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永城煤田城郊井田煤炭储量丰富,是一个即将投产的特大型井田。通过大量钻探、化验、测井资料的分析研究,认定下二叠统属于滨海潮坪和三角洲沉积环境的产物,进而指出煤层厚度、结构和灰分等受聚煤前、后环境控制的规律。尤其发现并弄清主要可采二_2和三_2煤层厚度受后期冲刷作用的影响,是煤矿生产的重要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2.
根据已有的钻孔资料和踏勘资料,运用煤田地质学、煤矿地质学、沉积地质学基本理论和方法,本文分析了沁水煤田北缘寿阳北矿区15号煤,得出该煤层沉积环境、沉积特征、煤厚变化趋势及聚煤规律。研究表明该矿区15号煤沉积环境主要为海陆交互相的潮坪—潮间带。这个沉积体系的废弃阶段是聚煤作用的较好时期,也是聚煤的较好场所。该区的煤层发育主要受沉积环境、构造和古气候等因素控制。其研究成果为今后矿山开采及外围找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据140个钻孔及测井曲线等资料,利用相-厚度分析法查明:山西组沉积时具有五个更次级坳陷与隆起,其展布与配置控制着二_1煤层的厚度变化。一般在坳陷部位煤层较厚,而在隆起部位煤层较薄,并且由于区内更次级隆起与坳陷的分异东北部比西南部强烈,从而造成二_1煤层在西南部相对稳定,厚度较小;而在东北部煤层厚度变化较大(坳陷区)、煤层厚度亦较大。  相似文献   

4.
针对某矿区煤层灰岩顶板厚度大、致密坚硬的特点,提出了采用切眼放顶和顺槽预爆破拉槽的顶板控制措施,确定了放顶高度,并给出了具体的放顶、拉槽方案以及爆破工艺,对坚硬顶板控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原理为指导,通过对梁山煤田钻孔资料的分析和对比,将梁山煤田含煤地层划分为6个长周期基准面旋回、10个中期基准面旋回和30个短期基准面旋回,建立了梁山煤田含煤地层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研究了含煤地层岩性特征及沉积规律,分析出梁山煤田2个重要的聚煤时期。分析表明,该区太原组煤层主要形成于基准面旋回的上升旋回的泻湖、潮坪沉积环境;山西组成煤阶段主要属浅水三角洲沉积体系,煤层主要出现于短期基准面下降半旋回。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上榆泉井田内施工钻孔资料进行分析、总结,重点对赋存于区内太原组的12、13号煤层进行了分析,利用煤层等值线图得出井田内12、13号煤层在区内沉积特征呈东厚西薄分布;并对13号煤层上覆砂体(桥头砂岩)厚度进行了对比,得出煤层与砂体分布呈负相关:即砂体厚处煤层相对薄,而砂体薄处煤层相对厚.同时对煤层沉积环境进行了分析.本区内煤层沉积相为河流三角洲相.  相似文献   

7.
此文介绍了华北台型永夏煤田石炭系、二叠系的含煤建造特点;论述了物探测井在煤田地质工作中的作用:分析了不同沉积环境的测井曲线形态标志。该区石炭系含煤1—3层,均不可采;二叠系二煤组二。煤为本区主要可采煤层,平均厚度达2米以上,属中厚层煤;三煤组主要可采煤层3—5层,可采厚度达5米以上。区内天然焦变质强,茴村以北二煤组常变为半焦、天然焦;以南二煤组稳定、发育。对白炭(?)二叠纪沉积环境的分析,主要是根据测井曲线形态及岩性组合特征来进行的。不同时期不同的沉积环境的沉积岩系其测井参数是不同的,二叠(?)区内以松塔型、箱型曲线形态为主要特征而不同于石炭纪的沉积环境。由于早二叠世处于平原三角洲地带,在二_2煤形成时物源较丰富,具有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因而二_2煤在本区较为发育。总之,据本区的沉积特点,所选测井曲线形态标志是易于判别出不同时期的沉积环境的;对沉积环境的分析依据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8.
永城煤田城郊矿区,位于华北晚古生代聚煤区的东南缘,面积达200平方公里。矿区地层及煤层与予西、苏北、淮北均可对比,与予西的主要区别是:①予西石炭系一煤组含煤七~九层,部分煤层如一__1、一_4煤层可采,而本区含煤九~十五层,均无可采点。②予西主要可采煤层为山西组二_1煤层,二_2煤层不可采;而本区主要可采煤层为二_2煤层,  相似文献   

