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县级行政区在中国行政区划中起着承上(省)启下(乡、镇)的作用,其行政区划调整关系到国家行政管理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诸多方面.在统计分析四川省建国以来县级行政区划调整的基础上,将四川省建国以来县级行政区划调整划分为4个阶段,进而分析和探讨了调整的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县级行政区划调整中存在问题提出了对四川省未来县级行政区划调整的对策:加强县级行政区划调整的科学研究;制定县级行政区的合理分区标准;强化行政区划的行政管理职能;调整和逐步规范县级行政区边界、行政中心位置和行政区名称.  相似文献   

2.
行政区划作为上层建筑,是把国家权益和政府职能合理配置于各级地方的空间基础,是协调区域利益格局的法理路径,也是有效管理和治理地方事务的重要举措,它是关系到国家繁荣昌盛和长治久安的大政。近年,中国行政区划变动较为频繁,处于相对的波峰时期,基于行政区划战略的重要性及现实需要的紧迫性,综述有关国内外行政区划的调整,对中国行政区划体制改革与调整具有重大理论参考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行政区划属于上层建筑,是国家政治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行政区划设置成功与否,对推动和促进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建设和发展具有重大影响。检验行政区划调整工作的成败,必须看它是否能够适应时代要求,是否能够优化配置生产要素,是否能够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江苏省近年的行政区划调整,用成功的事实充分说明了合理的行政区划调整,必将促进生产力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4.
乡镇等基层政权和村居等自治组织是国家治理单元,对于理顺中央—地方关系、提升基层服务水平等具有重要意义。乡镇属于正式的基层行政区划,村和社区等则可以被视作准行政区划。然而,现有研究很少意识到诸多基层治理单元的准行政区划属性,忽略了基层准行政区划的形成过程及其与正式行政区划之间的冲突。为此,论文以海南省国营农场改制中新设立的“居”为例,从层级、幅员、边界3个维度分析基层准政区设置的逻辑和面临的挑战。研究发现,“居”是海南省农垦集团化、农场公司化和农场社会职能属地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类典型的基层准行政区划,其行政级别介于社区和镇之间,主要通过政府授权和购买服务等方式行使基层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居”的准行政区划性质导致其与正式的行政区划(尤其是镇)之间存在层级、幅员和边界上错综复杂的关系,容易导致管理人员晋升通道不畅和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的主体缺位等问题,“居”与所属镇和所服务农场公司之间也容易围绕行政管理功能和公共服务供给的属地边界产生争端。研究结果对增进理解单位和国有企业转制、探索基层(准)行政区划的设置和优化路径、深化对准政区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基于GIS空间分析的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现有行政区划调整的方法,指出乡镇行政区划调整的主要影响因素,即乡镇人口、城镇势力圈及其空间联系.借助GIS空间分析工具,以人口指标计算乡镇势力圈,以乡镇势力圈作为乡镇辐射范围,依据吞并原则、合理性原则和完整性原则对乡镇行政区划进行调整,并以长岭县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利用GIS空间分析功能计算乡镇的辐射范围,简便易行,精确度高,兼容性好,为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提供了一种定量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6.
国外行政区划调整的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行政区划调整是实现行政区划科学化的重要手段,是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总结国外行政区划调整的经验,主要包括以下4点:在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国外基层行政区划的调整非常频繁;坚持城乡分治的行政管理框架,但有向城乡合治方向发展的趋势;西方城市化水平高的发达国家,城市行政等级趋同,小城镇也同样十分发达,数量非常多;重视大都市区的管理,建立有效的行政协调机构。在此基础上得出了对我国行政区划调整的启示,要加强我国行政区划调整的科学论证,进行行政管理体制的创新,理顺行政管理体制等建议。  相似文献   

7.
行政区划是国家治理体系和组织结构的基本形式,也是中央政府统治和管理全国各地的有效手段,是事关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问题。就"行政区划本身也是一种重要资源"的论断进行多视角的分析,提出"行政区划资源论"这一全新的理论解读。分别从空间、权力、行政和政策角度探讨行政区划的资源属性,并从行政资源的空间配置、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权力资源的空间整合、空间资源的优化重组和政策资源的空间载体等多个角度剖析行政区划的资源效应,最后提出应当将"行政区划资源论"这一新论断积极应用至主体功能区规划、空间规划、空间治理体系建设等实践领域,完善目前行政区划设置和调整的思路与要求,建立健全与国家发展战略及综合配套改革相适应的行政区划体系和管理框架。  相似文献   

