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地层清理过程中发现,前人所划木座组,实际上包括了两套地层,下部那套变质火山岩、火山碎屑-陆屑碎屑岩系地层,其时限应属青白口纪。故有必要将其从木座组中划分出来,建立新的岩石地层单位-下喀沙组。本文对下喀沙组层型剖面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2.
<正>吐尔库班套蛇绿混杂岩位于新疆北部布尔津县东南约20 km处,地处准噶尔板块西北缘,北邻额尔齐斯缝合带,大地构造上位于西伯利亚板块与哈萨克斯坦-准噶尔板块的汇聚带。吐尔库班套地区地层主要为中泥盆统蕴都喀腊组(D2y)海相中酸性火山碎屑岩建造,其次有那林喀腊组(C1nl)地层。构造以北西向额尔齐斯深大断裂的次级断裂为主,  相似文献   

3.
在新疆吉木乃县珠万喀腊一带分布着一套以中基性火山岩为主的陆相中基性-中酸性火山岩建造和一套陆相含煤正常碎屑岩夹少量中基性火山岩建造,前人将其划归为下二叠统哈尔加乌组。通过对新疆西准噶尔地区哈尔加乌组地层进行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研究和划分,依据实测地质剖面、岩石组合特征、地球化学特征、生物组合特征和LA-ICP-MS锆石U-Pb测年数据:Th/U比值变化范围为0.44~1.28,206Pb/238 U年龄加权平均值为305Ma±2Ma,将哈尔加乌组地层厘定为巴塔玛依内山组二段。  相似文献   

4.
概要介绍了四川西部地层多重划分对比研究成果──修订后的四川西部地层区划和岩石地层序列。该成果主要进展是系统修订了全部岩石地层单位,全面理顺和完善了岩石地层序列,在构造结合带上建立了特殊的岩石地层层序。新建了前震旦纪的下喀莎组,确定了盐井群的地质时代为早震旦世,并提出将九顶山地层小区归属于扬子地层区的新见解。  相似文献   

5.
新疆富蕴县喀木斯特煤田喀拉萨依勘查区位于准噶尔盆地东北缘,整体构造为一向西北倾斜的单斜构造,主要含煤地层为八道湾组和西山窑组,其中西山窑组B1煤为全区可采煤层。通过分析喀木斯特煤田喀拉萨依勘查区施工的地质钻孔资料,采用标志层、层间距、煤岩性组合特征及物性特征等方法对勘查区八道湾组和西山窑组进行了系统划分和对比。对含煤地层及煤层的分布规律进行了分析,其结论对以后设计施工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东天山库姆塔格沙垄地区的地层划分争议已久。1∶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于东天山康古尔塔格深大断裂之北的库姆塔格沙垄地区两套碳酸盐岩中,分别发现了牙形刺Streptognathodus suberectus,Idiognathoides sinuata和珊瑚:Pelalaxis intermedia,Lithostrotionella rarivesicula,Fomichevella kiaeri,确认其时代分属晚石炭世罗苏阶-达拉阶和达拉阶-小独山阶,划归哈尔里克地层小区底坎儿组和脐山组。由该两组沉积地层隔离的两套火山岩,空间上分布相对固定,岩石组合特征明显,野外极易识别和区别,大区易于对比,且分属早石炭世和晚石炭世。库姆塔格沙垄地区企鹅山群可由老到新进一步解体为小热泉子组、底坎儿组、企鹅山组和脐山组等4个组级岩石地层单位。  相似文献   

7.
概要介绍了四川西部地层多重划分对比研究成果-修订后的四川西部地层区划和岩石地层序列,该成果主要进展是系统修订了全部岩石地层单位,全面理顺和完善了岩石地层序列、在构造结合带上建立了特殊的岩石地层层序。新建了前震旦纪的下喀莎组,确定了盐井群的地质时代为早震旦世,并提出将九项山地层小区归属于气气扬子地层区的新见解。  相似文献   

8.
四川省小金县大河边、理县雪隆包、汶川下庄一带,出露一套浅海相碎屑岩及碳酸盐岩地层,该地层岩性特征明显,上、下层位关系清楚,具有可分性及可制图性,前人未建正式地层单位。笔者1992年在汶川下庄的结晶灰岩中采到了海百合茎化石,证实其时代属奥陶纪。因此,将该地层建立一个新的岩石地层单位─—大河边组。本文对大河边组的层型剖面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9.
四川省小金县大河边、理县雪降包、汶川下庄一带,出露一套浅海相碎屑岩及碳酸盐岩地层,该地层岩性特征明显,上、下层位关系清楚,具有可分性及可制图性,前人未建正式地层单位。笔者1992年在汶川下庄的结晶灰岩中采到了海百合茎化石,证实其时代属奥陶纪。因此,将该地层建立一个新的岩石地层单位-大河边组。本文对大河边组的层型剖面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10.
笔者在西藏班公错-怒江结合带中段南缘嘎色地区的一套缺少化石依据的地层中,发现有孔虫Mesorbitolinasp.等化石,地层时代确定为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层位应归属沙木罗组上部。该套地层地质时代的确定,对研究沙木罗组的沉积相,重塑古地理环境有十分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藏北双湖地区上三叠统肖茶卡群的重新厘定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在双湖地区肖茶卡一带上三叠统肖茶卡群中发现2套砾岩,根据岩石组合、生物化石和界面特征,以2套砾岩为标志层。将原肖茶卡群分解为3个组级岩石地层单位,由下至上分别为肖切堡组、角木茶卡组和日干配错组。从岩石地层、生物地层和层序地层方面阐述了3个组级地层单位的特征和划分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白庙气田为一受兰聊断层控制的滚动逆牵引半背斜,是既受构造控制又受岩性影响的复合型圈闭。1980年发现白庙气田,且有沙二^下、沙三^上、沙三^中、沙三^下4套含油气层系,经过二十多年的勘探开发研究,气田的构造特征已基本查清。随着滚动开发工作的深入,由寻找构造圈闭转为寻找岩性地层圈闭将是今后地质研究工作发展的方向。白庙气田的勘探与试采情况表明沙三^上亚段是其主产层系。本文通过对白庙气田沙三^上亚段沉积环境的研究,重点讨论了沉积环境与砂体分布及储层特征的关系,进而指出油气聚集的有利相带。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新疆东准卡拉麦里碰撞带时限与下石炭统紧密相关。本文建立内部地层序列,将生物地层与锆石年代学紧密结合,明确了下部松喀尔苏组(暂定)火山岩系锆石年龄为346.8±3.3Ma,为早石炭世维宪期沉积;中部塔木岗组碎屑锆石年龄327Ma,为维宪期之后的沉积产物。将生物地层、沉积地层、火山岩和构造背景相结合,得出晚泥盆世克安库都克组为磨拉石沉积。下石炭统早期的松喀尔苏组(有待建组)为中、基性火山岩夹中酸性的火山凝灰岩,塔木岗组具有滨岸扇三角洲沉积,姜巴斯套组以重力流沉积为主,测区已进入到板内沉积阶段。测区早石炭世板内地层具有盆地开裂、近海和深水的重力流沉积,组成板内开裂至坳陷的沉积特征。  相似文献   

