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铜山口铜-钼矿床发育有夕卡岩型和斑岩型两类矿化,是鄂东南矿集区内典型的夕卡岩-斑岩复合型矿床。成矿作用与铜山口花岗闪长斑岩岩株和大冶群碳酸盐岩有关,矿体主要沿两者的接触带分布。本文利用激光阶段加热技术分别对两类矿化有关的蚀变矿物金云母和绢云母进行40Ar/39Ar年龄测定。结果表明,铜山口矿区经历了两次蚀变一矿化事件:铜山口矿床成矿作用发生于约143±0.3 Ma,而矿区东南缘的牛鼻峰石英二长斑岩的热液蚀变发生于约129 Ma。牛鼻峰石英二长斑岩的侵位及蚀变对铜山口矿床斑岩型矿化的部分地段产生热扰动, 导致绢云母40Ar/39Ar年龄比实际矿化蚀变年龄偏年轻。铜山口矿区两次蚀变-矿化年龄分别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早晚两期成岩成矿事件(145-133 Ma和130-120 Ma)一致。岩石圈伸展及幔源玄武质岩浆底侵作用可能是区域上大规模岩浆活动与成矿作用的深部地球动力学因素。  相似文献   

2.
江西冷水坑铅锌银矿床是我国重要的铅锌银矿床之一,也是世界上少有的斑岩型铅锌银矿床.冷水坑斑岩型铅锌银矿床位于中国东部中生代月凤山火山盆地边缘,含矿斑岩为燕山中期碱性花岗斑岩,侵位于上侏罗统火山岩地层内,斑岩体边部发育大量的隐爆角砾岩.矿区发育两种矿化类型,即斑岩型矿化与层状改造型矿化,此两种均与碱性花岗斑岩有关.矿化以Pb、Zn、Ag为主,伴生少量的Cu、Au.斑岩型的铅锌银矿化发生在斑岩体内以及接触带中,具有面型矿化特点并显示出明显的矿化分带性.层状改造型以铁锰银铅锌矿化为主,矿体均为隐伏状分布于碱性花岗斑岩附近的火山岩含铁锰地层中,产状与火山岩地层一致.铁锰碳酸盐铅锌银矿体在靠近斑岩体时,银铅锌矿化相应逐渐增强,而远离花岗斑岩体,矿化明显较弱.围岩蚀变作用明显,主要为绢云母化、绿泥石化、碳酸盐化、硅化和黄铁矿化.矿化蚀变特征、蚀变类型与典型的斑岩型铜(钼)矿床不同,缺少斑岩铜(钼)矿床早期蚀变的钾交代作用(黑云母化与钾长石化),发育大量铁锰碳酸盐蚀变.矿田矿化蚀变具有一定的分带性,由岩体内向外蚀变可以分为三个带:绿泥石绢云母化带、绢云母化碳酸盐化硅化黄铁矿化带和碳酸盐化绢云母化带.斑岩型矿床的铅锌银矿化与绢云母化和绿泥石化蚀变密切相关.通过对蚀变矿物绢云母的~(40)Ar/~(39)Ar同位素测定,获得冷水坑斑岩型铅锌银矿化年龄为162.8 ±1.6Ma,与含矿斑岩形成时间一致,说明冷水坑斑岩型铅锌银成矿作用发生于中国东部燕山中期陆内环境.  相似文献   

