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VAD反演风与探空资料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利用中国15个相近的雷达站和探空站的观测资料,用统计学方法检验VAD方法反演的风相对于探空风的偏差。分别对风速、风向进行检验的结果表明:VAD方法反演的风向对于探空风的风向偏差较小(23.0%),风速偏差略大(51.6%),VAD风风速通常比探空风风速小(平均为-10.3%)。本文还对比了多站探空风和多站VAD风组成的风场,结果表明二者的风场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2.
利用南阳市1954~1999年风历史资料,分析了南阳市年、季主导风向及风速的分布情况,并分析了地形对风向风速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对利用静止气象卫星云导风系统生成的云迹风资料与无线电探空风资料对比分析 ,估计云迹风资料的可靠性与精度。选取2001年5~7月间12天共16个时次的资料 ,采用临近层比较法 ,对气象卫星的红外图像云迹风与水汽图像的轨迹风计算结果分别与探空风进行对比分析 ,水汽图像的导风效果略好于红外图像。把云迹风矢和探空风矢分为高、低空两层 ,分别统计给出高、低空云迹风的误差 ,在高空 ,风速误差大、风向误差小 ;在低空 ,风速误差小 ,风向误差大。对卫星云迹风与无线电探空风的最佳层比较 ,在最佳层的风速误差均方根与风向差绝对平均值均明显地减小。  相似文献   

4.
利用2004~2007年重庆市沙坪坝区气象观测站地面平均风速实测资料、探空资料和酸雨资料统计分析了高、低空风对雨水酸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高、低空风对重庆市降水酸化都存在一定的影响,其中地面风向风速和700hPa风向风速对酸雨的pH值和频率都有明显的影响;850hPa风向对酸雨的pH值和频率也有明显的影响,但850hPa风速对酸雨的pH值和频率的影响规律性稍弱.  相似文献   

5.
南阳市主导风向及风速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南阳市1954~1999年风历史资料,分析了南阳市年、季主导风向及风速的分布情况,并分析了地形对风向风速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洛阳机场风的气候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俞飞 《气象科技》2002,30(1):47-49
文章对影响洛阳机场风向、风速的因素做了阐述。利用机场1989-1998年地面风观测资料对风向、风速、大风的日际和月际变化进行了分析,得出了洛阳机场风向、风速的地方性气候特征和季节性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7.
低海拔地区冬季由于凝冻常常会使风向风速传感器冻结,造成风要素资料失真或监测数据缺测,影响数据可用性,造成气象数据历史延续空白,导致无法弥补的历史数据损失。该文利用三穗县国家基准气候站2008—2020年冬季逐日、逐时、逐分钟风向风速、气温、相对湿度以及降水等地面气象监测资料,详细分析冬季冰冻期间风向风速缺测时段的气温、相对湿度、降水等相关信息,找出风向风速冻结与气温、相对湿度、风速大小的对应关系,从而判定风向、风速易冻结的气象要素阈值,采用USB碳纤维发热片,科学搭建低压加热方式,确保风向、风速传感器设备加热时不被灼伤受损,ZQZ-TF风向、风速监测资料连续可靠。  相似文献   

8.
利用防城港站1992-2010年的年平均风速及风向、最大风速及风向、极大风速及风向等以及台风、暴雨、大风等灾害性天气资料,分析该地区的风参数气候背景,最大风速及风向和极大风速及风向的分布特征;采用伯努利公式、极值I型概率分布拟合等方法.对50a一遇最大风速、50a一遇极大风速、基本风压和阵风风压等参数进行了计算和分析....  相似文献   

