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山西地震带近期水平运动状态及活动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山西地震带3期GPS复测资料(1996 ̄1998),计算并分析限该带近期的水平运动状态,结果表明,山西断裂带现主要受来自北西、北西西-南东、南东东向压应力场的控制,不存在明显的走滑运动;运动强度在空间上表现为北强南弱,在时间上表现为前北后强,局部区域的应变量级达到10^-6  相似文献   

2.
以沿山西断裂带布设的GPS监测网的6期复测资料(1999~2004)所计算的近期趋势性运动速率为基础,获得了2005、2006年山西断裂带相对于近期趋势性运动的偏离结果。结果显示:(1)趋势性差异运动信息不显著,运动信息明显的点数只占十分之一,它们分别是S21、S20、S30和S33(位于太原以南),量级最大约6mm/a;(2)尽管单站趋势性运动信息不显著,但整体模拟计算表明,1999~2004年似乎有南北相对运动的迹象,相对变化最大约2.0mm/a;(3)2005年有偏离趋势运动的迹象,且背离趋势运动方向,最大量级约7mm;(4)截至2006年的累计偏离量最大约6mm;这表明2006年基本未发生累计偏离。由于变化相对平稳,这可能预示着山西断裂带内近期地震活动强度不太可能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3.
山西地震带形变应变场及中强地震危险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秀文  赵新平  赵丽华  彭浩 《地震》2001,21(1):14-24
利用沿山西断裂带布设的 GPS监测网的四期复测资料 (1 996~ 1 999年 ) ,分析了山西断裂带近期水平运动状态及与位于监测区北端 1 999年 1 1月 1日大同 -阳高 5.6级地震的关系 ,在震源区、忻州地区和介休东北地区出现了 3处相对较高的应变区 (1× 1 0 - 6)。山西断裂带主要受来自于 NWW- SEE向压应力场、NNE- SSW向张应力场的控制 ,不存在走滑运动。从长趋势看 ,今后应注意的是上述 3个运动单元的接合部位  相似文献   

4.
应用GPS技术监测山西断裂带的水平运动   总被引:24,自引:3,他引:2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沿山西断裂带所布设GPS监测网的4期复测资料(1996~1999),分析了山西断裂带近期水平运动状态及其与位于监测区北端附近阳原 浑源地震(M=5.6、39.8N、113.9E,1999-11-01)的关系.结果表明:① 1996~1997年山西断裂带的水平运动不显著;② 1997~1998年山西断裂带水平运动的强度增大,在震源区、忻州地区和介休东北地区出现了3处相对较高的应变区(110-6);监测带的优势运动方向与其走向相一致,但不存在明显的走滑运动;③1998~1999年山西断裂带优势运动方向尽管与其走向相一致,但与上一年相比,方向大体相反、量值相近;④ 1996~1999年山西断裂带的累积水平运动逐步清晰,从趋势上看可分为3部分:忻州地区以北地区优势运动方向为北北东(0.8cm);曲沃以南地区为南南西(1cm);中部地区较杂乱,其南半部形变较大些,但整体不存在优势运动.总体来说,山西断裂带现主要受来自北北东 南南西向张应力场的控制,但不存在走滑运动;1997~1998 年该区可能存在一次较为明显的应力扰动,1999年度基本恢复;阳原 浑源地震是在这一过程之后发生的,该次扰动可能是地震发生的触发机制.从长趋势看,今后要注意的是上述3个运动单元的接合部位.   相似文献   

5.
山西断陷带垂形变特征及其与地震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沿山西断陷带所布设的GPS监测网的11期复测资料(1996—2006)为基础,在统一的参考基准和相同的模式下进行了计算处理。结果发现:①以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为时间界限,其地震前后的运动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其具体表现为震前较震后东或北东东向快;②震前运动的非线性特征比较明显,尤其是地震发生的前两年,震后运动的线性特性比较明显;③统计显示震前运动非线性度除个别点外均大于震后。这些现象与该地震的孕发过程与机理上所表现的运动形式相吻合,虽然计算结果中不排除诸如参考基准的框动影响,但完全归于这方面的扰动似乎也不客观,所以这可能预示着强震有时的影响范围会很大,同时也为认知某些强震发生前的远场场兆提供了一种可能的机会。  相似文献   

7.
1996年至2001年山西裂谷带6期GPS复测资料的基本特征为趋势性活动,表现为北段向西运动,南段向东运动,整体呈逆时针的差异活动性质;趋势性活动强度并不高,南北向伸展运动只有1 mm/a,而且主要发生在断裂带的北段;主压应变场的方位角为72;°看不出区内任一条断裂两侧存在着明显的趋势性差异运动。显示了华北地区西界受力的特征为“南强北弱,”2002年运动性质与以往基本一致,量级上也比较接近;2003年的运动量级明显偏大,这可能预示着应力增量场有所加强,山西断裂带中段的应变(尤其剪应变)积累较快一些。2004年水平运动没有形成断层错动、应变相对集中或断层闭锁的有序结果。  相似文献   