3.
会昌岩背斑岩型锡矿床蚀变特征与成矿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矿床具明显的以接触带为中心的似环状矿化蚀变分带。从中心往外依次为黄玉石英化→绢云母绿泥石黄玉石英化→绢云母绿泥石化→高岭土碳酸盐化。其蚀变组合类型及其演化特点和完善程度,是成矿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金厂金矿18号矿体围岩蚀变发育顺序从早到晚为:钾化、硅化、绿泥石化、绢云母化、碳酸盐化、高蛉土化,从内往外依次发育青磐岩化带、绢英岩化带和钾化带.矿化出现在泥化和绢英岩化叠加处,以及泥化和青磐岩化叠加处.通过短波红外光谱测试技术,识别出本矿区有26种蚀交矿物,其中白云母含量与金矿体呈正相关,说明绢云母化与金矿化关系密切;青磐岩化带蚀变矿物组合为绿泥石+绿帘石+伊利石±埃洛石±蒙脱石±石英;钾化带蚀变矿物组合为钾长石+高岭石+埃洛石±蒙脱石±石英;绢英岩化带蚀变矿物组合为绢云母+埃洛石±蒙脱石±高岭石±石英.  相似文献   

5.
BLD金矿产于西环太平洋岛弧带中段新生代火山岩岛弧环境。金矿化产出在浅火山岩系列的中酸性岩脉内、外接触带之断裂破碎带中,并受断裂破碎带控制;控矿断裂为近东西-北东向断层;矿化蚀变为一套碧玉和玉髓状硅化、绢云母、绿泥石、黄铁矿等低温系列组合;矿石构造以细脉状、细粒浸染状为主,属低硫型矿石。属与火山岩有关的蚀变破碎带型金矿。调查发现多个矿化带和矿体,展示出良好的成矿远景,有一定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6.
铜绿山铜铁金矿床是长江中下游铜铁多金属成矿带最重要的矽卡岩型矿床之一,矿床的形成与铜绿山石英闪长岩株体密切相关,矿体主要沿北北东向断裂产于石英闪长岩与大理岩/白云质大理岩的接触带,形成钙-镁复合型矽卡岩铜多金属矿化。围岩蚀变由致矿岩体到接触-蚀变矿化中心为:绢云母-绿泥石-钾化带、高岭石-绿泥石-弱矽卡岩化带、皂石-绿泥石-强矽卡岩化带。蚀变矿化期次可分为岩浆-热液期和表生期,其中,岩浆-热液期可分为矽卡岩阶段、退化蚀变阶段、氧化物阶段、硫化物阶段和碳酸盐阶段。绿泥石是钻孔岩芯中出现最多且分布最为广泛的蚀变矿物之一。经短波红外光谱(SWIR)研究发现,从蚀变矿化中心到外围,绿泥石出现由铁绿泥石/铁镁绿泥石逐渐转变为镁绿泥石,且绿泥石Fe-OH特征吸收峰位值(Pos2250)显示出从高值变为低值的趋势。结合其他蚀变矿物的空间分布特征,文章提出绿泥石的高Fe-OH特征吸收峰位值(Pos22502253 nm)与金云母、蛇纹石、绿帘石、皂石和高岭石的大量出现,对指示铜绿山矽卡岩型矿床的矿化中心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康古尔韧性剪切带型金矿构造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古尔金矿床位于一大型韧性剪切带的次级构造中,容矿围岩为石炭系岛弧火山岩.矿体由蚀变千糜岩和糜棱岩化火山岩的矿化富集地段组成.矿体产状与陡倾的糜棱岩带一致,围岩蚀变有硅化、绿泥石化、绢云母化、黄铁矿化等.从矿体中心到围岩存在明显的构造-蚀变-矿化分带现象.成矿作用具多阶段性,成矿物质主要来自火山岩.韧性剪切带不仅控矿,而且韧性变形变质作用是一种重要的成矿作用.提出了康古尔金矿构造地球化学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8.
甘肃李坝金矿围岩蚀变与金成矿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秦岭地区是目前国内造山型和卡林型金矿找矿的热点地区之一,已发现的甘肃李坝造山型金矿为超大型规模。以李坝金矿6号矿带为例,系统地研究了其蚀变矿物组合、近矿围岩蚀变分带及相应的金矿化特征,总结了矿床(带)的蚀变分带模式。该模式具典型的中心式环带结构,可分为3个蚀变带,由中心向外依次为黄铁绢英岩化带、绢云母化带和绿泥石化带。蚀变矿物组合分别为黄铁矿+绢云母+石英±毒砂±白云母±电气石±方解石、绢云母+绿泥石+石英+黄铁矿±黑云母及绿泥石+黑云母±绢云母±黄铁矿;与这3个蚀变带相对应的是金的富集带、矿化带和无矿带。蚀变岩石物质组分迁移分析表明,围岩蚀变及其分带是热水流体/岩石反应时岩石化学组分发生迁移的结果,矿化伴随着蚀变发生,且金矿化与黄铁矿化和浸染状硅化关系最为密切。  相似文献   

