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渤海海冰业务数值预报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占海  白珊 《海洋预报》1994,11(2):11-18
海冰业务数值预经过二年不断改进、完善和提高,目前已经建立了包括大气、海洋和海冰模式在内的数值预报系统及资料管理、业务预报和微机通信一体化的预报服务系统。海水数值预报作为一种新的预报手段将产生明显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本文分别介绍海冰数值预报系统,业务运行,预报产品通信传输,资料管理和预报产品检验方案。  相似文献   

2.
青岛海洋大学牵头承担的多项“八五”攻关项目圆满结题,取得了一批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或国际先进水平的成果。有的成果已应用到海洋开发中,效果十分显著。 “近海异常海温分析及预报研究”研制的中国异常海温数值预报模式,对异常高温和异常低温都可实现预报,且预报绝对误差在1℃以内达78.58%。这是近海短期海温数值预报研  相似文献   

3.
基于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uropean Centre for Medium-Range Weather Forecasts,ECMWF)台风路径集合预报逐12 h以及中国气象局中尺度天气数值预报系统(CMA-MESO 3 km、CMA-MESO 10 km)、中国气象局上海数值预报模式系统(CMA-SH9)和浙江省中尺度数值预报业务系统(ZJWARMS)逐6 h预报资料,以2021年台风“烟花”“灿都”影响下浙江区域6 h暴雨(R≥25 mm)为研究对象,对台风降水多模式定量降水预报(quantitative precipitation forecast,QPF)融合技术在浙江台风暴雨预报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评估。分析结果表明:(1)针对两次台风降水过程,4家区域模式对浙江暴雨预报过高估计,而台风降水多模式QPF融合技术能够有效提高浙江暴雨预报的公平技巧评分(equitable threat score,ETS)、降低暴雨空报率。(2)与台风“烟花”暴雨预报效果最佳的CMA-MESO 3 km相比,台风降水多模式QPF融合技术对暴雨和大暴雨的预报命中率(probability of detection,POD)分别提高18.80%和23.41%,ETS分别提高24.37%和25.76%;与台风“灿都”暴雨预报效果最佳的ZJWARMS相比,台风降水多模式QPF融合技术对暴雨和大暴雨的预报ETS分别提高23.08%和3.23%;且两次过程中该方法的暴雨预报POD和ETS均高于同期浙江业务应用的客观预报。(3)在各家区域模式的台风路径预报差异较大的情况下,采用台风降水多模式QPF融合技术能显著提高台风暴雨预报准确率。  相似文献   

4.
两学会拟定于10月24~28日在四川成都联合召开1991年学术年会,主要就“海洋数值预报、海气相互作用、海洋环境保护、湖泊环境保护及开发治理”等内  相似文献   

5.
海啸灾害数值预报技术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海啸数值预报技术在海啸预警、防灾减灾工作及海啸物理机制研究工作中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是在海啸预警及海啸防灾减灾工作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根据海啸产生及海啸波传播的特征,分别总结了海啸源产生数值模型、海啸传播和淹没模型的研究现状,重点介绍了当前主流地震海啸数值预报模型数值预报技术的发展、预警系统建设及应用现状.旨在为...  相似文献   

6.
一种台风浪的数值预报方法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本文介绍由台风实时预报气压场资料、海上风的数值模式和台风浪数值模式三者构成的一种台风浪数值预报方法.在西北太平洋-中国近海20m以上深水区采用1°×1°网格“新型混合型海浪数值模式”[1,2],而在南海和东海近海台风浪多发区内(含浅水区),分成若干小区块,采用(1/4)°×(1/4)°细网格,分别嵌套浅水WAM模式[3].小区域的边界条件由大区域得到的计算结果提供.该方法经过1990、1991、1992年的试报[4]、改进和完善后,于1993年6月开始进入国家海洋预报台的海浪预报业务.已对22个台风过程的台风浪进行模式跟踪预报,即准业务化预报.该方法运行稳定、预报结果也令人满意.1994年7月10日该方法的数值预报产品已在中央电视台午间新闻播出.  相似文献   

