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地理科学进展》2012,31(5):536
3月23日上午,河北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河北会堂举行。中国地理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研究员刘昌明院士荣获2011年度“河北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  相似文献   

2.
<正>6月19日,中国科协发布科协学函刊字[2014]131号文件:"关于下达2014年度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工程项目的通知"。《地理学报》连续第9年荣获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奖。7月11日,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任命何书金研究员为《地理学报》中英文版编辑部主任。9月13日,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在南昌发布《2014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  相似文献   

3.
《干旱区地理》2007,30(3):449-449
近日,应欧盟与哈萨克斯坦环境部的邀请,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所长陈曦研究员一行五人赴哈萨克斯坦参加了“伊犁-巴尔喀什河流域综合管理”国际会议。  相似文献   

4.
宋韬 《地理学报》2013,(10):1304
<正>2013年9月21-22日,第二届"地理学与中国全球战略高层论坛"在北京召开。此次论坛由中国地理学会、华东师范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共同主办。来自海内外各高校和科研机构的8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论坛开幕式由中国地理学会秘书长张国友研究员主持,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国务院参事、科技部原副部长刘燕华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所长葛全胜研究员,北京大学蔡元培奖获得者王恩涌教授、中国地理学会名誉理事长陆大道院士先后致辞。  相似文献   

5.
李本纲  刘鸿雁 《地理学报》2018,73(2):394-394
正2017年10月28日,由北京大学相关学院合作举办的"偏振遥感新方法地理应用探索高端论坛"在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成功举办。大会报告环节,北京大学晏磊教授以综述形式系统介绍了高分辨率定量遥感的偏振光效应与偏振遥感研究新领域;中国科学院中亚生态与环境研究中心陈曦研究员和北京师范  相似文献   

6.
《干旱区地理》2005,28(4):553-553
2005年8月23日,中国科学院原副院长、现国家野外观测试验站规划组组长孙鸿烈院士、中国科学院兰州分院院长程国栋院士和长安大学李佩成院士等一行7人,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所长张小雷研究员、副书记副所长田长彦研究员和副所长陈曦研究员的陪同下,视察了中国科学院阜康荒漠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  相似文献   

7.
<正>2015年9月10日,哈萨克斯坦土壤与农业化学研究所成立70周年,在庆祝会议招待会上,哈萨克斯坦农业科学院院长KALIYEV G院士为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科学院中亚生态与环境研究中心哈萨克斯坦分中心主任吉力力·阿不都外力研究员颁发了哈萨克斯坦农业科学院外籍院士当选证书。新疆生地所所长陈曦研究员参加本次活动。  相似文献   

8.
2011年12月8~9日,中国科学院干旱区生物地理与生物资源重点实验室为促进学术交流,发挥"基地和窗口"作用,提升科研人员之间的协作和配合,举办了首届学术年会。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所长陈曦、党委书记田长彦出席年会,并与新疆生地所学术委员会委员、老专家共同担任了本次年会的评委。院重点实验室成员70余人参加了此次学术交流。年会由院重点实验室主任张元明研究员主持,陈曦所长在简短的开幕式上对年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对院重  相似文献   

9.
《地理科学进展》2012,31(5):536
4月22日,由全国绿化委员会、国家林业局、中国绿化基金会和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联合主办的“2011绿色中国年度焦点人物”在北京揭晓。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中国治沙暨沙业学会名誉会长许嘉璐,海南省委书记罗保铭获年度大奖;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务院参事唐守正,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李文华,武警福建省森林总队副政委许长有获年度特别贡献奖;青海省林业厅厅长党晓勇、日本非政府组织“绿色地球网络”事务局长高见邦雄等33人分获其他奖项。李文华院士“作为中国资源生态和生态工程学术带头人,长期致力于林学、生态学研究,在弘扬生态文明,传播绿色文化,推动绿色发展方面做出突出贡献”。根据网络投票的统计结果并经绿色中国年度焦点人物评委会评审,高票荣获“2011绿色中国年度焦点人物”特别贡献奖。  相似文献   

