息运行的6个环节,相应地提出优化配置信息资源的具体设想,信息资源对地域研究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本支以信息服务业中的报纸业为研究对象,描述《广州日报》信息来源、加工和扩散的过程,分析其时空变化特征.《广州日报》信息来源的渠道,各渠道的相对重要性,信息的收集和加工的技术效率,信息产品的质量,信息扩散的规模、方式和过程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呈现出整体提高的趋势.文章还分析了《广州日报》信息扩散的空间变化特征,并对这些特征的形成因素进行了确定。文章最后还对本案例研究的理论意义进行了讨论,指出;在多个微观案例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宏观概括将更接近事情的真相。  相似文献   

8.
基于因特网的科研禽息能力及其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志垒 《福建地理》2001,16(1):38-40
本文主要分析因特网对科研信息能力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基于因特网的科研信息能力培养的内容。  相似文献   

9.
基于DEM的流域水系分维估算方法探讨   总被引:16,自引:5,他引:16  
分形理论是现代数学的一个新的分支,是一种新世界观和方法论。分形理论与地学的结合,极大地推动了地理学的发展。介绍了分形理论在水文学研究中的应用和发展,介绍了利用Arc/Info,以DEM为数据源提取流域信息的方法。提供了一种将分形理论、GIS技术和流域地貌模型巧妙耦合,分别用基于覆盖法的分维估算方法和基于Horton定理的分维估算方法计算了马连河流域水系分形维数。这种方法与传统方法相比,具有易于操作、高效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基于流域DEM对各个集水区进行划分,提取流域沟壑长度、平均高程、平均坡度等信息,并运用EXCEL、SPSS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处理,计算出沟壑密度、流域相对高程、面积-高程积分值,并结合流域侵蚀产沙数据以及实地考察情况,借助地貌学的相关理论,分析流域不同区域内、不同尺度流域地貌发育及侵蚀产沙情况.研究发现,流域左右两岸支流的发育数目、形状受邻近流域的影响;面积-高程积分值的大小能反应流域的地貌现状与侵蚀趋势,蛇家沟与岔巴沟的面积-高程积分值分别为0.547 5、0.463 7,但面积-高程积分值的大小及变化趋势还与流域最低点是否达到基岩有关;沟壑发育分为长度发育与宽度发育两个阶段,沟壑密度只是衡量地貌的一个重要指标,沟壑密度对流域侵蚀产沙的影响与沟壑的发育阶段有关;一般情况下产沙模数的大小与流域面积大小没有直接的关系,主要看流域内的地貌的发育阶段.  相似文献   

11.
官厅水库是北京市重要的地表饮用水水源地之一,水源来自上游多个省和自治区,为一个跨地区流域。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中国改革开发政策的不断深入,流域内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水资源间竞争利用日趋突出,水污染状况不断加剧,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目前,库区内水体已成为超V类水,完全失去了其饮用水及工业供水水源地功能。通过对流域内水资源利用及管理现状分析研究,认为官厅水库的水资源减少与水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是:上游地区修建大量拦蓄工程和用水量大幅增加,来水量减少,污水不达标排放,水库来水中污水含量大量增加,造成水体质量下降。在水资源管理中,水库管理机构与流域水资源保护管理部门不统一,地区间水资源利用与保护的权利与义务不明确,水资源竞争利用加剧,管理办法难有成效。由此提出:制定具有法律效力的流域管理法规;建立和加强流域管理机构职能;确定流域内各地区水质、水量保护标准;建立流域水资源保护补偿与水危害赔偿机制。  相似文献   

12.
许殿元 《地理研究》1986,5(3):63-68
本文介绍黄河口幅卫星遥感图象二次增强处理试验的技术和经验。本试验的目的是探寻卫星遥感图象地学应用的潜力,最终做出1:20万的黄河口三角洲地区彩色数字图象和黄河口局部子区1:10万彩色数字增强图象获得令人满意的地学应用效益。  相似文献   

13.
沙漠沟谷暴雨洪水侵蚀产沙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半干旱区的季节性沙漠沟谷,暴雨引发的洪水过程侵蚀产沙强度大,水土流失严重,对区域及下游河道生态造成严重威胁。以毛布拉孔兑的支沟苏达尔沟为研究对象,以苏达尔沟2011—2015年6次暴雨洪水事件的观测数据为基础,分析洪水流量、泥沙浓度及地表沉积物粒度特征,给出暴雨洪水侵蚀产沙输沙特征。结果表明:观测期间暴雨洪水侵蚀产沙量平均每次约37.69×10~4t,产沙模数为0.57×10~4t·km-2;其中最大的洪水事件130721号暴雨洪水过程侵蚀产沙量高达90.47×10~4t,产沙模数达1.36×10~4t·km-2。流域总侵蚀产沙以0.25~0.063 mm泥沙为主,约占总侵蚀量74%。洪水总侵蚀产沙量随暴雨产流强度增强而增加,同时下游沙漠沙地段产沙贡献比重也随之增加,风沙贡献也相应增大。坡面侵蚀约占暴雨洪水总侵蚀的4.37%,且主要集中在上游砒砂岩坡面。  相似文献   

