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乌鲁木齐地区构造应力场与中强震活动特征研究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高国英  曲延军 《内陆地震》1998,12(4):296-303
为了做好中强地震的震预报和震后趋快速判定工作,利用乌鲁木齐地区中强震震源机制解,小震平均震源机制解以及S波偏振方向综合研究了该区域应力场的分布和中强地震的活动特征。  相似文献   

2.
腾冲火山区地震构造应力场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王绍晋  龙晓帆 《地震研究》2000,23(2):172-178
通过对腾冲火山区强震和中小地震震源机制制解分析,对火山区构造应力场方向空间分布,以及震源类型和破裂特征作了研究。利用腾冲火山区中小地震地震波资料,计算得到的地震震源处剪应力强度值,对火山区应力场强度或初始应力状态进行了研究。腾冲火山区构造庆力场主要为北北东-北东-北东东向,接近水平的压应力场。腾冲火山区凛环境剪应力场高值区所包围的低剪应力值分布区。腾冲火山区地震震源具有多种类型,震源破裂具有多种形  相似文献   

3.
陈益明 《华南地震》1991,11(3):9-18
由震源机制反映本区地壳构造应力场具有很好的统一性。主压应力轴优势方向近东西,主张应力轴近南北,并大都以N轴起立,P、T轴水平为特征,容易发生错动的断层系统为NE和NW向,以平推运动为主,前者顺扭,后者反扭。局部地区震源应力场显示不同程度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4.
滇西南地区现代构造应力场分析   总被引:36,自引:5,他引:3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断层滑动资料反演构造应力张量的方法,获得滇西南地区20个构造应力张量数据,并通过与由震源机制解资料求解该地区平均应力场结果的对比,获得了研究区现代构造应力场特征:镇源——营盘山断裂以西至龙陵断裂带以南地区,最大主压应力方向为北北东,应力结构以走滑型为主;龙陵断裂带及其以北的局部地区,最大主压应力方向为近南北或北北西,应力结构为走滑型.  相似文献   

5.
华南地区的小震震源机制与构造应力场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本文利用、最大振幅比的方法,求出了华南六省200次小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发现该区现代构造应力场的主压应力轴的水平投影方向具有扇形分布特征,从该区的西部到东部,主压应力轴的水平投影方向为北南略偏东、北西和北西西方向;主张应力轴的水平投影方向具有弧形分布特征,沿着海岸线,从广西到福建,主张应力轴的方向为北西西、北东东和北北东方向,P轴和T轴的“平均”方向都基本水平。  相似文献   

6.
东海地区现代构造应力场及其成因探讨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了东海东南部地区5口3 000余米深、井径测井段千余米至两千米长的钻孔孔壁崩落特征,结合以前分析过的另外11口深钻孔的孔壁崩落特征,推断出东海地区的最大水平主压应力方向为NE-SW向,水平差应力不强.分析了冲绳海槽和琉球岛弧地区1977~1998年中心地震矩张量解的P,T轴方位分布.结果表明,冲绳海槽地区的P轴方向多为NE-SW向,与海槽延伸方向一致.海槽地区地震震源机制解的T轴方向为NE-SW向,与海槽延伸方向垂直.这些特征说明,菲律宾海板块对东海地区的水平作用并不是挤压,而是拉张.利用二维弹性有限元模拟法研究了东海地区现代应力场的成因.结果表明,东海地区应力场和台湾地区的强烈北西向挤压与琉球岛弧的弧后扩张有关.东海地区水平差应力不强可能是该地区强地震少的动力原因.   相似文献   

7.
中国现代构造应力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基于中国地壳应力数据库和哈佛大学矩心矩张量目录,给出了中国现代构造应力场。反演结果显示,最大主应力轴走向在青藏高原西部为近南北向,在华北为北东东向。在中国中部地区,最大主应力轴走向呈放射状,即北部最大主应力轴走向为北北东向,南部最大主应力轴走向为北北西向。本研究给出了几乎整个中国的构造应力场的具体参数,为地震预测和地球动力学研究中的应力场模拟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8.
本文收集了1976—2017年滇缅活动地块98个MW 4.8—7.0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分析震源机制解和震源深度的空间分布特征,探讨了其构造动力学背景。结果表明:①滇缅活动地块震源深度优势分布范围为10—30km,90%以上的地震震源深度小于30km,结合研究区统计时段内地震震源深度、优势度、众数等参数,推断滇缅活动地块及周边震源深度的下界为30km,脆性多震层位于10—30km,且主要位于15km附近;②滇缅活动块体不同断裂带、块体内部各次级块体之间、块体内外表现出不同的震源机制解,在空间上存在着明显的分区性特征,揭示出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的滇缅活动块体及周边地区应力场的非均匀性;③滇缅活动地块区域构造应力场明显受周边板块作用的控制,活动地块内部由于构造格局及其运动的差异,应力状态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根据研究区各主要断裂带所反映的与构造背景作用一致的震源机制分布特征,可以将滇缅活动地块初步分为3个应力区。  相似文献   

