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GIS商洛市热量资源分析及区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 DEM为数据基础 ,根据陕南现有气象台站网、商洛市各县历史气象哨及亚热带西部山区气候考察资料 ,利用 GIS技术 ,实现了商洛市热量资源空间化 ( 1 0 0 m× 1 0 0 m)。在此基础上 ,对商洛山区热量资源分布特征进行评述 ,并对热量带进行划分 ,为农业合理布局提供农业气候依据  相似文献   

2.
1前言植物的生存环境是由许多因子组成的,其中温度是植物生存的基本条件之一,每种作物的生长发育必须在一定的积温条件下和一定的持续时间内才能完成,如不能满足,植物的生长发育将受到影响,最终导致产量和质量的降低。吉林省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热量资源不算丰富,又因地形复杂,热量分布不均,决定我省农业只能一年一熟制。为合理利用我省热量资源、合理安排品种布局及品种搭配。我们对各界限温度的分布,以及积温的保证情况,霜冻发生时间等进行了分析。2界限温度始、终期的分布2.1稳定通过0℃的初、终日及保证率从全省来看,稳…  相似文献   

3.
文章阐述了热量资源结构对农业的影响,给出热量资源结构的强度标准。系统地划分了西部山区热量水平带和垂直带,并揭示了两种热量带的热量资源结构特点。讨论了中国亚热带西界的位置及特点。   相似文献   

4.
黑龙江省热量资源及其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阐述了黑龙江省热量资源与农业的关系;温度生长期长度;总热量;热量资源的变异性;温度水平及年内的分配;无霜期等。通过计算作物生长期的开始、终止及长度变化,积温带的变化,各月气温的变化等,论述近50a热量资源动态变化以及气候变化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长白山区热量资源立体分布模式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树庆  袁福香 《气象》1996,22(6):15-18
采用二次趋势势面函数模拟长白山区热量资料的地理分布,用地理细网格分析方法推算山区各地的热量资源状况,并以此为基本依据,分析山区主要农作物品种的合理布局,指出不同品种在各地的适宜种植高度带,该项分析了已长白山区气候及农业资源立体开发中的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6.
湖北省主要作物生育期间热量资源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气候变化会引起农业气候资源的变化,气候资源的变化又会导致作物生育期长短的变化。通过分析1980年以来湖北省几种主要农作物生育期间积温的变化,发现不同作物生育期间热量资源的变化在不同的地理位置存在明显差异,并因此引起作物生育期长短不均。山区热量资源以减少为主,作物生育期将延长;平原地区热量资源以增加为主,作物生育期将缩短。  相似文献   

7.
吉林省80年代以来热量资源的地理分布及作物品种布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了吉林省各地80年代以来农作物生长季热量资源的平均状况,并与80年代以前的情况进行了比较。用80年代后的热量条件进行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品种布局。结果表明,80年代以来热量资源变化较大,≥7℃、≥10℃初日提前,积温增加,农作物生育期有所延长;农作物中晚熟区域向北、向东、向高海拔区扩展。  相似文献   

8.
怎样选取积温保证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国清 《气象》1980,6(6):1-1
无论是农业气候区划,还是考虑作物品种合理布局,或者是套、复种选取合理的作物组合,首先要考虑如何充分、合理利用热量资源。 热量年际间的变化很大,北方≥10℃积温高低相差700℃左右。想获得粮食高产、稳产困难是很多的。从农业气候角度上看,选取适当的积温保证率也是减轻低温冷害影响,充分、合理利用热量资源,获得高产、稳产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农作物的地理分布,乃至同一作物不同品种的合理布局及产量,都与某一地区的热量条件有密切关系.麦茬棉(收麦以后播种)在关中地区能否大面积种植?产量如何?是当前有关部门和广大棉农议论的热点问题.现就关中灌区的热量条件,结合有关试验资料,进行如下分析,供生产单位参考.一、麦茬棉生长期间的热量条件中棉10号属陆地棉早熟品种,是夏播棉采用的主要品系.据报导,中棉10号品种从播种到开始吐絮一般为120天,需要≥10℃  相似文献   

10.
王馥棠  李郁竹 《气象学报》1964,34(3):355-368
本文分析了北京地区农业气候热量资源的空间分布与时间变化及其若干特点。结合主要作物的农业气候指标,对充分利用北京地区的农业气候热量资源作了初步探讨,提出了平原地区可以推广一年二作(包括稻一麦二作),山区可以进行二年三作的建议。这样可见充分利用本地区的热量资源,提高耕地的复种指数,进一步发展农业生产。 作者试图通过这个研究为北京地区的农业技术改革提供一些农业气候依据,同时摸索局部地区热量资源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1.
1引言我省石灰岩地区主要分布在清新、英德。阳山、连县、连市、乐昌和乳源等县。该区地形地势复杂,农业气侯资像的非地带性分布十分明显。因此,单纯使用气象站的资料难以客观表达该区的热量状况,这给粤北石灰岩地区农业开发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本研究利用现有山区气象站、气象哨的资料经数学处理后,建立了石灰岩地区热量推算经验方程,并对无资料点的热量资源进行估算,其结果与原来相比,能较为客观地反映出该区热量分布的地形特征。由推算结果所制用的热量小网格图,可为该区农业生产规划和作物种植布局提供较好的热量依据。2”自本思…  相似文献   