8.
赵逸才  王开泳  华林甫  王甫园 《地理学报》2022,77(12):2972-2990
行政区划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系统分析清代县级行政区划调整的时空变动格局和影响因素,能更好地借鉴和发挥行政区划设置在国家与地方治理中的支撑作用。综合梳理国家清史纂修工程《清史·地理志》的考证结果,参考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清代档案、《清实录》《清会典》《大清一统志》以及清代地方志等历史文献,全面分析1683—1911年中国县级行政区划的时空变动过程与演变规律。研究表明:① 清代县级行政区划主要有9类调整模式,以自下而上的申报调整为主,关键是总督和巡抚的提议权,督抚体制是行政区划调整推进的制度保障;② 行政区划调整的频次受最高统治者的治理理念影响较大,波动明显,雍正朝是清代行政区划调整的绝对高峰期,光绪和宣统两朝是一个相对高峰期,道光、咸丰到同治时期调整最少;③ 县级行政区划的调整以新设最多,其次为改隶和析分,同级变更和合并是频次较少的两类调整;④ 升级、迁治、裁撤、新设4类调整在清代23个省的分布范围较广泛、各省域分布较为广泛均衡,变更专名、合并、改隶、同级变更4类调整的分布范围集中于直隶、河南、山西等省;⑤ 清代县级行政区划调整格局的形成与演化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政治安全和统治方便是决定性因素,总体上体现出层级明确、权责明晰、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的国家治理理念。  相似文献   

9.
“行政区划本身也是一种重要资源”的理论创新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开泳  陈田  刘毅 《地理研究》2019,38(2):195-206
行政区划是国家治理体系和组织结构的基本形式,也是中央政府统治和管理全国各地的有效手段,是事关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问题。就“行政区划本身也是一种重要资源”的论断进行多视角的分析,提出“行政区划资源论”这一全新的理论解读。分别从空间、权力、行政和政策角度探讨行政区划的资源属性,并从行政资源的空间配置、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权力资源的空间整合、空间资源的优化重组和政策资源的空间载体等多个角度剖析行政区划的资源效应,最后提出应当将“行政区划资源论”这一新论断积极应用至主体功能区规划、空间规划、空间治理体系建设等实践领域,完善目前行政区划设置和调整的思路与要求,建立健全与国家发展战略及综合配套改革相适应的行政区划体系和管理框架。  相似文献   

10.
基于功能区的行政区划调整研究——以绍兴城市群为例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顾朝林  王颖  邵园  顾江 《地理学报》2015,70(8):1187-1201
本文构建了基于功能区的行政区划调整研究框架。首先,运用功能区思想,以大城市地区的街道或乡镇为空间单元,采集相关的自然、历史、文化、产业、客流和信息流数据,进行要素功能区的分析,准确获取不同层次相互依赖的功能空间单元,使城市在空间上充分适应和支撑多变的社会经济环境,为城市的多样性提供充分的弹性空间依据。其次,在城市基层单元的要素功能区的基础上,进一步采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进行城市功能区的划分,可以为行政区划调整提供基于城市功能区有机的空间组织科学依据。在上述行政区划调整研究框架的基础上,以绍兴市为例进行了案例研究,结果表明,绍兴市域内自然、文化功能区清晰,块状经济特征明显,基层区之间的经济、文化、通勤和信息联系已经突破现在的市县行政区边界,按照综合功能区的思想进行行政区划调整。总体上说,基于功能区的行政区划调整,对大城市地区或城市群地区,保证其物质环境和社会空间的快速和谐发展,有效利用资源,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众所周知,自从秦朝建立郡县以来,行政区划一直是统治阶级有效治理国家的主要手段,在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始终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省区作为我国最高层次的地域型政区,其合理与否直接关系着中央与地方、地方与地方关系、区域政治结构、社会稳定等重大问题。近年来,诸多媒体甚至一些地方政府,对中国的省制改革出现诸多虚实不一、难以辨别的论述。笔者认为,结合我国国情,构建科学合理、管理有效的省级行政区划,是新时期我国全面建设文明政治和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但对省区的改革,需要进行理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12.
《中国地名》2011,(11):19-19
日前,民政部在其网站发布2010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报告显示,2010年,中国行政区划和地名管理稳步推进,行政区划调整取得新进展,界线管理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3.
吴建民  丁疆辉 《热带地理》2018,38(6):799-809
系统地梳理了2000—2016年中国县级行政区划调整的631个案例,归纳了县级行政区划调整的主要类型,包括撤县(市)设区、撤县设市、行政区合并、增设行政区、边界调整、隶属变更和建制升格7类,发现各种类型变更的背后都隐含着深刻的社会经济背景和特定的需求。详细分析了县级行政区划调整数量和类型的时空分布特征,发现具有时间上集中和空间上聚集相结合的特点,随着不同时期国家或区域发展的战略导向不同,县级行政区划调整的构成和指向会随之发生变化;县级行政区划变更有着明显区域差别,经济发达和城镇化发育较高的地区是调整重点,城镇化导向突出;县级行政区划较多的省份变更频繁,减少了县和县级市数量;注重了民族地区和边疆地区行政区划变革,有利于促进民族和边疆地区发展。立足于空间治理,认为县级行政区划调整和优化基本上围绕城镇化、区域发展、边疆治理和民族地区发展等战略的要求展开,代表了未来调整的趋向。  相似文献   