9.
红河断裂带的震源机制与现代构造应力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震源机制解对红河断裂带的现代构造应力场和震源破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沿断裂带震源机制、应力场和震源破裂存在着主体类型、优势作用和主要特征,同时也存在着复杂性特征,断裂带北、中、南段存在差异,反映了断裂带各段构造活动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乌鲁木齐地区活动断层滑动与现代构造应力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乌鲁木齐地区大量活动断层擦痕的测量,利用由断层滑动资料反演构造应力张量的计算方法,获得研究区5个测点的构造应力张量数据,并通过与由震源机制解资料求得的该地区平均应力场结果的对比,获得了研究区现代构造应力场特征:区域现代构造应力场以水平挤压为主,最大主压应力方向(σ1)为近南北向,应力结构以逆断型为主。  相似文献   

11.
利用垂直向和波振幅比方法计算了2003年1月至2009年10月间宁夏北部及邻区的31个中小地震震源机制解,然后对计算所得的31个地震震源机制解进行系统聚类及应力场分析,并利用格点尝试法研究阿拉善区域(I区)和银川盆地及以北地区(II区)的平均震源机制解。结果表明:31个中小地震中走滑型地震占了近77%,显示出宁夏北部及邻近地区地震错动方式以近走滑为主;I区域地震产生的震源区构造变形是近南北向发生压缩,近东西向发生相对扩张;II区域构造应力场主压应力方向以水平作用为主,地震产生的震源区构造变形是北东向发生压缩,北西向发生相对扩张。  相似文献   

12.
川滇地区现代构造应力场分区及动力学意义   总被引:42,自引:6,他引:4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震源机制解确定应力分区的逐次收敛法,并结合水压致裂原地应力测量结果和断层滑动反演资料,对川滇地区应力分区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厘定. 结果表明,2条北北西向近似平行的应力转换带将川滇地区分成3个应力区,2条应力转换带之间形成的川滇应力区的最大主应力sigma;1方位正好也是北北西向. 川滇应力区东边界(东边的应力转换带)基本上与川滇菱形块体的东边界相吻合;川滇应力区西边界(西边的应力转换带)与川滇菱形块体的西边界并不完全一致,西边的应力转换带的北段基本沿金沙江断裂带,与川滇菱形块体的西边界相一致,往南应力转换带并没有继续沿着川滇菱形块体的西南边界-红河断裂带,与东边的应力转换带形成交会,而是延续北北西走向,应力转换带的南段与营盘山断裂带相重合. 认为,在印度板块北移,青藏高原东侧物质南东向侧移,以及华南块体强烈阻挡的共同作用下,川滇地区构造应力场格局并不完全受已有构造的控制,而很有可能形成新的应力转换带.    相似文献   

13.
云南地区中小地震震源机制及构造应力场研究   总被引:21,自引:6,他引:2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云南数字地震台网记录的区域波形资料, 通过波形反演确定了发生在云南地区的33次中小地震的震源机制. 结果表明,在川滇菱形块体内部及边界附近的地震以走滑为主,由震源机制得到的主压应力方向从北到南由北北西-南南东方向转向近南北向,张应力轴方向则主要表现为北东东-南西西或北东 南西向;在青藏高原东部地区,主压应力方向从青藏高原内部向外成放射状展布,张应力方向大多与该地区的弧形构造平行. 在28N附近地区,主压应力轴和张应力轴方向都存在较大的变化,其分界线似与龙门山断裂向西南方向的延长线相对应. 川滇菱形块体之外的地震的主压应力轴和张应力轴方向与块体内部的方向存在一定的差异. 通过与哈佛大学中强地震震源机制结果的对比发现,云南地区中小地震震源机制的反演结果与强震震源机制的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表明中小地震的震源机制可用于该地区区域构造应力场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新疆伽师及周围构造应力场区域特征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利用伽师及周围58次中强地震震源机制解对这一地区的构造应力场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系统聚类和应力场反演计算结果,对不同时期、不同区域应力场的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该区域地震以走滑错动为主,柯坪块体逆冲作用更为明显。区域最大主压应力方向近SN,但不同构造背景下的主压应力方向存在着较明显的差异。乌恰-喀什地区P轴基本近SN向,但存在着由NW—SN—NE的随时间变化的过程;柯坪块体内部长期以来受较为一致的NW-SE向压应力作用;伽师震区P轴方向为NE-SW。1996年区域应力场方向开始发生明显的变化,P轴方位向NE偏转,倾角增大。结果表现出不同构造环境下应力场分布格局的特征或变化  相似文献   