10.
《干旱区地理》2013,(1):124
2013年1月16日,"中德干旱区生态与环境联合研究中心"成立。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所长陈曦研究员与德国慕尼黑国防大学Markus Disse教授分别代表双方为中心共同揭牌,并签署了"中德干旱区生态与环境联合研究中心"的框架协议。该中心的成立旨在建立中德双方在干旱区水与生态系统研究方面的长效合作机制,主要任务是  相似文献   

11.
2008年7月30日.《干旱区地理》30周年刊庆暨学术报告会在(乌鲁木齐)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曾庆存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长安大学李佩成教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厅厅长、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院长张小雷研究员、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所长陈曦研究员、中国地理学会秘书长张国友研究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期刊研究会理事长张琼研究员、以及包括《干旱区地理》编委在内的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50余人应邀出席了会议。会议由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副所长田长彦研究员主持。  相似文献   

12.
正2016年11月22日,由中国科学院中亚生态与环境研究中心、复旦大学和北京大学共同承担的"中国科协‘一带一路’国际科技组织合作平台建设"项目启动会在乌鲁木齐召开。项目旨在建立"中亚区域科技问题研究中心",进一步完善我国与中亚国家科学合作与交流机制,促进亚洲中部的可持续发展,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具体化、实质化和深层化。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所长陈曦代表项目牵头单位致辞,强调该项目将通过中亚  相似文献   

13.
《干旱区地理》2006,29(3):380-380
2006年5月,“新疆遥感技术应用协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会员大会”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胜利召开。新疆遥感中心主任李宏主持了成立大会,中国遥感应用协会副理事长、秘书长胡如忠专程前来参会并致辞。中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院长兼新疆生地所所长张小雷研究员、新疆生地所副所长、新疆遥感技术应用协会筹备组组长陈曦研究员、自治区科协副主席贾合亚·艾斯砍的尔、发改委副主任杨伊波、科技厅副厅长李增来、民政厅社团处处长闫鹏等领导出席了成立大会。陈曦研究员代表新疆遥感技术应用协会筹备组组长介绍了协会筹备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正>刘成林研究员,男,1963年生,云南文山人,研究员,博十研究生导师。1984年毕业于华东地质学院放射性地质勘探系,获学士学位;1987年研究生毕业于中国地质科学院研究生部,获硕士学位;2005年获北京大学环境学院理学博士学位。现任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非金属矿产研究室主任,地科院创新基地研究员(2级)。先后主持国家973计划项目(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科技支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土资源部地质调查及横向等课题十多项,作为重要骨干参加多个国家支撑与863计划等科研项目。先后入选国土资源部"百人计划"和"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荣获第四届黄汲清青年地质科技奖,柳大纲优秀青年科技奖,全国优秀  相似文献   

15.
正2016年8月29日,塔吉克斯坦科学院经过主席团投票一致通过,授予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所长陈曦研究员塔吉克斯坦外籍院士称号,肯定其在中亚干旱区生态与环境领域取得的杰出成就以及对推动中亚地区区域科技合作所做出的巨大贡献。塔吉克斯坦科学院院长Farhod Rahimi院士为陈曦颁发外籍院士证书。据了解,塔吉克斯坦科学院前身是前苏联科学院塔吉克分院,成立于1940年。目前,塔吉  相似文献   

16.
地理科学学院杨玉盛教授主持的《杉木人工林碳吸存与碳计量技术》获2008年度福建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钟全林教授主持的《刨花楠优良种植材料选育与造林技术研究》获得二等奖.  相似文献   

17.
《福建地理》2009,(1):37-37
地理科学学院杨玉盛教授主持的《杉木人工林碳吸存与碳计量技术》获2008年度福建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钟全林教授主持的《刨花楠优良种植材料选育与造林技术研究》获得二等奖.  相似文献   