9.
阿希金矿主要蚀变类型及其与金矿化关系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董连慧 《地质与资源》2001,10(3):129-132
阿希金矿床赋存于下石炭统大哈拉军山组陆相火山岩中,成矿与破火山口(火山机构)环状断裂构造系统有关,属典型的冰长石-绢云母型大型金矿.阿希金矿近矿围岩蚀变为硅化、绢云母化、冰长石化、叶腊石化、绿泥石化等,以主矿体为中心向两侧共划分出6个蚀变矿物组合带,其中强硅化带和绢英岩化带与金矿化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0.
沈光银 《地质与资源》2007,16(4):270-274,279
北干沟金矿床位于燕山金矿成矿带中段,属含金韧性剪切带石英脉型金矿床.新太古代变质岩含金丰度高,是金成矿的矿源层.韧性剪切带对金矿化具有控制作用.金矿化可分为2期,其与韧性剪切带脆性变形作用有关.自然金主要分布于黄铁矿、黄铜矿及其氧化物的微裂隙、粒间或空洞中.围岩蚀变强烈,主要类型有黄铁矿化、硅化、绢云母化、碳酸盐化、钠长石化、绿泥石化、重晶石化等.矿区今后的主要找矿方向是在I号断裂破碎带中寻找石英脉型、蚀变岩型金矿化和在Ⅱ号韧性剪切带东段的张性扩容段中寻找含金剪切带石英脉型金矿化.  相似文献   

11.
红海VMS铜锌矿床位于新疆东天山大南湖-头苏泉岛弧带的卡拉塔格地区,矿床上部发育似层状块状硫化物矿体,下部为不整合的脉状-网脉状矿体,块状矿体上盘火山岩盖层中也发育少量铜矿化。本文在前人工作基础上,根据矿物交代次序、脉体穿插关系和矿物共生组合类型,精细划分了矿床的蚀变分带和成矿期次。矿床(含盖层)从浅到深依次发育绿泥石-钠长石-绢云母-碳酸盐化、绿帘石-绿泥石-钠长石-绢云母-碳酸盐化、石英-绢云母-黄铁矿化、块状硫化物矿体、绿泥石-黄铁矿±绢云母化和绿泥石-石英-绢云母化。红海矿床成矿过程可分为VMS成矿期、后期热液叠加期和表生期,其中VMS成矿期可细分为黄铁矿阶段、黄铜矿-闪锌矿阶段和重晶石阶段,后期热液叠加期可细分为钠长石化阶段、绿泥石-绿帘石阶段和石英-碳酸盐阶段。主矿化期及蚀变特征与典型VMS矿床类似,但同时还表现出许多海底交代作用的特征。后期热液在矿体上盘火山岩中所产生的绿帘石化、绿泥石化和绿帘石-石英-黄铜矿-斑铜矿脉、石英-碳酸盐脉等蚀变和矿化,与斑岩矿化系统的青磐岩化类似,表明红海矿床后期可能受到斑岩系统的叠加,矿区具有斑岩铜矿床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红外光谱技术作为一种绿色、快速、无损、精确探测矿物的技术手段而倍受关注,针对斑岩型矿床蚀变矿物高度叠加、蚀变分带界线不明显、细粒蚀变矿物多、黏土蚀变矿物多等特征,该技术在蚀变矿物识别和勘探信息解读等方面优势突出。本文应用红外光谱技术对云南普朗斑岩铜矿区钻孔ZK1801岩心进行矿物识别和蚀变分带划分的研究,识别出钾硅酸盐化带、绿帘石-绿泥石化带、绿泥石-伊利石化带、石英-伊利石化带和泥化带。研究表明:普朗铜矿整个钻孔的蚀变矿物主要有石英、钾长石、绢云母、绿泥石、绿帘石、高岭石、蒙脱石、伊利石等;根据矿化特征,发现铜矿体广泛赋存在钾硅酸盐化带和绿帘石-绿泥石化带中,与矿化关系密切的蚀变矿物"石英+钾长石+绢云母"和"绿帘石+绿泥石",可以作为普朗矿床勘查的标型蚀变矿物组合;研究区广泛发育的绢云母Al—OH波长随钻孔深度增加而逐渐从2210~2205nm减小到2202~2198nm, Al—OH波长2210~2205nm(长波绢云母)与矿化关系密切,可以作为普朗矿床勘查的指示信息。  相似文献   