9.
该文通过对翟镇井田上组煤风氧化特征及发育规律的分析,找出了影响煤层风氧化为煤层上覆煤系地层厚度、煤层顶板岩性和煤层顶板岩石的裂隙发育程度等多方面因素,依此为翟镇井田上组煤的风氧化范围的预测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利用焦作九里山煤矿 70个钻孔资料编制的二1 煤层等厚线图 ,发现煤层呈厚薄相间的条带状 ,大致呈南北或北北西向展布 ,平均厚度 5 35m ,系一厚煤层。影响二1 煤层厚度变化的因素主要为河流后生冲刷 ,其次为古地形和构造等。煤层厚度变化影响了采掘部署和生产计划的实施 ,增加了巷道掘进量和探测煤层厚度工作量 ,降低了煤炭资源的回收率等  相似文献   

11.
被古河流冲刷的煤层范围直接影响着可采储量及采区设计,而煤层中充填的河道砂岩的含水性又影响着采煤安全。所以,现代三维地震勘探任务中经常有探测煤层异常体及古河床冲刷范围的项目。因此,有必要对煤层冲刷的地质特点及地震资料解释方法进行研究。根据煤系及河流沉积规律,通过钻孔资料做煤层顶板岩性分布趋势分析图,结合地震地质模型研究,找出煤层冲刷及河流相沉积在地震反射剖面上的反映特征,利用三维地震剖面资料,煤层反射波顺层振幅切片等综合手段确定河流对煤层的冲刷范围。  相似文献   

12.
该文分析了金阳煤矿矿井水文地质特征及充水因素,认为该矿井开采2,3煤层的直接充水水源为山西组3煤层顶板砂岩孔隙裂隙含水层。通过分析研究井下多年水文观测数据和水文地质钻孔分层抽水试验获取的基础数据,采用“比拟法”对矿井涌水量进行了预算,确定出矿井的正常涌水量和最大涌水量,为矿井今后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同类研究提供了实例。  相似文献   

13.
矿山采掘诱发顶板溃水溃砂灾害防控正成为制约矿山安全的重要瓶颈。从成灾机制、运动规律和危险性评价等方面综述了顶板溃水溃砂研究的主要进展和趋势。溃水溃砂的成灾工程地质机制分为4类:直接或间接揭露松散含水层、导水裂隙带沟通松散含水层渗透破坏、人为钻孔沟通松散含水层、软弱覆岩遇水劣化(崩解泥化)伴随顶板裂隙水或离层水突出的溃水溃砂成灾模式。溃水溃砂的运动规律研究获得了水砂混合物经出口、单裂隙、交叉裂隙网络和垮落带的运动特征,建立了溃水溃砂定性和定量的评价方法,提出了溃水溃砂主动防控方法等。最后,提出了顶板溃水溃砂机理及防控应该重点解决的关键科学和技术问题,包括建立顶板溃水溃砂工程地质数字孪生模型,揭示溃水溃砂通道形成机理,建立反映溃水溃砂全过程运动方程,加强监测预警技术、实际赋存环境模型试验技术、高效注浆关键设备等关键技术和设备研发等。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宁阳煤田茅庄井田补充勘探成果分析,该次补充勘探共施工钻孔34个,总工程量为11 366.38m;所有钻孔均进行了测井工作,测井总工程量为11 295.20 m;对钻孔坐标及高程进行了测量工作,采取16个样品进行了煤质化验。勘探区可采煤层4层(3上,3下,16,17),平均总厚度为9.18 mm。可采煤层中3上,3下煤层为稳定煤层;16,17煤层为较稳定煤层,均为简单结构。共获得可采储量+预可采储量共150.7万t。  相似文献   