18.
方创琳 《地理研究》2011,30(6):1156-1156
2011年5月14~15日,"2011年中国人文地理学术年会暨纪念李旭旦先生诞辰10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南京师范大学隆重举行,来自中国内地、中国台湾、新加坡、美国和俄罗斯的学者400多人出席了会议。大会由中国地理学会人文地理专业委员会主办,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承办,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和江苏省地理学会等单位协办。大会开幕式由中国地理学会人文地理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方创琳研究员主持。
出席本次年会的专家和领导有:中国科学院赵其国院士,江苏省教育厅厅长沈健教授,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文晓明教授,中国地理学会副理事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地学部副主任宋长青研究员,中国地理学会原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南京分院原院长佘之祥研究员,中国地理学会原副理事长、广东省高教厅原厅长、中山大学原党委书记许学强教授,中国地理学会原副理事长、北京大学蔡运龙教授,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樊杰研究员,中国地理学会秘书长张国友研究员,新加坡国立大学杨伟聪(Henry Wai-chung Yeung)教授,中国地理学会人文地理专业委员会原主任、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郭来喜研究员和毛汉英研究员等。为了推动中国人文地理学长足发展,会议期间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还专门邀请了一批兄弟院校的校长、院长约20余人出席会议并指导工作。本次年会交流学术论文260余篇,其中大会报告论文21篇,分会场交流论文90篇。这是近10年来中国地理学会人文地理专业委员会召开的规模最大的一次盛会, 成为中国地理学会人文地理专业委员会迈向新的发展阶段的重要里程碑。
本次会议的主题是人地关系创新与城乡统筹发展和纪念李旭旦先生诞辰100周年。深切缅怀中国人文地理学的奠基人李旭旦先生光辉的一生,颂扬李旭旦先生为中国人文地理学做出的巨大贡献,把李先生的人地关系思想传承下去,成为指导人文地理学发展的核心思想和人文地理学研究的核心主题。围绕人地关系这一主题,会议设立了基础理论与技术方法、产业结构与区域发展、土地利用与城乡统筹、低碳城市与宜居城市、旅游开发与景观设计、历史过程与文化底蕴六大分会场和一个"编辑·作者·读者"座谈特设分会场,大家从不同视角提出了非常有见地的创新成果。会议期间,还专门组织了人文地理啤酒沙龙和人地关系大辩论,各位代表更是各抒己见,妙语连珠,将整个会议推向了高潮。
大会闭幕式由中国地理学会人文地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师范大学周尚意教授主持,中国地理学会人文地理专业委员会主任方创琳研究员作了大会总结,颁发了本次年会青年优秀论文奖。下届人文地理年会承办单位——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院长罗静教授向各位代表发出参加下届学术年会的诚挚邀请。为了鼓励人文地理年轻科研工作者的快速成长,本次会议推选出了10篇青年优秀论文并在闭幕式上予以表彰。在明年条件成熟的时候将以中国地理学会的名义设立"李旭旦奖"。
展望未来,中国人文地理学的发展前景无限广阔。在未来征途中,将以中国地理学会人文地理专业委员会为平台,以李旭旦先生提出的人地关系理论、吴传钧院士提出的人地关系地域系统、陆大道院士提出的点轴结构理论等核心理论为指导,发展面向国家与地方战略需求的人文地理学,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文地理学学科体系,为推动中国人文地理学的创新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2008年7月30日上午,《干旱区地理》30周年刊庆学术报告会,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学术厅举行。新疆生地所所长陈曦研究员致开幕词,中国科学院曾庆存院士、中国工程院李佩成院士、中国地理学会秘书长张国友研究员、新疆期刊编辑协会理事长张琼,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和生地所的博、硕士生200余人参加了报告会。  相似文献   

20.
<正>近日,2014年度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评选结果发布,由陕西煤业化工集团公司等单位联合申报的"黄陇侏罗纪煤田煤油气共生矿井耦合灾害防控关键技术"科研成果荣获一等奖。这标志着陕煤化集团在我国西部煤油气共生矿井安全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攻克了世界罕见的煤油气共生矿井安全生产重大技术难题。黄陇侏罗纪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