13.
辽宁阜新排山楼金矿地质和成矿作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排山楼大型金矿床产于辽酉高级变质太古宙花岗岩-绿岩带中,受绿岩中、上部层位的基性-中酸性火山岩系和东西向韧性剪切带控制。容矿岩石主要是变安山质-英安质火山岩类。金矿围岩蚀变强烈。蚀变作用具分带性,从外带到内带可分为绿泥石化带、碳酸盐化带和黄铁矿-绢云母化带,各带之间没有明显界线。矿体与黄铁矿-绢云母化带关系密切。金矿石为矿化糜棱岩,主要金属矿物为黄铁矿和磁黄铁矿,金矿物为自然金。中深层次的韧性剪切作用为主要成矿作用,控制了矿体的就位空间和时间。  相似文献   

14.
新疆东天山玉带斑岩铜(金)矿床产于卡拉塔格西段,其含矿围岩是一套火山岩-火山碎屑岩和大南湖组(D1d)含生物碎屑灰岩的碎屑沉积岩,矿体产于石英闪长玢岩体内及与围岩接触带,以石英-硫化物细网脉状矿化为主,矿石矿物以黄铁矿和黄铜矿为主,及少量磁铁矿、闪锌矿、方铅矿、辉钼矿等,矿区发育Cu-Au-Ag-Mo-Pb-Zn-As-Sb-Hg-Ba元素异常。矿床蚀变(5km2)包括钠长石化、钾长石化、硅化、绿泥石化、绢云母化、水白云母化、高龄土化等蚀变类型,以含矿斑岩为中心向外可划分出钾(钠)化-绢云母化-硅化带、硅化-绢云母化(水云母+高岭土)-黄铁矿带和青磐岩化带(绿泥石-绿帘石化-碳酸盐化带)。围岩接触关系和同位素年代学研究显示玉带斑岩铜矿成矿时代为中泥盆世(391Ma),有别于土屋斑岩铜矿带,扩大了卡拉塔格地区及区域找矿空间。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毕力赫金矿床Ⅱ矿带围岩蚀变及其与金矿化关系进行了研究.矿床主要蚀变类型为硅化、钾化、黄铁矿化、绢云母化、电气石化、绿泥石化、高岭土化、碳酸盐化,其中硅化、绢云母化、黄铁矿化与金矿化关系密切;蚀变分带明显,由地表向下,依次为青磐岩化带→绢英岩化带→钾质蚀变带,绢英岩化带与金矿化关系最为密切.  相似文献   

16.
辽宁阜新排山楼金矿地质成矿作用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排山楼大型金矿床产于辽西高级变质太古花岗岩-绿岩带中,受绿岩中、上部层位的基性-中酸性火山岩系和东西向韧性剪切带控制。容矿岩石主要是变安山质-英安质火山岩类。金矿围岩蚀变强烈。蚀变作用具有带性,从外还到内带可分为绿泥石化带、碳酸盐化带和黄铁矿-绢云母化带,各带之间没有明显界线。矿体与黄铁矿-绢云母化带关系密切。金矿石为矿化糜棱岩,主要金属矿物为黄铁矿和磁黄铁矿,金矿物为自然金。中深层次的韧性剪切作  相似文献   