14.
刘志丽  陈曦 《干旱区地理》2001,24(4):353-358
遥感图像的几何精校正一直是人们所关注的问题。本文初步探讨了利用ERDAS IMAGING软件对塔里木河流域TM影像进行几何精校正的方法,ERDAS IMAGING软件进行几何精校正具有操作简便、实用性强、速度快、几何精度高等特点。几何精校正为TM影像的进一步处理提供了技术准备。  相似文献   

15.
干旱区土壤盐渍化遥感监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准确提取盐渍化信息对土壤盐渍化监测和研究盐渍化动态变化具有重要意义。先对除去TM6含有6个多光谱波段的TM图像分别做主成分、缨帽变换,然后在对遥感数据和其派生数据分析和实验的基础上,得出TM数据的可见光和近红外波段之一和第三主成分及缨帽变换后的绿度特征做彩色合成能较好的揭示土壤盐渍化信息,TM数据多光谱波段的选取依研究区而定,此方法的效果受土壤含水量的影响。最后对合成图像分类得出了研究区盐渍地的数量和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16.
人类活动干预后的塔里木河水资源持续利用问题*   总被引:35,自引:2,他引:33  
李新  周宏飞 《地理研究》1998,17(2):171-177
人类活动的加剧,使干旱区河流原有的水文状态发生了很大变化.而如何持续利用变化后的地表水资源,是保证干旱区持续发展的前提之一.该文分析了人类活动对新疆塔里木河流域水文干预的后果,认为人类活动使河流下游径流量减少,水量的时空分布改变,径流规律趋于复杂化.指出,维持一定的河流水量,整治河道和改变用水模式是持续利用塔里木河水资源的保证.  相似文献   

17.
塔里木河下游生态输水河道两侧区域地下水运动规律研究   总被引:16,自引:5,他引:11  
根据塔里木河下游断流区域含水层水文地质特征及其实际输水过程中河水对浅层地下水的补给规律,建立了塔里木河下游绿色走廊生态输水河道附近区域地下水运动的一维非稳定流模型,并通过在整个输水过程中流量与水位两种边界条件相互转换的一种方法求解模型。最后应用上述模型分析了间歇性输水条件下塔里本河下游断流河段河道两侧地下水位恢复状况,为输水生态效益的定量评价及其今后输水工作的决策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分水岭迁移和河流袭夺”理论的正确性必须进一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水岭迁移和河流袭夺” 理论存在许多错误。分水岭的发展是有方向的,它的移动方向决定于两侧内外营力总作用程度的对比。只是河流溯源侵蚀不能切穿分水岭。河流兼并可能是由高位河向下跨流域改道而成。  相似文献   

19.
塔里木河干流植被遥感监测时空多尺度协同分析方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遥感植被指数、典型植被样方和地面观测信息进行塔里木河干流植被监测是目前的主要方法。由于塔里木河干流具有流域下垫面均匀性差,自然植被随机分布的特点,使得现有研究方法局限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尺度,很难使用地面的观测数据和不同尺度的遥感数据进行植被生长状态的协同分析。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利用不同分辨率遥感数据和地面观测数据进行多尺度协同分析的方法MSSA(Multiple Scale Synergy Analysis)。该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①通过低空间分辨率的遥感数据构建时间序列的塔里木河干流植被指数分布图像,在分析图像特征的基础上划分塔里木河遥感监测单元;②对监测单元内部不同组分的时间和空间状态参数进行量化与率定;③根据几何光学模型原理和植被随机分布特性,采用线性混合模型模拟单元植被指数;④根据模拟结果和遥感数据的对比分析,获得地面植被参量的可靠估计。该方法将地面组分的状态参量和遥感数据通过模拟模型相关联,实现了不同时空尺度遥感数据以及地面样方或者点观测数据的协同分析,为塔里木河干流植被监测进行长期、细致的研究建立了海量数据综合分析的方法体系。  相似文献   

20.
流域一体化法制建设是流域资源与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符合世界流域一体化法制管理的趋势。山西流域资源为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掠夺性的开发使流域出现了严重的生态问题,成为制约山西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瓶颈。通过剖析全国及山西流域一体化法制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流域一体化法制建设是流域一体化管理的核心所在,是解决流域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这一矛盾最为有效的途径,是山西转型发展的最佳选择。以汾河流域为试点,制定《汾河流域一体化管理条例》,为我国流域一体化法制建设做出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