7.
近来,数值预报模式已在温带气旋发展和移动的预报上取得了明显的成绩。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往往还有意外情况发生,例如,像1979年2月18日—19日那个“总统的雪暴日”,很多地方发生了降雪,业务预报模式没有预报出来。GFDL(地球物理流体动力学试验室)为了了解冬季沿海迅速成生的风暴的机制,努力地进行了研究。在这些研究中(Orlanski和Katzfey,1986),完成了一个关于总统雪暴日的效果良好的数值模拟。 为了这项研究,把GFDL所研究的有限区域的HIBU(贝尔格来德大学水文学院)模式套入到GFDL的全球谱模式中去(取30个波),从而导出了关于这个“总统雪暴日”的预报模式和数值模拟:(Ⅰ)采用全球谱模式,(Ⅱ)采用低分辨率的嵌套HIBU的模式(分辨率为150公里),(Ⅲ)采用高分辨率嵌套HIBU的模式(分辨率为50公里)。它们的初始条件来源于两个方面:即GFDL和ECMWF(欧洲天气预报中心)的四维分析产生的FGGE(全球  相似文献   

8.
王兆毅  李云  王旭 《海洋预报》2020,37(4):59-65
基于海温数值预报系统和偏差订正释用方法,开发了中国近岸海域基础预报单元海温预报指导产品,并对2018年7月—2019年9月长时间序列的预报结果进行了检验评估。结果表明:该产品对未来3 d预报的日平均绝对误差分别达到了0.17℃、0.30℃和0.38℃,预报准确度良好,能够为我国县级海域提供较为准确的海温预报产品。  相似文献   

9.
1991年度海冰预报年会于1991年10月17日至19日在北京召开。国家海洋局、渤海石油公司、大港石油管理局、天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30个单位的50名代表出席了会议、会议由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陈克文处长主持;包澄澜副主任致开幕词,国家海洋局预报浮标处刘喜礼处长到会并讲了话。会议代表对1990年渤海冰情概况进行了分析总结;对1991年度冰情趋势及预报进行了预测和会商。会议中间还就海冰预报研究成果开展了学术交流;并根据海冰工作者的愿望,为促进海冰预报、科研工作的发展,成立了以徐继祖教授为主任委员的“中国海洋学会海冰专业委员会。  相似文献   

10.
国家“八五”科技攻关项目──灾害性海海环境数值预报及近海环境关键技术研究,在有关专家的指导下,经科技人员的不懈努力。已取得重大进展。目前计算机局域网络已经建成,经试运行,效果良好。五月份在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举行的成果鉴定会上,经国内计算机网络、数值预报、计算机及卫星遥感等方面的有关专家鉴定,其性能达到国内、外先进水平。 海洋环境数值预报计算机局域网络,是根据海洋环境数值预报的要求,在现有计算机设备的基础上开发建立的。它集大型机、工作站、小型机和微机于一体,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使大型机的高速度、大容量;工作站的多功能、大屏幕;小型机的灵活;微机的方便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相似文献   

11.
一次登陆湛江台风风暴潮数值预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对2002年8月在湛江附近登陆的0214号强热带风暴(黄蜂)进行了风暴潮实时预报。根据中央气象台预报的热带气旋强度和位置,采用数值模式,在该热带气旋由北上加强到登陆减弱的整个过程中,进行了三次实时预报,分别为18日20时、19日08时和19日 17时。预报结果表明本数值模式具有良好的预报功能,并指出其风暴潮预报时效和精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热带气旋气象预报的时效和精度。  相似文献   

12.
台风"卡努"的数值模拟试验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台风“卡努”(Khanun,200515)是近年来登陆台风中给沿途造成重大灾害的台风之一。本文以第五代中尺度气象模式(MM5V3)为基础,采用三重嵌套的高分辨率网格设置,分别用四种初始化方案,对台风“卡努”进行了数值模拟试验,分析和探讨了模式的初始化对预报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MM5模式对台风的模拟预报具有一定的能力,按照常规的方法利用Bogus人造台风涡旋对初始场进行调整以及加入常规观测资料,路径和强度的预报效果都有明显的改进;再加入Quikscat卫星海面风非常规资料,能够减小台风路径预报逐小时预报误差,台风的强度预报也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13.
国家海洋高新技术项目《卫星遥感海冰监测技术研究》课题于2000年12月8日通过验收。在多源海冰遥感信息获取、复合分析研究、海冰数值模式与遥感资料结合等方面均取得可喜成果,建立完善了实时接收NOAA/GMS微机接收处理及海冰参数分析、雷达卫星/SeaWiFs数据显示处理分析、海冰数值预报软件包及海冰数据与图像库。该课题是在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刘建强研究员主持下完成的。卫星遥感海冰监测技术研究课题通过验收@刘纪元  相似文献   