15.
煤层开采对所在矿区地下水系统有着重要影响。以往研究单煤层开采对地下水系统的影响较多,而对多煤层的影响研究甚少,特别对于我国西部缺水矿区。以南梁煤矿为例,运用地下水系统演化理论和岩石力学模拟等,对该矿井水文地质结构、矿井涌水变化规律、矿井地下水流场演变、矿井地下水化学成分变化等方面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重构了多煤层开采条件下南梁矿井地下水系统流动模型,初步揭示了矿井水化学成分的演化机理。研究结果表明,2-2煤单煤层开采时,顶板导裂带的最大发育高度为42.1 m,而2-2和3-1煤层重复开采时则增大为83.1 m,相应地应力、位移、塑性区范围后者也比前者增大许多。这揭示出多煤层重复采动明显增大了顶板导裂带的发育高度,加剧了矿井水文地质结构变异,进一步地,导水裂隙带改变了天然地下水渗流路径,沟通了不同含水层之间的水力联系,增强了地下水流动速度和水文地球化学作用,整体扩大了地下水流动系统的规模,从降雨入渗→导裂带渗流→各煤层涌水→井底水仓排水构成了一个自然-人工复合地下水流动模式。研究成果可以为南梁煤矿的矿井水害防治及水资源高效利...  相似文献   

16.
重要地质钻孔数据库建设是"十二五"时期一项重要任务。山东省历时3年建立了重要地质钻孔基本信息数据库,将山东省内不同时代、不同单位、不同专业的各类地质钻孔资料进行统一的规范化、数字化、信息化管理。该数据库包含49107个地质钻孔的基本信息,通过"三图一表"的形式表达,其中工程布置图5510张,勘探线剖面图20686张,钻孔柱状图75711张,样品分析结果表116323张。部分钻孔数据在全国重要地质钻孔数据库服务平台面向公众开放。该文在已经取得的钻孔数据库成果的基础上,按照行业部门、工作程度、矿种、钻孔类型和钻孔深度5个方面进行了统计分析,以及在数据库的资料汇交、信息化建设、资源共享和城市地质工作方面的应用性进行了浅析。以期通过扩大汇交范围、采用新的技术手段、补充属性数据等方法,实现数据库二次开发利用,提高山东省地质资料数字化、信息化水平和服务功能,也为城市地质调查提供基础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宁阳煤田茅庄井田煤系地层综合分析,揭示了茅庄井田的煤层岩性特征和沉积环境。研究结果表明:该井田主要含煤地层为早二叠世山西组和晚石炭世—早二叠世太原组,总厚度约220 m。可采或局部可采者4层,即3上煤层,3下煤层,16煤层、17煤层,平均总厚度为9.52 m。本井田内3上煤层、3下煤层为主采煤层。含煤地层为石炭—二叠纪月门沟群,其中山西组是该区最重要的含煤地层。沉积环境为从海相沉积为主到以陆相沉积为主的转变过渡时期,岩石地层反映了典型的海陆交互相的沉积特征;在海陆交互期海退三角洲平原上供应了大量的泥炭沼泽,为茅庄井田煤层提供了物质基础。其中太原组为典型的海陆交互相沉积,沉积相环境稳定,变化小,标志层及煤层层位清楚、稳定,煤层沉积层序规律性强,是区域地层对比的稳定层位。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山西省阳曲普查区太原组15#煤层(可分为上、中、下三个分层)的厚度、煤质以及15#煤层的聚煤规律的分析,认为控制15#煤各分层厚度变化的主要地质因素为其下伏地层的沉积环境造成的沉积基底的高低变化,硫分的变化主要受上覆海水下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本文推导了钻孔法相对地应力测量元件间夹角为任意数值时,估算附加应力参数(σ_1、σ_2、Q_1)精度的通用公式,并讨论了其在地震预报中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20.
文章结合贵州省瓦斯地质背景,从瓦斯压力测试设备、测试施工过程及参数优选等方面,重点对封隔材料的选择、孔径的大小、坐封位置选择等进行施工工艺优化,探索适合贵州特殊沉积环境的薄一中厚煤层群的钻孔瓦斯压力测试方法该测试在贵州省清镇市明锦煤矿302孔12^#、14^#煤层展开,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