9.
利用2012年海南岛沿海6个常规气象站、2个海岛站的逐时风向、风速资料,分别对全年以及不同季节内近地面风速大小、风速日变化以及风向频率分布等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2012年全年海南岛沿海近地面风速约在1.8~5.7 m/s之间,其中三亚站风速最大,冬季高达6.5 m/s,大部分站点夏季风速最弱,最大风速出现在春、冬季;海南岛南部沿海风速大于北部,东部大于西部;各站24 h风速基本呈现白天大、夜晚小的典型特征,由于所处地形、植被独特,三亚部分季节风速呈现相反的日变化特征;全年各站基本存在两个盛行风向,大部分站点近地面风向与南海季风的风向变化较为一致,夏季以南风、西南风为主,冬季以北风、东北风为主;各季沿海近地面风向南北部差异较大,东西部差异较小,随着季节转变,南部沿海盛行风转向最明显,东西部次之,北部则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
利用2007年清水川电厂50m和府谷县气象站10m同期自动站风逐时观测资料,建立两地各月逐时风u-v分量回归方程和两地四季不同风速档次风向相关矩阵。依据回归方程回代获取厂址50m风的拟合资料,采用风向相关矩阵修正拟合风资料的风向结果。对修正后的风向结果验证表明:修正后的风向资料基本反映了厂址风向分布特征,效果较好。依据府谷县气象站1996—2005年10m风逐时观测资料,重建1996-2005年厂址50m风资料,并采用风向相关矩阵修正重建厂址50m风资料的风向结果。  相似文献   

11.
利用2013年1月—2014年12月山东近海的8个浮标站、海岛站和自动站资料与ASCAT近岸风速和风向进行对比,以分析ASCAT反演风场在山东沿海的适用性。研究发现:总体上看,ASCAT近岸风速与代表站实况风速正相关,ASCAT近岸风速在山东沿海误差较小,风向有明显的偏离。ASCAT近岸风在渤海、渤海海峡和黄海北部的适用性优于黄海中部。风力不同时,ASCAT近岸风速与实况偏差有明显差别,表现为当实况出现6级及以上的大风,ASCAT近岸风速小于实况;当实况出现6级以下的风,ASCAT近岸风速大于实况。就ASCAT风速偏差而言,6级以下的风速偏差小于6级及以上风。ASCAT近岸风向与实况偏差也有明显差别,当实况出现6级及以上的大风,ASCAT近岸风向与实况的偏离变小;当实况出现6级以下的风,ASCAT近岸风向与实况的偏离变大。因此,ASCAT近岸风速在山东沿海有较好的适用性,6级以下风更优;ASCAT近岸风向也有一定的适用性,6级及以上风向可用性比6级以下强。  相似文献   

12.
在测风工作中,由于计算机发生故障等原因。而须用测风绘图板求取风向、风速。当风速很小时,求出的风向误差非常大。现介绍一种风速小时,准确求风向、风速的简易查表方法。  相似文献   

13.
统计雷州半岛东部海岛自动站的近4年观测资料,分析得到雷州半岛东部沿海海面风的时间变化特征和大风特点。结果表明:雷州半岛东部沿海风速冬季最大、夏季最小;日平均风速分布呈单峰型,且日较差较小,正午前后风速较大,傍晚到次日早上风速较小;全年主导风向为东南、东北和偏东风,春季的主导风向为东南、偏东风,夏季以东南风向为主,秋季主导风向为东北风和偏东风,冬季主导风向为东北风;热带气旋和冷空气是造成沿海大风的主要原因;热带气旋所致大风的平均阵风系数和离散度均明显大于冷空气样本。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利用雅安地区暴雨落区预报方法研究课题,在1989年夏季进行的中尺度观测试验中的高空风资料和1955~1957年夏季雅安地区气象台的高空风资料,分别与相应的成都高空风资料进行了统计研究,并分析了雅安“天漏”(暴雨)时高空风的变化。结果发现:在850~700hPa,背风而立,雅安风向偏于成都之右,风速略偏小,500hPa风向偏于成都之左,风速略偏大,白天的风向和风速偏差均大于夜间;雅安“天漏”时,地面~400m为偏东风,5500m为偏西南风,1000~5500m为偏西南风暖平流;暴雨中比暴雨前,1000~5500m,各层的风和热成风的风向均发生显著的气旋式(逆时针)偏转,风速增大。  相似文献   

15.
格尔木市区空气污染的气象条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格尔木市气象台1999~2003年定时风和2005年高空特性层等资料,对年、各代表月及各代表时次的风、大气稳定度等空气污染的气象条件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格尔木市常年盛行W、SW和NW风,年平均风速为2.2m/s;四季的主导风向与年主导风向一致,为W风,春季平均风速最大,秋季最小;年、月平均风速中,风向频率较高的平均风速在1.6~3.1m/s之间,有利于城市污染物的扩散;风向、风速对大气污染的综合影响表现为全年W风污染系数为最大,SE风污染系数为最小;强不稳定、不稳定大气层结在14时出现的频次较高;在大气边界层,一年四季清晨时有不同强度和厚度的辐射逆温存在,使低层大气比较稳定,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  相似文献   