14.
范学炜  苏洁 《海洋预报》1997,14(1):44-55
本文利用我台1991年引进的“极轨气象卫星数字信号实时采集和处理的微机系统”,根据海冰预报业务工作的需要对卫星遥感资料微机处理系统进行了开发和改进。为实现渤海及黄海北部海冰冰情实况速报业务及海冰数值预报提供了重要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日本数值预报资料中,筛选出具有物理意义的预报因子,分别建立了春季四、五月份南黄海海域及沿海偏南大风的(0,1)权重回归 MOS 预报方程,通过严格的统计假设检验认为方程非常可靠。  相似文献   

16.
历史资料客观分析数据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韦小琴 《海洋预报》1997,14(4):73-78
历史资料客观分析数据库是国家“八·五”科技攻关项目的一子课题,用了五年的时间研制并完成。它可以为海洋环境预报及预报模式研究服务,提高了海洋预报、特别是灾害性海况(海浪、风暴潮、海冰)预报的水平,它是海洋环境数值预报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主要介绍历史资料客观分析数据库的概况及研制使用过程。  相似文献   

17.
根据钓鱼岛海域海监巡航执法保障预报、重点海洋安全保障目标精细化预报等海浪业务化预报工作的新需求,基于 WRF 海面风场预报模型,利用结构网格海浪模型WaveWatch 芋和非结构网格海浪模型SWAN (Simulating Waves Nearshore) 的嵌套计算,建立一套适用于东海区和上海近海的海浪数值预报系统。通过不同数值实验,证明此系统的稳定性和时效性。 利用观测数据对连续2 个月的有效波高值的预报结果进行检验,结果表明:24小时预报平均绝对误差在0.3 m以下;48 小时 预报平均绝对误差在0.5 m以下;72 小时预报平均绝对误差在0.7 m以下,且误差极值主要是由台风过程引起,但预报趋势 仍值得参考。对2次台风过程采用不同风场源数据进行对比试验,结果显示采用实况路径的后报风场,海浪预报精度明显改 善。对于近岸区域采用嵌套计算的SWAN模型预报结果比WaveWatch III 模型预报结果精度显著提高,证明建立的海浪数值 预报系统在满足“稳定性”和“时效性”的基础上,各尺度和分辨率的预报产品“准确性”也能得到保证。  相似文献   

18.
1992年11月4~6日,由国家海洋局主持召开的“92特大风暴潮监测、预报座谈会”在京举行。参加会议的有国家科委、全国防汛抗旱总指挥部、中国国际减灾十年委员会、水利部、中办机要局、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沿海有关省、市海洋管理部门(局、处、办)、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及国家海洋局所属有关单位的45名专家和代表。国家海洋局管理监测司鹿守本司长到会讲了话。 会上有关专家对1992年8月28日到9月2日,发生在我国东部沿海的特大风暴潮做了专题分析报告,各省市海洋部门的代表做了这次特大风暴潮对本省市影响的报告。与会代表一致认为召开这次会议是十分必要和及时的,它对总结海洋灾害监测、预报警报经验和进一步做好防潮减灾工作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对基于POMgcs海洋模式建立中国海及邻近海域三维温盐流数值预报系统的海面温度产品,进行检验分析。利用2011年预报的月平均海面温度数据同卫星观测的月平均海面温度资料相比较,发现三维温盐流数值预报系统预报偏高。此外,分别利用2011年GTS海洋观测海面温度数据和2012年2、3、4月份卫星融合海面温度数据,与该系统海面温度预报逐日产品进行检验分析。检验结果表明:预报精度随着预报时效逐渐降低;预报海面温度高于观测值1℃~2℃。  相似文献   

20.
“海洋1号”卫星在海冰监测和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海洋1号A”卫星是我国发射的第一颗海洋卫星.2002~2003年冬季,该卫星首次应用于我国渤海海冰监测和预报.建立了从卫星1B级数据开始的海冰反演系统,提供海冰遥感图像和海冰密集度、冰厚与冰外缘线数值产品,作为渤海海冰监测和海冰数值预报初始场的重要信息来源,以及海冰预报质量检验的参考依据之一.介绍所发展的“海洋1号A”卫星海冰反演系统的流程、算法和反演参数,海冰反演结果,及其在渤海海冰监测和预报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