17.
四川石棉西部地区金矿床形成时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汉龙  骆耀南 《地质论评》2007,53(2):273-280
四川石棉西部地区金矿床和矿点分布在扬子地块盖层碳酸盐岩和基底元古宙变质闪长岩以及中生代石英斑岩中的北北西和北北东走向断裂中。矿脉为含金黄铁矿-(黝铜矿)-多金属硫化物-石英脉、含金黄铁矿-石英脉和含金硅化糜陵岩等,围岩蚀变为硅化、白(绢)云母化、碳酸盐化、绿泥石化和黄铁矿化等。用40^Ar/39^Ar阶段加热法测定瓦斯沟、黄水沟、大岩房、金洞子和金台子5个金矿床蚀变白云母。4^Ar/39^Ar坪年龄分别为约22Ma、25~28Ma、20Ma、20Ma和32-34Ma,代表该地区主要金矿床的矿化蚀变时间。石棉西部地区金矿床是在渐新世和中新世早期的伸展构造背景下形成的。  相似文献   

18.
胶东金成矿省位于胶辽隆起,中朝地台东部,基底岩石是太古宙和元古宙变质岩。中生代沉积及火山盖层产于拉伸盆地中,侵入岩主要是中生代花岗岩类,基底杂岩中有东西向复背斜及大规模的中生代北东—南西向和北北东—南南西向的断裂带。金矿化与花岗岩中或花岗岩与基底岩石接触带中的中生代断层及其派生断层有关。矿化类型是石英脉型和蚀变岩型。围岩蚀变在矿带周围非常发育。蚀变矿物有石英,绢云母(和铬云母)、黄铁矿、方解石、绿泥石、赤铁矿、金红石、石墨。在所有的矿床中,矿石的矿物组合都是一致的。矿物组合包括:黄铁矿、黄铜矿、闪锌矿、毒砂、方铅矿、自然金、银金矿、磁黄铁矿、碲银矿、砷金银矿等等。华南和华北陆块在中生代碰撞和俯冲、造成了中生代花岗岩体的侵入。花岗岩浆来自地壳部分熔融。金从基底岩石中活化迁移,并且通过与这些作用有关的高温热液沉积在断裂带中。  相似文献   

19.
于春  杨仲可 《江苏地质》2020,44(3):271-277
浙江永嘉下龙矿区属火山岩型金属矿床。分析下龙矿区银金地质特征和蚀变分带,发现矿区蚀变垂直分带有一定的规律性,自上而下分为绿泥石蚀变带、石英-绢云母-黄铁矿蚀变带、黄铁矿-绿泥石-碳酸盐蚀变带3个带,其中石英-绢云母-黄铁矿蚀变带蚀变在空间分布上与金银矿体分布一致,成因上与成矿密切相关,是该区良好的直接找矿标志。成矿作用与金银丰度较高的西山头组控矿层位、构造、潜火山岩侵入密切相关,矿床成因为中低温火山热液蚀变型矿床。研究其地质特征和成矿规律,可为该地区寻找同类型矿床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苇沙河金矿床地质特征、成矿条件研究,认为苇沙河金矿床产于早元古代集安群荒岔沟组变质火山岩及中元古代老岭群板房沟组浅变质碎屑岩中,区内发育石英闪长岩,矿化受NE向断裂带控制。矿体形态为脉状、似层状及透镜状,矿体厚度及品位变化较大。金矿围岩蚀变发育,包括硅化、黄铁矿化、褐铁矿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金矿(化)带的形成与闪长岩体有密切关系。中酸性岩浆活动与断裂构造是矿床形成的关键因素。地质特征表明,板房沟金矿为叠加改造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