14.
行政区划研究的地理学支撑与展望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王开泳  陈田 《地理学报》2018,73(4):688-700
行政区划研究一直是人文—经济地理学的重要研究领域,与政治地理学、历史地理学、城市地理学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行政区划本身也是一种资源的新论断,对于重新认识和发挥行政区划在空间治理和优化区域发展格局的作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回顾总结行政区划研究历史的基础上,梳理了行政区划研究的发展脉络,分析了新时期政区设置的背景和影响因素发生的重大变化,如城镇化进程改变了人口经济集聚的空间格局,自然地理格局对行政区划设置的影响日益减小,交通通讯条件的改善为扩大管理幅度创造了条件。结合空间治理的新需求提出了新时期的行政区划研究应把握3条主线,分别是优化和提高区域管理效率、预防和保障区域治理安全和推进政区精准精细化管理。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出发,提出行政层级和管辖幅度的优化可以提高空间治理效率;缩小经济强省和面积大省的管辖幅度可以保障空间治理安全;合理的管辖幅度和基层政区的优化设置有助于加强空间治理的精准化和精细化。科学合理的行政区划调整可以让空间治理更好的发挥作用,为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空间治理体系提供基础支撑。  相似文献   

15.
行政区划调整对政区位势的影响与定量化测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开泳  冯润东 《地理学报》2020,75(8):1617-1632
行政区划是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行政区划调整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在全球化与区域化背景下,适时推进行政区划调整是重构区域发展格局,改变区域政区位势的基本途径。本文立足于区域协调发展的视角,构建基于区域相互作用理论、空间场能模型和幂指数函数的政区位势模型,以合肥—芜湖地区为例,测算2011年原巢湖地级市拆分后其政区位势的变化情况以及对区域协调发展的影响效能。研究表明:① 政区位势与政区的行政管辖能力、行政资源和区域协调发展潜力密切相关。② 2005—2015年期间研究区整体政区位势和协调发展潜力增幅分别由地级巢湖市撤销前的61.79%和0.21%提高到116.51%和3.05%;且行政区划调整后政区位势增速明显快于经济发展与人口增速。③ 运用政区位势模型能对行政区划调整进行测度和空间化表达,其测度结果既能与社会发展等复杂影响相区别,又能与真实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相符合,既重视个体发展又兼顾区域协调发展。行政区划调整能显著提高研究区的政区位势,促进社会经济进步,且有利于破除空间障碍和行政壁垒,推进区域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乡镇级行政区划是否科学,布局是否合理,是关系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中国行政区划调整的尺度政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王丰龙  刘云刚 《地理学报》2019,74(10):2136-2146
行政区划调整是人文地理学研究中的重要议题,但目前相关理论研究仍显不足。本文借助“尺度政治”理论,尝试对行政区划调整的诸多类型进行理论化梳理。具体而言,行政区划调整主要涉及行政等级变更、领域幅员调整、区划类型更替3种类型;从尺度政治视角出发,行政区划调整可以理解为行政区划的尺度生产和权力的尺度修复两大过程,其中涉及各种形式的尺度上推、尺度下推和尺度更替。基于这些尺度特征,本文探讨了行政区划调整的尺度重构和尺度政治的综合性、动态性和辩证性。本研究对于深化行政区划及尺度政治的理论研究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行政区划格局演变与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朱建华  陈田  王开泳  戚伟 《地理研究》2015,34(2):247-258
行政区划变更与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也影响着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主要分析了1978年以来35年间中国县级以上各类型行政区的数量变化,根据变化特征和规律划分出四个发展阶段,阐述了各个阶段行政区划空间格局的发展变化,总结了中国行政区划演变的五种主要模式:建制变更、行政区拆分、行政区合并、建制升格以及新设立行政区。行政区划格局的演变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城镇化进程、中心城市的空间拓展、人口的集聚与增长、交通和通讯条件的改善以及政策因素都是行政区划格局演变的重要驱动力。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应该加强中国行政区划时空格局演变和驱动力分析,以期为中国未来的行政区划调整和城镇化的健康发展提供一些指导与借鉴。  相似文献   

19.
行政区划是统治和管理国家的重要手段。一国的国体对该国的行政区划性质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国体的变动必然会导致行政区划的变化。在俄罗斯成为独立的联邦制国家以来,伴随着国家的裂变,其行政建制一直处于改革变化之中,突出表现为合并联邦主体和按地域增设联邦区。本文在梳理俄罗斯联邦主体性质的基础上,阐述了联邦主体的合并依据与现状、联邦区的划分与职能,并从地理、政治、经济、历史的角度分析各要素对俄行政区划演变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行政区划是国家大政。市辖区的行政区划问题,作为行政区划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成为越来越不容忽视的问题,已经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并被列入行政区划的议事日程。下面笔者扼要谈谈自己的管窥之见,力求恺切透理,希翼达到抛砖引玉之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