12.
用网格法编制山区热量等值线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康 《气象》1982,8(3):22-23
目前我国正在普遍地开展县级农业自然资源调查。摸清山区热量资源的分布状况,是做好农业气候区划的一项基础工作。多数山区县只有一两个气象站,根本不能反映复杂的气候差异。幸好目前已经提出了一些以短序列或超短序列进行推算的方法,从而开阔了编制县级热量资源图的途径。例如,河北省的张北、平山、邢台等山区县,即利用二、三十个以上的气候考察点资料绘制了第一套热量等值线图,受到了当地领导的重视。 但是普遍地仍感站点稀少,一些明显的气候差异未能反映出来。但过多地加密观测站点又显然是行不通的。因此,我们建议采用网格法编制山区热量等值  相似文献   

13.
山区热量资源的估算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梁敬  朱家龙 《气象》1981,7(10):24-25
山区的热量条件是山区主要的气候资源之一,在县级气候资源的调查和区划中,一般一个县只有一个气象站的气象资料,很难代表全县情况,尤其是山区大的县,这一问题更加突出。本文在满足农业生产服务精度的要求下,提出一种利用地理地形因子推算山区热量资源的简便方法,在张北县的试验结果表明,效果是令人满意的。 一、年、月平均温度的推算方法影响一地平均气温的主要因子(局地不规则小地  相似文献   

14.
山区任何一个地方的气候特点都是由比较稳定的宏观地形因素(包括大地形、地理位置和大自然环境)和变化不定的海拔高度、坡地方位以及不同地形形态的微观地形因素所决定的。因此,在同一大气候条件下,山区气候千差万别。为了弄清农业生态不同自然环境类型,以便充分合理利用山区中小气候资源,现将桂东北都庞岭山地气候的一些基本特征粗略分析如下: 一、热量资源 (一)气温的垂直变化 1.月平均气温、月平均最高气温和月平 均最低气温随高度的变化: 对一个地理范围不大的区域来说,局地 海拔高度是造成热量差异的主要地形因素。 从图1、图2、图3可以看出,月平均气温 (T)、月平均最高气温(TM)和月平均  相似文献   

15.
文章采用逐步分析的方式对影响热量条件的少变因素(经度、纬度、海拔)与无霜期日数及稳定通过10°C积温进行分析,建立影响玉米生长的热量资源推算模型,再通过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的栅格计算分析功能进行空间分布计算得到要素空间分布图,实现对赤峰市热量资源分布趋势的直观体现。  相似文献   

16.
当量积温及其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沈国权 《气象》1981,7(7):23-25
积温作为反映作物发育和地区热量资源的热量指标,在农业气象工作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近年来对积温稳定性的研究表明,作物完成发育阶段所要求的积温,无论是活动积温,还是有效积温,都存在着地区、季节和年度的差异;人控条件下的试验与非线性温度模式的研究得出,在不同温度强度的水平下,作物完成发育的活动积温与有效积温都不是个常  相似文献   

17.
根据新疆乌鲁木齐地区9个气象台站1961—2009年的气候资料,采用线性回归分析和基于GIS的混合插值法,对近49 a该地区农业气候热量条件的时空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乌鲁木齐地区热量资源具有显著的区域性差异,年平均气温、无霜冻期、≥0℃、≥10℃持续日数和活动积温在空间分布上均表现为"平原高于山区、北部...  相似文献   

18.
根据玉米分期播种资料,得出不同品种从播种到出苗、从出苗到抽雄及从抽雄到成熟的热量指标,以地区热量资源的满足程度确定玉米成熟度及成熟概率。根据不同品种的成熟概率及收益状况,利用概率决策方法确定地区的主栽品种,利用线性规划方法求解不同品种最佳搭配的比例。可为充分利用热量资源,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提供气候依据。  相似文献   

19.
积温与辽宁省的农业生产关系十分密切。80年代初对积温的大量研究已经证明:当大于等于10℃活动积温(以下简称10℃积温)较常年步200℃或以上时,全省粮食产量将下降8%。积温,尤其是10C积温,是辽宁省农业气候分析和区划中的主要指标,是表征辽宁省农业气候热量资源的重要特征量。因此,分析研究10℃积温的时空变化,不仅有助于进一步认识全省热量分布和变动情况,而且对于作物及其品种的合理布局、气候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等均有直接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一个地区产量高低,受种种条件制约,除受土壤、水肥、品种、病虫害、气候和气象灾害影响外,还与本地的复种指数密切相关。而在某地的复种指数是否合适要根据当地的热量条件来定。有一定的热量条件,就可以有一定的复种指数,并形成一定的产量。但是,通过增加复种指数来提高产量是有一定限度的。当复种指数超过了当地热量条件的许可范围时,非但不能增产,反而要造成减产。因此,不能盲目地追求复种指数的提高。反之复种指数太低浪费了许多热量资源。本文就热量条件、复种指数和气候产量之间的关系,进行费歇尔判别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