15.
由小震震源机制解得到的鄂尔多斯周边构造应力场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格点尝试法首先分区对鄂尔多斯地块周边的 30 0 0多个小震震源机制解进行了处理。结果显示 ,在震源机制解覆盖的时段内 ,地块周边地区的平均构造应力场有以下特征 :地块周边主要以水平构造作用力为主 ,且其主压应力轴走向以地块西南侧为中心 ,从北至东呈扇形展布。在分区基础上 ,对各区的平均主应力轴分布进行了扫描 ,得到了其随时间的变化过程。其中渭河、六盘山和银川区的构造应力场相对稳定 ,临汾和同心区的构造应力场变化复杂 ,临河、包头、呼和、大同和太原区的构造应力场变化与该区的几次中强地震有密切关系。另外 ,地块周边除个别区外大多数区域在 1992年和 1996年前后 ,主压应力轴走向有趋近于N75°E的现象  相似文献   

16.
阿尔金地区构造应力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范芳琴 《内陆地震》1993,7(4):370-378
用软材料和激光全息光弹模拟实验方法,分析了阿尔金地区现代构造应力场的特征和在区域应力场作用下阿尔金断层的活动规律以及大震前后震区应力场的调整情况,结果表明:阿尔金地区现今构造应力场主压应力轴近南北向,南边印度板块向北推进的过程中,使得青藏高原西北边界的阿尔金断裂各段的活动性质和滑移速度不同。东西两段左旋位移较明显;中段呈明显压性;应力集中区分布在一些特殊构造部位。模拟大震应力释放反映,大震后震中区附近剪应力值迅速下降,周围一些地区的剪应力值升高,形成未来地震危险区。  相似文献   

17.
唐山地震震源区构造应力场强度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唐山地区丰富的震源机制解资料反演构造应力场,并结合构造物理研究手段,对唐山地震震源区现代构造应力场的3个主应力绝对量值进行了估算,给出了地壳介质参数取理论平均值的情况下,唐山地震震源区构造应力场3个主应力量值随深度的变化趋势.研究分析了摩擦系数c、孔隙压力P0和应力形因子 等参数与应力值的关系,发现最大主应力1的垂向增长率与摩擦系数c成正比,与孔隙压力P0和应力形因子成反比;而最小应力值3的垂向增长率与孔隙压力P0成正比,与摩擦系数c和应力形因子成反比.本文对应用震源机制解资料反演完整的应力张量进行了一次有意义的尝试.  相似文献   

18.
滇东南弧形构造带现今活动性质的地震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呼楠  韩竹军 《地震地质》2013,35(1):1-21
利用hypo2000和hypoDD程序对滇东南弧形构造带1990—2011年间的小震进行了重新定位和精定位;精定位后水平误差≤1.4km,垂直误差≤1.9km。在此基础上,根据P珔波和S珔波最大振幅比法,得到区内2007—2012年间148个小震的震源机制解。研究表明,正-走滑滑动性质的节面数几乎为逆-走滑的2倍,显示该区现今构造活动以正-走滑性质为主。根据精定位后的小震震源深度剖面特征,曲江断裂、石屏-建水断裂倾向SW,红河断裂倾向NE,与该地区地壳速度结构剖面所反映的断裂几何学特征一致。在大陆动力学背景上,苏门答腊-缅甸海沟的回拉效应影响边界可能已经沿NEE方向深入到曲江断裂和石屏-建水断裂,而川滇块体SSE向的推挤作用在滇东南弧形构造带可能已居于次要地位,与SSE-NNW向的挤压作用相比,SWW-NEE向的拉张效应在滇东南现今构造活动中起着更重要的作用。这样的构造动力学背景与小震震源参数的总体特征所反映的构造力学环境也是一致的,滇东南弧形构造带可能是一个正在形成的张-剪性构造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