16.
佟小林  宋进华  格日勒  高春香  高自国 《气象》2007,33(S1):111-117
选用杭锦旗1977—2006年各年逐月平均风速资料、2006年1—12月逐时风向、成速资料、2006年1一12月阿拉腾敖包测风塔逐时风向、风速资料,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对阿拉腾敖包风场风速和风功率密度、风速频率和风能频率分布、风向频率及风能密度方向分布、有效风能时数进行计算分析,得出阿拉腾敖包风场风能资源评价;给出了综合评估意见:该风场10m高度年平均风速5.7m?s-1年风功率密度为147. 19W?m-2; 60m高度年平均风速7.3m?s-1,年风功率密度为336.65W?m-2; 70m高度年平均风速7.6m.s-1,年有效风速(3~25m?s-1)时数为8410小时,年风功率密度为380.45W? m-270m高度年主导风向为WNW风,春、秋和冬三季主导风向均为W风,因而风向较为稳定。年内春季风速较大,秋、冬季次之,而夏季最小。据初步测算,该风能区风能总储量约为152MW.  相似文献   

17.
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江西省金华山测风塔数据进行订正,计算平均风速、风速频率、风向频率、各方向风能、风功率密度及有效风能时数等各项风能参数。结果表明,风电场各个高度年平均风速为5.7—6.7 m/s,年平均风功率密度为214—366 W/m2,年有效风力时数百分率为76.3%—82.2%;风向和风能频率集中风向为SW—WSW风,有利于风机的布局和稳定运行,具备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18.
利用江西省永修县吉山铁塔50 m处CSAT3三维超声风速仪和常规仪器的风观测资料,以及铁塔附近气象观测站同期降水资料,通过对比分析,检验了超声风速仪水平风观测资料质量,还考察了降水(降水强度大于3 mm/h)对观测资料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超声风速仪观测的水平风速的数值和演变趋势与实际基本一致;超声风速仪观测的风向方位和高频区分布与实际基本吻合。降水期间,风速和风向观测结果与实际仍然一致,降水对超声风速仪的水平风观测资料质量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9.
利用鄂西南2个探空站(恩施、宜昌)L波段雷达的探空秒级资料,分季节分高度分析了鄂西南高空风向风速特征。结果显示:总体而言,鄂西南高空平均风速随高度为先迅速增大后迅速减小,至20.0kgpm后随高度趋于稳定的变化趋势;平均风向随高度则为由NE风以顺时针方向转为偏W风后趋于稳定,之后又转为偏E风的趋势;在距海平面位势高度20.0kgpm以下时,高空平均风速表现为明显的冬季春秋夏季;而在20.0kgpm以上时,则夏季明显大于其余三季;在3kgpm以下时四季的最多风向、次多风向表现明显不同,但各季的风向除在近地层偏N风稍多外基本以偏S风为主;在中层四季最多、次多风向基本均为偏W风,而在18.0kgpm以上时,四季最多、次多风向均逐渐转为偏E风。  相似文献   

20.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大,测站周围障碍物的存在使风观测资料失去代表性、准确性和比较性。为定量化研究障碍物对风观测的影响,开展了河北沽源构筑物观测试验,通过对比构筑物修建前后各测点的风速风向资料,分析了障碍物对风速风向的影响。分析结果显示:1障碍物对风速的衰减作用与背景风速大小有关,风速越大,衰减作用越强;2背景风速在2~6m/s时,障碍物背风面测点风速衰减随距离增大而减小,在10倍障碍物高度距离处平均约衰减15%;背景风速大于6m/s时,背风面各测点风速衰减先增大后减小,在大约5倍障碍物高度的距离处衰减最大,10倍障碍物高度的距离处平均约衰减20%~30%;3障碍物的存在使主风向的风向频率减小,对风向的影响距离为6倍障碍物高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