14.
1 地质背景 圆丰铜矿位于准噶尔板块克拉麦里晚古生代复合沟弧带中.区域上出露地层主要为志留系、中泥盆统、上泥盆统松喀尔苏组、下石炭统塔木岗组,南明水组,巴塔玛依内山组、中石炭统双井子组、下二叠统赤底组、上二叠统平地泉组.其中与成矿有关的是上泥盆统松喀尔苏组,岩性以中基性火山碎屑岩为主夹碎屑岩.区内侵入岩发育,岩石类型齐全,以酸性浅成-超浅成侵入岩为主.形成于晚泥盆世—早石炭世的浅成霏细斑岩和斜长花岗斑岩与铜矿化有关. 2 成矿地质条件 2.1 地层 矿区主要出露上泥盆统松喀尔苏组第四、第六岩性段.铜矿分布于第四岩性…  相似文献   

15.
在雅鲁藏布江南带分区蹬岗组之上新发现硅质岩与玄武岩两套地层,分别新建为郭雅拉组和盐多组,时代为始新世;在北带分区嘎学组之下发现一套砂岩、页岩的韵律层,新建为桑果组;建立了仲巴分区泥盆纪系马攸木群,分上、中、下3个组和4个岩性;对石炭纪地层新命名为康拓组和拉沙组;将下二叠统变质玄武岩命名为才巴弄组;将原划冈仁波齐组中下部与沃马组下部地层新命名为旦增竹康组,时代为中新世,其上部地层仍为沃马组,时代为上新世,两组合称岗仁波齐群。进一步证实了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具两带夹一微陆的特点,南带在中侏罗世发生过双向俯冲事件。对蛇绿岩、混杂岩进行详细划分。  相似文献   

16.
新疆阿吾拉勒山地区晚石炭世地层分布于阿布热勒山西端。介绍了新疆阿吾拉勒山地区巴喀勒萨依上石炭统伊什基里克组地层剖面、生物化石、含铜砂岩分布特征及乌鲁克得萨依科古琴山组生物化石资料,并讨论了其时代归属。  相似文献   

17.
甘肃省肃北县马宗山乡平头山北坡,出露一套变质碎屑岩。1968年,甘肃省区调二队将它划归蓟县系平头山群上岩组;1981年,缪长泉、高振家等在该群中采获叠层石,将其划归青白口系大豁落山群;1989年,甘肃省“地质志”将其厘定为大豁落山群下岩组,并确定与下伏平头山群的关系为平行不整合。因研究程度不够,均未正式命名。笔者依据岩石地层单位的划分原则与北山地层系统,对该套地层重新进行了研究划分,确定了单位层型  相似文献   

18.
豫西陕县一带,有一套中浅变质碎屑岩──碳酸盐岩系。前人将其归于太古界太华群或早元古代熊耳群。笔者通过地层清理发现,该套地层下与太华群、上与熊耳群均呈不整合关系,为一独立的岩石地层单位。因其发育在放牛山地区,故建立新的岩石地层单位──放牛山组。本文对放牛山组层型剖面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19.
成都市洛带地区沙溪庙组沉积相及储集条件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洛带地区沙溪庙组为河流-三角洲相沉积,“上沙”(J2s)储集砂体发育,经井间对比,划分出11套砂体,砂体呈条带状,沿NE—SW向构造展布,反映物源主要来自NE方向。储层主要为中一细粒岩屑长石砂岩,储层物性条件与新场“上沙”储层相似,但地层电阻率较低。目前已在遂宁组(J3sn)和“上沙”储层中发现了孔隙性储层,孔隙类型主要是次生孔隙,这对在洛带气田深层寻找孔隙性的气藏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0.
豫西陕县一带,有一套中浅变质碎屑岩-碳酸盐岩系。前人将其归于太古界太华群或早元古代熊耳群。笔者通过地层清理发现,该套地层下与太华群、上与熊耳群均呈不整合关系,为一独立的岩石地层单位。因其发育在放牛山地区,故建立新的岩石地层单位-放牛山组。本文对放牛山组层型剖面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