8.
吴刚 《中国地震》1992,8(3):69-73
本文首先给出利用航磁异常反演壳内磁化强度的方法和汾渭断陷带壳内磁化强度分布图。以此探讨了汾渭断陷盆地的磁性结构构造与地震活动的关系及其深部地质含义。  相似文献   

9.
山西断陷带垂直形变特征及其成因初探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张崇立 《中国地震》1993,9(4):327-333
本文综合研究了山西断陷带垂直形变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与本区深、浅部结构,构造和地壳价质物性特征的关系;结合浅部地震地溶部探测的研究结果,初步探讨了本区现代垂直形变的成因。研究结果表明:1.垂直形变测量揭示出山西断陷带的现代垂向构造活动具有明显的分段性。,即晋北地区以北东至北东东向构造活动为主;同时,也反映了浅部构造活动和地壳介质的特征特征对地壳形变的制约作用;2.山西断陷带内主要盆地的垂直形变与其深  相似文献   

10.
系统总结了山西形变台网对近年来5级以上地震的映震能力,分析了形变异常特征。认为,大部分地震均发生在异常转折或异常结束时段,异常持续时间一般为半年至1 a,震中距大多为200 km~300 km,并出现明显的丛集活动。  相似文献   

11.
对山西地震带的中长地震趋势进行了探讨。并从华北第3、4地震活动期的对比、山西地震带地震活动的参与以及活动规律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确定出山西地震带目前所处的活动阶段,并对可能发生地震的3要素作出了初步预测。  相似文献   

12.
武烈  田勇 《山西地震》1993,(4):37-42
分段研究了山西地震带的地震破裂特征,表明:各个断陷盆地地震破裂随时间的非平稳过程特征与盆地的构造运动性质有关;在一个断陷盆地内,在地震破裂系统中强震的破裂起主导作用.这些认识,对研究确定各个断陷盆地内今后的地震危险地段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3.
基于1999—2007年山西断陷带GPS站点位移速率,采用格林函数法计算了山西断陷带地壳10 km深处的最大主应力和最大剪应力变化,并与区域地质构造、中强地震活动及其震源机制解等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山西断陷带中强地震活动受区域构造应力场的控制,现今应力场变化强烈的区域,地震活动水平相对较高,地震震源机制与构造应力场变化...  相似文献   

14.
山西地堑系的最新水平运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山西断裂带布设的GPS监测网的6期复测资料(1996—2001),分析了山西断陷带的水平运动特征。结果表明,整体呈现逆时针的差异活动,主压应力场的方位角为72°,断裂两侧不存在明显的走滑运动。2001年的运动显示,代县附近是差异活动的分界区段。  相似文献   

15.
利用历史地震资料,分析研究了山西地震带中段(包括大同、忻定、太原、临汾和运城)的M≥6地震活动特征,并对这几个盆地中强地震活动时序进行了分析对比,发现它们具明显的节奏活动特点。并对今后百年内山西地震带中段的中强地震活动趋势作出了估计。  相似文献   

16.
Using the four phases (1996~1999) of re-surveying data from the GPS network along the Shanxi fault zone, the recent state of horizontal movement of the fault zone and its relation with the Datong-Yanggao M5.6 earthquake (November 1, 1999), which took place on the north end of the monitored area, are analyzed. In the focal region, three areas with relatively higher strain (1×10 -6) appeared in Xinzhou and to the northeast of Jiexiu. The Shanxi fault zone is mainly controlled by the WNW-ESE-trending compressive stress field and the NNE-SSW-trending tensile stress field, and it does not have strike-slip movement. When examined for long-term tendency,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the junctures between the three moving elements.  相似文献   

17.
山西断裂带活动趋势与动态特征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利用沿山西断裂带布设的GPS监测网的 6期复测资料 (1996~ 2 0 0 1) ,分析了山西断裂带水平运动的趋势及动态活动特征。结果表明 :(1)现阶段趋势性活动表现为北段向西运动 ,南段向东运动 ,整体呈现逆时针的差异活动性质 ;但趋势性活动强度并不高 ,断裂带从南到北在垂直方向上的趋势性差异运动分量为 3mm a左右 ;该带的南北向伸展运动量也只有 1mm a ,而且主要发生在断裂带的北段。 (2 )趋势性运动所反映主压应变场的方位角为 72°。 (3)每年间的活动性质并不完全相同甚至相反 ,并偏离趋势性活动 ,由此所推算出的应变场参数不能反映基本应力场的物理特性。 (4)高频运动 (每年的 )不但存在而且复杂 ,强度是趋势运动的数倍。 (5 )无论是长趋势性活动还是每年的活动都看不出区内任何一条断裂两侧存在明显的差异性运动(包括走滑运动 )。趋势性运动结果不仅验证了华北地区西界受力“南强北弱”的基本特征 ,而且一直持续到华北腹地。断裂两侧无明显的差异活动可能说明板内各块体之间的差异活动是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通过渐变来完成的 ,并不是以某一条断裂或狭小条带为界的突变过渡来实现的。动态活动明显存在则可能表明 :(1)在基本应力场的大环境下存在着应力扰动行为。 (2 )由于介质的物性存在着差异 ,区域应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